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木一石(赖少其小传)/广东现当代画家小传
内容
编辑推荐

赖少其,广东普宁人,他独创的“以白压黑”技法,成为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创始人。解放后,历任华东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安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板画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赖少其的全面修养和多才多艺在当代画坛是公认的,在诗文、版画、书法、篆刻甚至油画等方面皆极有成就。洪澈编著的《一木一石(赖少其小传)》以时间为线索,生动再现画家的艺术经历,以文字为主,穿插画家生活和艺术活动的照片以及作品,全方位介绍画家生平和艺术成就。

内容推荐

《一木一石(赖少其小传)》是“广东现当代画家小传”系列之一,由洪澈编著。讲述了:有人说赖少其是版画家,有人说他是国画家,有人说他是书法家,有人说他是作家,有人说他是革命战士,有人说他是行政官员……是的,赖少其就是20世纪一位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充满革命热情与艺术天分,富有传奇色彩、德艺至淳的文化巨人。

目录

一 少长潮汕

二 求学羊城

三 刀笔抗日

四 建功苏浙

五 文艺华东

六 擎旗黄山

七 梦圆南国

八 少其艺论

后记

附一 艺术年表

附二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少长潮汕

生于晋宁

1963年,离家已30多年的赖少其回到了故乡,年近半百的他参加革命后一直以党的生日作为自己的生日,这回才从嫂子那里知道自己确切的出生日期。在与乡亲们的聊天中,他的思绪也渐渐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1915年5月16日(农历四月初三),赖少其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流沙镇华市村的一户小商贩家里。赖少其乳名叫“锡麟”,在潮汕话中,“锡”与“赐”同音,有“观音送子”之意。后来由私塾老师根据其父母之意改名为“少麒”。后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读书时,因学木刻,署名时“麒”字太繁复,才去掉鹿字旁成了“少其”。…

赖少其家里从祖父一辈开始弃农从商,但只是普通小商贩,辛苦了一辈子却没赚到多少钱,去世时留给子孙的,只有三间空荡荡的瓦屋和七八亩地。赖少其的父亲赖笈,字道嘉,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二。因大伯父早已去世,长兄为父,赖笈肩负着维持一家人生活与经营店铺的任务。而赖少其兄弟三人,小弟早天,只有他与弟弟赖扁在家中。

自赖少其祖父开始,就将附近的生果等土产运到陆丰新田,再将那里的山货挑回华市村卖。赖道嘉从小就随父亲做买卖,父亲去世后便由他执掌店铺,起先也像父亲那样往返于普宁与陆丰。后来时间长了,觉得这样既辛苦,赚钱也不多,而常在路上也不安全。陆丰新田虽是山区,但做生意没有普宁竞争激烈,开销也小些,就在新田租下了一间小店铺,开了家杂货店。

赖少其的母亲王绸以前曾嫁过一户庄姓人家,后来再嫁到赖家,虽为人忠厚善良,吃苦耐劳,但在赖家却没有丝毫地位。王绸饱受歧视,却也只能逆来顺受。

赖少其自小便随父母往返于流沙与新田之间,全程近两百里,几年下来,练就了一双“铁脚板”。这种经历磨砺了他的精神和意志,使他从小就有一种无往不胜的韧性和毅力。这也为他日后战胜各种艰难困苦,战胜敌人,超越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后又撤往东江根据地,途中曾在流沙召开过重要会议。之后国民党军队对这一带开始进行残酷的清乡,很多农会骨干分子惨遭杀害,流沙一带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赖少其当时跟父母住在华市村,为防不测,赖少其父亲于1927年秋将他送到泥沟乡的姑母家暂住。’

泥沟乡临近流沙镇,又名弥高村,是一个比华市村大得多的村庄,村里做生意的人较多,殷实人家也不少。村里有不少人去了南洋,与海外关系密切,受外来思想影响较大,风气也较开明。在泥沟乡,赖少其耳闻目睹了不少新事物、新思想,也萌生了对外面新奇生活的向往。  赖少其姑母的夫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世代都是读书人,姑父的父亲行医,兼开了一家药铺,生活较富裕。姑父是独生子,从小患过脑炎,智力发育不全,但却忠厚善良,身体也壮,是劳动好手。姑母勤劳厚道,对公婆孝敬,深得夫家喜欢。

赖少其从小聪明好学,姑母对他特别疼爱。同时姑母到夫家后有了见识,希望娘家也能出个读书人,于是就将赖少其送到泥沟最好的学校弥高高等小学去读书。弥高高等小学是村里办学质量最好的完全小学,学制为两年。已经12岁的赖少其进入该校就读后,立刻眼界大开。

赖少其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叫李天海,本名李存穆,毕业于厦门集美师范学校。他平时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看进步书籍。由于知识丰富,讲解得法,学生们都很喜欢听他的课。加上他平易近人,又关心学生,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和爱戴。

因学校师资不足,李天海老师除了教语文外,还兼历史、地理等课程。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李老师不但对书本内容进行详细解释,还会联系实际,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当前社会现状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更好更深刻地理解。他讲解《论语》时,言简意赅,与现实结合,而且敢于针砭时弊,形象生动。放学后,还未成家的李老师的房间成了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学生们特别喜欢听老师讲学校外、农村外的新鲜事。李老师还讲十月革命、辛亥革命、陆丰的农民运动、马克思列宁等,也将那些其他老师看都不敢看的书介绍给一些学生看,当然,是在极谨慎的情况下借给学生们。

有一天,赖少其突然发现,李天海老师不见了,高年级一些年纪大的同学也不见了。几经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李天海带领着学生到大南山去了,那是共产党游击队活动的地方。后来他才知道,李天海老师不仅是共产党员,还是中共普宁第九区区委书记,他到弥高高等小学任教,也是党组织派来从事地下工作的。

由于弥高高等小学有共产党员活动,学校遭到当局查禁,只能停办。赖少其也离开了这所学校。然而,与李老师的接触,让赖少其的眼前展现了一片新的天地。

不久,赖少其转到泥沟张伯封先生办的“同声学校”读书。张伯封出身于书香门第,古文功夫极深,由于教学严谨,诲人不倦,本村及附近的青少年都慕名前来就读。同声学校设有文学专修班,张伯封先生见赖少其勤奋好学又非常聪明,便对他悉心教导。赖少其学习也非常刻苦,在张先生的指导下打下了扎实的古文、诗词和文学基础。

多年后,赖少其回忆说:“我的进步思想是受李天海老师的影响,文学和诗词的功底则是张伯封先生培养的。”在泥沟乡所接受的教育,为他后来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影响了他在以后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由于父亲赖道嘉在陆丰新田的店铺需要有人帮忙,而且年纪渐大,也希望妻儿在身边陪伴。1928年年底,赖少其离开了普宁,离开了泥沟乡,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地方,和母亲一起,全家迁往新田。P1-3

序言

回顾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史,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与“新国画”运动密不可分。发端于广东的岭南画派在这场“新国画”运动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以革命性、创新性的新思路,折衷中外、融汇古今,注重现实关怀、题材开拓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开启中围现代绘画的新风气,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

继“二高一陈”后,以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为代表的艺术家,更是把岭南画派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卓有成效地拓展了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使岭南地区迅速成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基地之一,培养了许多影响21世纪中国美术进程的画家。他们继承和延续岭南画派的艺术精神,践行着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使广东成为中国美术教育与创作的重镇。

在对中国美术发展史的研究中,岭南画派一直是被关注的,但系统完整的广东现当代画家传记著述却较少见到。梳理这些画家的人生经历,再现他们的探索过程,总结他们的创作思想,对于推动广东美术创新发展,增强广东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们编辑出版《广东现当代画家小传》丛书。

丛书根据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力甄选了20多位现当代画家作为传主,以文学性的叙事方式讲述艺术家活动及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使读者重回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岁月。丛书遵循从史到论,论从史出,通过文学家的艺术剪裁,注重罔绕史料开展研究,力求科学严谨地再现各位传主的生平经历、创作历程、学术贡献和历史影响。丛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大量由家属提供和从档案中查阅到的第一手资料更为珍贵。

对岭南近现代画家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是广东地域美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丛书的出版将极大地丰富画家档案及文献资料,为广东画家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更好地促进广东美术繁荣发展。

后记

本人曾有幸见过赖老,由于父亲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就去过赖老在水荫路的家中,那时称老人为赖爷爷。初次见面时间久远,许多细节已记不清,但隐约还记得老人家温和谦恭,说话声音柔和,身子纤瘦柔弱,那画室中除了许多画画、写字的工具与书籍外,还放有鲁迅先生和他自己的头像雕塑。

之后十几年间多次见面,但20世纪90年代,赖老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到后来生活不能自理,还需从鼻孔插胃管输送营养液及药物,连话也说不了了。最后一次见面,约在2000年的8月、9月间,那时老人在珠江医院住院,父亲带我去看望他。至今还记得老人躺在病床上,无法说话,但神志清醒仍认得出人。赖老助手问,认不认得我父亲,老人点点头,并用笔在白板上写了“老朋友”。我上前与他握手,他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放,我被握得生疼。后来父亲帮忙才将手抽出,那几分钟的握手,我发现手上已留下红印。看着赖老已风烛残年,却有如此力气,隐隐中似乎能感受到老人顽强的生命力。当时并不知道老人是因为患有帕金森综合征,手已僵硬,有时自己亦无法控制。

现在回想,仿佛是那久久的握手,让我感受到老人最后的生命之火,感受到老人的毅力,也给予我完成研究生论文以及现在完成本书的动力。想起老人在那种境况下还完成了这么多今日看来仍倍感震撼的书画作品,内心不免钦佩与感动。

2014年2月初,惊闻赖少其夫人曾菲仙逝的消息,十分伤心与感慨。不禁又回想起当初赖老夫妇的音容笑貌,也忆起当年与曾奶奶喝茶聊天的时光。一切历历在目,虽遥远却温暖又熟悉。但愿赖少其与曾菲能在天国里,继续幸福快乐地在一起。

首先,衷心感谢赖少其女儿赖晓峰、女婿于在海给予的大力帮助与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本书的完成是难以想象的。同时,感谢广州艺术博物院的林祥清和合肥赖少其艺术馆的侯曙光、万运超、丁远飞等各位同仁的帮助,有了他们的支持才使我能如此顺利地搜集资料与完成本书。

由衷地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李伟铭教授,这些年来对我的悉心教导与鼓励,我感激不尽。他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对赖少其艺术上的深刻分析,都给予我深刻的影响。

在此要感谢与我一同学习、交流、探讨,共度三年研究生时光的同学;也要感谢研究生三年中曾给予我指导、帮助和关心的各位老师、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对于赖少其人生及艺术上的不少观点,就是在与他们交流、讨论中激发出来的。

感谢我的父亲洪楚平。父亲的学识、教导以及对赖老各方面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我影响颇大,而他对本书提出的建议也使我获益匪浅。感谢母亲杨丽雯和我的先生方舟,他们给我不计回报的支持与付出,我铭记于心,干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还有众多指导、帮助和关心我的师友们无法一一列出,在此也致以谢意!

由于本书篇幅所限,赖少其许多人生经历与内容无法一一展现,只能挑选主要事迹和核心内容,本人深以为感。同时,也由于个人学力有限,本书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本人深感不安。希望能以此书为契机,让更多的人对赖老及其作品产生兴趣,继而更深入地研究他的人生历程与艺术成就。

2014年2月26日于羊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木一石(赖少其小传)/广东现当代画家小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岭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254954
开本 16开
页数 1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4162475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60
17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