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才子纪昀的一部内容丰富、质朴简淡的文言笔记小说,虽然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却意在劝善惩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很高的艺术成就。
《阅微草堂笔记全鉴(典藏版)》原文以北平盛氏刻嘉庆五年(1800年)庚申本为底本,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郑开禧序本为参校本,同时参校其他版本,改正错讹,并选取了部分章节进行了解译。书中注释和译文力求精准、流畅。
图书 | 阅微草堂笔记全鉴(典藏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才子纪昀的一部内容丰富、质朴简淡的文言笔记小说,虽然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却意在劝善惩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很高的艺术成就。 《阅微草堂笔记全鉴(典藏版)》原文以北平盛氏刻嘉庆五年(1800年)庚申本为底本,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郑开禧序本为参校本,同时参校其他版本,改正错讹,并选取了部分章节进行了解译。书中注释和译文力求精准、流畅。 内容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全鉴(典藏版)》原名《阅微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志怪小说。全书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主要记述当代前后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谭,以及作者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清代驳杂的社会生活、人情风貌,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目录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 ◎卷四 滦阳消夏录四 ◎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 ◎卷六 滦阳消夏录六 ◎卷七 如是我闻一 ◎卷八 如是我闻二 ◎卷九 如是我闻三 ◎卷十 如是我闻四 ◎卷十一 槐西杂志一 ◎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 ◎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 ◎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 ◎卷十五 姑妄听之一 ◎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 ◎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 ◎卷十八 姑妄听之四 ◎卷十九 滦阳续录一 ◎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 ◎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 ◎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 ◎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 ◎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 ◎附录:纪汝佶六则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我的曾伯祖光吉公,在康熙初年任镇番县守备。据他说,有位李太学的妻子,常常虐待家中的小妾,一发怒就扒下妾的衣裤随处鞭打,几乎没有一天不打的。当地有位老太太据说能进入阴间,即所谓的走无常。她规劝李太学的妻子说:“娘子和这个妾有前世的冤仇,她是应该偿还你二百鞭。如今你妒火旺盛,鞭打她的鞭数几乎超过了十多倍,反而你就又欠她的债了。况且良家妇女受刑,就是官府大堂也不许扒衣服。可娘子却一定要扒她的衣服侮辱她,事情做得太过分,就冒犯了鬼神的忌讳。娘子和我交情厚,我偷看了阴问的籍册,不敢不告诉你这些事。”李大学妻子冷笑道:“死婆子胡说,想让我祷告消灾你好捞钱吧!”不久,经略使莫洛遭遇了王辅臣的叛变.乱党蜂起,李太学在兵乱中丧生,他的妾归了副将韩公。韩公喜欢李妾的聪慧,极为宠爱。韩公又没有正妻,家政大权便掌握在这个妾的手中。而李太学的妻子在兵荒中被乱贼掠去。乱贼败亡后,李太学妻子被俘,被分赏给将士.恰好分给了韩公。李妾把李太学妻子当做奴婢,叫她跪在堂前说:“你如果能接受我指挥,每天早上起来,先跪在梳妆台前,自己脱掉下身衣服.趴在地上让我打五鞭,然后听我使唤,就让你活命。不然,你是贼党的妻子,就把你杀了砍了都不会有人管,应该一寸一寸地割下你的肉,喂猪狗。”李太学妻子害怕死,便什么气节脸面都顾不得了,叩头愿意遵命。但是妾并不希望她马上死,鞭打也不很重,只要让她知道痛苦而已。过了一年多,李太学妻子得病死去。计算她所受的鞭数,差不多相当于李妾挨的鞭数了。这个李太学的妻子真是顽钝无耻啊!她遭到鬼神的嫉恨,所以阴司勾取了她的魂魄。这事韩公并不讳避,并且常拿它当例子来说明因果报应的道理,所以人们知道得比较详细。 韩公又说.这就像完全对换所处地位一样。明朝末年,他曾到襄阳、邓州一带去游玩,和术士张鸳湖同住在一个馆舍里。张鸳湖知道馆舍主人的妻子虐待妾过分,心中不平,私下里对韩公说:“道家有一种借人躯体的法术,名叫借形法。即还没有修炼成功,气血已经衰弱,还不能够合成仙丹得到正果,便借用一个壮健的身体,乘他睡觉之际和他互相调换。我曾学过这种法术,姑且试试。”第二天,这家人忽然听见妻子在妾的房里说话,妾在妻子的房里说话。等她们出了门,大家发现妻子发出的声音是妾的,妾发出的声音是妻的。妾得到了妻子身体,只是默默坐在那儿,妻子得了妾的身体,很不甘心,纷纷扰扰地争执不休,亲族谁也断不了这事。事情闹到官府,官员发怒说是妖妄,把她的丈夫打了一顿,赶出去了。大家都无可奈何。不过根据形体相貌,妻子实际上是妾,就没有正妻的地位,所以威风也就不能施展,最后只好妻妾分开住了一辈子。这事很是奇怪。 P19-20 序言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鸿儒纪昀晚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为清代文言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人。纪昀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应顺天乡试,中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英武殿纂修、功臣馆总纂、国史馆总纂、方略馆总纂、福建学政、三通馆提调、翰林院侍读学士、江南乡试副考官等职。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受两淮盐引案牵连,被发配新疆。后因乾隆皇帝修书需要,由刘统勋荐举,将其从新疆召回,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后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文渊阁直阁事、起居注官、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嘉庆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谥号文达。 《阅微草堂笔记》成书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是纪昀从66岁到75岁,历时近十年完成。原书共二十四卷,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由纪昀门人盛时彦编纂校订。 《阅微草堂笔记》题材宏富,内容广泛,记录了当时代前后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谭,以及作者亲身经历过的、道听途说的各种新奇故事,包括官场见闻、炎凉世态、奇闻轶事、风土人情、京师风尚、边地民俗、文人世界,以及作者和亲友的家庭轶事等,深刻地反映了清代驳杂的社会生活、人情风貌。 《阅微草堂笔记》卷帙浩繁,共约40万字,有故事1200余则。每则故事前,纪昀几乎都指出了它的讲述人或间接讲述人,以显示这些故事并非虚构。在这些作者号称的“原生态”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神仙的信仰,对鬼怪的态度,对婆媳关系、主仆矛盾的看法,还可以从中窥见“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为官之道、做人技巧以及处世哲学。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言笔记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因此,纪昀写作此书时,每完成一卷,书商们便争相刊刻发售,一度“洛阳纸贵”,受到热烈追捧。由于历史的原因,《阅微草堂笔记》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未能进入大众的视野。近年来,因其不可抹杀的价值、地位和现实意义,该书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阅微草堂笔记》,我们精心编排了本书。本书原文以北平盛氏刻嘉庆五年(1800年)庚申本为底本,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郑开禧序本为参校本,同时参校其他版本,改正错讹,以臻完善。因篇幅所限,本书选取了部分章节进行了解译。书中注释和译文力求精准、流畅,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解译者 2015年10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阅微草堂笔记全鉴(典藏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纪昀 |
译者 | 东篱子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80223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6-02-01 |
首版时间 | 2016-02-01 |
印刷时间 | 2016-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4 |
CIP核字 | 2015295483 |
中图分类号 | I242.1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