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男风性与司法》结合社会史、文化史和制度史从广阔的社会环境角度系统地研究清代男风犯罪问题。通过丰富详尽的案例分析,作者陈寒非试图还原清代男风案的司法处置场景,让读者从法律实践的角度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清代社会的男风现象。与此同时,作者还试图与马克斯·韦伯、滋贺秀三、黄宗智等人对话,概括出清代司法的“融合主义”倾向,为理解中国固有社会司法的特质提供了一个好的理论视角。
| 图书 | 清代的男风性与司法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清代的男风性与司法》结合社会史、文化史和制度史从广阔的社会环境角度系统地研究清代男风犯罪问题。通过丰富详尽的案例分析,作者陈寒非试图还原清代男风案的司法处置场景,让读者从法律实践的角度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清代社会的男风现象。与此同时,作者还试图与马克斯·韦伯、滋贺秀三、黄宗智等人对话,概括出清代司法的“融合主义”倾向,为理解中国固有社会司法的特质提供了一个好的理论视角。 内容推荐 陈寒非著的《清代的男风性与司法》从法律史角度探讨了清代男风问题。清代男风兴盛的原因包括明清社会经济及人口、游民/流民、贱民与倡优的产生、明清奢靡纵欲之风、梨园业之兴盛、禁娼令等五个方面。《大清律例》中有强奸幼童、男子拒奸杀人、恶徒伙众、良贱相奸等例文,刑案中有强奸幼童案、男子拒奸杀人案、儒师/僧道犯奸案、狎优蓄伶案、容留卖奸案以及职官犯奸案等类型。清代司法处理男风案的总体特点是严苛与宽容,影响司法的因素包括以政策、治安、教化、司法官个人偏好和士大夫对男风文化之认可等多个方面,呈现出“融合主义”倾向。通过“性”对身体控制的努力最终失败,仅靠立法和司法无法从根本上阻断身体造反的历史。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缘起与中心议题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与分析进路 四、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清代男风之盛及其成因 一、源远流长:清以前之男风现象 二、举国若狂:清代男风之盛况 三、清代男风兴盛之因初探 第三章 清代男风律例及其法意 一、清代男风律例要览 二、清代男风律例之法意 第四章 清代司法对男风案的处置 一、清代司法对男风案处理的基本情况 二、司法的基本态度 三、影响司法审判的因素 四、表达与实践之离合:对清代法律实践的再反思 第五章 性:国家法对身体的控制 一、法律与身体关系的学术史 二、国家法对性的控制 三、不平等性秩序的形成 四、男风泛滥:身体造反的历史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清代的男风性与司法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寒非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5712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0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0 |
| 出版时间 | 2016-10-01 |
| 首版时间 | 2016-10-01 |
| 印刷时间 | 2016-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78 |
| CIP核字 | 2016242592 |
| 中图分类号 | D923.90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0 |
| 宽 | 149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