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精)/法国文学经典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法国文学史上,卢梭是多个层面的先驱:浪漫主义的先驱,自我虚构的先驱,忏悔文体的先驱,包括混淆文学类别的先驱。

耐性、温柔、顺从、正直、不偏不倚的公正,都是我们带得走的财富,我们可以拿来不断地充实自己而不必担忧死亡会使其丧失价值。在解决所有类似的极为困难的道德问题时,我总是听凭良知的指导,而不是受理性的启发……道德天性从来不会欺骗我,它纯洁如初,完全可以得到我的信赖,即便说它有时会在我激情汹涌下保持缄默而不再对我的行为有所约束,在回忆往事时它却始终左右着我的情感。

请看由让-雅克·卢梭所著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精)》。

内容推荐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精)》是让-雅克·卢梭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留传后世的一部最富特色的不朽之作。作为人文科学奠基人的卢梭,晚年耀眼的声名陨落、遭到放逐,“再没有兄弟、邻人、朋友,没有任何人可以往来”。他在对周遭环境深深的厌倦和骨子中的无法舍弃的矛盾心态中,写下这十篇漫步(开创了“散文诗”这一体例),意图平复自己的焦灼,将享受安宁、平静、孤寂说了又说,可字里行间看得出他的矛盾重重、犹疑不决。正是在这样的和自己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卢梭,看到他对那些人生基本问题的闪光的思考:人为什么要活?人应该怎样活?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骄傲的卢梭在这十篇漫步中,显得更亲切、感人。

目录

漫步之一

漫步之二

漫步之三

漫步之四

漫步之五

漫步之六

漫步之七

漫步之八

漫步之九

漫步之十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漫步之一

我就这样在这世上落得孤单一人,再也没有兄弟、邻人、朋友,没有任何人可以往来。人类最亲善、最深情的一个啊,竟然遭到大家一致的摈弃。人们着实是恨透了我,寻找最残酷的法子来折磨我这颗多愁善感的心,并且粗暴地截断了我同他们之间的一切联系。尽管如此,我原本还是爱着他们的。我以为除非他们已经不是人,不然总不会回避拒绝我的这份爱的。而现在他们终于与我形同陌路、毫不相关,对我而言不再有任何意义,他们要的也就是这个结果。但是我,和他们以及和这周遭脱了一切干系的我,我自己又成了什么呢?这就是还有待我去探寻的。不幸的是,在探寻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来看我的处境。只有这样,我才能从谈他们转而谈我自己。

十五年多了,我一直陷在这种奇怪的处境里,至今想来仍似一场噩梦。我总在想,也许是受着消化不良症的折磨,或是被梦魇缠住了,而我就会从梦中醒来,不再为这痛苦所纠缠,与朋友们重修旧缘。是的,也许我早在不经意时就从清醒坠入了昏睡,更确切地说是从生踏向死。不知怎么的,我就已被甩出事物的正常轨道,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掷入一团难以明了的混乱之中,什么也看不见。而我越是努力想弄清我目前的境况,我就越是不能明白自己身处何处。

唉,我那时又怎可预知等待着我的命运呢?如今我已身陷其中,更加不能看得透彻了。我一直是这么个人,过去如此,现在亦然,我那时又怎能以我的常理推想到竟会有这么一天,我居然被认定为是一个魔鬼、一个独夫、一个凶手,会为整个人类所不齿,会成为那些流氓恶棍的玩物呢?我又怎能料到我将得到路人皆唾的礼遇,怎能料到一代人都会以活埋我为乐呢?然而这场变故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来了,起初我的反应只有深深的震惊。我烦躁,我愤怒,这使我沉湎于一种谵妄之中达十余年之久,几难平复。而在这十年间,我又一错再错,一误再误,蠢事一桩连着一桩。我的不慎自然为那些操纵着我的命运的人提供了太多的可乘之机,他们巧妙利用,终于使我的命运再也无可逆转。

我拼命挣扎了那么久,却无济于事。我是如此没有心机,不懂得斗争的艺术,也不晓得要藏而不露、小心谨慎什么的。我坦白直率,不加设防,性子又急,脾气又躁,我的这番挣扎只能使命运之链越缚越紧,只能给他们不停地提供新的把柄,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的。最后我才明白过来,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只是徒然增添自己的痛苦而已。于是我只剩下一件事可做了,我终于决定服从命运的安排,再不与这定数相抗了。却正是这份顺从为我带来了长期以来那艰辛而无用的反抗所无法带来的安宁,使我的一切苦痛得到了补偿。

P1-3

序言

据说这是卢梭的最后一部作品——《漫步之十》,写于1778年4月12日,后来就没有继续下去(是不愿呢,还是不能?),到7月卢梭猝然去世,一直都还是这么两张纸,戛然中断而没有余音。换了现在的流行方式,在书店门口竖一张蜡黄的纸板,写着谁谁谁的遗作,照例不太好看的黑字,也很有触目惊心的效果,惊的是好奇心。

中国古话里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大概是这个缘故,评论界一向把《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视为卢梭临终前的善言。“我烦躁,我愤怒,这使我沉湎于一种谵妄之中达十余年之久。”如果我们相信卢梭的话,他是在写这十篇遐想的时候才“重新找回了灵魂的安宁”。十篇漫步没有一定的顺序,也没有一定的体例,连确切的写作时间都无从考据。就在这种状况下,这十篇漫步成了卢梭“最富特色”的作品。

善言的卢梭是冷静的:“于是我只剩下一件事可做了,我终于决定服从命运的安排,再不与这定数相抗了。”(《漫步之一》)

善言的卢梭是感人的:他对命运的服从虽脱不了无奈却很有高尚的意味。“上帝是公正的,他希望我忍受苦难,并且他知道我是无辜的。这就是我信心不灭的动力,我的心,我的理性告诉我,我没有错。”(《漫步之二》)

善言的卢梭是坚决的:“我的思想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最稳定的境况中,躲在良心的保护伞下,渐渐习惯了安居的日子。外界的任何理论,旧的也罢,新的也罢,再也无法使之发生动摇,再也无法扰乱它的片刻安宁。”(《漫步之三》)

善言的卢梭是明哲的:在对谎言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后,他说:“梭伦的那句名言的确适用于任何年纪。学会智慧、诚实、谦逊,学会不高估自己……是永远也不会嫌晚的。”(《漫步之四》)

善言的卢梭是纯稚的:他会带上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将一窝兔子送到小岛上去,为它们建立一个小小的殖民地,“风光可不亚于阿尔戈号船员的领队”(《漫步之五》)。

善言的卢梭是坦然的:“无论他们再怎么做都是徒劳,我对他们的反感永远也不会发展为强烈的厌恶的。想到他们为了拴住我,自己也不得不处处受到我的牵制,我真是很可怜他们。”(《漫步之六》)

善言的卢梭是悠闲的:他将余暇投入对植物学的爱好之中,“要将穆莱的《植物界》熟记在心,并且认遍世上所有的植物”(《漫步之七》)。

善言的卢梭是警醒的:“自尊对于骄傲的灵魂来说,是最大的动力;而自负,因为容易让人产生幻觉,乔装改扮一下,一不小心就会被误认为是自尊……”(《漫步之八》)

善言的卢梭是温良的:谁都无法不为他的种种作为而感动,他出钱让寄宿学校的小女孩玩轮盘赌,会买下集市里小姑娘的苹果分给围在一旁的萨瓦小伙子,会扶残疾老军人过河……(《漫步之九》)

最后,卢梭是多情的:1778年4月12日,是他与华伦夫人相识五十周年的纪念日,只是这一篇漫步,这个“最最出色的女人”似乎没有再多的话好讲了,终于成为永远的遗憾。(《漫步之十》)

……

世纪的苍凉多少出于诗人的唯美倾向,从斗争到唯美有一个过渡,这个过渡就是由卢梭开始着手进行下去的。卢梭突然从斗争中撤出身来,虽然多少是无奈的,却也是新鲜的。然而他又没有一味地颓败下去,这的确是夹缝里的分寸了。

因此卢梭在十篇漫步里,用的都是模糊而不确定的字眼:孤独、宁静、安宁……甚而连同那些色彩极为昏暗的:阴谋、诡计、陷阱……也少有具体的成分在里面。一切都用来营造一份在黑暗里凄楚求索的悲哀。又似一首苍凉的曲子,本身也许有精确的数值,怎样的一个拍子,怎样的一个音阶,全是作曲者的构作,然后这样的构作只是为了一种感觉:快乐的或是凄凉的,然后再还原到听众的感觉里。

说到这里,才发现为《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做一篇导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已经说了这么多,难以自弃,权作序。

这个译本根据法国新闻出版社1991年版插图本《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译出,注释为译者所加,并参考原书部分注释。

袁筱一

后记

转眼间,距离我最初译《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也过去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卢梭依然是我唯一译过的一位非当代法国作家,也依然是距离我的趣味最远,却是最畅销的一位作家,他甚至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我唯一进行“复译”的一位作家,完全不是因为对已有的译本不满,而是因为偶然。

对于中国人来说,卢梭是个响当当的名字。现在想来,这可能是我在非常年轻的时候,愿意承接复译《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的重要原因。一百多年前,卢梭凭借一本《社会契约论》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西方思想家之一。《社会契约论》甚至一经传人便成了医治当年陷入内外交困境况的中国的“良方”。这当然绝非偶然。在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为革命做了许许多多思想铺垫的卢梭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相比较他在中国的经历和形象,只是没有这么“神”而已。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因为逃避对新教教徒的迫害来到瑞士。虽然母亲死于产褥热,而父亲在与人发生争执、离开日内瓦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但被托付给舅舅(同时也是他的姑父)的童年也还算是自由。命运是从他签订学徒合同开始转变的,小时候就经常“漫步”到很远的他有一天再次从城外“漫步”归来,发现日内瓦城门紧闭,担心挨师傅打,于是决定逃跑。

从这个逃跑的举动诞生出了日后喧闹而丰富的一段生命:其中包括出走后不久就遇到的一生挚爱,让他皈依了天主教——虽然此后又再次改宗——的华伦夫人;包括他与当时法国其他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狄德罗、伏尔泰之间的恩怨;也包括他与社会之间的种种无法相融,出版被禁以及被迫的流亡。而这一切,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都有所记录,虽然用的是含沙射影的方式。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卢梭去世前的作品,没有完全完成,也并没有在卢梭生前出版,他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要出版它。尽管卢梭一生涉猎颇广,著述颇丰——音乐、植物学、政治哲学、小说等等不一而足——但或许“孤独”与“漫步”是最可以用来诠释他的人生的两个词。前者可以用来形容他的境遇,后者则可以用来定义他的行动和写作。

《遐想》的开篇,卢梭就交代了他的孤独:“我就这样在这世上落得孤单一人,再也没有兄弟、邻人、朋友,没有任何人可以往来。”如果对照他处的那个时代,卢梭的孤独境遇其实并不难理解,这也许是思考先于时代的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同时也是一个没有稳固社会地位的思想家的必然结果。在《论科学与艺术》中,卢梭写道:“任何时代都有为时代、国家和社会所驯服的人;当今的主流思想和哲学正是如此,因而,出于同样的理由,当今的主流思想和哲学也不过是时代的同盟而已。倘若我们想超越自己的时代,那写作完全不能是为着这类读者。”当然,卢梭的孤独不完全是浪漫的——尽管他的确是即将来到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还有特立独行和意欲超越时代的野心。正因为没有受到任何教育体系的束缚,在文盲比例还很高的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卢梭多少也算是个知识精英中的异类:有足够的天赋、感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正因为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既得利益的阶层,他对时代的所谓“进步”始终保持足够的清醒,但又不至于坠人“怀旧”、“保皇”的套路里。的确,在资产阶级上升,君权摇摇欲坠,大革命即将来临前夕,他竟然指出可预期的,建立在利益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同样是“不平等”的,是道德的堕落和幸福的毁灭,这又是何等的“妄言”!而且比巴尔扎克早了一百年。也难怪在1757年的年初,狄德罗将自己的剧作《私生子》寄给卢梭,卢梭在其中读到了这样一句让他感到无比刺痛的话:“好人融入社会,只有坏人是孤独的”,从此开始了与曾经的朋友之间的各种——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撕”。

也难怪,在没有完成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里,我们能读到的最后一章是华伦夫人。这样“一位善良、温存的女人”,才是孤独灵魂的唯一救赎,而且和他在一起生活也不过是“四五年的时间”,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生活伴侣,而是“纯净丰满的幸福生活”的象征和想象。

对于一个没有同伴且无法融人社会的人来说,政治实践当然不是他的首要担忧,这也允许卢梭的一生都可以在“漫步”中度过。人生自漫步开始,也至遐想——精神意义的漫步——止。开始的居无定所,包括精神上的居无定所多少是一种被迫,后来则是带有主动意义的人格意义的构建,和他的写作方式相得益彰。在法国文学史上,卢梭是多个层面的先驱:浪漫主义的先驱,自我虚构的先驱,忏悔文体的先驱,包括混淆文学类别的先驱……其实也和他不受任何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相关。卢梭不太在意既定的写作程式,也不太在意思想的体系,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亦即所谓寻求“内心的真实”。这还真的赋予《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以额外的价值,在能够借助微信、微博乃至各种自媒体平台随时表达肆意情感的今天,在我们的阅读与思考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的时代,卢梭难道不正是给了我们一种亲切的感觉和充分的理由吗?只是他倘若活到今天,看到“内心的真实”完全沦为语言世界里的自我玩味,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

凡此种种,却都可以成为我们阅读卢梭的理由:出于好奇,出于喜欢——卢梭却也是值得喜欢的,相较于古典主义的节制而言,其优雅、清新的文体在翻译文学中很占便宜——出于崇拜,出于对历史的追究,出于纯粹的对于法国文学的趣味。

再或者,仅仅是出于对青春的纪念。我一直以为,孤独、漫步(身体的或者精神的)应该是大部分人在青春时代最向往的境遇和行动。因为它们还有一个别名,叫作自由。  袁筱一

2016年9月8日

书评(媒体评论)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德]歌德

卢梭是18世纪全世界的良心。

——[俄]托尔斯泰

卢梭出来了,他一旦完全发现了自己,也就同时使他的世纪发现了它所盼望的作家,因为他最宜于以新颖、沉雄的语言,以一种夹着火焰的逻辑,来表达出那种跃动着要出生的模糊思想。

——[法]圣勃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精)/法国文学经典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让-雅克·卢梭
译者 袁筱一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177378
开本 32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3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2016254545
中图分类号 I565.64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93
13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