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做人做官苏东坡/古代清官故事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沙爽著的《做人做官苏东坡/古代清官故事系列》讲述了苏东坡不是政治家,只是一个被命运裹挟进政治漩涡的书生。在笔管条直的中国士大夫中间,他是一个活色生香的人物,一个真正地活出了自我的人。林语堂说他是个“天生的反对派”,也是一个有着现代精神的古人。

这是一个千年前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伟大灵魂。他的精神和气度,他的书画和诗文,已点点滴滴渗透进这片泥土里,滋养着每一个向他靠近的人。

内容推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豪,堪称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其在诗,词,赋,散文,均成就世代为人所敬仰并传颂。除此之外,苏东坡在其八年的政治生涯中,特别是在任地方官期间,苏轼同样凭借自己“节用以廉取”的为政理念、为官之道,时刻关心民生疾苦,一心为民,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戴。沙爽著的《做人做官苏东坡/古代清官故事系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情节,通过一个个故事刻画出了苏轼血肉丰满的清官形象,为大家展示出一个并不为众人所熟知的苏东坡。

目录

做官与做人,皆有渊源

“苏贤良”是怎样诞生的

听劝的皇帝要表扬

天堂之水清兮

温情的法官

吃野菜的太守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得意之时勿忘形

二年阅三州

一个“罪臣”能做些什么

爱民如子,无非这样

一碗汤饼里的苏东坡

后记

试读章节

好在,他虽然没能留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类的千古名句,却发明了“模棱两可”这个重要的成语——按《旧唐书》里的说法,苏味道对为官之道作出了一番总结:凡事都不要搞得过于清楚明白,因为这样一来,一旦决策失误,必会遭到追究和指责。所以,诸事都不妨模棱两可,让谁也抓不到任何把柄。苏味道严格践行这条做官守则,一生官运亨通,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跻身宰相高位。当然了,还在当世享有一个“苏模棱”的美名。

苏味道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儿子都“子承父业”做了官,只有二儿子苏份无意仕进。苏味道死后,归葬祖籍赵郡栾城。而苏份则在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定居下来,成为眉山苏氏的始祖。

苏份有一个八世孙名叫苏杲。苏杲在世之时,适逢大宋帝国平定西蜀,西蜀原来的官吏,纷纷迁往汴京任职,临行前急于变卖房地产业。有能力收购的人乘机低价买进,不少人因此发家致富。但是苏杲对此无动于衷。面对别人的质询,他说了一句奇怪的话:“我怕牵累我的儿子。”——这句话,大约只有他的儿子明白吧。

终其一生,苏杲只拥有不到二顷的田产,却热衷于帮助别人。同族中有一个叫苏玩的,因官司下狱。苏玩担心自己生还无望,请苏杲帮忙打听官府判案的进展,如果要判死刑,就提前给他消息,以便自行了断。他还嘱托苏杲在自己死后,照顾他的孀妻遗孤。后来苏玩获释出狱,对苏杲说:“我不是没有兄弟,但能托付生死大事的,只有你。”

苏杲共有九个孩子,但活到成年的,只有排行第七的苏序一人。

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苏杲去世,正值李顺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打眉州,城里人心惶惶,唯有相顾哭泣。时年22岁的苏序却泰然自若,仍旧按照常礼为父亲操办丧事,还安慰忧心忡忡的母亲说,朝廷不会坐视不管的,生活很快就会回归常态。

苏序从小顽皮好动,不喜读书,对书本只略知大意而已。到年老之时,却突然喜欢上作诗,当然,他作的诗都比较通俗。苏序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苏洵。小儿子苏洵后来也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幼年夭折,次子苏轼和幼子苏辙则顺利长大成人。

据苏东坡自己说,他的弟弟苏辙长相和性情都像父亲,而他自己呢,有点“隔代遗传”的意思,更像他的相父苏序.

年轻时的苏序高大英俊,天性豪爽快乐。他扩大了父亲留下的田产,生活得无忧无虑。虽然只是一介农夫,但似乎比乡人多一些见识,不像别的农家那样囤积粮米,他把米换成带壳的谷子大量储存,家中的大仓房里都装满了,足有三四千石。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只当是他我行我素,不拘一格。后来,天灾造成严重的饥荒,苏序开始开仓放粮,救济了苏氏家族和妻子的娘家人,连同佃户和村里的穷人。  闲来无事,他喜欢和朋友们带着酒肉四处游逛,累了就在草地上席地而坐,喝酒,说笑——根本就不是一副老实拘谨的农民形象。

有一天他正喝得兴起,手里拿着一大块牛肉边喝边啃,大喜讯来了:他的次子,也就是苏东坡的二伯父苏涣,考中了进士。

做儿子的当然知道父亲的行事风格,特意派人送来了告示、官帽、官袍和笏。(P2-5)

后记

“闭关写作”其实是一种矫情的说辞,但故事的开篇确是如此:为了尽早完成这本小书,我遁人群山深处,来到这个名叫青山沟的小镇。

路途遥远,我到达此地时已是黄昏。山里的夜黑得如此彻底,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山庄里的霓虹灯熄灭之后,午夜的天地在窗外凝结成一块巨大的石墨,它密不透风,宛如孤悬宇宙间的一座黑洞。小心地锁紧每一扇门窗,我内心惊惧,迟迟不敢熄灯。

但是第二天一早,我拉开窗帘,忍不住惊噫出声——四围的群山山色淡蓝,山腰之上,云奔雾走,直如仙境。

自此我游离于俗世之外,群山照耀,让我重新变回一个小孩。我穿运动鞋、牛仔裤和一件蓝底碎花的卫衣,除了一日三餐,几乎足不出户。只是每隔三至五天,步行六里地,去镇上买些水果回来。

心境空明,写作也出人预料地顺利。在此之前,我刚刚完成一部《唐寅传》和一本名为《味道东坡》的随笔集。也正是因为已有《味道东坡》打底,签下这本书写作合同的时候,我以为它们将彼此互为参照和延续——但事实证明远非如此。

在中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清官”并不容易。所谓严以律己、不贪腐、不收取贿赂,只算得上守住了起码的底线。而勤于政事、明断案件、主持正义,也应是清廉的应有之义。历史要求“清官”们敢于在皇帝作出错误决断时挺身而出,直言谏诤,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他们还必须爱惜人才、发现和提携后进。而对自己的子孙则必须严加教诲,要他们自强自立,将优良淳朴的家风发扬光大。如此涉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着实对人性构成巨大考验。

至于苏东坡,他虽被后人列入《廉吏传》,但以我私下揣度,他的本意却并非要做一个道德模范。他一生中大起大落,显达时位极人臣,落魄时身兼农夫,躬耕垄亩,得意时不曾骄矜忘形,失意时也不萎靡自怜。他率性为人,其正直和清洁一如他的天真,尽皆出自内心,而非为了青史留名而展开的刻意自律。他一生中出任最多的是太守一职,也就是地方军政“一把手”,每到一处,都会留下他的足迹和传奇。他为民请命,地方上若有灾情,就火速呈递奏章,请求朝廷为灾民减免税赋。他洞悉到新法的本质其实是与民争利,因而生出强烈抵牾,但一旦意识到新法也有可取之处,又不惜逆流而上,为之呼吁陈情。他不是政治家,只是一个被命运裹挟进政治漩涡的书生。在笔管条直的中国士大夫中间,他是一个活色生香的人物,一个真正地活出了自我的人。林语堂说他是个“天生的反对派”,也是一个有着现代精神的古人。诚哉斯言!

这是一个千年前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伟大灵魂。他的精神和气度,他的书画和诗文,已点点滴滴渗透进这片泥土里,滋养着每一个向他靠近的人。

我对他行程的追踪,最终只不过结集成这一册薄薄的小书。但他却隔着近千年的岁月,在人生的拐弯处,救赎和成就了我。

是为后记。

2015年10月

于辽宁丹东青山沟作家书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做人做官苏东坡/古代清官故事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沙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403340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4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16
CIP核字 2016239388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