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庐山会议,已经过去30多年了。
庐山之变影响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至深且巨,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实践从此升级,引入党内,直到中央领导层,终于导致十年动乱的到来。
本书所写的是回忆录,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主,同时也记录了许多史料,尤其是毛泽东的多次讲话,当年并无录音或正式记录(如两次常委会的批彭纪实是我记录的),为传信存真,考虑再三,还是尽可能如原貌都保存下来,以供党史研究者参考(这对于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研究,也是很有用处的)。
| 图书 | 庐山会议实录 |
| 内容 | 内容推荐 1959年的庐山会议,已经过去30多年了。 庐山之变影响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至深且巨,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实践从此升级,引入党内,直到中央领导层,终于导致十年动乱的到来。 本书所写的是回忆录,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主,同时也记录了许多史料,尤其是毛泽东的多次讲话,当年并无录音或正式记录(如两次常委会的批彭纪实是我记录的),为传信存真,考虑再三,还是尽可能如原貌都保存下来,以供党史研究者参考(这对于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研究,也是很有用处的)。 目录 前言 引论——庐山会议的由来 上庐山开会(关于我的记录本) 神仙会 十八个问题 中南组的讨论 会外漫谈 干部反应与社会舆论 李云仲的一封信 7月10日讲话与毛泽东第一次召见 会议形势与毛泽东第二次召见 《庐山会议诸问题的议定记录》 彭德怀的信 对彭德怀的信的反应与形势的变化 张闻开的发言 毛泽东7月23日的讲话 批评与检讨 对事,也要对人 决定召开中央全会与毛泽东第三次召见 7月31日常委会 8月1日常委会 …… 试读章节 程子华认为“认识过迟”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从北戴河会议到现在,许多重大问题都已得到解决,并非认识过迟。“对粮食产量估计过大,造成了一种假象。”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庐山会议实录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锐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503072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24 |
| 版次 | 3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35 |
| 出版时间 | 1999-06-01 |
| 首版时间 | 1999-06-01 |
| 印刷时间 | 2001-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75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22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375 |
| 印次 | 4 |
| 出版地 | 河南 |
| 长 | |
| 宽 |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