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对话胡雪岩
内容
编辑推荐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安徽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胡雪岩以草根起家,先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由曹磊、江涛编著的《对话胡雪岩》以问答形式,再现了胡雪岩一生的商海沉浮。其中既有商业成功的取胜之匙,也有事业破败的心酸之泪。阅读胡雪岩的一生,将是对每一个读者的人生警示与启发。

内容推荐

由曹磊、江涛编著的《对话胡雪岩》以胡雪岩的人生故事、事迹为基础,重点讲述了胡雪岩的商道理念,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力求为商业人士及普通读者提供实用、直观的事业和人生指南。全书以注重史料为特色,论据充实、说理透彻,十分适合读者阅读。

目录

第1章 义利双行 善庆有余

 第1节 重义轻利不吃亏

 第2节 诚信重于钱财

 第3节 用诚实换取信任

 第4节 慷慨仗义是商人的必修课

 第5节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第6节 做事也要为别人着想

 第7节 立身难,守身更难

第2章 刀头舔血未雨绸缪

 第l节 富贵险中求

 第2节 相信自己

 第3节 认清自己

 第4节 要拿定主意

 第5节 “怕”字当头不可取

 第6节 敢“花钱”

 第7节 认真走向成功

 第8节 小不忍则乱大谋

 第9节 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第3章 把握机缘随机应变

 第1节 “机不我待”,且行且珍惜

 第2节 没有机遇,也要创造机遇

 第3节 机遇面前要“精益求精”

 第4节 借势发力不犯难

 第5节 做生意就怕一根筋

 第6节 别忘了给自己留后路

 第7节 学会“锅盖效应”

第4章 福祸相依大舍大得

 第1节 舍小利而趋大利

 第2节 要有天下意识

 第3节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第4节 生死关头,拉人一把

 第5节 先做好事情,再谈报酬

 第6节 宁亏自己,不亏别人

 第7节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第8节 拿得起,放得下

 第9节 懂得以退为进

 第10节 淡然面对失败

第5章 扬名造势 金字招牌

 第1节 让利造势

 第2节 名气就是利益

 第3节 找准市场

 第4节 质量就是最好的宣传

 第5节 不要让服务拖质量的后腿

 第6节 “面子”问题很重要

 第7节 招牌字号要响亮

第6章 以情动人 以利驱人

 第1节 敬重人才,善用人才

 第2节 不拘一格选人才

 第3节 实际需要是选择人才的唯一标准

 第4节 懂得人尽其用

 第5节 学会以情动人

第7章 和气生财 皆大欢喜

 第l节 学会察言观色

 第2节 义气永远不过时

 第3节 多个朋友多条路

 第4节 人情就是资本

 第5节 仁义经营天下

第8章 刚柔并济 圓中有方

 第1节得理要让人

 第2节 适时做个“坏人”

 第3节 该得罪人时就要得罪

 第4节 懂得化敌为友

 第5节 学会“软硬兼施”

 第6节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

 第7节 拒绝“拖延症”

 第8节 灵活变通是最好的生意经

试读章节

第1章义利双行善庆有余

商道乃人道,经商先应仁——胡雪岩

无商不奸,那是谣传。在胡雪岩看来,做生意和做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讲个信义。礼义廉耻,是中国人做人的基础,更是中国传统商人做生意的基础。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成为一代“商圣”,首先就在于他知道应该如何做人。

第1节重义轻利不吃亏

问:商人重利,天经地义,讲义气是否就会吃亏?

答:拿了会觉烫手的钱,即使再多也不能沾,否则会自取灭亡。

商人重利,天经地义。打拼商场的人,没有几个不是心怀发财梦的。胡雪岩作为商人中的佼佼者,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儒家思想却可以让他在信义与利益之间做出有效地平衡。胡雪岩做生意目的是为了赚钱,不是办慈善组织。不过,他认为商人求财应该走正道,鄙夷那些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苟且之辈。在他看来,烫手的钱,即使再多也不能沾,否则会自取灭亡。

话说回来,哪些钱属于胡雪岩认为的“拿了会烫手”的钱呢?归纳起来,无外乎这么3种。首先是靠触犯法律到手的钱,比如靠走私贩毒、制假卖假、坑蒙拐骗等非法途径赚来的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昧心钱”。商人依靠各种非法手段挣“昧心钱”,既损害公众利益,同时也对社会的和谐安定造成严重危害,不但有违做人的起码良知,而且早晚也会成为全社会的众矢之的,归根到底其实是不划算的。其次,是靠损人利己得来的钱。胡雪岩所说的“损人利己”,主要指的是通过坑害同行,不当得利。这种挣钱方式有违商场中的公平竞争原则,还容易遭到别人的报复,即便暂时占了便宜,从长远角度来说,终究也是存在很大风险的。最后是通过跟朋友、同行作梗赚到的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撬别人的生意”。赚这种钱挣表面上看不违法,也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但是,这么做必然就要伤了朋友、同行之间的和气。从大道理上说,这么赚钱有违“仗义疏财、重情重义”的江湖义气;就个人私利角度而言,这等于是在明里暗里给自己找了冤家对头,也是万万不可取的。

通常来说,大家对于这3种“烫手钱”中的前两种不应该拿是比较有共识的,也都能够尽量约束自己,按游戏规则办事,对于第三类“烫手钱”应不应该拿却有点“见仁见智”。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恰恰决定了一个商人的平庸与否。在胡雪岩看来,不平庸的商人站得高,看得远,对朋友、同行有情有义,看重利益,同时又恪守君子信条,最终能够义利兼顾。平庸的商人过分贪图眼前利益,虽然可能暂时春风得意,但是一辈子注定也就是个发不了大财的小商贩而已。  作为一个不平庸的商人,胡雪岩终生秉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拿烫手钱”的做人、经商原则。不仅如此,他还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身体力行”吃亏是福“的传统美德,信义待人,诚信经商。这么一来,胡雪岩不但没吃什么亏,反而还占了不少便宜。

胡雪岩经常挂在嘴边的有这么一句话:“不抢人之美,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吃肉来我喝汤。秉持这个原则的他从不抢别人的生意,有时甚至宁可舍弃自己的利益也要为同行、朋友着想。当然,正如前面所说,付出总要有回报,暂时的”吃亏“并非意味着永远吃亏。胡雪岩”吃亏是福“的做法给他带来了良好的人缘,以及周围人的广泛认可。在这个前提之下,他才可能把事业做大做强,超越了平庸商贩狭隘局限。据说有一次,做军火生意顺风顺水的胡雪岩得知洋人又运来了一批最新型号的武器。如果他能把这批军火搞到自己手里,再转手卖出去,肯定就能发笔大财。就这样,得到这批军火已经运抵中国港口的消息以后,胡雪岩立刻和洋人联系。凭借精明的生意手腕,以及在军火圈子里常年积累的信誉,胡雪岩很快就把这笔军火生意谈妥了。

就在这时,得意扬扬的胡雪岩无意中听到了些闲言碎语,指责他抢同行的生意。事情是这样的。原来,早在胡雪岩盯上这批军火之前,洋人就已经把它们按更低的价格,许给了另外一位同行。问题在于,这位同行没能及时筹集到足够的货款提货,胡雪岩给出的价格偏偏又更高一点儿,唯利是图的洋人也就乐得脚踩两只船,转手把订单给了胡雪岩。只不过这样一来,那位同行就丧失了个赚大钱的好机会。

搞清楚内情以后,胡雪岩对自己的冒失举动感到非常不安。他没有丝毫犹豫,就直接找到那位同行,把事情得来龙去脉讲清楚,还诚心诚意地向对方讨教解决方案。那位同行对胡雪岩在军火买卖方面的实力心知肚明,唯恐这个“业内老大”以后跟自己过不去,也就不太好意思跟胡雪岩讲条件,索性做个顺水人情,只是希望胡雪岩以后多多关照自己。

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似乎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然而胡雪岩终究不是普通人。在他看来,这么做不仅有悖自己的人生信条,也让同行蒙受了巨大损失,难免损人利己的嫌疑。于是,胡雪岩主动撕毁了已经签订的合同,转而让那位同行按之前商定的价格继续跟外商合作,把这批军火先买下来,然后再按后来的新价格转卖给自己。这样,那位同行居中当了回“倒儿爷”,偏白赚了笔银子,胡雪岩自己也没受损失,还卖了个人情给同行,可谓两全其美。

同样的事情如果放在今天,99%的生意人恐怕都不会这么处理问题。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同行是冤家,竞争对手死一个少一个,帮同行就是给自己找麻烦……类似这样冠冕堂皇的生意经足以让他们对同行“比冬天还要冷酷无情”,而且认为胡雪岩的做法是“吃饱了撑的”。这恰恰是“商圣”和普通商贩的最主要区别。商人重利,天经地义,但是生意场上,当商人打算把别人口袋里的钱出来,放到自己的口袋里的时候,终究还是要讲究一些基本的道义的。首先来说,掏别人口袋里的钱不能巧取豪夺,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游戏规则。其次,掏别人口袋里的钱对多数商人而言可能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在赚钱的同时义利双收,既赚了银子,又赢得了好人缘、好口碑,为将来的发展积累“无形资产”。唯其如此,你的生意才可越做越大。正如胡雪岩所说:“做人做事要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这样才能广结善缘,四通八达。”

P1-P6

序言

胡雪岩生于1823年,本名胡光墉,雪岩是他的字。关于胡雪岩的出生地。向来有两个版本,一说是浙江杭州,一说是安徽绩溪,但后世一般公认是在安徽绩溪。1838年,因为偶然的机遇,胡雪岩进入钱庄当学徒,随后得到升迁。1846年,因为挪用500两银子公款用于资助落魄文人王有龄捐官,胡雪岩被迫离开信和钱庄。1860年,胡雪岩当时供职的钱庄的于姓老板去世。由于自己没有儿子,对胡雪岩又非常看中,于老板就将钱庄赠给了胡雪岩,胡雪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阜康钱庄。1860年,太平军攻克杭州。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等物资接济清朝军队,由此结识了清廷重臣左宗棠,登上了人生的最高峰。1872年,阜康钱庄分号已达到20多处,遍布于大江南北。此时的胡雪岩因为资助左宗棠西征有功,被授为江西候补道,赐黄马褂。也是在这年,胡雪岩筹办了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济世救民。1882年,由于意识到国外对中国生丝的大量需求,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行,高价收购国内的生丝,企图垄断生丝贸易,制衡洋商。由于国内情势所迫,再加上洋人的恶意拒买,胡雪岩大大地亏了本儿,导致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余堂被迫关闭,他本人也随同自己的商业帝国一起告别人世。

总而言之,胡雪岩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利用偶然的机会,他从一名放牛娃成了钱庄学徒,然后又从钱庄里的一个“小把戏”,一跃成为官居二品、头戴红项、身穿黄马褂、拥资数千万两白银的一代巨贾,就连向来鄙视商人的晚清名臣左宗棠也在给朝廷的奏折里称赞他为“商贾奇男子”。胡雪岩由此成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中,唯一一位戴红顶子的商人。作为成功的商业家,作为被后世不断研究、膜拜的“商圣”,胡雪岩拥有着过人的商业才能。他有胆有识,不仅能在商场中把握商机、运筹帷幄,也经常能在日常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胡雪岩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一位优秀商人,一位成功人士的基本素养。他的事迹至今被人们模仿传颂,成为众多同样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有志人士的人生参照。本书将要讲述的,就是这一系列与胡雪岩息息相关,同时又极具启发、借鉴意义的逸闻趣事。希望各位读者在和这位“红顶商人”隔空对话的过程中,能够为自己的工作、生活获得有益的启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对话胡雪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磊,江涛编
译者
编者 曹磊//江涛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13165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2015318682
中图分类号 K825.3=52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1: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