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收脚印的人
内容
试读章节

我迷恋这样的想法。人生是无数偶然组成的,但为什么我们会是这样的人生,会遇到这样的偶然?这是否又是我们人生的必然?如果说是必然,那么,我们的命运,是由谁在主宰?我们是否只是某个无形力量指挥下的木偶?这样的想法让人有些悲观。那个无形的主宰是什么?是上帝?是神?还是宇宙运行的物理法则?我更愿意相信,这一切,是宇宙运行的物理法则。我甚至觉得,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遇见谁,爱上谁,到什么地方去旅行,不过是量子运行的结果。如果把宇宙看成一个有规律运行的整体,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不过是这规律中的一个粒子,从哪里到哪里,看似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其实,背后那无形的力量,就是宇宙的最高法则,就是量子运行的物理结果。我这样的想法,曾被朋友们批评,认为我否定了人的意义。但我想不出来,那主宰我们的上帝,神,或者菩萨,到底是什么。或者说,上帝不过是宇宙中的某种最大的定律。就像我在为自己的旅行做计划,我本拟去香格里拉——这又是另一个时尚,这样说,显得比较有品味——但我后来去了塞上草原。这都是一念之间的选择,但我的未来,将完全不同。这不同,当然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但是现在,我收到了来自俄罗斯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的邀请,去做文学交流。因为我的一部书稿被译成了俄文出版,他们请我去和译者见面。这样的一个约请,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的人生,显然又因此而不同。

我决定赴约。虽然我不懂一句俄语,英文水平也羞与人言。我决定去,只是因为一句话:“……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我不止一次说过,我最喜欢的小说家是托尔斯泰。我认为,和他相比,所有的作家都是小作家。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我只读过他的一部书,《复活》。这部书是北川留下的。北川出事后,黄德基让我将北川遗留下的东西都销毁,我将别的东西都扔了,却留下了这部书。它一直伴随着我。每次读这部书,我都会想起北川,想起我曾经的过去。我想,这一切都是天意。而读到《安娜.卡列宁娜》和《战争与和平》,则是在多年以后。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复活》。后来我想,我喜欢的,也许不是《复活》,也不是托尔斯泰,也不是聂赫留朵夫,也不是玛斯洛娃。我喜欢的,其实是《约翰福音》里的那段话。但不管怎么样,想到能去俄罗斯,能去托尔斯泰的故居,心里还是有些小小的激动。

也许,伟大的托尔斯泰能给我复活的勇气。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办好护照,我从北京出发,坐上了前往莫斯科的航班。所有的费用,由一个中俄友好机构负责,我将在俄罗斯待上一个星期。之前他们已经给我发来了行程安排,到莫斯科之后,我会住在中国大使馆安排的旅馆,然后还会去参观莫斯科大学,看一看克里姆林宫、红场、俄罗斯作家协会,在莫斯科,我会做两天短暂的逗留,然后坐火车前往彼得堡。接下来会和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交流,和译者见面。余下的时间,会安排去冬宫参观。当然,还有我最想去的地方:托尔斯泰故居。行前已经联系好了,有翻译在机场接我。

整整八个小时的空中旅行,本来以为会十分枯燥无聊。我专门带上了那本跟随了我十年的《复活》,在飞机上,本拟重温这部书。身边的一位俄罗斯美女让这枯燥的旅行变得生动了许多。她是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中文说得不算流利,但基本的交谈没什么问题。听说我是受邀访俄的作家,她并未对我的身份表示出多少尊敬,甚至没有出于礼貌地问我有什么著作。她说,俄罗斯拥有莱蒙托夫、普希金、别林斯基、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我想,她的骨子里,是不怎么瞧得上中国文学的。我在飞机上邂逅的这位俄罗斯美女——请原谅,她当时告诉过我名字,我没能记住。这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读俄罗斯作家的小说,我一直记不清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她在北京大学学习中文,对于中国作家,能说得出名字的,居然只有李白,杜甫,鲁迅。她对我的作家身份表现出来的是漠然,当她听说我的书译成俄文在俄罗斯出版时,说:也许,俄罗斯人愿意通过您的作品,来了解今天中国人的生活。这句话,很伤我的自尊,但也说出了实情。我想,我的书之所以能在俄罗斯出版,他们看中的并不是我在文学上的成就,而是我的作品写了当下中国人的生活。但不管怎么样,遇到一个懂中文的俄罗斯姑娘,这八个小时没那么无聊。我们聊天,听她讲俄罗斯,她对北京的看法。讲她无法忍受的霾。但是她说,毕业之后,她会选择在北京工作。后来,也许说累了,也许,是飞机上其他人都开始睡觉,于是,她也盖上了毛毯睡觉。我也睡了,时睡时醒。通过飞机上的屏幕,看到飞机在蒙古国的乌兰巴托上空。我醒来时,天气很好,下面没有云层,能清晰看见下面的莽莽雪原。航线显示已进入了西伯利亚。那俄罗斯姑娘醒来,拿起一本画册翻阅。看得出,她没有要和我再聊天的意思,于是我打开了电视,戴上耳机,看电影。居然是我的朋友编剧的一部电影,带着对朋友的情谊,我看完了这部电影。俄罗斯美女又有了谈兴,我们再东拉西扯地聊天。聊我生活的广州。俄罗斯美女说她到过广州,不过只有短暂的一天,她说她很喜欢广州。于是我对她说:你到广州,可以找我,我愿意为你做导游。俄罗斯美女于是问我要了联系电话。P13-15

目录

正文

内容推荐

许多记忆,因年代渐远,已变得模糊不清。曾经深入骨头的恐惧、苦难,如今想来已云淡风轻,如同别人的故事。王十月编著的《收脚印的人》从“收脚印”(临死前收集自己过往所做过的事情、所走过的路)这一民间传说出发,通过一桩陈年旧事,扣问灵魂,并由此展开人生百态。一部灵魂的叩问书。

编辑推荐

作家王端午患了抑郁症,多方医治均未见好转。他的生命被告知只余下最后四个月。与此同时,他变成了一个收脚印的人。在他的故乡,传说中,人在死之前,会将自己这一生走过的脚印重新收集起来。收集脚印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重温往事的过程。由此,他一步步接近二十多年前一桩命案的真相。制作这起命案的四个人多年成为打工者、作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王端午在走近过去的同时,开始了深深的自责,他试图说服当年的同案一起站出来认罪,在被拒绝后选择在网络上公开事情的真相,但事隔太久,人证物证不在,终究未能在社会上产生大的影响。最终,他选择了以暴力来解决问题。这件事最终演化为一件社会热点事件。他所指认的事与人究竟是真是假,也成为了一个问题。

《收脚印的人》这一民间传说的运用,给小说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打工者的苦难是这部作品的生活底色,而自我救赎则是这部作品的精神底色。一代人的精神荒原,则是王十月力图书写的主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收脚印的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十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6938
开本 32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2015278945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