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3岁入园期教孩子一堂独立课
内容
编辑推荐

睿雪编著的《3岁入园期教孩子一堂独立课》是一本帮孩子度过入园适应期的家教智慧书。本书从3岁孩子的心理、认知、行为特点出发,提供了专业、详细的教养建议和丰富、有趣的亲子训练,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和鼓励中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养成独立自主的好性格、好习惯,在自信与自觉中发现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内容推荐

睿雪编著的《3岁入园期教孩子一堂独立课》讲述了:3岁是孩子上幼儿园的一年,孩子将正式迈出独立生活的一步。在这一年里,父母要选对幼儿园、做好入园准备,帮孩子克服分离焦虑,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还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交往礼仪,让孩子和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一起快乐生活、共同成长。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敢于放手,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信任和鼓励,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迎接自我成长的挑战中,孩子将形成独立自主、自信乐观、坚强勇敢的好性格,获得完整的成长,遇见强大的自己。

目录

3岁入园期,陪孩子迈出独立第一步

 家庭教育有不足,好父母不能代替好老师

 小伙伴的陪伴不能少.别让孩子孤独成长

 逆反情绪爆发期.给孩子全面的性格营养

 潜能开发黄金期.幼儿园是最佳启蒙课堂

 独立意识萌芽期.放手让孩子管理好自己

选对幼儿园,给孩子最好的独立环境

 不正规危害大,办园资质要逐一审查

 公办、私立哪个好?接送方便更重要

 丢掉攀比心态.收费高不一定样样好

 别放过卫生死角:食堂和厕所同等重要

 杜绝安全漏洞:每个环节都要有保障

 全托、半托怎么选?父母的陪伴不能少

 口碑比宣传单重要.多和过来人聊一聊

孩子入园前,父母不可忽略的细节准备

 提前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作息规律

 带宝宝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接送路线

 增加独处时间,减少孩子的依恋情绪

 做好周全考虑,给孩子备足入园用品

 了解入园体检流程.提前拿到体检报告

 学习入园攻略.轻松应对面试与报名

克服分离焦虑,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消除孩子入园恐惧心理的4个技巧

 别舍不得孩子:父母也要克服分离焦虑

 爸爸负责接送,孩子会更快“心理断奶”

 鼓励孩子认识新伙伴,减轻对父母的依恋

 接孩子回家后,巧妙应对孩子情绪爆发

独立生活第一站,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

 从分床睡开始.给孩子独立和空间

 吃饭就像打仗?餐桌是最好的亲子课堂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3招驯服“夜猫子”

 孩子不爱刷牙洗脸?洗漱其实可以很有趣

 穿件衣服忙半天?让孩子独立穿戴很简单

 臭臭总是拉到裤子里?排便训练男女有别

 书包总是乱糟糟?一起玩快乐整理游戏

叛逆期来临,引导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从听话到叛逆.你要读懂3岁孩子的心

 孩子爱哭闹?这样引导孩子不难缠

 孩子脾气大?耐心是所有坏脾气的克星

 孩子太任性?有自制力的孩子不用管

 孩子爱耍赖?这样定规矩孩子不抵触

 孩子脾气倔?拆掉孩子思维里的墙

传递性格正能量,教出独立自信的孩子

 激发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

 拒绝过度保护。放手让孩子独自面对困难

 爱要有点苦: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坚强

 成长是一种责任。负责任的孩子敢于担当

 世上没有懒孩子。让孩子积极主动有策略

 内向孩子也优秀:挖掘性格的潜在优势

让孩子用爱心和礼仪,快乐融入新集体

 从入园第一天开始,教出礼仪小天使

 鼓励孩子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和零食

 乐于助人是美德.引导孩子互相帮助

 孩子和小朋友发生矛盾?化冲突为合作

 孩子喜欢打人?化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孩子喜欢骂人?面对诅咒敏感期有妙招

 孩子被孤立了?让孩子告别自私与霸道

捕捉儿童敏感期,陪孩子玩出学习力

 一起看蚂蚁搬家.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在家养盆小植物.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给孩子自由空间.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陪孩子观察自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善用联想教育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给孩子健康体格。打破入园生病怪圈

 家园作息要一致.别打乱孩子的生物钟

 陪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赶走病菌

 纠正孩子挑食厌食的不良习惯,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穿衣数量要合适,多了少了孩子都会生病

 孩子生病要请假,痊愈后再上幼儿园

面对暴力和危险,教孩子勇敢保护自己

 陪孩子玩勇敢游戏,让孩子告别软弱

 孩子被小朋友欺负?多方协调冷静处理

 教孩子抵住诱惑,拒绝园门外的陌生人

 孩子遭遇老师暴力?争取权益要合法

孩子入园≠父母甩手,错误教养要改掉

 不吼叫不打骂,给孩子最温暖的教养

 保护孩子的自尊,不要当众揭孩子的短

 磨破嘴皮也不听?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对话

 孩子对你撒谎时,鼓励孩子对自己诚实

 孩子向你告状?巧妙引导孩子抒发情感

 孩子做了错事时,让他接受自然惩罚

家园共育磨合期,沟通是门必修课

 老师对孩子好吗?信任与理解是关键

 与幼儿园老师沟通,时机和方式有讲究

 和老师发生矛盾?正确对待家园关系

 积极配合幼儿园,参加幼儿园的活动

试读章节

经常听人说:“父母是孩子的头一任老师,是孩子很好的老师。”这话一点儿都没有错,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可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再怎么重要,也不能代替幼儿园教育,不能代替幼儿园老师。

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有父母教育他,这样的教育是存在不足的,他会缺失幼儿园带来的社会性、群体性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当你的孩子到了3岁时,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父母需要把他送到幼儿园,让他接受学前教育。

幼儿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呢?幼儿园老师在这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是扮演教孩子“一加一等于几”的角色,还是扮演孩子的“看护者”?抑或是扮演“孩子王”,陪孩子一起玩?其实这些都不是幼儿园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老师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绝不仅仅体现于此。

1988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他们共同发表了《巴黎宣言》。期间,有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这一生很重要的东西?”那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略微沉思了一下,然后回答:“在幼儿园。”

记者继续问:“您能不能说一说,您在幼儿园学到的这一生很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那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我在幼儿园学到的很重要的东西有: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认,还要表达歉意……”

3~6岁的孩子还未真正进入学校,此时孩子处于学前期,接受的是学前教育,即我们常说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身体素质、性格品质、思维认知等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教育绝对不容忽视。即便父母再懂得教育,在家把孩子教育得再好,也不能替代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

性格品质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前期是孩子社会化的起步阶段,也是孩子性格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孩子通过与周围人的交往,逐渐形成基本的对人、对事、对物的情感、态度,这一切奠定了孩子好性格、好习惯的基础。

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3岁是孩子心态、性格、习惯、情感等形成的关键期,是孩子养成有礼貌、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主动分享、谦虚好学、团结合作、富有责任感等优秀的社会性行为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发展状况,对孩子将来的性格、习惯等有直接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在学前时期,如果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独立生活就会出现困难。大量研究表明,学前时期行为习惯、性格发展不良的孩子,在进入学校后相对难以适应校园生活,与同学、老师交往有困难,厌学、逃学、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概率更高。成年之后,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交往障碍以及行为问题,有的人还会出现人格障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拥有健康的人格,拥有优秀的品质和行为习惯,父母一定不能忽视孩子的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孩子性格与习惯的养成,需要良好的、适宜的教育环境,而幼儿园恰好能提供这样的环境。在幼儿园里,孩子有同龄小伙伴的陪伴,有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可以体验丰富、有趣的游戏。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的性格、习惯无形中就会得到发展。

幼儿园适宜的社会性教育,对于促进孩子的自信心、爱心、责任感、交往能力、自控力等优秀品质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这些优秀的品质和能力是孩子单纯在家庭教育中不容易获得的。

◎把孩子送入环境好的幼儿园接受教育

尽管大多数幼儿园可以为孩子提供学前教育所需的良好教育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社会上的幼儿园遍地开花,幼儿园硬件条件、教育质量等参差不齐。因此,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接受学前教育,一定要注意选择环境好、教学水平高的幼儿园。

P2-4

序言

“他才3岁,他还是个小孩子!”当父母说出这句话时,潜台词就是:孩子太小,没有自理能力很正常,不懂礼貌可以原谅,没有良好的习惯也不用着急,以后再慢慢培养。乍一听,这话一点儿都没有错,孩子太小,能力太差,自然要父母精心照顾和全方位代劳。可这话也有错,错就错在父母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没有紧迫感。

要知道,3岁是孩子上幼儿园的年龄。孩子将迎来人生中头一次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的时期,又叫“心理断奶期”。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环境,虽然有专业有素的幼儿教师照顾孩子,但毕竟是生多师少,一个老师要照顾几个乃至十多个孩子。如果孩子不会独立吃饭,不会独立脱衣、穿衣、穿鞋,不会独立大小便,那么结果就是:不仅老师受累,孩子更是遭罪。

在中国很多家庭,孩子3岁时几乎是不用自己做事的,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这种现象一点儿都不为过。因为不用自己做事,孩子也就没有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所以是不可能具备独立能力的。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非常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独立、人格独立、潜能开发以及身体健康。一个会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孩子,他的自信心、四肢灵巧性与不会独立做事的孩子相比,显然是不一样的。

经常做事的孩子,手眼、手脑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大脑潜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开发,这就是俗话说的“心灵手巧”。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从小就独立的孩子,往往有一股灵气,活泼可爱。相比之下,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显得有点呆、有点愣,遇事时要么不知所措地发呆,要么惊慌失措地找爸爸妈妈、找老师帮忙。

行为上具备了独立性的孩子,在思想、人格上也会变得更独立,他们遇事懂得自己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遇到不同的观点时,懂得思考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而不是轻易地盲从。这样的孩子不会轻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是懂得独立判断,长大之后才可能有大出息。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针对1500名儿童的长期追踪观察。历时30年发现:20%没有什么成就的人与20%成就卓越的人相比,他们的差别不在智力上,而在于个性、品质上。取得巨大成就的那些人具有超强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那些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在个性、品质上差很多。这项观察告诉我们:独立品格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至关重要。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父母重要的一堂家教课。

那么,这一堂“独立课”什么时候上合适呢?答案是3岁。孩子3岁时迎来了独立敏感期,迎来了人际交往敏感期,迎来了人生的头一个叛逆期,这些因素都在提醒父母:是时候对孩子放手了。父母不但要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应该鼓励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对于孩子的想法,父母应多一些欣赏和认同,多一些引导和启发。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应坚持引导为主、批评为辅。这样可以很好地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重视,感受到被爱和激励。这些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

此外,父母应重视与幼儿园配合。比如,与老师沟通、互动,及时了解孩子的进步和不良问题;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活动,给孩子精神支持;多向幼儿园老师虚心请教育儿经验,与之共同进步。这些对父母教好孩子3岁时的这一堂“独立课”而言,至关重要。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帮孩子度过入园适应期的家教智慧书。在看到这本书之前,家里每天都要上演两出“好戏”:一出是孩子因为不愿意去幼儿园而哭得撕心裂肺;一出是我们因为孩子不听话而变身为“虎妈和狼爸”,对孩子又吼又叫。学习书中的方法后,这两出戏都罢演了,因此特别想与年轻父母分享这本书。

——宝宝树网站主编 童小珍

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3岁入园期教孩子一堂独立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睿雪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97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5310845
中图分类号 G613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7: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