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昼的紫夜的白
内容
编辑推荐

西篱的《昼的紫夜的白》讲述一个名叫祡音的姑娘,穷尽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母亲和爱人,有时在现实中,有时在梦境里,有时在乡村,有时在城市,有时在过去,有时在现在。“紫”与“白”既是小说中的男女主角,又是梦想与存在的色彩象征。作家在独白式的故事讲述中,舒展开社会历史文化的广阔画面,并由不同历史画面的不断切换,产生出音乐复调的效果。作品还传达出这样的思想:我们都是历史的儿女,但我们呼唤的是未来。只有梦想,才能让心灵获得解放,只有梦想,能够带领饱受金钱和物欲折磨的现代人飞升!

内容推荐

西篱的《昼的紫夜的白》是一部关于亲情、成长和社会变迁的个人体验的诗性作品,讲述从1951至2050年的个人记忆和历史真相,以及未来人类命运的可能性。

本书是一部关于时间和梦想的文学作品,主题是女性成长和未来社会理想。小说的主人公紫音,我们看到她历史的形象,同时也看到她现实的形象。作者就躲藏在她之中,表达着对人的爱,对历史的眷恋,对人类精神与内心的深切关怀。本书以女主人公紫音一生的经历故事,诠释女性的精神和心理,抒写女性生命和心灵的历史,是一部颇有艺术价值和探索性的作品。

目录

第一章 一九九六年五月

第二章 一九九七年五月

第三章 一九七一年夏

第四章 一九九七年五月十九日

第五章 二○○○年一月

第六章 一九三七年春至一九七一年春

第七章 二○○○年二月至三月

第八章 二○○○年六月

第九章 一九七二年秋至一九七六年夏

第十章 二○○一年九月

第十一章 二○○三年

第十二章 声声不息(二○一六至二○五○年)

后记 写作控制了我

试读章节

必须要走。但是,去什么地方,我一直犹豫不决。

我大学毕业后在省城的一家杂志社已经工作了11年,每天看文学青年五花八门的脸孔和他们五花八门的文字,躲避他们近乎偏执的狂热眼神。

我住在杂志社一间无人使用的小办公室里,周末带个小锄头,和一群画家出去,他们写生,我挖树根,背回来做盆景。他们不久前刚刚经历了清除精神污染运动,虽然短暂,他们却感到巨痛。此后有10多年的时间,他们一直沉默而隐晦,想逃避城市。

到乡下的交通班车一天只有一次,我们往往是步行到郊区。

有时他们会走得更远,寻找原始和粗拙丑陋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本土,资源实在丰富。他们把它尽可能夸大,做成砂陶,或在版画和油画里呈现,巫气浓郁,夸张刺激,人的肢体形象,往往被光滑黢黑的青蛙代替。我没有他们那么兴奋。

我这个人,为什么很难与他人产生共鸣?难道是因为我们没有共同的文化父亲?

回到城市后,他们个个急于走向世界,找各种门路争取国外机构的邀请和资助,在那些刚刚出现的小酒吧里和陌生人密谈。

我感到绝望。

我也曾经和一些音乐人玩。

几年之内,广东老板在这城市里开了几十家歌舞厅。当地的轻音乐团、京剧团、花灯戏团还有一个歌舞团都解散了。歌舞厅的乐曲响彻全城,早场,晚场,夜场。重低音和打击乐震撼着楼房和丘陵。这些音乐更多是几种固定演奏节奏,街边的市民屈膝弹腿,口里喃喃而语:慢三,快三,慢四,快四,十六步……

我的同事,一个老编辑,在玩音响,我跟他去一条老街淘唱片,学着自己改装音箱。我爱德彪西和拉威尔,德彪西让我安静、忘却,拉威尔带给我无穷的灵感,并在不同的时空和情绪状态里给我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在古典音乐里休息了一段时间。不过,那是很花钱的,我没钱。

也没有爱情。

孤独,茫然,每一天都那么漫长、空洞。

离去之前,我还需要一次告别。

等我再返风镇,竟已找不到父亲的坟茔。

我搭的长途客车,没有窗玻璃,一路上,破烂的窗框咣当咣当响。我因为晕车,到达风镇时虚弱得恍惚了。

车站是以前的人民公社改建的,残存的土墙上还有模糊的大字墨迹:以阶级斗争为纲。我走出车站大院,脚下的地很软,灰尘噗噗响。

朱家房门挂着锁,我从窗格子往里望,房间空空的,只有一张光板子木床。显然,我哥哥已经不住在这里了。

我往东走,站在风镇东边街口,遥望远方谷底的风谷中学,几栋房屋掩隠在绿荫之中,看起来那么小,普通、陈旧、脆弱,完全不符合我童年时候的印象。

我奔跑而下,跑了近一个小时,到达趴在一片小高地上的教师宿舍。

宿舍矮小,黑瓦都是碎的,屋顶还有些歪斜。宿舍前的旷地上长了一些小树,桃树,苹果树,还有石榴,是从前哥哥和小白种的,它们生长缓慢,枝干瘦瘠,没有果实。石榴树每一片细小的叶子都皱缩着,像中了病毒,仿佛这棵树曾经痉挛过,无法复原了。

教师宿舍住了九户人家,从右至左,分别是黄书记(黄书记失踪后,方书记入住)家,我家,穆姝老师家,吴磊家,小白家,马俊林家,晓强家,陈大陈二家,石头家。我家破旧的门上挂了一把新锁。我不能确定,如今我的哥哥或是弟弟,是否还住在这里。

奇怪,不是周末,没到暑假,也不是上课时间,家家窗户紧闭,房门紧锁。各家门楣上残破的春联,被雨水反复浇淋过,纸的红颜料和黑的墨汁一起褪色,在门上形成一些洇染的流线。

我继续往风谷深处奔跑,直到道路消失。

我记得,父亲的坟冢上挂有白色纸幡,坟身培着黄土,坟前有摆放香烛的黑色大理石……

我再找不到了。

大峡谷里长满荆棘杂草,我看到细小的金银花和曼陀罗硕大的果子,看到大片令人望而生畏的荨麻。在荨麻的那边,有黄袍和乌袍,橙黄和黑红的果实令人垂涎,它们喂养过我的童年。还有灯笼草,到秋天,它的果实多么香甜。

肥硕的绿虫在荨麻和野蔷薇枝叶上滚爬,拉出绿色的鲜艳又粗实的屎,像芥末挤出来在碟子里。我坚信,是父亲的骨肉喂肥了它们。

P22-23

后记

写作控制了我

这本书,我几乎是在童年的时候就想写了。

我曾经整天在一条街道上跋涉——街道是由像鸭梨那么大的鹅卵石铺就的,高低起伏不平,一个个石面光滑圆润,亮晶晶的。只是,它们的间距太大,我不得不努力迈开步伐。童年即身处异乡的我,赤足,衣裳单薄。我踩过了每一块鹅卵石,在我的脚掌即将前踏时,每一块青色的石头都与我相视而笑。

黄昏总是要来拦截我。随着太阳下山,光滑的鹅卵石映照天空幽兰的光亮,越来越凉,越来越凉,很快寒入骨髓。我的脚板只能在瞬间逃脱,又不能不踩下去。我可以奔跑,但这只能引来夜的追逐。即使我往西方,尚有光亮的地方,即使我有翅膀,夜色也将铺天盖地而来,把一切湮灭,寒冷令我的足底疼痛到麻木。

我感受到一种暴力,源自孤独和恐惧。并且,我已经明白这是宿命。

我也曾经在田野徘徊,长久与稻草人相伴,直到冬天来临,它被扛着粮食回家的农人抛弃。冷风沿着有阳光的道路吹来,我给稻草人写了一首诗:稻草人啊/我要与你再见了/领我走的人昂首挺胸/道路发亮/远远地发亮……

事实上,我没有找到那个领我走的人。在父亲的指引下,我开始写作,文学让我理解并重塑了对这个世界的想象。

在很早的时候,写作就控制了我。我属于比它先在的东西,却不知道,除了它,我将如何与这个世界沟通。

孤独之外,时间,是又一个美丽的深渊。我的记忆里只有场景和表情,没有年轮。我一直与时间相伴,却无法忍受它造成的所有丧失。我的寻找既是朝前的,也是向后的。我多么迷恋那些时间的断面!

回到宿命,在时间的迷宫里,文学,是我忧伤的棉袄。

我不知道我的作品是否已经完成。

我在我的诗歌里表达神秘和梦幻,在我的小说《东方极限主义或皮鞋尖尖》《夜郎情觞》里表达异族的爱和传奇,在《造梦女人》《雪袍子》里表达成长,到了《昼的紫夜的白》,我所有的表达又不同层次地展开。《昼的紫夜的白》的现实主义或超现实主义,叙事的谦恭与野心,对于它们,我不必另做阐释,读者永远比我智慧。每一部作品,它们既不是已经完成的,也不是未完成的。它们存在着,就像此心的万千呼唤,回应彼心的万千呼唤。

我如此信任写作,几乎相信它带来的所有肯定,并企盼它当中的全部自由。精神化的存在,是它给予我的许诺。思考无限,与写作的无限彼此热恋,相互督促,我得以每日前行。

西篱

二○一六年一月三日于广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昼的紫夜的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西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348849
开本 16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5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8
CIP核字 2016022437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5
17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