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这套以浙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为内容的大型丛书,为每个“国遗”项目单独设卷,进行生动而全面的介绍,分期分批编撰出版。这套丛书力求体现知识性、可读性和史料性,兼具学术性。通过这一形式,对我省“国遗”项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记录,进行普及和宣传;通过这套丛书,可以对浙江省入选“国遗”的项目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这本由施正强主编的《长兴紫笋茶制作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其中一册。
| 图书 | 长兴紫笋茶制作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这套以浙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为内容的大型丛书,为每个“国遗”项目单独设卷,进行生动而全面的介绍,分期分批编撰出版。这套丛书力求体现知识性、可读性和史料性,兼具学术性。通过这一形式,对我省“国遗”项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记录,进行普及和宣传;通过这套丛书,可以对浙江省入选“国遗”的项目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这本由施正强主编的《长兴紫笋茶制作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长兴紫笋茶曾为唐朝的第一贡茶。由于制茶工艺独特、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故此得名。每年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经分拣、摊青、杀青、回凉、初拣、复炒、复回凉、复拣、初烘、复烘、贮香、品验、包装等多道制作工序而成。冲泡后,芳香扑鼻,汤色清澈;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观之楚楚动人,尝之齿颊甘香,生津止渴,回味无穷。 这本由施正强主编的《长兴紫笋茶制作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其中一册。 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一、概述 【壹】茶名的由来及成名原因 【贰】品质特征及价值 二、紫笋茶制作技艺 【壹】栽培与采摘 【贰】制作流程与工艺 【叁】制作工具 三、紫笋茶文化 【壹】顾渚山的名胜古迹 【贰】茶诗、茶歌、茶俗、茶传说 【叁】紫笋茶文化大事记 四、传承与保护 【壹】传承人 【贰】现状和问题 【叁】保护措施 附录 品茗三绝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长兴紫笋茶制作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施正强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141182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6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 首版时间 | 2015-12-01 |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84 |
| CIP核字 | 2015279439 |
| 中图分类号 | TS272.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5.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31 |
| 宽 | 155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