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塔吉克族介绍
生活的地理位置
族名及其历史来源
语言文字
节日
服饰
美食
居住
见面礼仪
婚俗
丧俗
待客
二、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
简介
环境和地理位置
节日形成的历史渊源
节日的主要内容
节日特征
节日重要价值
节日存续状况
节日保护计划
保护计划的实施
传承方式
部分乡传承人名单
传承人事迹
民间故事
文章与链接
参考文献
图书 | 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中华文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 |
内容 | 目录 一、塔吉克族介绍 生活的地理位置 族名及其历史来源 语言文字 节日 服饰 美食 居住 见面礼仪 婚俗 丧俗 待客 二、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 简介 环境和地理位置 节日形成的历史渊源 节日的主要内容 节日特征 节日重要价值 节日存续状况 节日保护计划 保护计划的实施 传承方式 部分乡传承人名单 传承人事迹 民间故事 文章与链接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各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它生长于民间,繁荣于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无论在价值观念或文化形态上,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这些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刻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爱国友善、重诺守信、勤劳智慧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品质,同时还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是新疆各族人民文化创造力的结晶。 由楼望皓主编的《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中华文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讲述了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是塔吉克族的农事节日。引水节和播种节虽然和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需动员和组织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动,团结互助把水引来。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分为塔吉克族介绍 ; 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两大部分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生活的地理位置、族名及其历史来源、语言文字、节日、服饰、美食、居住、见面礼仪、婚俗、丧俗、待客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中华文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楼望皓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楼望皓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96404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3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6 |
出版时间 | 2015-06-01 |
首版时间 | 2015-06-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2 |
CIP核字 | 2015108617 |
中图分类号 | K892.1 |
丛书名 | |
印张 | 4.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新疆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