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奔马
内容
编辑推荐

《奔马》是红柯的代表作,小说诗情浓郁,叙述了他和她对草原、奔马的热爱,以及他们沉浸在大自然中的自由、快乐,明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赞美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赞美了平凡而伟大的生命力,赞美了美好的爱情。

《奔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内容推荐

短篇小说《奔马》是当代著名作家红柯的代表作,草原、奔马、他和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语言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迷人的新疆风情弥漫全篇。《人民文学》现任主编、评论家李敬泽曾指出:“人在大地上诗意的安居,这是红柯最深的梦想,是他的小说反复弹唱的主题。”

目录

大漠人家

奔马

吹牛

鹰影

美丽奴羊

阿力麻里

上糖

面面土

老镢头

诊所

好人难寻

疯娃吹喇叭

军酒

奎屯这地方(代后记)

试读章节

孩子马上想到了甜菜、萝卜这些根块植物。爷爷满意地摸孩子的大脑瓜。当然还有花生,中亚腹地不长花生,可人人都知道花生跟土豆萝卜甜菜一样长在地底下。孩子的大脑瓜在爷爷的抚摸下越来越灵光了。那只硬邦邦瘦巴巴跟干梭梭一样长满茧子的裂缝纵横的手给孩子的大脑瓜里传递着一股神奇的力量。孩子的脑子闪电一样出现了沙丘上的梭梭。干透了的梭梭可太像爷爷的手了。孩子亲眼见到干梭梭是怎么燃烧的,没有一丝烟,全是纯净的火焰,轰轰地喷射着,跟电影里的机关枪喷射火舌一样,跟小画书上的火山喷涌岩浆一样,梭梭燃起的大火,把大地熔化了,在孩子脑袋上抚摸的就是这么一双手。那一刻,鹰也在抚摸秋天最后的苍穹,据说那是天空最辽阔最深远的季节,也是鹰飞得最出色的季节。孩子已经想到了大地上的飞禽走兽,孩子想起自己正在跳动的心脏时,孩子一下子平静了。在他脑袋上不断飞旋的大手也停止了。鹰也停在空中。大漠上的人们都知道最出色的飞翔就是鹰的这个样子。鹰选择的是多么好的时候啊。太阳正跪在沙丘上给土豆磕头呢,给大地最后的庄稼磕了一下又一下。鹰也应该是太阳感恩的对象,鹰也应该是生长在天空里的果实啊。鹰显然闻到了旋风一样冉冉升起的土豆的香气了,鹰显然开窍了……爷爷的手已经悄悄收回去了,孩子还是把鹰跟爷爷的手联结在一起。可以看见孩子的脸跟火焰一样红彤彤的,甚至可以看见孩子巨大的想象力,在孩子对自己的想象中,他亲手埋下了土豆,就不用再描述那已经开始熟了的芳香了。

三天后,爷爷赶着车子运回了土豆。孩子和黄狗都去了。黄狗在村子里爱跳爱叫,到了长天大野寥天地,狗叫了几声跟没叫一样,跟哭泣一样。狗哭泣的时候,声音堵在喉咙里呜呜咽咽的。大漠太空旷了,狗一下子谦虚起来,嘴巴埋进土里,好像在学土豆的样子。再也没有听到狗的声音。

孩子一声不响地帮爷爷干活。孩子还检查了那个火堆,那些烤熟的土豆已经让人掏走了,换句话说已经让人吃掉了,再换句话说,已经到远方去了。孩子真希望大地上最遥远的人到这里来。这个大胆的想法让孩子难以自持,孩子跟发射火箭一样朝远方扔了一个土豆,扔出去以后,还傻傻地保持着投掷的动作,好像他就是一个威力无比的发射架,从准噶尔盆地深处向宇宙向太空发送最了不起的飞行器。孩子在心里都喊起来了。

“我会感谢你们的,我会感谢你们的。”

喊着喊着孩子就明白了,最好的呼唤是没有声音的,心里也没有声音,孩子就跪下去了,连孩子自己都不明白这已经是感激是感恩,是说不出来想不出来,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凭借的纯而又纯的一个举动。孩子更不会想到太阳也是这样跪下去的。孩子的举动是连在一起的。孩子自己挖了一个坑,孩子自己捡柴火点了一堆火。不是爷爷用的干梭梭,是干牛粪。谁都知道牛粪是大漠最好的柴火,过冬的大部分燃料靠干牛粪。秋天的时候,女人和孩子就捡牛粪,跟金子一样黄灿灿地堆在院子里,再寒冷的冬天也过得去。孩子捡牛粪捡惯了,孩子点燃一堆牛粪。牛粪是有烟的。牛粪的烟也不是那么笔直,比如狼烟,狼烟跟一杆长矛一样直捣天庭,而牛粪的烟是散的,漫无边际地向天空浸染,跟河流汇人大海一样,到海边就消失了,也就是说融进去了。孩子把土豆埋进牛粪的火灰里,孩子知道这是比火箭更遥远的一种发射,孩子完全跟一个大人一样从容自如地做这件事。做完了,拍拍手。

爷爷看完了整个过程,爷爷满意的时候会咳嗽起来的,爷爷点了一根莫合烟把那股子兴奋化掉了,爷爷蹲在车子后边抽烟呢,车子把爷爷遮住了。

大地上好像只有孩子一个人,孩子在忘我的境界里沉醉了很久,这种无边无际的寂静太美妙了。好多年以后,孩子已经不是孩子了,还保持着这种无边无际的寂静,这种辽阔的空间和瞬间永远留在孩子的心灵里。

爷爷不说话,狗不说话,牛不说话,那辆吱吱惯了的车子也不说话,就把土豆运回去了。P11-13

后记

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边是石河子,军垦第一犁从那里开始,新疆建设兵团有许多的第一犁,真正的第一犁应该在石河子。奎屯的西边是乌苏古城,北疆人口最多的县,小说《玉娇龙》以及许多史书都写过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撤县设市。奎屯就夹在石河子与乌苏之间。内地很少有人知道奎屯,我总是加一句“在石河子的西边,或者乌苏的东边,或者克拉玛依的南边”,人家似乎是听明白了。我生活过的陕西宝鸡,也是一个外地人很少知道的地方。外地一个朋友来看我,在电话里说:你在哪个宝鸡,地图上有两个宝鸡。我懵了半天才明白,宝鸡市的东边有个宝鸡县。古老的游牧民族总是在歌曲或史书里给一个地名后面加这个地方。大漠空旷辽远,碰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日积月累堆成敖包,祭奠神灵,也作路标。西北方言里,对每个人的称呼前面都加一个“我儿×××”,那个在亚欧大陆掀起最后一股草原风暴的帖木尔大帝,给西班牙国王的外交信函是这样开头的:“吾儿菲利普三世”,以示重视和亲近。与奎屯相比,宝鸡的典故太多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宝鸡也叫陈仓,唐玄宗逃亡四川途中在宝鸡的无名小庙里住了一宿,庙就叫卧龙寺。最有影响的说法是炎帝,炎帝故里一个很响亮的说法。奎屯就没有这么多说法,天山以北至阿勒泰,自古是乌孙人蒙古人的牧场。

奎屯最早的名字应该是哈拉苏,乌孙是哈萨克人的祖先,哈萨克人给这块土地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哈拉苏”,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黑色的泉水,新疆的地理常识,那些源自冰川雪峰的河水都是灰白的叫“阿克苏”,白水的意思,源自大地清澈见底,又是草原黑钙土,就叫布拉克或哈拉苏,芦苇遍地,泉眼密如星辰。

一九八六年我们一家定居奎屯时,还能看到一大片的泉水,在市区东北角,差不多是一片芦苇荡,当地人叫鸭子坝,显然是汉人的叫法,泉眼汇聚成湖水,长满苇子,大群的鸭子游来游去。长满芦苇的地方肯定有造纸厂,造纸厂的污水、臭味跟湖区是那么不协调。鸭子坝还是很吸引人的,三三两两钓鱼的人散布在水边。

奎屯是蒙古人喊出来的。成吉思汗的大军从阿尔泰山和果子沟分两路西征,又回兵征讨反复无常的西夏,大军途径奎屯,正值隆冬,领略了欧亚大陆无数寒冷的地方,大军沿着天山北麓过精河,过乌苏,有个蒙古兵就叫了起来,“奎屯,奎屯”,译成汉语就是“寒冷”。处在准噶尔盆地最宽阔的地方,毫无遮拦,南面高大的天在这里裂开了一道山口,正对着塔里木北缘的古城库车,寒流全聚集在这里冲向塔里木。阿尔泰草原和准噶尔大漠的马背民族总是挥兵南下,一次次征服温暖的塔里木;有三个达坂通道,东疆吐鲁番过铁门关干沟是一条道,伊犁喀什河上游冰大坂直插阿克苏是一条道,最险要的山口在奎屯库车之间,翻越这条山道的次数很少,蒙古兵感受到的寒冷是实实在在的。从那时起,蒙古人再没有离开过这里,厄鲁特人、土尔扈特人、准噶尔人都是蒙古人的分支,他们都在这个地方感到了世所罕有的寒冷。一九八六年我成为奎屯市民,我也领略了中亚腹地的寒冷,在内地是从来没有过的,太阳穴发疼,额头像要裂开了,气都出不来,寒冷是很有力量的。各个昂诈寿不同时期对寨冷的感受沉淀下来就有了奎屯这个地方。

……

天山冰川的退化,气候变暖,其主要因素不是对绿洲的开发,而是整个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学者王宏昌认为,西北干旱的原因主要由两点,一是对横断山区森林的过度采伐,影响了西南季风的湿度,一是欧洲森林的减少影响大西洋湿润气流的湿度,来自海洋的气流经过陆地时必须得到森林湿地的补充,否则就影响内陆的降水量,气流相对陆地的影响是远时空的。几个世纪以来号召“返朴归真,返回自然”,常常片面地赞美封闭的大自然,认为只有原始意味才是纯真质朴的,因而排斥一切现代文明,其实现代文明并非一概排斥或违背大自然的本性。绿洲经济的发展就是对自然的人性化的利用。

维系奎屯绿洲的是奎屯河,在新疆它是不能跟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相比的,甚至不能跟玛纳斯河、呼图壁河相比。这条河太独特了,从天山腹地乔尔玛呼啸而下,狂暴如同野马,汛期常常出现冰块堵塞河道的现象,不能用引爆装置也不能用其他机械,只能用十字镐沿途敲打。农七师有一个水工团,这个团几十年就专门护理这条暴戾的河。职工们腰间系一根绳子,下到河面敲打河冰,是很悲壮的一项工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有七十一位职工葬身冰河。我的小说《雪鸟》写的就是水工团破冰人的故事。我的另一个小说《乔尔玛》也是写这条河,奎屯河发源地乔尔玛水文站,只有一个职工,默默工作了一辈子,一直单身,河就是他的女人。我写了三百多万字的西域小说,写奎屯的还不到三万字。过于沉重的东西,笔是难以表达的。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五日,新疆国民党十万军队在陶峙岳的率领下宣布起义,即“九二五起义”,编为22兵团。石河子农八师是胡宗南的嫡系,官兵来自江浙一带,后来又来一批上海知青,石河子至今是一座江南味很浓的西部城市。

奎屯的农七师前身是22兵团二十五师,官兵大多来自甘肃、河南,后来又来一批四川支边青年,奎屯居民就以河南人、四川人为主,文化气息较石河子微弱,但发展极快,大街上一看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新建筑。

西北五省区我都走过了,新疆的城镇,生态环境最好,树多,穿过戈壁沙漠,老远看见绿色海洋,就知道那有人家。

原载于《收获》二○○四年第三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奔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红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91870
开本 32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2016083090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