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泣血红楼(曹雪芹传)
内容
试读章节

丰润曹氏已在“彼地”(辽东)的族人,并无二派,就是端广落户铁岭卫而至世选、振彦归旗的这一支系,只有他们方有引荐的资格。

曹世选自被俘为奴,至此已阅十载。被俘不杀之人,当时只限精壮服劳与身有技艺者。世选必有过人的文武之才,方被留用。满洲后金,于陷铁岭后,又先后攻克辽、沈二卫;先是建都于辽阳——称“东京”,时为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至天启五年(天命十年,1625)二月,后金又从“东京”迁都于沈阳(后称“盛京”)。在此之前,沈阳(明之卫城既废)曾为县级的一处地方,暂设地方官吏专理民事,曹世选以才干胜任,命为沈阳之官。是以康熙《上元县志》明载:“(玺)大父世选,令沈阳有声。”(“令”即对县官的用语)“世选生振彦,——初,扈从入关;累迁浙江盐法参议使。”

振彦,就是雪芹的高祖父。他在浙江盐法道之任上,著有惠政。但“累迁”的详情,亦经考明:清天聪四年(1630)任“皇上侍臣”与“致政”,似乎与八贝勒阿吉噶(即阿济格)有关(见辽阳二碑)。天聪八年(1634)任“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属下旗鼓牛录章京(见《清太宗实录》18卷。多尔衮加此称号在天命七年(1622);其时多尔衮所领系镶白旗。正白旗乃多铎为旗主。多尔衮得王爵封号在天聪二年(1628)。两白旗为“三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之实力。清兵入关建都北京,则系多尔衮率白旗兵为首功)。

这就是说,丰润曹邦之所以能归入满洲正红旗,全由铁岭族亲世选、振彦之引荐(那时沈阳“五庆堂”系曹姓人,只是明代守边将领祖大寿部下人,以后祖大寿率部降清,隶汉军旗,与满旗无涉,更无荐人入满旗的资历机缘),是则足证丰润曹与辽东曹的族问联系,即在世选、振彦已成为满洲后金官员之前本无中断,而且以后更加亲密。

但曹振彦“从龙入关”之后,不久却又到山西去做地方官。

明、清之制,不是科名之士是不能出任地方官的,曹振彦此时如依然只是一名“旗鼓牛录章京”(即包衣佐领),他如何会做到山西州、府命官呢?原来,他此时已是一位“辽学生员”与“贡士”了。

“辽学”是清初为辽东地区所设官学的名称,实际是包有十五州、卫的教育机构。最初寄设于永平府,教官三人统之:其中都司(在辽阳)学,设教官一人,兼管自在(州)、沈阳、铁岭、开原四学。其级照府例,廪生四十名额。诸生俱就顺天府考试。其后至顺治五年(1648),始改设“辽学”,教官一人,廪额八十名,其原先十五学之名额俱裁。又改设“辽学”于永平府,留教官一人。至十一年(1654),又改设辽阳学,其先之永平辽学生员俱归辽阳学肄业。(分见《奉天通志》《清会典》)。

曹振彦约于始设辽学,即曾入学为生员,因岁贡每年出贡三名,遂得为辽学贡士。从此,取得了正式科名。他到山西做州、府官时,须报此籍——科名籍。

雪芹高祖父能到山西做官,却又并非是“太平”的缘由,相反,却是一场巨大变乱的结果。此即满人入关建朝后立即遇到的危急事变——姜壤之叛。

姜壤,陕西榆林人,本为明朝冀北宣化府重镇的总兵官。农军李白成自西东进,攻京师时,途经宣化,他率众迎降。但在仅仅三个月之后,清兵占领京师时,他又反击李自成在山西的部众,向清朝纳款称臣。因此得镇大同,为“征西前将军”,管总兵事。但到顺治五年(1648)十一月,他又联络多处地方官兵共同叛清(一说因清军到山西搜索李白成,姜误以为要来收治于他,遂叛)。形势十分严重。

姜壤之叛,自五年(1648)冬始,至六年(1649)九月平,历时不为甚久,但由此一事引起的清廷、皇室的变化极为巨大,因而也就直接大大影响了曹家命运。这需略微细叙原委——由顺治六年(1649)至八年(1651),是两个极为关键的年头!

顺治六年(1649)是个不吉祥的丑年(己丑)。大年初一,皇帝即因“避痘”而不行朝贺大礼。二月,睿王多尔衮率军往征大同之叛。三月,豫王多铎出痘之讯传来,多尔衮即时赶回京城,命英王阿济格代之。不料英王之二福晋(夫人)出痘而亡(多尔衮传命英王可先归,阿济格辞,不离阵守)。又不料豫王多铎亦因痘而亡,年仅三十六岁。其二福晋殉夫(满洲旧俗)。

由是,多铎的正白旗兵力,也归了多尔衮,一人掌两白旗自此为始(阿济格只分得少数兵力)。曹家本为镶白旗墨尔根王(睿王)多尔衮之包衣,不知何以改隶正白旗(疑与本年两白旗归一之后曾有一次重编分配所致)。

痘灾在当时是不能防治的“命关”,满洲人畏之尤甚。它“决定”着清代的命运,也“决定”着雪芹的命运。这种历史实情,今世人已是万难想象的了。

此际,除了战乱,满洲的旗奴已逃亡殆尽。满、汉之间裂痕严重,争端灾祸日起日增。户部无存帑,供不起军费,要开捐纳制度(以钱买官衔)。形势如发展下去,大有不可收拾之忧。幸而姜壤为其部下所杀,叛军瓦解,危势方告一段落。

可是,新朝皇室事故迭生,又生巨变:是年年尾,摄政王多尔衮元妃薨逝(命两白旗牛录章京以上各级官及妻皆衣缟素,其余六旗官皆摘帽缨,以其为红色也)。转年,多尔衮逼死其侄豪格(皇太极之长子),纳皇太极妻博尔济锦氏,以其次妃给予英王阿济格(盖皇太极亡后,多尔衮不拥立豪格为帝,反主一六岁的福临,故豪格极恨之,暗争甚烈)。多尔衮至此威权已达极点,遂萌异志,铲除政敌,大势已明。讵料至十二月即死于喀喇城(因纳朝鲜美女,荒于酒色暴亡)。这位势焰熏天的一代雄王霸主,掌权六年,以此告终(不久,获大罪名,削爵,革宗室籍,无嗣,一切瞬息云烟)。

然而,两白旗旗主虽相继而亡,雪芹高祖曹振彦却因山西地方急需新官而出任平阳府吉州知州,其地即六年(1649)七月各州县相继失陷之叛乱点,平定后需重新收拾。振彦自七年(1650)来任,至九年(1652)擢知大同府,又至十三年(1656)擢任浙江盐法道。在这一段政局风云变幻的八年间,反而宦途有份,连升三级。P35-37

书评(媒体评论)

周汝昌是红学界的巨擘,单是不同时期所作曹雪芹的传记就有5种之多。本传不仅是他一生红学和“曹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且是他此前诸种曹雪芹传的总汇,其考证精审,文字斐然可观。

——文史专家 何西来

作者既呈现了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淳美而精致的文采,又富于诗人审慎的想象力和慈悲情怀。将几枚“曹雪芹碎片”复原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生动展示了小说家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地精心铸造文学丰碑的心路与才智。

——文学专家 张水舟

后记

当中国作家协会通知我父亲的《曹雪芹传》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的消息时,已经是壬辰年的年尾了。这一年,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让我们感慨万千,因为这一年,父亲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成为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一)

今年三月中旬的一天,父亲像往常一样按时听我们读报,突然一条消息让他为之一振,这就是中国作家协会实施“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工程的公告。尤其让父亲高兴的是,这百位名人中竟然包括自己为之探索研究而追求奋斗了六十五年的曹雪芹这个名字。父亲说:“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啊!”我见父亲高兴就凑到他耳边说:“那你一定得去申请!”父亲点点头,说:“好!一定,一定,你马上就去联系吧!”过一会儿,又和我说:“你问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明年是曹雪芹逝世二百五十周年纪念,他们有没有播出一套节目的计划?”那天父亲很兴奋,浮想联翩,他在“筹划”该如何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五十周年做点儿事。

三月二十一日,我遵嘱给作协组委会的原文竹女士打电话,向她表达父亲准备参选曹雪芹的传记;而后又打电话给央视《百家讲坛》,询问是否有安排纪念曹雪芹的专题。电话那头传来孟庆吉先生的话,说还盼望父亲再来讲坛,当他听到父亲年高体弱时,很感慨说当初真应该为他多拍点儿影像资料。

第二天,三月二十二日,《中华读书报》上又传来这样一条消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是秉承中央领导的意图由中国作家协会承办。此时父亲双目已经完全看不见了,但他昂起头,很留意这句话,让我们再读一遍。然后说:“这是个好契机,看来中央开始抓文化了!”

三月二十五日,农历的三月初四——这一天是父亲的九十五岁大寿,俗称九五之尊。我们子女买来生日蛋糕和礼物,也有朋友前来祝寿,父亲很高兴。通常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父亲都要给曹雪芹过生日,这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事了,而今年父亲自己过生日,话题仍旧没离开曹雪芹——父亲说:“今天我的生日我很高兴,还是我的那句话:‘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这曹雪芹传记,我要好好修订一下,明天就开始,你们先给我读一遍。”父亲指明要读的就是《文采风流曹雪芹》那本书。

(二)

父亲的治学旨归,说来十分有趣。他早年曾两次考取了燕京大学的西语系,这在燕大的校史上恐怕不多见。那时他的心愿是学好外文,待精通后翻译中华的诗论文论名著向世界传播。他早早地定下对陆机《文赋》的英译与研究的治学方向,也曾以《离骚》体译过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以及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他在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时,曾获得了西语系全体外籍教授及师辈同仁热情而长时间的掌声。一位英籍教授说:“这样的论文远远地超出了学士论文的规格,是足够博士论文的。”

父亲在出色地完成了西语系本科的学业后,又考取了燕大中文系研究院,专攻中华古典文学,研究较多的则是唐诗和宋词。

一九四七年,由于和胡适的交往,父亲却走上了“治红”之途。父亲的研红工作实际是由“曹学”开端的,所付出的主要时间精力也集中在“曹学”——即雪芹的家世生平上。一九五三年父亲《红楼梦新证》的出版,被专家评为“无可否认的是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父亲在这部书的“引论”中就早早给《红楼梦》和曹雪芹做了如下论断:

曹雪芹是中国第一流现实主义的小说家之一,《红楼梦》是世界伟大文学作品行列的一部非凡作品。正如意大利人民一提到但丁,英国人民一提到莎士比亚,苏联人民一提到托尔斯泰而感到骄傲一样。我们中国人民也就以同样的骄傲感而念诵曹雪芹的名字。

父亲与曹雪芹和《红楼梦》结下了难舍难分的情缘,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于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上。

(三)

父亲把《红楼梦新证》寄给他的老师顾随先生。老师的回信给父亲以很高的评价和鼓励之词,同时,老师明确提出:“述堂(顾随,号述堂)至盼玉言(周汝昌,字玉言)能以生花之笔,运用史实,作曹雪芹传。”并专此作诗,结篇的两句是:“白首双星风流在,重烦彩笔为传神。”

……

(七)

五月份的最后一天,父亲的突然离去,中断了他修订《曹雪芹传》的计划,也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迨我们得到作家协会通知父亲的《曹雪芹传》入选时,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半年之久了。

按照中国作家协会的要求,由我来接替父亲完成整理修订这部《曹雪芹传》的工作。抱着敬畏之情,丝毫不敢擅动父亲的一文一字,只是把父亲生前已经撰写完的、未成稿的、欲增入内容的相关文字,列入“不尽余言”一节。

按照作家协会的要求,这篇后记由我来撰写。我把这部传记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向读者交代清楚。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知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出父亲的意愿,也不知是否能达到这套丛书的要求,但是有一点可以告慰父亲,那就是他的遗愿完成了。

父亲一定会含笑于九泉。

感谢中国作家协会,感谢知音友好的诸多帮助,感谢文星曹雪芹留下的巨著《红楼梦》。

最后,还是以父亲的诗篇作为结尾,诗曰:

为芹辛苦是何人?脂雪轩中笔不神。

病目自伤书读少,也能感悟贾和甄。

文采风流哪可传,悲欢离合事千端。

石头说法仁兼勇,莫认人间即梦间。

周伦玲

壬辰十一月十六

2012年12月27日

目录

自题

卷头语

雪芹赋赞

绪篇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不尽余音

卷尾附编

附录/曹雪芹生平年表

后记(周伦玲)

序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统和本正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初作出决定,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文学界和文化界的精兵强将,创作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对形象化地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公民的历史文化普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项原创的纪实体文学工程,预计出版120部左右。编委会与各方专家反复会商,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在作者选择上,我们采取专家推荐、主动约请及社会选拔的方式,选择有文史功底、有创作实绩并有较大社会影响,能胜任繁重的实地采访、文献查阅及长篇创作任务,擅长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创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严禁抄袭;作家对传主要有客观的价值判断和对人物精神概括与提升的独到心得,要有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新传水平应当高于已有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

为了保证丛书的高品质,我们聘请了学有专长、卓有成就的史学和文学专家,对书稿的文史真伪、价值取向、人物刻画和文学表现等方面总体把关,并建立了严格的论证机制,从传主的选择、作者的认定、写作大纲论证、书稿专项审定直至编辑、出版等,层层论证把关,力图使丛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杰出文化人物精神之目的。丛书的封面设计,以中国历史长河为概念,取层层历史文化积淀与源远流长的宏大意象,采用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雅致温润的色条进行表达,意蕴深厚,庄重大气。内文的版式设计也尽可能做到精致、别具美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百位文化名人就是杰出代表。他们的灿烂人生就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华魂魄。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定成为我们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感谢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及专家们,更要感谢作者们呕心沥血的创作。由于该丛书工程浩大,人数众多,时间绵延较长,疏漏在所难免,期待各界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

2013年11月

内容推荐

一部《红楼梦》,集中国古典小说大成,奠定了曹雪芹在中国文化里不可取代的地位。曹雪芹一生跌宕的命运,凄凉的晚景,泣血著红楼而未能完成的遗憾,如此种种都让人感慨嗟叹。而曹雪芹自身的经历,对时代的见证,也让读者不停猜想,将他与“红楼梦中人”相对照,相索引。

“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以极其饱满的激情,以对清代史学的熟稔,以对《红楼梦》了若指掌的取用,以考证辨析的大胆猜想与小心求证,写得《泣血红楼(曹雪芹传)》这样一部在曹雪芹研究与红楼梦研究都不可或缺的传记。

《泣血红楼(曹雪芹传)》作品视野远阔,文字典雅,情怀悲悯,足可一读再读。

编辑推荐

周汝昌是红学界的巨擘,单是不同时期所作曹雪芹的传记就有5种之多。《泣血红楼(曹雪芹传)》不仅是他一生红学和“曹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且是他此前诸种曹雪芹传的总汇,其考证精审,文字斐然可观。

作者既呈现了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淳美而精致的文采,又富于诗人审慎的想象力和慈悲情怀。作品视野远阔,文字典雅,情怀悲悯,足可一读再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泣血红楼(曹雪芹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汝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1193
开本 16开
页数 5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74
CIP核字 2013231208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3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3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