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留日学生纷纷创办革命报刊。河南籍留学生1907年先后创办了《豫报》、《河南》,以“促民族雄飞于世界”为宗旨,提出“消灭皇帝”的革命口号,鼓动“罢市”、“抗税”直至“暗杀”、“兴革命军”、“扫其庭而犁其穴”。鲁迅《人之历史》等论著在《河南》也在发表。秦方奇编著的《豫报河南与中国现代文化》在查阅国内各种版本的《豫报》《河南》原刊的基础上,通过“还原”“去蔽”,艰难爬梳,全面把握刊物的基本情况。
| 图书 | 豫报河南与中国现代文化 |
| 内容 | 编辑推荐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留日学生纷纷创办革命报刊。河南籍留学生1907年先后创办了《豫报》、《河南》,以“促民族雄飞于世界”为宗旨,提出“消灭皇帝”的革命口号,鼓动“罢市”、“抗税”直至“暗杀”、“兴革命军”、“扫其庭而犁其穴”。鲁迅《人之历史》等论著在《河南》也在发表。秦方奇编著的《豫报河南与中国现代文化》在查阅国内各种版本的《豫报》《河南》原刊的基础上,通过“还原”“去蔽”,艰难爬梳,全面把握刊物的基本情况。 目录 第一章 《豫报》《河南》的创刊背景 第一节 社会背景:清末中国及河南社会 第二节 文化背景:清末留学运动 第三节 创刊机缘:同盟会与河南留日学生的革命宣传 第二章 《豫报》《河南》的创刊及编辑队伍 第一节 《豫报》的创刊及停刊 第二节 《河南》的创刊缘由及刊期 第三节 《河南》主编(总编辑)探源 第四节 《河南》经费来源与巾帼英雄刘青霞 第三章 《豫报》《河南》的刊物性质及主要栏目 第一节 牖启民智 唤醒国魂 第二节 阐扬公理 救亡图存 第三节 从“改良”到“革命” 第四节 形式的意味:《豫报》《河南》的主要栏目 第四章 鲁迅与《豫报》《河南》 第一节 《豫报》第一号所刊疑似鲁迅撰写的两则广告 第二节 鲁迅选择了《河南》 第三节 思想启蒙的起点 第四节 文艺救国的肇始 第五章 周作人、许寿裳、苏曼殊等与《河南》 第一节 周作人与《河南》 第二节 许寿裳与《河南》 第三节 苏曼殊与《河南》 第六章 打破省界的《豫报》《河南》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 《豫报》《河南》的作者群体 第二节 《豫报》《河南》的传播 第三节 新文化的先声:《豫报》《河南》的影响及地位 附录一 《豫报》目录 附录二 《河南》目录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豫报河南与中国现代文化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秦方奇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109708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6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7 |
| 出版时间 | 2015-09-01 |
| 首版时间 | 2015-09-01 |
| 印刷时间 | 2015-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53 |
| CIP核字 | 2015109203 |
| 中图分类号 | G219.2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9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