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逐梦江城
内容
编辑推荐

徐立敏所著的《逐梦江城》是一本关于“高考移民”的书。故事情节很有吸引力,曲折生动,非常耐读,能够让人静静地读下去,并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作者去探究事情的来龙去脉,去发现未知的世界。比如书中描写的挤火车场景,栩栩如生地还原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挤火车出行的情形,比如把钱缝进裤裆的细节,也会让很多人会心一笑,因为这几乎是他们都经历过的。再比如那时时有的查户口的问题,连续丢复习资料、丢鞋、丢运动衣问题,当地人的排外问题,应付校长关系的替考问题,伪装本地人的问题,还有丁盛之死一事,时刻担心自己被清退一事,因当地治安差而带来的敲诈勒索一事,罢课事,大为被砸事,刘新弟弟死亡之事,改名之事,取消入学资格的几个前例之事……可谓跌宕起伏,一波未平,另波又起,让人欲罢不能,总想一口气读下去,看看最终结局。

内容推荐

徐立敏所著的《逐梦江城》是国内第一部全方位展示高考移民题材的长篇纪实小说,也是一部青春励志史诗。

网络写手徐立敏历时七年,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白山黑水的系列高考移民事件为背景,描写了以萧筱为代表的一代山东高中生通过非正常途径去东北参加高考,寻梦逐梦的感人故事。

小说真实地描绘了那个时代背景下,高考移民这个特殊群体坎坷的寻梦之旅、逐梦之路;描写了同学、亲友和社会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青春萌动。作者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情节曲折生动,引人人胜;细节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作品以其涉足题材的特殊性和叙述手法的独特性而彰显魅力,不啻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那段历史、感受这个特殊群体的天窗。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这哪里是前途未卜的送别酒啊,简直就是一席已经预知结局的凯旋庆功喜宴。

他努力回忆着、思忖着先前那嘈杂的一幕。

要说清楚晚饭时的那一幕呢,这首先还得从前天上午的那封电报说起。

当时萧筱正在课堂上早自习,忽然看见四哥出现在教室门口,正在跟班主任黄老师低声说着什么,只见他们耳语一番后,黄老师轻声来到萧筱跟前,便示意他到室外去。

“萧筱,这是吉林江城的常财大叔刚发来的电报,你先看下内容,咱们再说。”

教室外面的那棵紫藤萝树下,萧筱的四哥萧杰把一纸电文递到萧筱手里。

“常财大叔?哪个……常财大叔啊?”

萧筱一脸的迷惑,然后低了头,一边读着电报,一边调动起所有的脑细胞在心海里搜索、打捞着这个陌生的名字。

“怎么,难道你不认识他?”

四哥看着萧筱一脸狐疑的样子,便立刻懵了:我说你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哦,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咱家是有这么个大叔,他去年夏天回来探亲,我刚好在家待着没事,就领他周边转了转,用他的话说,我给他的印象还不错。”

大概一分钟过后,萧筱的记忆终于被唤醒了,他抬起头满脸兴奋地回忆道。

“哦,看来这是真的啦。”

萧筱见四哥的目光再次落到电文上,于是才认真地琢磨起那简短的一行字的寓意来:令萧筱速带转学证明及户口迁移证明前来江城。

嗯?去江城?去江城干吗?萧筱一时竟然没反应过来。

“嗯,他回来的时候我在家待着,于是就陪他四处转了转,我和大叔谈得很投机……”刚才的疑问并没打断萧筱的思绪,他分明还沉浸在此前的快乐回忆中。

说来话长,那还是去年夏天。

萧筱落榜在家,赶上他的一个远房叔叔——常财大叔从吉林回故乡探亲。言谈中,听说吉林那边的高考分数比山东低不少,萧筱便表露出一丝想前往吉林异地高考的意向。

当时,萧筱只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可是,当萧筱返校复读以后,尤其快到腊月跟前儿时,学校里忽然谣言四起:复读生不准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高考,只能作为社会青年参加自学考试云云。

这消息不啻于一声惊雷,震得那些心里早已经伤痕累累的复读生们半晌儿缓不过劲儿来。尽管此消息尚未得到校方证实,可是复读班却立刻就炸了锅:写信、拍电报、打电话……大家伙有亲的投亲,有友的奔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班上同学竟然“走逃”了将近三分之一,而其投奔的目的地几乎都惊人的一致:吉林、黑龙江。

此时,课堂上如坐针毡的萧筱也在搜心刮肚地寻思着出路,这才终于想起常财大叔曾经跟他说的话,于是赶紧给他写了一封挂号信,力陈这边的危局,求大叔无论如何也要帮自己一把。

信件发出一个多月以后,尽然石沉大海般的没有半点儿回音,萧筱于是也就彻底死了心。而恰好在这时,校方及时澄清了谣言,萧筱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到考前复习中去,却突然来了这么一纸语焉不详的电文,这让他如何不一头雾水啊。

“萧筱,你确定那边真的比这边分数低很多?”

短暂的喜悦过后,四哥不得不认真地再次询问他,以便作出恰当的评估。

P6-7

序言

逄金一

老同学立敏兄大作出版在即,嘱我写序。我很乐意为这部作品写点东西,不唯为友情,更多的却是读此作所引发的青春共鸣与心灵的悸动。

立敏有很好的讲故事的才能。之所以如此说,有以下理由:

首先是这个关于“高考移民”的故事情节很有吸引力,曲折生动,非常耐读,能够让人静静地读下去,并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作者去探究事情的来龙去脉,去发现未知的世界。比如书中描写的挤火车场景,栩栩如生地还原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挤火车出行的情形,比如把钱缝进裤裆的细节,也会让很多人会心一笑,因为这几乎是他们都经历过的。再比如那时时有的查户口的问题,连续丢复习资料、丢鞋、丢运动衣问题,当地人的排外问题,应付校长关系的替考问题,伪装本地人的问题,还有丁盛之死一事,时刻担心自己被清退一事,因当地治安差而带来的敲诈勒索一事,罢课事,大为被砸事,刘新弟弟死亡之事,改名之事,取消入学资格的几个前例之事……可谓跌宕起伏,一波未平,另波又起,让人欲罢不能,总想一口气读下去,看看最终结局。

其次,故事当中的主人公塑造得比较成功。他有点贫嘴,有点油嘴滑舌,但是挺可爱可亲的一个、很会讨人喜欢的形象,特别有女人缘,有亲和力。如第三章节男女主人公的对白,描述男主人公嘴贫而心不乱,言辞火候把握得比较准确。这个形象还很有头脑,比如第二章节,他能很快混进异地学校当中去探听情况,就说明这是一个头脑很灵活的人物。

第三,这本文稿的主题是现实主义的,据我所知,这是国内首部反映高考移民现象与问题的小说,而这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主题,也是能引起很多人共鸣的一个主题。而现实主义是现在比较稀缺的一个品种,这就尤为可贵。与之相联的,作品当中有丰富的现实人情的描写、揭露,从而可以说这是一部很有特点的世态人情小说。

第四,作品当中弥漫着一种诗意般的情绪,或者说,作者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情绪,从而将自己的语言与叙述诗意化。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具有这种特殊能力,可以说在文字方面就属于非常成熟的作者。这得益于立敏兄扎实的语文功底,我估计也得益于那种青春思绪。青春就是一首诗。走过青春,就是走过一条诗意的河流。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会沾染上诗意的色彩,而敏感多思的人可能感染得会更多一些,从而留下优美的文字。

比如在火车上,那诗配上当时的情景,就非常棒,很有意味,是让人难忘的一首诗。

第五,这部文稿还是难忘的青春记忆,反映了青春期玲珑少年少女的交往、心事、成功与失败、梦想与现实,特别是涉及校园恋爱的内容,相信能引起很多读者的集体回忆。这部作品具有饱满的情感,尤其表现在青春叙事这一方面。当然,它的表现领域还有其他一些方面,比如对现实生活的新发现与新感触方面。

当然,相较波澜壮阔、纷纭复杂、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现实,这部作品所反映的毕竟只是小小的一隅,从而使其在展现现实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是略为逊色一些。但这也是不能苛求的。试想一下,当众多的一隅汇拢起来,当众多的如此同样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不也就组成了纷繁多姿的当代社会图景了吗!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成熟的文稿,而且这应该是一部很好很成功的书。愿它能挥动着青春与诗意的翅膀,在未来的时日中飞得更高更远!

(逢金一,博士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济南市作协副主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逐梦江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立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720035
开本 32开
页数 3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6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2016006408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