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光影》除了几篇郭冰茹的旧作以外,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基本都是作者2013年以来的论文,内容大致涉及三个方面:关于当代小说“叙事传统”和叙事特点的宏观研究;以“叙事传统”为切入点的个案研究以及一些与文学史研究相关的随笔短论,且收在集子里的论文曾经发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中山大学学报》《南方文坛》等刊物上。
| 图书 | 传统的光影/身份共同体70后作家大系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传统的光影》除了几篇郭冰茹的旧作以外,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基本都是作者2013年以来的论文,内容大致涉及三个方面:关于当代小说“叙事传统”和叙事特点的宏观研究;以“叙事传统”为切入点的个案研究以及一些与文学史研究相关的随笔短论,且收在集子里的论文曾经发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中山大学学报》《南方文坛》等刊物上。 目录 第一辑 反观传统 “传统叙事资源”的压抑、激活与再造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叙事传统” 新内容与旧形式 ——论“十七年”(1949—1966)长篇小说对 章回体传统的吸收和改造 “百花文学”的叙事学分析 “城市文学”的几个关键词 关于女性文学史建构的反思 文学书写与被表达的“现实” 青春是否被城市“掩埋”? 第二辑 回归古典 赵树理的话本实践与“民族形式”探索 苏童小说与话本传统 《废都》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传统 格非:回归古典与先锋派的转型 莫言长篇小说的古典形式 上海书写中的世俗性 ——读《繁花》与《天香》 阿袁小说的古典情结 第三辑 旧语新知 以另一种方式问学于唐弢先生 程文超:忠实于生命感悟的理论写作 从《自己的一间屋》说起 老广州的新故事 娜拉的旅行 丁玲的情书 萧红:在路上 李青萍与1946年的汉奸案 郁风与1950年代的服装改进运动 “小脚”的现代之路 万人如海一身藏 ——读杨绛先生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传统的光影/身份共同体70后作家大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郭冰茹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95362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30 |
| 出版时间 | 2017-04-01 |
| 首版时间 | 2017-04-01 |
| 印刷时间 | 2017-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6 |
| CIP核字 | 2016309865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山东 |
| 长 | 240 |
| 宽 | 165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