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震译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著的长篇小说作品。在鲁滨逊这个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探险家所必备的素质与品格:勇敢、沉着、敏锐、不屈不挠……这些特质既是那个时代所呼唤的,同时也具有超越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不断征服而又和谐共处的复杂态度,直到如今仍然深具感染力。在鲁滨逊冒险故事的背后,是人类共通的对于另一种生活的梦想和对于孤独的恐惧。读者绝少有机会在蛮荒之地被“囚禁”多年,但我们每个人都曾品尝过孤独的滋味;生死的考验虽然罕有发生,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能体会绝望的情绪。鲁滨逊的故事能够引发这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引导我们坦然面对未知的险境,坚定信念,毅然前行。
丹尼尔·笛福著、潘震译的《鲁滨逊漂流记(青少年彩绘版)》讲述主人公鲁滨逊因不听父母的劝阻,去海外历险被困于孤岛上。面对困难,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荒岛上生活了下去。经过不懈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顽强地活了下来,救出并教化了野人“星期五”,成为了孤岛的岛主。经过28年的等待,他终于回到了祖国。
结识荒岛英雄,见证生存奇迹——走进笛福和他的《鲁滨逊漂流记》
中外名家眼中的笛福和《鲁滨逊漂流记》
第一章 生命的开始
第二章 奴隶与逃离
第三章 荒岛触礁
第四章 荒岛上的前几周
第五章 造房子——日记
第六章 疾病与良心的煎熬
第七章 农业体验
第八章 鸟瞰全岛
第九章 一只船
第十章 驯服山羊
第十一章 在沙滩上发现了人类的脚印
第十二章 退回洞穴
第十三章 一只西班牙船只的残骸
第十四章 梦想的实现
第十五章 星期五的教育
第十六章 从野人手中救人
第十七章 反叛者的来访
第十八章 夺回大船
第十九章 回到英国
名言大观
第一章
生命的开始
我于一六三二年出生在约克城,我们家不是本地人,但是生活很富足。我的父亲来自德国的不来梅市,他首先移居到赫尔城,做生意发了一笔财,后弃商搬到约克城定居,在那里娶了我的母亲。母亲娘家姓鲁滨逊,是当地的大户,因此我就随母亲的姓,叫鲁滨逊·克鲁茨纳尔。由于英国人一读“克鲁茨纳尔”就会走调,结果大家都叫我们“克罗索”,我们自己也干脆这么称呼自己了。所以,我的伙伴们一直都叫我“克罗索”。
我有两个哥哥。一个是驻扎在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中校,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曾指挥过这支部队。可是在敦刻尔克附近与西班牙人的一次战斗中,我哥哥不幸阵亡。至于我另外一个哥哥的情况,我至今一无所知,就像我父母对我后来的情况也一无所知一样。
我是第三个儿子,家里没让我学任何手艺,从小脑子里就充满了各种奇怪的想法。我的父亲思想古板,但他还是让我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达到了家庭教育和乡村义务教育所能达到的水平。父亲一心想要我学习法律,但我对一切都毫无兴趣,一心只想出海。这种欲望非常的强烈,以至于我后来违抗父亲的意愿或者说是命令,也全然听不进母亲和朋友们的恳求和劝阻。我的这种顽固,似乎是我天性中致命的弱点,注定了我未来的不幸。
我父亲聪明睿智,谨慎稳重,他预感到我的想法一定会有很大的风险,就认真严肃地开导我。一天早上,父亲把我叫进卧室,那时他犯了痛风,只能待在屋子里。一开始,父亲就十分恳切地规劝了我一番。父亲问我,除了到外面瞎跑之外,到底是什么原因要我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呢?在这里,我可以经人保荐,在社会上立足,通过自身的努力而积累一定的财富,一辈子都会幸福安逸。父亲对我说,出海去冒险的人,一般都是穷得身无分文,或是野心勃勃,总想一夜暴富,一鸣惊人。但对我来说,这样做根本就不值得,也没有任何必要。就我而言,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即通常所说的中产阶层。以他多年的经验,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处于中间地位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他们既不必像下层的体力劳动者那样生活无依,也不会像上层人物那样因为骄奢、野心和相互倾轧而心力交瘁。父亲告诉我,人人羡慕这种生活,许多帝王都感叹其出身的不幸,渴望自己能够出生在中产阶级的家庭,处于贫贱与高贵之间。有智慧的人也认为,只有位于中间阶层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父亲提醒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会多灾多难。中间阶层的人,不会像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那样大起大落,变化无常。中间阶层的人,既不会像富豪那样因为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而身心俱疲,也不会像穷人那样因为日夜操劳、疲于奔命而憔悴不堪。唯有中间阶层的人才可享尽世间一切的幸福与安逸。平静安逸,谦逊克己,健康安宁,所有生活的乐趣,都是中间阶层的人方能得到的。人人都可以平静地度过一辈子,不必每日操劳,为了每天的面包而伤身烦神,也不会因嫉妒而面红颈赤,或因利欲而急火攻心。处于中间阶层的人可以尽情地体味人生的甜美,没有任何苦涩,他们每天都会感到幸福,而且会越来越幸福。
接着,父亲又诚挚慈爱地劝我不要耍孩子脾气,不要自寻烦恼。从我的家庭出身来讲,我根本就不需要吃苦,我不必为了面包去奔波,父亲会为我安排好一切,让我过上他所说的中产阶级的生活。如果我不能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那完全是我的命运所致,他已经尽了自己的责任。父亲已经向我提出了忠告,不想让我受到伤害。总而言之,只要我听他的话,安心地待在家里,他一定会为我安排好一切。他绝不同意我远离家门,如果我将来在外面遭遇到什么不幸,就不要怪他了。最后,父亲又谈到了大哥的事情。他也曾经同样恳切地规劝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打仗,可是他根本就不听。当时大哥太血气方刚,执意要去参战,结果死在了战场上。父亲告诉我,他会永远为我祈祷,但是如果我一意孤行,上帝也不会保佑我。到时候,我一定会后悔的。
事后想起来,父亲最后说的这几句话,果然应验了,只是父亲自己肯定也没有想到这一切真的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注意到,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尤其是讲到我那死去的大哥,讲到我将来的不幸,更是哽咽得话也说不下去了。P1-3
结识荒岛英雄,见证生存奇迹
——走进笛福和他的《鲁滨逊漂流记》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一次考砸了的考试伤心懊恼,对老师和父母的批评建议心怀怨恨,为了一件小事而大发脾气……如果你有娇气、任性,无理取闹的毛病,如果你喜欢依赖父母,懒于动手,时常泄气,那么就请看看今天的主人公吧,他孤身一人流落到绝望的小岛上,失去了所有依靠,忍受着饥饿,恐惧,孤独……他自暴自弃,走向死亡了么?不!他的思想没有麻木,而是认真感悟着《圣经》;他没有懒惰消沉,而是勤劳实干;他更没有放弃生存,却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自信地面对了现实,去探索和创造了属于他的荒岛生活,他是荒岛英雄——鲁滨逊!
试问,如果你有那样的遭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你会如何做出选择呢?你可以克服无数绝望在那里顽强地活下来么?
来自《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在那里可是生活了长达二十八年!他独自在小岛上通过个人的努力,靠智慧和勇敢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战胜了恶劣的环境,解救了一位忠实的“仆人”星期五,最后和他一起回到了家乡,过上了幸福生活。作者通过奇思妙想,精心的安排,把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淋漓尽致地用文字呈现给了读者,我们也认识了一位乐观,具有超强毅力的主人公。
究竟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传记体小说是出自哪位高人之手?我们快来认识这本书的作者吧!
丹尼尔·笛福(1660—1731),1660年生于英国伦敦。1674年,年轻的笛福就开始学习当一名牧师,但他并不适合牧师这种工作,因为,正如他所创造出来的英雄鲁滨逊一样,他的生活充满了冒险与刺激。1683年,笛福曾被海盗俘虏过。这次的经历,再加上一名曾经在海上遇难的苏格兰水手的叙述,给笛福提供了写作的素材。笛福以水手赛尔科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滨逊’’的形象活跃在我们心中。虽然《鲁滨逊漂流记》一直到笛福将近六十岁时才出版,但凭借此著作,他被评为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呢!《鲁滨逊漂流记》也成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作品一出版就风靡当时整个英国和其他国家,同时代的英国作家斯威夫特著名的《格列佛游记》就受了它的影响。到了21世纪,现在这本书还仍然备受欢迎,确实很了不起吧!
《鲁滨逊漂流记》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除了其精彩离奇的故事、真实性和不凡的艺术表现力之外,最主要的是作者擅长描写环境,并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比如:第三章节在荒岛触礁后的逃离中“我沉入水里的时候,那种内心的混乱,实在是无法表达出来。我虽然擅长游泳,但是在这种惊涛骇浪之中,连浮起来呼吸一下都非常困难。最后,海浪一直把我朝岸边卷,直到浪势使尽,就把我留在了岸上。虽然海水已把我灌得半死,但我头脑还是清醒的,见到自己已靠近陆地,便立刻爬起来拼命向陆上奔去,以免第二个浪头再打过来……”这段场面描写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将人物的紧张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表现出大海的凶险无比和主人公奋力挣扎的情形,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也颇深,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实干;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跌宕起伏;他的语言自然朴实,通俗易懂;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因此,鲁滨逊的性格魅力和英雄本色,打动了千万读者的心,使“鲁滨逊”成为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经说:“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那作品里到底里有什么样的未知世界考验着主人公?主人公到底遇到了哪些难以战胜的困难,他又是如何说服自己去战胜恐惧,在恶劣的环境中冷静地分析,在几乎绝望的现实中寻找生存的希望的呢?在书中啊,我们也会跟着鲁滨逊一起来一次航海冒险,你会碰到土耳其海盗,去做俘虏,看到从未见过的荒岛,体验地震,感受海啸……感受着无数次的死里逃生和恐惧后的绝处逢生,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交到一个坚强乐观的朋友,不信,你到书中来看!
那我们该怎样去阅读这本书呢?首先你要去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主要人物和大概情节,然后展开你自己的想象,这样可以帮助你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抓住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激发你阅读的兴趣。拿第一章来说,主人公就要亮相了,他从小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少年为什么要选择“航海”?在初次“航海”中,遇到了哪些人和事?他矛盾和挣扎过么,又是怎样选择与面对的呢?这样就可以推动你继续阅读,掌握情节,品味语言,看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笔下惊心动魄的历险场面,从而进一步去理解和学习主人公身上的品质。
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做摘录,写写读书笔记和体会。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多多积累,多多思考,才能让你的视野开阔起来,思想变得丰富多彩哦!文章中有很多精彩的语句,如:“当一个人一切都明白的时候,他就会认识到,被上帝从患难中拯救出来,远远不如从罪恶中拯救出来更幸福。”“在最不幸的时候,也可以把好处与害处加以比较,找到可以安慰自己的地方。”等等。这些话都是主人公的真情实感,你是不是和主人公有同感呢?在生活中,你是能“吃一堑,长一智”,善于留心学习,总结经验,反思自我的人么?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家快去搜集,积累你喜欢并且能够使你获得智慧的句子!阅读过程中,除了摘录你喜欢的句子,还要学会概括每一章节的主要情节和关键的细节哦!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情节,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才能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和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在阅读过程中你还可以搜集与了解你感兴趣的人文与自然地理知识。比如:你可以试着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鲁滨逊四次航海的路线是怎样的,巴西在哪?几内亚湾在哪?赤道在哪?这样既能增长课外知识,又能提高阅读兴趣,何乐而不为!
最后,《鲁滨逊漂流记》中没有太多的人物,只围绕主人公多次历险,最终流落荒岛的情节展开具体描写,所以我想鲁滨逊的一言一行肯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你,感染你吧!那么在了解主人公后,你能根据具体情节说说鲁滨逊的人物形象么?随着故事的发展,你又认识了谁,并且对主人公有没有更深入的评价与看法呢?通过这样趁热打铁,积累感悟,在边读边练边思考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你的阅读能力与素养,还会使你从中收获智慧与快乐!
相信你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走进主人公海上漂流,荒岛求生的传奇人生经历中去吧,那小编就陪你一起阅读,一起感受吧!
丹尼尔·笛福在小说创作中第一次提出了小说“真实性”的问题,并用亲身的实践赋予真实以具体的时代涵义和意义。
——蒋承勇
笛福采用的叙述手法不但与小说的主题极为吻合,而且还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特征。
——李维屏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早起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一部在世界流传甚广的长篇小说。
——何静
丹尼尔·笛福善于把他小说人物生活和活动的情况加以精细而详尽的描写来达到现实主义的说服力量。
——[苏联]阿尼克斯特
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法]卢梭
这本书将要成为孩子们必读的一本书籍,它将长期陈列在他们的图书馆中,并将在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法]卢梭
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一个注释罢了。
——[法]卢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