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誓山盟好梦难圆/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海誓山盟好梦难圆》是一部民国通俗小说。刘云若的小说表现了他对真切、柔媚的充满生命力的“至性之人”的热切向往之情,在一个个令人感慨的故事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幅天津社会风情画卷。本书共收录刘云若作品十九部,本书就是其中一部。

内容推荐

旷世雄文,雅俗共赏;绝代奇书,重现人间。民国通俗小说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绚烂的风景。中国文史出版社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掘、整理民国文学经典为出发点,规模推出民国通俗小说作家的《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刘云若是民国通俗小说的重要作家,其作品《海誓山盟好梦难圆》饱含着熠熠生辉的人性,体现了民国社会生活特色,深受读者喜爱。

目录

直面人性的“小说大宗师”——刘云若(代序)

小序

海誓山盟

 第一回 风雨逾东墙佳人做贼 英雄出红粉玉手歼仇

 第二回 惊心传影像马迹蛛丝 亡命向家山风声鹤唳

 第三回 茅屋出书声桃源误人 花枝摇月影山鸟惊飞

 第四回 旅舍藏奸衣冠侣禽兽 风尘觏面剑胆识琴心

 第五回 赁屋租屋孤女逢新寡 闹鬼捉鬼情侣遇恩人

 第六回 此因此果高楼现身设法 知己知彼爱河蓦地风波

 第七回 海誓山盟重缔同心结 天罗地网暗施巧舌计

 第八回 仇雠互袭弱女出险人险 孽怨相循消息半信半疑

 第九回 相处患难旖旎春色成幻梦 悬崖勒马苦心一片落汪洋

好梦难圆

 第一回 兵荒马乱女学生遭劫

 第二回 移花接木鲁男子受命

 第三回 白璧无瑕了却相思愿

 第四回 红豆多情难系美人心

 第五回 移花接木推让丝罗带

 第六回 流水浮萍接受明珠戒

 第七回 小病违和飞笺邀客

 第八回 喜气盈门去旧换新

 第九回 换巢鸾凤一语成谶恨

 第十回 魂归碧海三生证孽缘

试读章节

第一回 风雨逾东墙佳人做贼 英雄出红粉玉手歼仇

一个杂院中一间最小的房里,燃着暗黄如豆的油灯。灯焰被由破窗侵入的风丝雨气,吹得动摇不定,摇得房中光景更加凄惨。四壁所糊的纸,都已剥落翻垂,好似挂着的字画。屋顶露着房梁,横竖相搭的朽木,黑黝黝的真如人的肋骨,森然可怕。并且由木缝间向下漏着雨水,更似人受伤流血。房中临窗放着一具极敝旧的写字台,台上居然还有文房用具。如旁放着一张破椅,靠后墙雨漏所不及的地方,有一板榻,榻上破被旧絮,堆成一个小丘。丘内埋着一个老妇人,只露着脸儿在外,已旭瘦如鬼。呻吟声和窗外雨声相和,但在呻吟声中,还似唤着一个人的名字。房中四壁除了半落的糊纸以外,还有唯一的壁饰,就是在前窗之旁,悬着个一尺长方的木框镜子,镜内嵌着一张省立第八中学的毕业证书。上面人名写着左付学生容佩馨。纸张也已黯旧。似乎在这破室中已有几年。这时窗外雨声仍下个不住,房中灯焰渐昏,四围雨气潆潆,似将全室都变为梦中幻境……

以上所述的破屋光景,在著者笔下并非实境,却是容佩馨脑内所思的家中景象。但容佩馨并未在家,却在左邻一家的高楼之上,预备做贼呢。这容佩馨本是一个自幼丧父的孤儿,仗着有一位贤母,把他父亲所遗的积蓄,再加上十指辛勤的进益,供给儿子读了十多年的书。由小学而中学,及至容佩馨二十岁过,中学毕业,家中积蓄业已用尽,母亲也已衰老,不能再做针黹。容佩馨念着母亲恩勤,就努力上进,谋求生计,以供甘旨。无奈时运太坏,又加近年百业凋敝,人浮于事,容佩馨虽然费尽心力,不辞劳苦,但在二三年内,都没得到长久职业,只能勉强度命。偏偏上天作弄苦人,他母亲又突然生病,可怜容佩馨东奔西撞,也没得到请医治病的款项。把所有衣服食物全行变卖,只请了两次出诊费四元八角的名医,就已告罄,但母亲的病丝毫不见起色。

到这天,已经水尽山穷,容佩馨本人两天未曾吃饭,他母亲呻吟床褥,可怜连一口稀粥也没有。半夜风雨大作,他母亲忽然稍醒,要讨水喝。容佩馨房里已有数日不举火,在白天还可以向院邻乞取热水,这时人家都已睡了。容佩馨听着外面雨声,知道遍地是水,若把冷水给病人喝,必有危险。但除了天降的水,容佩馨实寻不出给母亲解渴之物。这就和航海失事的人一样,虽然焦渴欲死,却看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不敢的胡乱入喉,结果只能守在水中渴死。容佩馨寻思半天,决计不将雨水给母亲吃,熬到天明再想办法。无奈他母亲呻吟极惨,他听着心如刀绞,不敢再在房里,就溜到房外,在檐下雨所不及处,来回乱踱。半晌忽自叹道:“老天逼我走这条路,我可顾不得了。我不能看着母亲生生穷死。寻思了三四天,到底还得走这条道儿。”

说着又回到房中,听母亲叫得更惨,他不能驻足,又退到房外。这时雨稍小些,他只穿着一身敝旧的夹衣,也寻不着蔽雨之物,就开大门冒雨出去。走到巷中,见巷口路灯已经熄了,佩馨暗叫惭愧,这也许是上天见我可怜,有意助我。

原来这巷之外,有座三楼三底的楼房,门口挂着何寓的门牌,里面住户甚为豪富,门外时有汽车停着。又在前几月,这家人曾邀票友清唱过一天。邻近的贫民素日因这住户只有夫妇二人,竟住高大楼房,已然惊羡,这时更奔走相告,以为这家真是财主,居然在宅里搭台唱戏了。佩馨也是受了宣传的诱惑,这时穷极无奈,就生心想去这何家去偷一票。但他终是书生,虽看母亲病重难医,仍踌躇不敢实行。不过既已有心,在每次出入之际,不由自主地就观察这何寓的形式。见这座楼的东角围着短墙,很容易上去。这时被他母亲呻吟声激动决心,自想母亲病得这样,怎忍看着她死?还不如自己先死了干净。但自己与其做无谓的死,还不如拼出命去,铤而走险,还可以救活母亲。才直奔何家而来。

他看见路灯已灭,就顺着墙边,溜到何家矮墙之下,佩馨在学校时曾练习过跑跳功夫,身体轻灵。但此际因腹空体弱,连跳了几次,才用手攀住了墙头。然后将脚尖登着墙头砖缝,慢慢上去。蹲到墙头,伸手便可摸着二楼旁门小月台的围栏。佩馨又扶着围栏,慢慢立起。此际手楼栏,脚登着墙头,全身已倾斜着悬空,及至全身撑直,就见围栏以内便是楼门,门上玻璃似乎糊着厚纸,明明看着窗内亮着电灯,却没有强光外射。佩馨被雨淋着,身寒体战,瞧着围墙以内,三尺余见方的空地,上有楼檐覆着,正打算手攀围栏的边沿,爬将上去,但心里忽然一转,自思这时尚可由墙头下去,若到了楼栏以上,无论偷着东西没有,被人家本主捉着,却要当贼办的。想着方自踌躇,脑中突又映现了一幕伤心惨目的,便是本书开始描写的光景。佩馨心中一疼,立刻咬了咬牙,就再不顾什么志节廉耻,同时也生了力气,用两只臂膊,把全身拔了上去,到了月台之上,雨滴已追不到了。

佩馨倚着围栏,喘了一会儿,才转过身去,要向窗内窥视。无奈窗中糊得很严,不能透视。佩馨又怕被光亮的窗子映出自己的影儿,若有路人看见,岂不糟糕?就仍自蹲下。他这一蹲,竞生了意外的功效,因为身体矮了,恰瞧见门上的锁孔向外射光。他忙由孔中窥看,只见房中好似客室光景,家具都是素白颜色,当中的圆几上还放着花瓶,内插几枝白玉簪花儿。瞧了半天,心想这时已到半夜,主人必是忘记熄灭客厅电灯,就行入睡。

佩馨因是学生出身,又身处贫贱,以为世上的人全和他同院住的工人一样,日出而作,日人而息,连灯油这笔开销都要省去。于是他断定这房中主人必是睡了,就大着胆子,轻轻推门,蹑足走入房中一看,只见这客室的南面下连楼梯,西面便是自己进来的月台门口,北面还有个门,静静地关着。佩馨四顾客室中虽然陈设颇为考究,而都是笨重之物,无法取携,只壁炉的主沿顶上,摆着几件古玩。佩馨看不出是否值钱,但是此来希望甚奢,想由此得到母亲医药之资,和以后经年甘旨之奉,就想寻觅贵重物件。但是居家之道,没有把金珠细软放在客厅里的,只可冒险向内室一探了。佩馨想着,又恐自己在明处,易被主家察觉,就四向瞧着,想寻着电门,把电灯熄灭,藏在黑影里,便可进可退了。

正在这时,忽听楼下一阵呜呜声音,接着似乎汽车喇叭响,又有人叫着:“开门,你家何大爷回来了。”

佩馨想不到主人还在外面,此时方才归来。正在惊惧,忽又听近处有女人声音骂道:“该死的,你可回来了。”P3-5

序言

1950年刘云若去世后,作家招司发文悼念,竟招来一些非议,认为不必为刘云若这样一位旧文人树碑立传。半个多世纪后,刘云若已“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成了经典作家。现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即将规模推出《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刘云若卷》,这说明刘云若这个“旧文人”的小说还是有价值的,至少可以提供更多的原始文本,读者可以从量到质做出自己的评价。

关于刘云若的生平资料,百度上已有一些,关注刘云若的读者多已熟悉,此处不再赘述。本文着重写我为什么认为刘云若是直面人性的“小说大宗师”。

20世纪40年代,上官筝在《小说的内容形式问题》中写道:“我虽然是不大赞成写章回小说的人,可是对于刘云若先生的天才和修养也着实敬佩。”郑振铎认为刘云若的造诣之深远出张恨水之上。这里所说的“天才”和“造诣”,指的应是作为“小说大宗师”的“天才”与“造诣”。

刘云若的小说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风行沽上了,但那也只是“风行沽上”,影响还有限。1937年平津沦陷后,张恨水南下,刘云若困守天津,京津一带出现“水流云在”的局面,北京的一些报刊便盯住了刘云若,后来东北的报刊也向他“招手”,于是刘云若便成了北方沦陷区炙手可热的小说家,影响开始扩展到平津以外的地区,盗用其名的伪作也随之出现,而他竞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从通俗小说家变成了“小说大宗师”。

1937年9月,《歌舞江山》开始在天津《民呜》月刊(后改名《民治》月刊)连载,至1939年5月连载至第十七回,同月由天津书局出版了单行本,这是天津沦陷后刘云若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此后,因沦陷而停载的小说《旧巷斜阳》《情海归帆》开始在《新天津画报》连载,卖文为生的生活得以继续。沦陷期间,他在天津连载的小说还有《画梁归燕记》(连载于《妇女新都会画报》)、《酒眼灯唇录》《燕子人家》(连载于《庸报》)、《海誓山盟》(连载于《天津商报画刊》)、《粉黛江湖》(连载于《新天津画报》)等。在天津连载小说的同时,北京的报刊也在连载刘云若的小说,先后连载的小说有《金缕残歌》(连载于《戏剧周刊》)、《江湖红豆记》(连载于《戏剧报》)、《冰弦弹月记》(连载于《新民报半月刊》)、《湖海香盟》(连载于《新北京报》)、《云霞出海记》《紫陌红尘》(连载于(369画报》)、《翠袖黄衫》《鼙鼓霓裳》(连载于《新民报》)、《银汉红墙》(连载于《立言画刊》)、《娩姬英雄》(连载于《新光》)等。从数量上看,在北京连载的小说超过了天津。张恨水离开北京后的空白是被刘云若补上了,因此读者才有“水流云在”之感。在沦陷时期,刘云若在东北的影响逐渐扩大,沈阳、长春的出版社开始大量出版刘云若的小说,东北的报刊也开始集中刊载刘云若的小说,《麒麟》杂志就先后连载了刘云若的《回风舞柳记》和《落花门巷》。与此同时,随着1941年刘汇臣在上海成立励力出版社分社,刘云若的小说开始成系列地进入上海市场,在抗战结束前先后出版了《换巢鸾凤》《红杏出墙记》《碧海青天》《春风回梦记》《云霞出海记》《海誓山盟》等小说。由此可见,沦陷时期刘云若小说的影响范围远超从前,几乎覆盖了整个东部沦陷区。这说明当时的读者是非常认可他的小说的。

那么,当时的读者为何认可他的小说呢?刘云若的小说素以人物生动、情节诡奇著称,沦陷之后的小说也延续了这种特色,但刘云若令读者佩服之处实在于每部小说程式类似,情节人物却不雷同,因而能一直吊着读者的胃口。情节人物的歧异处理虽然可增加这种类型化小说的阅读趣味,但立意毕竟难有突破,因而多数小说也还是停留在供人消遣的层面。如《歌舞江山》主要写督军“吕启龙”和他的姨太太们的种种事迹,书中写道:帅府“简直是一座专演喜剧和武剧的双层舞台,前面是一群政客官僚、武夫嬖幸,在钩心斗角争夺权利,后面是一班娇妾宠姬,各自妒宠负恃,争妍乞怜。外面赳赳桓桓之士,时常仿效内庭妾妇之道,在宦海中固位保身;里面莺莺燕燕之俦,也时常学着外间的政治手腕,来在房帷间纵横捭阖”。此书之奇在于写出了“帅府”的黑幕空间,讽刺意味自然亦有,但除此之外,读者欣赏的还是情节人物之新颖。再如《姽姬英雄》,小说写汪剑平从南京回天津,从公司分部调回总部,并准备与未婚妻举行婚礼。回到天津后,未访到未婚妻棠君,却意外地在舞场看到她同一贵公子在一起。回到旅馆后,才看到未婚妻留言,说要解除婚约。后汪结识暗娼姚有华,适公司要开宴会,汪便请姚扮作他的太太参加宴会。汪这样做是因为公司老板不喜欢未婚男士,这样一来就可以使老板认为自己结婚,不会因未婚而丢了工作。此后,汪经朋友张慰苍介绍同苑女士结婚。姚有华自参加宴会后,力图上进,恰见汪陷入命案,便思营救。她住到接近歹人的地方,想办法救汪,慢慢发现汪的朋友张慰苍夫妇竟是匪党,而与其一伙的文则予就是陷害汪的人。就在此时,张氏夫妇设计灌醉有华,文则予趁机将有华侮辱。后有华被卖作暗娼,又利用文则予对自己的感情逃出。在路过警察局时,有华大喊捉贼,文被捉进警局,供出自己就是谋害汪的罪犯。至此,真相大白,汪出狱,有华却不再准备嫁人。苑女士在汪人狱后生活贫苦,继续做起舞女,却被一客人侮辱,受其摆弄,不得与汪重圆旧梦。有华看到汪和苑女士这种景况,又请人撮合,欲挽回他们的夫妻情缘。小说结尾写有华“宛如一个‘杀身成仁’的英雄,情场中有这样伟大的心胸,而且出于一个风尘中的弱女子,称她为‘媳姬英雄’,谁日不宜?至于剑平出狱后,理宜对有华感恩人骨,能否善处知己,报答深情,以及苑娟能否摆脱季尔康的羁绊,和剑平重偕白首,只可让读者们细细咀嚼,“揖让情场”上做文章,立意还不深刻,人性刻画还从属于情节,而不是写作的中心,因此也只是“超乎以往任何一部通俗小说”,还不足以与新文学阵营的小说一较高下。可《旧巷斜阳》一出,它前半部写璞玉,已是情节从属于人物,人性刻画已是写作中心,褴褛衣衫下的人性被刻画得熠熠生辉,其价值早已经超过了以消遣为主旨的通俗小说,而具备了严肃小说的艺术特征,足可与新文学名作一较高下了。刘云若能在沦陷时期写出《旧巷斜阳》,自然得力于他长期关注人性问题,但家园沦陷的现实刺激无疑加深了他对人性的思考。而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让他的“用笔”于温婉幽默中更加平静质朴,这便贴近了莫泊桑的风格。因此,家园沦陷的现实无疑是促使刘云若从通俗小说家转化为“小说大宗师”的历史契机。

尽管沦陷时期刘云若的小说整体上还属于通俗小说,卖文为生的生活不允许他只做“小说大宗师”,但他在写作《旧巷斜阳》时所积累的艺术感受并不曾因此而泯灭。抗战胜利后,刘云若写出了又一部能代表其“小说大宗师”水准的小说《粉墨筝琶》。孙玉芳认为刘云若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群像,“其中以女招待璞玉(《旧巷斜阳》)和伶人陆风云这一形象(《粉墨筝琶》)最为复杂生动。抗争与妥协,自尊与虚荣,生命的悲哀与人性的弱点,全都彰显无遗”。陆风云的形象塑造之所以复杂生动,除了伶人这一角色赋予的特定内涵外,也得益于璞玉这一角色提供的营养。作为伶人,陆风云自有多情妩媚的一面,但作为普通人,她又有软弱犹豫、随波逐流的一面。刘云若写陆凤云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时,就借鉴了璞玉身上软弱犹豫、随波逐流的特征。但作为在江湖上闯荡的伶人,陆风云在多情妩媚和软弱犹豫之外,还有刚烈正直的一面。《粉墨筝琶》中出城一节,就显示了陆风云作为乱世佳人刚烈正直一面。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然而势终不能变其性,才见人性之光辉。陆凤云处乱世而不失刚烈正直之性,正是刘云若在沦陷时期就用心刻画“熠熠生辉的人性”的延续与升华。璞玉是顺势而不失其良知,凤云是逆势而卓显其刚烈,均能势变而不失其性,可谓乱世两佳人。佳人不朽,云若亦不朽。

刘云若在《粉墨筝琶·作者赘语》中写道:“作小说的应该领导青年,指示人生的正鹄,我很想努力为之,但恐在这方面成就不能很大,我或者能给人们竖一只木牌,写着‘前有虎阱,行人止步’,但我也不愿作陈腐的劝惩,至多有些深刻的鉴戒。……至于我爱写下等社会,就因为下等社会的人,人性较多,未被虚伪湮没。天津《民国日报》主笔张柱石先生说我善于写不解情的人的情,这是我承认的,因为不解情的人的情,才是真情,不够人物的人,才是真人。”幸而刘云若没有积极的“领导青年”的意识,也“不愿作陈腐的劝惩”,才使得他既不同于新文学作家,也不同于通俗小说家,对雅俗均能保持清醒的距离,内心却别有期许:“比肩曹(雪芹)施(耐庵),而与狄(查尔斯·狄更斯)华(华盛顿·欧文)共争短长。”

天津作家招司和石英都曾用“淋漓尽致”来称赞刘云若刻画人物的功夫,不知他们在称赞之时,是否意识到与他们“插肩而过”的是一位混迹于市井的“小说大宗师”?如今,读者面对刘云若的这些小说作品,是否会觉得“小说大宗师”迎面而来呢?

一切交给读者,交给历史,我想刘云若有这样的自信。

2016年10月19日晚于南秀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誓山盟好梦难圆/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云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84445
开本 16开
页数 4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8
CIP核字 2016264599
中图分类号 I246.47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