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坐听云起时(谢新文化访谈录)
内容
编辑推荐

谢新在新华社系统工作了二十多年,记者、主持人、高管都做过,但采编的职责始终没有放弃,而且每次访谈前后,谢新都会做足功课,因此,你在看似平常的她的采访中,很能看见她的用心与功力,而她对社稷民生、国事时政的关切,往往跃然纸上。那些被采访的大家,如许嘉璐、邵秉仁、周韶华等,对她的访谈自然都很满意。这样的一种原汁原味的主题对话的访谈形式,一定会成为她既作为记者也作为作家的一个品牌,很有含金量。

本书为谢新所著的《坐听云起时(谢新文化访谈录)》。

内容推荐

谢新所著的《坐听云起时(谢新文化访谈录)》是一部以文化为主题的访谈稿结集。所采访对象有文化名人,有知名企业家,更有虽然没有名气却是社会脊梁、人性大美的普通人。该部访谈录含金量较高,通过阅读它,你能撷其精要、快速了解湖北2012年到2014年文化、经济、民生等方面发展与进步情况,以及各市区独特的发展路径,同时也能深刻感知到这个时代的一些珍贵气息,足以提振精神,引发思考。

目录

许嘉璐 自然环境和人文积累孕育“新长江文化”

尚长荣 做平常的人 演不平常的戏

邵秉仁 书法的人文精神不能泯灭

王石 “共同体意识”是文化的终极关怀

周韶华 不朽的作品要经过历史的检验

熊召政 创作要有为读者着想的精神

章红艳 请叫我“琵琶行者”

健阳乐住 音乐是契入本心的一种途径

谭晶 年轻的歌手要起到传承和发扬的作用

蓝天 演员需要与观众做情感层面的互动

关广富 不用丰富的色彩难以表现时代精神的特质

李乃蔚 中国画应该画出很写实的东西

净慧老和尚 善用其心 善待一切

钱复 做有责任感的慈善家

苗圩 “机电制造”搭起互通、合作的桥梁

张昌尔 通过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李宪生 修复“五大”会址迎接党的“十七大”

麦守信 “一对一”是最好的交流形式

魏建国 出路——走出去就有路

茅永红 立足基层社会服务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周先旺 在合作竞争中实现中部六省共赢

忠诚勇敢善良:湖北子弟兵用生命守护新藏线——武警交通八支队湖北籍官兵接受谢新专访

崔讲学 深化气象服务,为湖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闫春亚 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品鉴纸制品收藏

王斌 武汉剧院是武汉演出市场的历史见证

李发平 武当山离世界旅游目的地近在咫尺

李洪敏 旅游和文化结合起来才有持久生命力

谭文骄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区

李国璋 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周阳艳 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试读章节

1.许嘉璐:自然环境和人文积累孕育“新长江文化”——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接受谢新专访

从长江源头到“长江创新带”

谢新:长江文化论坛是李鸿忠书记非常重视的一个项目,而且希望坚持在湖北把它办下去。今年年初在东湖之滨举办的首届论坛上,您是最后一位发表综述的。您在发言中寄望于今后的论坛能够针对如何塑造新的长江文化做进一步研究。能否为我们描绘一下您理想中的“新长江文化”?

许嘉璐:谈“新长江文化”,首先需要谈“老长江文化”。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下游,确实是文化事业比较发达的一带,但它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上是后起之秀。所以,我简单描绘一下中华文化的历程。

我们从先于长江文化的黄河文化说起。涓涓细流从昆仑山缓缓而下,所路过之处皆有溪流注入,到陕西那一段时,水势渐长,所以有了壶口瀑布。接着往下,到郑州出现了中原典型的宽阔河流,黄河流域就集中在河南一带。当时,在黄河中游周边聚集的部族、民族、种族是最为繁盛、最有吸引力的。

公元前1000年左右,也就是在周代,中华文化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信仰作为文化最核心的东西发生了改变。周以前,人们信仰天,天授神权,王就是天之子。那时候的“天”带有人格神的味道,是有人格的崇拜对象。到了周代,一场革命来临,周用武装力量让商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神”的地位慢慢下降,“祖”的地位上升。《左传·僖公四年》记载:“天命靡常,惟德是辅。”意思是,天把命降给谁,没有常规。靡就是今天的“无”,命赐给谁是无常的;“惟德是辅”是倒装结构,其实是“惟辅德”——只辅助有德之人,而非赐命给有德之人。

周邦虽旧,其命维新。“天”在全民心目中的地位慢慢下降,大家开始“尊祖”。从王到寻常百姓,大家祭周祖、祭家祖,感恩祖先。这是一次巨大的文化革命,也是礼仪上的一次革命。

发生这个革命之后的几百年,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500年这一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另一个文明里塑造了人格神。根据对圣经古卷的挖掘考证,公元前4世纪,也有人说是2世纪,我们统称为God的人格神耶和华出现了。7世纪,公元622年,穆罕默德正式建立了伊斯兰教。还有我在发言中谈到的婆罗门教的最高神大梵。

谢新:信仰与宗教的仪轨都初现了。

许嘉璐:当时的华夏处在农耕时代,同时期的长江则是捕鱼、打猎的狩猎时代。我们走了跟他们相反的路——抛弃神,从此以人为本。

这个时代,人和人、人和自然最为和谐,人的观察和体验也是最细腻的。隔绝、对抗、协作,哪种状态对生活最为有益?自然是第三个。

谢新:人与人、人与自然找到和平相处的方式。  许嘉璐:这是农耕时代的规矩。原始耕作,生产工具很落后,但部落要生存,绝不能以隔绝或是对抗的方式相处。

先说人与自然。什么虫子什么时候出没、什么虫子吃庄稼、什么虫子无害、什么草吃了要中毒,都有体验。研究什么季节刮什么风、什么季节雨多什么季节雨少、黄河什么时候发水,农耕就是这样,人对自然的体验最为细致。

神没了,但人的魂还在。经过先人辛勤的开垦、耕作,生地变为熟地,所谓故土难离。难离的不只是故土,生产工具也好,观察、体验得来的经验也好,这些祖辈留下来的财富可以靠机制传给后代。

现在的孩子不理解,一把镰刀有什么好,又不贵。1971年,我在山西时上山割过麦子。路上得走二里地,直到收工再回来。

谢新:没想到您干过农活。

P2-3

序言

看了谢新女士的人物访谈录《坐听云起时》,不免生出一些感慨。

记者这个职业,是随着报纸的诞生而出现的。但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中国文人最为重要的一支,这乃是因为记者的文章无不关乎社稷民生、国事时政。现代人可以不读文学,但极少有不读报纸、不看电视的。因此,记者成为社会上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

记者与作家,虽然都是舞文弄墨的人,但其职业的差别很大,新闻与文学的要求也迵然相异。在20世纪之初,办报纸当记者的人,多半都是作家出身,后来便分隔得越来越远了。大学里除了中文系,还专门有一个新闻系,中文系虽然很少培养出作家来,但从事记者工作的则多半是从新闻系毕业。

记者爱好文学的不少,但由记者变成作家的,却是越来越少了。谢新在新华社系统工作了二十余年,当了多年的记者,后来又当新华网主持人、负责经营的高管等等,但始终没有放弃采编的职责。我认识她,即是我获得第六届茅盾奖后,她联络我进行了一次专访。兹后,她又采访我多次。于是我开始关注她的文字及她的访谈录。便发现她的文字有简约之洁,古典之美,她选择的访谈对象大都是文化名人、商界翘楚或是各级领导,每做一次访谈,谢新都会找来大量被采访者的资料进行研究,然后找出访谈的话题,写成一张一张的小纸条,以方便访谈时提示。采访完后,她再根据录音整理,逐字逐句琢磨,再见诸报端或新华网站。我听到不少被采访的人如许嘉璐、邵秉仁、周韶华等,对她的访谈均甚为满意。

有一次,谢新告诉我,她不愿意让一些负面的情绪影响她的生活,影响她的心灵,她希望通过访谈,让我们这个时代中优秀的人的事迹与品质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让更多的人认知。窃以为,用文学的情怀投入新闻的写作,这是难得的境界,亦是高雅的追求。希望谢新的访谈录,成为她既作为记者也作为作家的一个品牌,坚持下去,越写越好。

熊召政

2016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坐听云起时(谢新文化访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86606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22
CIP核字 2016233071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1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