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蛮糖部落之中医瑰宝(2医圣张仲景)
内容
编辑推荐

“蛮糖部落之中医瑰宝”通过童话的体裁,讲述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中国四大名医的传奇故事,向小朋友们普及中医名家的成长学习经历,高超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情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从小开始抓起,中医药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本胡典谱编写的《蛮糖部落之中医瑰宝(2医圣张仲景)》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对于小朋友小读者而言,无论是中医药方面的课堂教材,还是课外的科普读物,都显得有点高深。虽然有专门介绍名医生平的传记,但多是长篇大论,不太适合小朋友们看。童话故事却是一个不错的渠道。

《蛮糖部落之中医瑰宝(2医圣张仲景)》作者胡典谱通篇采用生动活泼、诙谐搞笑的行文语气来讲述故事,在介绍名医的同时,顺便介绍当时的历史环境。

目录

第一章:饺子的故事

第二章:寻找张仲景

第三章:人工呼吸

第四章:少年医圣

第五章:巧破盗钱按

第六章:友情的故事

第七章:六斤重的药丸

第八章:襄阳访医

第九章:救人风波

第十章:神奇的药方(上)

第十一章:神奇的药方(下)

第十二章:治病的原刚

第十三章:奇怪的“穷病”

第十四章:撒朗出招了

第十五章:邪恶的虫子

第十六章:好事多磨

第十七章:最后的绝招

第十七章:大结局

试读章节

牛蛮蛮张大嘴巴,惊讶道:“这个张仲景还是个厨师啊?”

舅舅摸摸蛮蛮的头,说道:“是啊。来,跟我一起包饺子,一边包一边给你讲张仲景和饺子的故事。”

原来张仲景生活的年代,经常发生战争,很多人被战争摧毁了家园,导致无家可归四处流浪。这些背井离乡的人面黄肌瘦,衣不蔽体。因为穿得太少,温度又太低,所以他们的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琢磨着怎么帮助这些人治好冻耳朵的毛病。

经过长时间地查阅古书,结合自己的经验,他研究出来一种可以抵御寒冷的食疗方子:把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煮熟以后捞出来切碎,然后用面皮包起来,并且包成耳朵的形状,接着再放到锅里,用原汤把面皮煮熟。

因为包成的食物形状像耳朵,功能可以驱寒,所以这个方子就叫“祛寒娇耳汤”。

研制成功后,张仲景和徒弟一起在老家附近的空地上搭起一个棚子,棚子里支起一个大锅,里面翻滚着的就是祛寒娇耳汤。开张这天正好是冬至。

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盛一碗汤,每碗汤里放两个“乔耳”,因为人有两个耳朵。

大家吃完“娇耳”喝完面汤之后,浑身上下都热起来,尤其是耳朵。耳朵保持住温度,自然而然就不会冻伤了。

后来很多人跟张仲景学习“祛寒娇耳汤”的做法,做成食物在冬至的时候吃,简称饺子。人们逐渐养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惯。北方地区更是喜欢在过年的时候吃饺子。

牛蛮蛮听着听着就人了神,说道:“小小一个饺子也有这么多故事啊!”

舅舅包饺子的速度非常快,他包了十个,蛮蛮才包了一个,而且还露了馅。舅舅说道:“你只要用心,人间处处是学问。”

牛爸爸也在听舅舅讲故事,听完之后说道:“爸爸当年去过河南南阳,当地人喜欢说‘过年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多么喜欢饺子啊!天气冷了,你也多吃点。最好能吃到你们语文老师包的饺子。”他在暗示蛮蛮要努力学习呢。

蛮蛮挺起胸膛,说道:“班上秦子阳脑袋受过伤,经常考倒数第一,我怕他受不了打击,才故意考倒数第一的。我要是认真起来,考正数第一也是小菜一碟、囊中之物、瓮中之鳖。”他喜欢用成语,但是常常用得不准确。

牛爸爸拿面粉糊了他一脸,笑道:“别的没学到,吹牛的技术倒是炉火纯青。”

蛮蛮骄傲地说道:“您是不是自叹不如?佩服得俯首称臣、五体投地?”

医圣祠  经过一番努力,饺子总算大功告成。

蛮蛮迫不及待地吃了一个,烫得直哈气。他问道:“爸爸,南阳在哪里?你去那干啥?”

爸爸放下筷子,抬起头回忆道:“南阳在河南省,是张仲景的老家。那年你舅舅带我们出去玩,参观医圣祠。”

蛮蛮望着舅舅,问道:“医圣祠又是什么呀?你们都不带我去!”说话间他又吃了两个饺子。

舅舅吃饭讲究细嚼慢咽,吃得比蛮蛮慢多了。他咬了一口饺子,慢慢说道:“医圣祠的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但是在湖南长沙工作过。他七十岁的时候,知道自己年纪大,快要死了……”

牛蛮蛮插嘴问道:“他不怕死啊?”

舅舅笑道:“他是个神医,是个有智慧的人,对生死看得很淡。那时候生活条件差,一般人能活到四五十岁就不错啦,张仲景活到了七十岁,非常长寿。他跟亲戚朋友商量着怎么处理后事。南阳父老乡亲说张仲景是南阳人,肯定要下葬到南阳啊。长沙人觉得他在长沙工作了大半辈子,应该葬到长沙。两边的人吵得不可开交。”

蛮蛮又吃了两个,感觉肚子有些撑了。他摸着肚子笑道:“这个也抢啊!”

舅舅继续说道:“张仲景就说啊,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这样吧,我死了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方向走。我给自己选了一个不太结实的绳子用来抬棺材,这绳子经不住重量,抬一会儿肯定会断。绳子断在什么地方,就把我埋在什么地方。”P4-6

序言

中医学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广大中医工作者一起奋斗,将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人才是任何一个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医事业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中医人才。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事情,凡事从娃娃抓起,方显得格外被重视,中医教育也不例外。

从古至今,有很多名医都是从小习医成才。张仲景自幼好学深思,在他10岁时,就已读了很多书,特别是医学的书。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自幼喜欢读书,经史百家,无不涉猎,尤其喜爱钻研医经,认为“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李时珍世代业医,从小受影响,志在医药,历经数十载,写成举世伟作《本草纲目》。叶天士7岁时立志不求达官贵人却要济世救人,10岁

开始随父亲学医,最终成为一代名医。

由此可见,从小对中医药学耳濡目染,能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将来走上学医、从医之路的关键。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文化的传承与普及。2016年2月26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紧接着,2016年1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也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在少年儿童的眼中,‘做事”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体裁,它远远比教材更有吸引力。“中医瑰宝”这套书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展现了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四大名医的各自成长经历和行医过程。寓学于乐,让少年儿童在轻松阅读中了解中医。

“中医文化进校园”正当其时,对弘扬中医文化善莫大焉;“中医文化进校园”是远见之举,了解、热爱中医的人越多,肯坚定不移地以中医为终生事业的人群基数才越大,才最终会有百舸争流的局面出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蛮糖部落之中医瑰宝(2医圣张仲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典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186265
开本 32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2016299063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