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野草文本心诠
内容
目录

绪论

《野草·题辞》中的意义“播撒”

 一、自我的昭示与清理

 二、广州场域和现实关涉

 三、血写的暖昧:作证与擦拭

 附:题辞

《秋夜》中的三重内蕴

 一、自然拼贴:“秋”+“夜”

 二、现实投射:情绪抒发

 三、哲学意蕴:自我与他者

 附:秋夜

主体的背面与断续——重读《影的告别》

 一、何时告别:从虚拟/感觉时间到实际时间

 二、谁在告别:影的主体性

 三、向谁告别:主体的多元性

 附:影的告别

“过客”的境遇及省思——重读《求乞者》

 一、反思“求乞”:从他者到自我

 二、宿命与选择:孤独的现代性

 附:求乞者

“失恋”的三重境界与诗学——重读《我的失恋》

 一、无恋可失

 二、悄然示恋

 三、恋上国族

 四、失恋诗学

 附: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复仇无聊与无聊的复仇——重读《复仇》

 一、复仇无聊

 二、无聊的复仇

 附:复仇

现在式复仇的狂欢——重读《复仇(其二)》

 一、故事指向:复仇大众

 二、现实关怀:以“兄弟失和”为中心

 三、现在哲学:血肉宗教

 附:复仇(其二)

层进、回环与对峙的张力——重读《希望》

 一、青年vs自审:对峙与回流

 二、如何希望:悖论与层进

 三、绝望表征及其反抗

 附:希望

“立人”的姿态和立场:“蓬勃地奋飞”——重读鲁迅《雪》

 一、鲁迅的态度与理路

 二、“立人”的主体性特征

 附:雪

自解的吊诡——重读《风筝》

 一、自解的吊诡:主题论

 二、风筝的缠绕:意象论

 附:风筝

原乡的春梦——重读《好的故事》

 一、双重原乡/还乡

 二、美好的春梦

 三、如何“故事”

 附:好的故事

执著与暧昧——重读《过客》

 一、“过客”精神与“中间物”意识

 二、身份执著:主/客的辩证

 三、反抗绝望中的补偿、指向及其暖昧

 四、辨体的暖昧:诗剧还是小说

 附:过客

《死火》的奇诡想象及其意蕴

 一、临界点及其设计

 二、彷徨与坚守

 附:死火

奴化/物质“文明”的双重反讽——重读《狗的驳诘》

 一、制度反讽:文明的丑恶

 二、自我解剖:“中间物”的劣根性

 附:狗的驳诘

解/构“国民性”——重读《失掉的好地狱》

 一、制度解/构:复古的虚妄

 二、国民性解/构:自反与倾注

 附:失掉的好地狱

互看的奇特与灵思——重读《墓碣文》

 一、自我的对视:镜像及其他

 二、重审劣根性:姿态与意义

 附:墓碣文

家国同构中的个体突围——重读《颓败线的颤动》

 一、家庭:温暖与冰梏

 二、国/族:现代化的艰难

 三、个体:宣泄与突围

 附:颓败线的颤动

“言志”的吊诡——重读《立论》

 一、言志的艰难性

 二、真的吊诡

 附:立论

剑指国民性——重读《死后》

 一、剑指国民性:层次与方法

 二、双重封套结构:彷徨与悲剧

 附:死后

“立人”思想的践行者及其中国遭遇——重读《这样的战士》

 一、“立人”思想:出口及坚守

 二、践行者及其中国遭遇

 附:这样的战士

“立人”的繁复性及互文性诗学——重读《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一、反面切入:清理奴性

 二、“立人”的繁复性:互文性诗学观照

 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自”的纠葛——重读《腊叶》

 一、“个”的凝思:自怜自伤

 二、“个”的深化:自剖自强

 附:腊叶

破解奴役的双重策略——重读《淡淡的血痕中》

 一、破解奴役

 二、反抗与建构

 附:淡淡的血痕中——记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

“觉醒”的对话——重读《一觉》

 一、粗暴的魂灵:青年VS“我”

 二、回到人间:“我”的裂合

 附:一觉

参考书目

后 记

内容推荐

朱崇科编著的《野草文本心诠》集中处理(尤其是文本细读)鲁迅最晦涩而迷人的创制一一《野草》,既立足于前人的精细研究、缕述文献加以分类评点,又冥思苦索、直逼文本及其创作者内心,就每一篇解读得出一家之言。因此既有富于创新性的学术介入式论述,同时又有雅俗共赏的人文关怀和诗意追寻。每篇精读背后附有《野草》原文,方便各类读者(包括研究者)查阅、检索,是有关《野草》解读的一本不可多得的独特力作。

编辑推荐

在作者朱崇科看来,鲁迅的《野草》有如下几个容易为人忽略、误读却至关重要的特点:第一,跨时空性和文体跨越性;第二,复杂性、立体性和否定性。第三,诗学的独特性。《野草》表面上看和个人性、诗性密切关联,而实际上它也对作者毕生关注的国民性话语有着独特而精致的关注与反思,尤其是它从空间视角的切入显得犀利敏锐而又功力深厚:鲁迅先生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批判更多呈现出对有关功能、意义和姿态的强调,而非内容侧重或描述;除此以外,鲁迅先生也提出了改造和革新国民性的可能性。《野草文本心诠》针对《野草》的以上特点,进行了相当精细的阐释和解读,视角新颖独特。特别采用单篇细读和心诠的方式,与前人有些过于拘谨或随意的单篇解读方式相比,本书立足于扎实的文献综述;每篇解读呈现出相对独特的新意,且能够自圆其说。舍弃学界最常见的整体的论述方式,给读者提供聚焦于单篇文本的完整性的研究,这可能是对于鲁迅先生关于《野草》撰写初心的一种更好回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野草文本心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崇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59065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36
CIP核字 2016045417
中图分类号 I210.975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