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裁判思维与证明方法/审判专家裁判思维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程春华所著的《裁判思维与证明方法/审判专家裁判思维文库》一书较充分诠释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差异与融合。同时,该书试图使民事案件的处理既做到方法适当又获得理想的结果,研究方法上,对重点问题几乎都配有实例分析,全书使用的26个实例全部来源于他近年所承办的案件,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书中涉及的问题及一些具体举措、观点,均经理论与实践反复检验,相关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人员可学习、尝试。

内容推荐

程春华所著的《裁判思维与证明方法/审判专家裁判思维文库》将裁判思维与证明方法紧密结合,诠释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差异及融合,试图使民事案件处理既方法适当又结果理想。书中论述三段论与证明责任裁判思维之运用。提出用三段论法裁判案件无法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事实真伪不明怎么办?二是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与要件待证事实不相符怎么办?这就需要运用证明责任法来补充。

本书将运用证明责任法裁判案件形成系统思维、裁判方法;厘清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之关系及释明权行使,解决法官审理案件首先要审什么、判什么的问题;阐述了驳回起诉的几种情形,即法官应具有的过滤裁判思维。论述了事实争议焦点的证明,包括确定证明对象,能否证实、如何证实该证明对象以及心证公开与证据自由裁量。

本书重点理论问题配用26个实例为作者承办案件,涉及问题及具体举措、观点,均经理论与实践反复检验,可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

导论

 一、核心内容与架构

(一)判决因为终局而正确:裁判的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要求

(二)民事案件需要何种的裁判思维

(三)民事案件事实争议焦点的证明

 二、本书的其他意义

(一)法官裁判思维的重新归位与正当程序的实现

(二)融合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分家问题

(三)促使案件立案阶段调解与繁减分流

第一章 民事案件裁判思维

 第一节 两种裁判思维:三段论法与证明责任法

一、案例

案例一:事实真伪不明时,举证责任是否可以转移

案例二:事实真伪不明时,鉴定申请的责任人如何确定

案例三:如何处理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与要件特征事实不相符

案例四:采用三段论裁判思维,直接推导出裁判结果

二、三段论裁判思维

(一)三段论基本原理

(二)三段论思维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三)三段论法的批判与正名

三、证明责任裁判思维

四、民事案件裁判方法述评

 第二节 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一、案例

案例五:无论当事人主张借贷还是不当得利,案由最后应该由法院、法官认定

案例六:一审没有正确理解诉讼标的理论及运用,导致一案六诉

案例七:合同效力确定之后,对合同涉及的标的物应该对等一并处分;其他的请求则需要另行主张(包括反诉)

案例八:主从合同应该同时处理

案例九:主从合同应该同时处理,并驳回另案的起诉

二、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关系

(一)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之区别

(二)诉讼标的新理论发展与争议

(三)本书主张声明说

三、法官对诉讼请求变更及诉讼标的释明权之行使

(一)法官释明价值的体现、界限

(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5条第1款规定内容之争议与第3条第1款规定内容的理解

(三)法院对诉讼标的释明之义务

 第三节 裁判过滤思维:驳回起诉

一、案例

案例十: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但条件成就时可再行主张权利

案例十一: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且纠纷已经解决,属于重复诉讼

案例十二:缺少构成确认之诉的起诉要件

二、民事案件审理过滤裁判思维

第二章 证明方法总论

 第一节 证明及相关问题

一、证明是权利还是义务

二、证明主体的界定

三、诉讼上的证明与自然科学的证明

四、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

五、证据规则

六、证明妨碍

七、证明与释明

 第二节 证明对象

一、证明对象范围

(一)程序法上的事实是否属于证明对象

(二)证据事实是否属于证明对象

二、证明对象内容

(一)程序法事实

(二)证据事实

(三)实体法事实

(四)法律争点

(五)经验法则

案例十三:借助初步证据,凭经验容易确定其价格,无须要求鉴定申请的提出

三、免予证明的事实与不属于免证事项

(一)属于免予证明的事实

案例十四:全权代理人自认

(二)不属于免予证明的事项

案例十五:预决的事实

案例十六:公证证明的事实

四、证明对象确定的具体程序

(一)法律关系探知

(二)从民事法律关系到具体法律法规

(三)法律事实构成要件之确定

第三章 证明方法各论

 第一节 举证责任

案例十七:是否要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必须首先确定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材料来源真实性

一、举证责任分配

(一)举证责任分配标准的不同见解

(二)本书的主张

二、举证责任倒置

案例十八:举证责任倒置

三、举证责任转移

(一)举证责任“可转移说”与“不可转移说”之争

(二)本书主张

(三)我国举证责任转移制度的构建

四、法院调查取证与证据保全

案例十九:法院调查取证范围

(一)有关法院调查取证的规定

(二)有关证据保全的规定

 第二节 证明要求

一、证据属性要求与证据种类

(一)民事证据与证据材料

(二)民事证据特征

案例二十:单位证明应核实是否真实

案例二十一:证据存在一定瑕疵,对方明确不否认的,应该降低其证明力要求,同样可以考虑采信

(三)民事证据种类

二、证据提出时间要求——适时提出主义

案例二十二:对举证责任分配应该做出恰当地释明,并给予当事人合理的举证时间,否则不能认定当事人逾期不提供证据

案例二十三:故意不按时提交证据,二审虽改判胜诉,但予以罚款2万元

三、证据交换要求——证据开示

四、证据对质要求——质证

(一)质证的程序价值考量

(二)质证的构成要素

(三)质证的询问与再询问

五、证明力要求

案例二十四:证明力要求

六、证明标准要求

案例二十五:证明标准要求

(一)民事诉讼中的多元证明标准

(二)两大法系证明标准比较

(三)我国民事诉讼的优势证据证明标准

 第三节 法官的心证公开与证据的自由裁量

案例二十六:涉案对遗漏现场钢结构的残值、过错责任比率的认定、鉴定价值的采信均涉及法官自由心证及对证据的自由裁量

一、为什么需要自由心证与对证据自由裁量

二、法官自由心证与对证据自由裁量之界定

三、法官的心证公开——现代法官自由心证

(一)从法定证据到自由心证

(二)从秘密心证到公开心证——现代自由心证

(三)自由心证之中国命运

(四)我国公开心证支持体系之构建

四、证据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行使

(一)证据自由裁量之功能认知

(二)证据自由裁量之先决条件

(三)证据自由裁量之现状观察

(四)证据自由裁量之运作思考

(五)证据自由裁量之约束机制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裁判思维与证明方法/审判专家裁判思维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春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897756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5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2016172592
中图分类号 D925.04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