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浴火河山--日本侵华时期及抗战之后的中国城市和建筑(精)/中国近代建筑史
内容
编辑推荐

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自此,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复杂多变、多元文化交织的艰难转型期。我国成熟稳定的一元建筑文化体系也启动了它的近代化进程。其后的百余年来,我国建筑发展的脉络极其复杂多变,建筑文化的风貌也具有极大的特殊性。虽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一些学者相继开展了对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出版了一些学术专著。然而,至今尚未有一部完整、系统、深入的著作能够呈现和诠释这段独特的建筑历史史实。为此,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主编的了这本《浴火河山--日本侵华时期及抗战之后的中国城市和建筑(精)》,以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内容推荐

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主编的《浴火河山--日本侵华时期及抗战之后的中国城市和建筑(精)》主要内容为日本侵华时期及抗战之后的中国城市和建筑。包括1931年以后东北和华北地区,以及抗战时期重庆、贵阳、南京、延安、上海和香港等地的建筑活动。此外还有抗战期间及之后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战后重建和对战后都市发展的进一步思考,以及1949年前后中国建筑师的移民等情况。在结语中,编者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制度公有化、经济制度计划化、国家发展战略工业化以及意识形态宣传上均以苏联为追摹对象,影响到建筑生产力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建筑重点类型、建筑教育思想以及建筑美学。这一切转变标志着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结束,以及中国建筑发展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本卷还包括“台湾地区近代建筑大事年表”和“国外关于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介绍”两部分附录。

目录

第十五章 日本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建筑活动

 第一节 “关东州”的城市规划:技术、法规及海滨城市意象

“序”

一、俄国制定的大连、旅顺的城市规划及其特点

二、日本统治时期大连、旅顺规划与建设

 第二节 沈阳近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日本因素

一、满铁附属地--沈阳最初的近代化城区

二、铁西工业区

三、沈阳近代的日本建筑师及其设计实践

 第三节 满铁附属地居住区与住宅标准化设计的先驱:抚顺

一、满铁初期规划范例:抚顺千金寨附属地

二、满铁集大成规划实例:抚顺永安台附属地

三、矿区新城:居住区建设与标准化住宅设计

 第四节 现代主义城市开发与殖民性空间的矛盾共存:大连

一、现代城市商业区开发模式的创造--大连连锁商店街的规划设计与空间构成

二、大连轨道交通与郊外住宅开发

三、现代性与殖民性:建筑表现的两极分化

 第五节 伪满洲国及其“首都”新京

一、近代长春的城市演变进程

二、近代长春“新京”时期的城市规划

三、近代长春“新京”时期的建筑类型

 第六节 呼和浩特、大同及长春的城市规划比较

一、民国时期的呼和浩特

二、“蒙疆”城市规划技术人员的来源及城市建设机构的成立

三、“厚和都市计划第一期计划案”

四、呼和浩特、大同与长春的城市规划方案比较

 第七节 日本侵占下的华北都市规划和建设

一、华北都市规划五年计划的背景和内容

二、各个城市的规划大纲推进

第十六章 抗战期间中国方面的建筑活动(1937-1945年)

 第一节 陪都重庆与后方城市贵阳的战时都市建筑问题

一、陪都时期重庆建筑规则的制定与实施

二、陪都时期重庆全市范围内的新村建设

三、重庆中央(中山)公园的建设-

四、抗战期间及之后的贵阳建筑活动

 第二节 汪伪政权下南京的建筑活动

一、汪伪时期南京建筑活动概况

二、日本人在南京的建设活动

三、中国人在南京的建造活动

 第三节 抗战时期上海与香港的建筑活动

一、上海

二、香港

 第四节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建筑活动

一、历史与意义

二、三个时期

三、三个类别

四、一些特征

 第五节 抗战中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1937-1945年)

一、北平大学工学院建筑系

二、天津工商学院

三、之江大学建筑系

四、重庆大学建筑系

第十七章 战后重建(1945-1952年)

 第一节 战后建筑营造业的恢复

一、城市与建筑:全面停滞和局部繁荣

二、全国性建筑法规的制订

 第二节 战后重庆的都市计划与建设

引言

一、《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

二、战后《陪都建设计划草案》实施情况(1946-1949年)

三、战后重庆的“新村”计划与实践

第三节 战后都市建设的思考--1945-1949年北平保护与发展的探索

  一、北平战后初期的“自主型”城市规划

  二、“自主型”城市规划与古城保护的卓越代表一《北平都市计划设计资料集(第一集)》

  三、再度文物建筑整理工作

第四节 中国现代建筑学教育的发展

一、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历史及其教学思想研究

二、北方建筑教育的发展

三、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设想--梁思成的“体形环境”建筑教育思想

 第五节 1949年前后中国建筑师的移民

结语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终结

 一、合作化和国有化大潮下的营造业

 二、计划经济与建筑行政权力的统一

 三、设计主体的国家化:国营建筑设计院成立,自由建筑师制度终结

 四、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建设方针:工业建设优先

 五、设计标准的统一化:标准设计

 六、教育体制的国家化: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七、建筑思想的统一化:中国建筑学会成立

附录一 台湾地区近代建筑大事年表

附录二 国外关于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介绍

 一、日本对中国建筑史的研究

 二、中国近代建筑史英文研究综述

 三、中国近代建筑史相关新近法语学者和研究简介

 四、19世纪中期以来德国学者及在德国发表的有关中国城市、建筑和园林的书和论文

索引

参考文献

主编及作者简介

后记

出版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浴火河山--日本侵华时期及抗战之后的中国城市和建筑(精)/中国近代建筑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赖德霖//伍江//徐苏斌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2192250
开本 16开
页数 49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51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1.974
CIP核字 2016049858
中图分类号 TU-092.5
丛书名
印张 3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91
218
3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