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去别处(精)
内容
试读章节

一九九○年许亮去了海口,去了那个地处热带、据说充满机会的海岛城市碰运气。那一年许亮三十岁,到了确实需要一点运气的年龄,否则他恐怕只能度过极其平庸暗淡的一生。这么些年来,许亮日子过得一直很不顺心,没有稳定和满意的工作,经常入不敷出,还养成了酗酒的恶习,从小就有的文学梦至今也还只是一个梦(既没有写作的时间和心情,偶尔写出来的东西也无处发表)。本来这些也还不是不能忍受的—毕竟很多人过得不见得比他好,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老婆不守妇道,喜欢跟人乱搞,并最终和他离婚,跟一个小伙子跑了。这确实给了许亮沉重的一击,他深感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糟糕了。有时他想,人是生来平等的,而自己又不是一个畜生,凭什么好运气就不该让自己也沾点边呢?没有道理的嘛。

十月的一天,许亮的一个朋友老杨从海口回南京省亲,许亮得到消息后,就去他家里看他。老杨比许亮大七八岁,是许亮一个同学的表哥,以前当过知青,有一年许亮和同学去老杨下乡的地方玩了两天,就这样和老杨认识了。后来老杨上调回城当了工人,因为他和许亮都喜欢看书,用当时的话说就是都比较有“思想”,所以尽管两人年龄有差距,可还是成为了好朋友,一度过从甚密。几年前,老杨辞职去了海口,不知做什么生意很快就发了财,接着又和一个当地姑娘结了婚。那姑娘的父亲是省里的一个大官,如此一来,老杨的生意也就越发兴隆了。许亮和老杨也算是老朋友了,如今虽然境况不同,且又难得一见,但许亮对老杨的友情依旧。见面后,许亮向老杨表达了热烈的问候,可老杨的态度则比较微妙,友好固然是友好的,但又挺有分寸。只有当老杨谈起自己的生意前景时,他才变得神采飞扬起来。他说他准备买一个橡胶园,还想办一家冷饮厂,接着又向许亮大谈起了海口的繁荣和开放。“那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老杨说,“充满了机会。”

老杨的话让许亮心里一动,并很快冒出了一个念头。

“你的近况怎么样?”老杨问道。

“不太好。”许亮坦言相告。

老杨点点头,仿佛许亮的近况不太好早已是预料之中的事,因而也没有必要再问下去了。他又问起其他一些他们共同朋友的近况,对一个朋友的第三次结婚,老杨发出了爽朗的大笑:“这家伙,这家伙……”

“老杨,”许亮鼓足勇气说道,“我想改变一下生活。”

“是吗,怎么改变?”

“我也想去海口。”

许亮的话似乎让老杨吃了一惊,他停顿片刻后问许亮:“你去海口干什么呢?”

“不知道,我想先去了再说。”

“你想听听我的意见吗?我劝你还是不要去。”  “为什么?”

“因为你这种性格不适合在海口混。”

“不管了,我在这里日子过得也不行,去海口再糟还能糟到哪里呢?”

“你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我已经考虑过了。”

“这么说你决定了?”

“我决定了。”

“好吧,”老杨的面色开始严峻起来,话里也有了一股冷冰冰的味道,“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也就不劝你了,不过有些话我还是应该先说在前头。你到了海口后,我能帮你的,就是给你提供一个住处,此外,你要是混不下去了,我还能给你提供回来的路费。除了这些,别的我就帮不上你什么了。”

许亮一时没有吭声。他倒不是觉得老杨给他提供的帮助不够多(事实上他也没有指望老杨能给他提供更多的帮助),只是觉得一个老朋友这样说话,实在让他心里有点别扭。说实话,哪怕老杨什么帮助都不提供,只对他说两句亲切鼓励的话,他也会感到舒服得多。尽管如此,许亮仍然说:“谢谢你了,老杨。你能给我提供一个住处,就已经足够了。假如我真混不下去了,绝不会要你给我回来的路费。”

“先别把话说死。”老杨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摘下其中一把递给许亮,说这是他在海口一套房子的钥匙,许亮去了之后就可以住在那里,被褥都是现成的。他还告诉许亮,那里现在已经住了一个人,是他的老同学,叫刘苏东,许亮就和刘苏东一起住。老杨始终没有提起,让许亮到海口以后去他家玩玩。许亮已经不是个孩子了,不能说对人性一无所知,老杨的态度多少还是让他有些意外。以前老杨当工人的时候,落魄得要命(他常泡病假不上班),许亮可从来都没有嫌弃过他,老是邀他到自己家来玩,还好吃好喝地招待他。

P5-8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人,其敏感多思的天性无比接近文学,其与世无争、悠闲自得的性格又使他游离于拥挤嘈杂的文学圈,这种若即若离是顾前在二十年中与文学保持的某种关系的写照。——苏童(作家)

当“先锋文学”流行于世,人们注重于形式革命、极尽怪诞炫耀时,顾前的注意力则始终在身边的“灰色人群”,对于日常生活、小人物的命运以及现实中闪现的残忍的幽默,顾前可谓情有独钟。——韩东(作家)

在顾前的小说里,既看不到作者貌似悲天悯人的背后隐藏的精神优越感,也不同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式的居高临下,更绝无黏腻的自怜和夸张的呻吟。他笔下这些兄弟般的卑微者异乎寻常的健康,达观,温和友善,自得其乐——尽管我们不难发现生活的灰暗部分,然而这灰暗却是以温暖的光亮来映衬的。——刘立杆(诗人)

目录

自序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序言

写作之于我,一是谋生,二是打发时间的方式。所以我在写作上从来就没有什么雄心,只要还能过得下去,那就慢慢来吧,写不动了就干脆歇着,反正也没有什么既定的目标需要我紧赶慢赶。记得有个朋友问过我:假如你有好吃好喝的,还有好玩的,你还会写作吗?我想了想说,可能不会写了吧。但是,话又说回来,难道我真的一点都不热爱写作吗?可能也不完全是这样。以前,我从事过很多行当,甚至有的行当带给我不菲的收入,但所有这些行当,无一例外,都让我干得心神不宁,所以干不了几年,我就会辞职跳槽。但是跳来跳去,始终没有跳到一个真正能让我满意的行当,直到有一天,我痛下决心,哪里也不去了,就在家当个自由撰稿人。这时我才不无惊奇地发现,我终于开始气定神闲了。如此说来,无论我热爱与否,我跟写作肯定还是有一点缘分的。当然,这点缘分并不能保证我一定会写出像样的东西,但至少,我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因为我安心了。其他的就顺其自然吧。

内容推荐

顾前的这部《去别处》讲述的是:

我叫许亮,三十岁。这些年日子过得一直不顺心。没有稳定的工作,总是入不敷出,从小就有的文学梦至今还只是一个梦。屋漏偏逢连夜雨,婚姻也惨淡收场。

我到了确实需要一点运气的年龄,否则恐怕只能度过极其平庸暗淡的一生。凭什么好运气就不该让我也沾点边?所以一九九○年,我去了那个地处热带、据说充满机会的海岛城市。

编辑推荐

许亮,他总是怀才不遇以致有点愤世嫉俗,与捉襟见肘的生活竭力周旋,小心守护着那份敏感的自尊,他想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总是不能与这世界顺利的相处,当他享受一罐啤酒带来的安慰时,似乎,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作者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出人意料的结局将大城市带给我们的诱惑,伤害、迷乱与希望精巧而幽默的呈现出来。

顾前的这部《去别处》故事真实,笔调轻松,主人公许亮好似我们身边的一个朋友,他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以致有点愤世嫉俗,与捉襟见肘的生活竭力周旋,小心守护着那份敏感的自尊。我们揶揄他同情他,是因为心中明白,其实他就是我们自己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去别处(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213711
开本 32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3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2013301308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