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贵族之家前夜(精)/智量译文选
内容
编辑推荐

《贵族之家 前夜》是智量译本丛书《智量译文选》(全6本)中的一本。丛书包括:《叶普盖尼·奥涅金》、《安娜·卡列宁娜》(上下册)、《上尉的女儿》、《贵族之家 前夜》、《曼德尔施塔姆诗选》、《帕斯捷尔纳克诗选》。其中屠格涅夫著的《贵族之家前夜(精)/智量译文选》,品味名家经典译作,领略俄语文学魅力;智量译本,全本无删;传世名著,精装典藏;随书附赠精美藏书票!

内容推荐

屠格涅夫著的《贵族之家前夜(精)/智量译文选》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两部长篇小说,前者通过叙述男主人公贵族青年拉夫列茨基与妻子瓦尔瓦拉、恋人丽莎的婚姻爱情,他与反面人物潘申的矛盾,与作为村托的理想主义者米哈列维奇的关系,塑造了新的多余的人形象。后者写女主人公叶琳娜与保加利亚革命家、平民知识分子英沙罗夫的爱情,反映了俄国社会发生巨变的“前夜”的民主思潮。

目录

《贵族之家》、《前夜》导读

贵族之家

前夜

附录一 六部长篇小说总序

附录二 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

试读章节

一个晴朗的春日,将近黄昏,几片玫瑰色的小云朵高悬在清澈的天空,看似没有飘移,却渐渐消失于蓝天的深处。

在省城O市靠近郊外的一条街道上,一幢漂亮住宅敞开的窗前(这是1842年的事)坐着两位妇人:一位五十岁左右,另一位已经是个老太太,大约有七十来岁。

第一位名叫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卡里金娜。她丈夫原是一个省检察官,当时是个有名的能干人,为人机敏、果断、易怒而固执,十年前过世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上过大学,可是,由于出身低微,年轻时便知道必须为自己开拓前程和积攒钱财。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嫁给他是出于爱情:他长相不难看,人也聪明;而且,只要他愿意,还会表现得非常之讨人喜欢。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娘家姓别斯托夫)幼时没有了爹娘,在莫斯科住过几年,在贵族女子中学读书,从那里回来以后,住在离O市五十里远的自家田庄波克罗夫斯科耶村里,跟姑妈和哥哥住在一起。这个哥哥不久后迁到彼得堡去当差,妹妹和姑妈由他养着,直到他突然身亡,中断了前程为止,他待她们都很不好。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继承了波克罗夫斯科耶,不过没在那儿住多久;卡里金几天工夫便征服了她的心,跟他结婚以后,他们拿波克罗夫斯科耶去换了另一处收益大得多的田庄,但是地方不漂亮,也没有住宅和花园,同时卡里金又在O市搞到一幢房子,于是就和妻子在那儿长住下来。这房子有一座很大的花园,一边朝着市郊的田野。卡里金是个不喜欢过乡村寂静生活的人,他便决定说:“这么着,也就没必要往乡下跑了。”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不止一次地在心底里惋惜,舍不得她美好的波克罗夫斯科耶,那欢乐的小溪流、宽阔的草场和绿油油的丛林;可是她从来也不会顶撞丈夫,一向敬佩他的智慧和阅历。而在十五年婚姻生活之后,当他留下一儿两女死去时,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已经对自己这幢房屋和城市生活完全习惯,不想离开O市了。

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年轻时曾有过金发美人的名声;虽然年届五十,依然楚楚动人,只是略显色衰,也稍嫌臃肿一些。她这人与其说是心好,不如说多情善感,成年以后仍然保持着一些贵族女学生的气派;她自己娇惯自己,动不动就生气,若是生活上一些小小的习惯遭到破坏,甚至还要哭上几声;不过,当事事遂心,又没人跟她顶嘴的时候,她也是非常亲切可爱的。她的家庭在这座城市里可算是最为舒适的一个。家业也很丰厚,主要不是继承而来,而是她丈夫挣来的。两个女儿跟她住一起;儿子在彼得堡一所最好的公立学校里读书。

跟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一块儿坐在窗下的老太太,正是她那位姑妈,她父亲的妹妹,曾几何时,她跟她一起在波克罗夫斯科耶度过了那许多寂寞的年月。她名叫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别斯托娃。人家都说她古怪,一副倔脾气,对谁都当面说实话,家境再拮据,待人接物也都像拥有万贯钱财似的。她受不了已故的卡里金,侄女儿一嫁给他,她便远远躲开,回到自己的小村庄里,在一家农户的一间没有烟囱的茅屋里过了整整十年。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有些儿怕她。这位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虽然年事已高,仍是满头乌发;她眼睛灵活,身材矮小,鼻子高高的,走起路来步履矫健,腰板挺得笔直,说起话来又快又清楚,声音尖细响亮。她老是戴一顶白颜色的包住头发的小帽子,穿件白色短上衣。(P3-4)

序言

《贵族之家》、《前夜》导读

俄国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他的作品在我国,和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一样,从来都畅销不衰。这里给您提供的,是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贵族之家》和《前夜》。

屠格涅夫的全名是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他生于公元1818年,死于1883年;俄国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又曾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希腊文和拉丁文。他在19世纪中期俄国剧烈的政治思想斗争与冲突中,属于自由主义派别,他反对农奴制度,却不赞成当时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观点,他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然而,由于他对广大农奴和下层劳苦大众的深厚同情,以及他的文学天赋,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受到广泛的肯定和喜爱,即使是沙皇政府和主张暴力革命的人士,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欣赏他优美的文笔,并且赞赏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屠格涅夫说:“……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和生活实况才是作家的最高幸福,即使这真实和他本人的喜爱并不符合。”终其一生,他的确是坚守了这样的创作原则。屠格涅夫一生创作成果丰富,题材涉及俄国和西欧的广大地域,写了从最贫苦的农民直到上层贵族阶级的生活,体裁也是多种多样,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日记体小说、微型小说、剧本、抒情诗、叙事诗、诗体小说、笔记、杂文、散文、散文诗、论著、评论、书信等等,实在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

《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是其中最为优美动人的一部,写于1859年。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的社会小说。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他们的爱情经历与悲欢离合,都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现实紧密相关。作品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具体地表现出时代和历史的烙印,他们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和利害考虑,都是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人性表现。艺术的形象思维的产品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的思想概括程度,在世界文化史上并不多见。因此,这部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屠格涅夫身为俄国贵族,但是他从不认为贵族在当时是一个先进的阶级。《贵族之家》这个书名如果直译,应是《贵族之窝》(书中也曾反复出现过“窝”这个字眼),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生动真实地看到,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俄国的老一代贵族怎样在他们的窝窠中苟延偷生,而新的一代又怎样在拆毁和改造这窝窠,使自己从灵魂到肉体都能随全体俄罗斯人民一同进入新时代。而新与旧的斗争往往又体现在同一个人的心中和身上,于是这窝窠的内外和周围又有着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人。这里有别斯托夫家和卡里金家那些老的一代,有苏洛奇卡和莲诺奇卡等新的一代,也有潘申、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米哈烈维奇、丽莎和拉夫列茨基这些中间的一代。尤其是这中间的一代,他们身上正体现着时代的变迁和新旧的矛盾。于是故事便主要集中在他们身上。

拉夫列茨基是故事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不甘于旧生活的束缚,满怀新生希望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受尽生活折磨,处处碰壁,痛苦一生的人。他的悲剧遭遇是时代给予他的,他身上体现着那个时代的主要的特征。他是一个当时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中为数很多的“多余的人”。他思想多,行动少;顾虑重重,举步维艰;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却很少为祖国做出贡献;他欲爱不能,欲恨不能,似乎终身都被束缚在环境、教养和时代以及他自身所加给他的枷锁中。到最后,眼见新一代人欢乐歌唱,只能自嘲似地说一声:“你啊你,孤苦伶仃的老年!赶快燃尽吧,毫无用处的生命!”屠格涅夫在这个人物身上对这一类的人进行了严厉地批判。不过,我们从《贵族之家》中可以看到,屠格涅夫在批判多余人的同时,仍然对他们比较公正,他并没有把拉夫列茨基写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作品中所描写的拉夫列茨基与米哈烈维奇和潘申这两个人的矛盾值得读者留心。潘申无疑是作者否定的对象,从他的渺小卑微之中我们可以对比地看到拉夫列茨基(或者说所有多余人)的高大之处:屠格涅夫本人是一个西欧派自由主义者,而他笔下的潘申这个卑鄙下流之徒竞也是一个西欧派,从这一点上我们不能不钦佩屠格涅夫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真诚的公正。而米哈烈维奇这个人物则是作者有意写来传达时代与历史气息和衬托拉夫列茨基的。这位兴奋、夸张、浮躁同时又善良而富有诗意的理想主义者和浪漫派同拉夫列茨基之间那一整夜的争论,很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作者想要在这本书里表达的东西。很多人在读这本书时往往忽略了对米哈烈维奇这个人物加以思考。

丽莎是作品的女主人公,她聪明、深沉、严肃、忠实、纯洁、善良。她身为贵族小姐,却和普通人之间并无间隔,她笃信上帝,最终成为一名修女。她对祖国和普通老百姓的热爱,让她和拉夫列茨基在心底里有了相互靠近的基础。可怜她一生一世只享受过那么一点儿爱的甜蜜,只在自己所爱的人怀抱里停过几分钟,只得到过他的一次短短的亲吻。当她知道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又来找到拉夫列茨基时,她连再让他拉一次手也不同意,为的是保持自己良心的洁白和对上帝的忠贞。在这里,读者朋友们会不会觉得,丽莎这个人过于固执、简单和迂阔,是她给她自己也给拉夫列茨基带来了这样大的(也许是并无必要的)不幸?其实,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不正是缺少像她这样真挚、顽强、坚定、单纯的人吗?是的,丽莎只是一个屠格涅夫笔下的理想少女,不是一个真正存在的人。写到这里,真觉得屠格涅夫不应该让丽莎的灵魂和身体披上那样一件沉重的宗教的外衣,这件外衣过分地遮盖和压抑了她作为人的自然本性,未必只有成为一个宗教信徒,一个人才能拥有这样完美的人性。

与丽莎强烈对比的是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科罗宾娜。这个浅薄、放荡、狡猾的,以追求肉体满足为人生唯一目的的女人,让人读过对她的种种描述之后禁不住一阵阵恶心。作家巧妙地把她安排为拉夫列茨基的妻子,而让丽莎成为拉夫列茨基真正所爱的人,又让那位丽莎的热烈追求者潘申最后和她勾搭成奸,形成两两交叉又相互对比的一个四边形。这是屠格涅夫这位作家艺术技巧高明之所在,也可见这位作家写小说时的良苦用心。

《前夜》是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中的第三部,是他的小说中反映现实最及时、最迅速的一部;同时,它也和《贵族之家》一样,不仅深刻地反映现实,而且极其优美动人。它写于1860年,而1861年沙皇政府就在客观形势的逼迫下宣布了“农奴改革”,因此,作家所描写出的恰恰是俄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前夜”,女主人公叶琳娜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当时整个俄国社会的精神觉醒和争取自由、争取解放的渴望心情。叶琳娜所钟情的平民知识分子英沙罗夫,是一个保加利亚革命家,他性格坚定、目标明确,心头充满着民族解放的激情,这正是当时俄国一些具有民主主义意识的青年人所共同拥有的思想特征。这种自觉的英雄人物,正是当时俄国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人。这个人物形象身上体现了19世纪50年代末俄国社会前进的方@,表明解放运动的主导力量已经逐渐由少数出身贵族的革命者转为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小说发表后,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立刻写了他那篇著名的文章《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他激动而兴奋地写道:“我们不会等待很久的。……前夜离开,随之而来下一天总是不远的,总共只有一夜之隔吧!……,,他这话等于是说,俄国社会马上就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动,而屠格涅夫的小说正是在预言这种变动。

但是,屠格涅夫虽然用他的作品客观地写出了现实生活的深刻的真实,而他本人的思想却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这里恰恰表现出文学艺术和形象思维的伟大力量,出现了有趣的“形象大于思想”的现象。他竟然拒绝接受杜勃罗留波夫的结论,并且要求《现代人》杂志(俄国的代表当时先进革命思想的刊物)不要发表这篇文章。

关于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我不想像前一部书一样在这里一一分析,读者参照以上所介绍的时代和文学历史的背景自己就可以有所评判。值得注意的是,屠格涅夫本人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论著《六部长篇小说总序》,其中有很大一段文字谈到《前夜》人物的来历,我们把这篇名文也附在书后,请读者参阅。

不过,在这里,我想就屠格涅夫小说总体上的一个主要特点再说几句话。屠格涅夫所有的小说都是爱情小说。爱情本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阴阳、正负、男女相互之间的差异和相吸,是整个客观物质世界构造的基础,文学既是写人的,便首先自然而然地要写到人的爱情。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不长于写爱情,否则他就不是一个作家。然而屠格涅夫这位作家与众不同的是,大家一致公认他是一位最长于写爱情的作家(这就等于说他是一位最有本领的小说艺术家)。读了屠格涅夫的小说,你会体味到爱的甜蜜、爱的苦楚,知道恋爱中的人有怎样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了解爱情发展的曲折和变化过程。屠格涅夫能让你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什么是爱情。拉夫列茨基和丽莎的恋情,英沙罗夫和叶琳娜的恋情难道不让你心灵激动吗?至于他们的恋情到底是怎样展现的,请读者自己去阅读,并在自己的阅读中得到享受和启发吧。

其实,屠格涅夫对爱情的看法在根本上是悲观的,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爱情甚至不能算作是一种感情,它是一种疾病。”在屠格涅夫笔下,爱情的力量往往被夸大,往往是爱情支配人而不是人支配爱情;爱情往往不给人带来幸福,而是带来痛苦。有趣的是,屠格涅夫这位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和另一位与他基本同时代也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英国的狄更斯,在这一点上却几乎相反,一个专写爱情悲剧,一个则专写大团圆。恐怕很难说他们当中哪一个全对,哪一个全错。但就《贵族之家》和《前夜》而言,这两对情人的恋爱结局是合乎人物性格特征也符合生活客观规律的。

智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贵族之家前夜(精)/智量译文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屠格涅夫
译者 智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43966
开本 32开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8
CIP核字 2016012159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7
153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