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谦编写的《短长集》所收论文25篇,论题从汉宋儒学到明清小说戏曲,考证与义理并重,对中国文化与文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细緻的考察与深刻的反思,其中不乏独到新颖的见解,如儒学独尊为汉王朝文化建设选择之结果、独尊儒术非董仲舒创议、儒教为古代国家宗教、朱熹新《诗》学确立之具体年代及学术渊源考证、历代屈原形象之分析、晚明士风与清初科场案之因果关系、民间传说“白蛇故事”中的儒释道观念、吴敬梓事迹辨疑、革命“红学”中的“典型共名”之争探秘等,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图书 | 短长集/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谢谦编写的《短长集》所收论文25篇,论题从汉宋儒学到明清小说戏曲,考证与义理并重,对中国文化与文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细緻的考察与深刻的反思,其中不乏独到新颖的见解,如儒学独尊为汉王朝文化建设选择之结果、独尊儒术非董仲舒创议、儒教为古代国家宗教、朱熹新《诗》学确立之具体年代及学术渊源考证、历代屈原形象之分析、晚明士风与清初科场案之因果关系、民间传说“白蛇故事”中的儒释道观念、吴敬梓事迹辨疑、革命“红学”中的“典型共名”之争探秘等,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目录 “儒學獨尊”的文化背景說 儒教:中國歷代王朝的國家宗教 儒學獨尊的歷史真相與儒家學者的精神蛻變 論屈原形象的塑造 劉向著述考略 論朱熹《詩》說與毛鄭之學的異同及歷史意義 試論朱熹的“美刺”之辨 朱熹“淫詩”之說平議 關於朱熹《詩》說的兩條考辨 論北宋的通俗滑稽詞 論宋代文人詞的俚俗化 歐陽修豔詞绯聞辨疑 游於藝:徐渭的藝術精神 論明末文人阮大誠的墮落 復古與創新:寻找失落的“真詩” 詞中故事:明末士風與清初科場案 論“度柳翠”雜劇的兩個系統 小說文本:中國文化的另一種解讀 白蛇傳:民間傳說的三教演繹 朱熹與嚴蕊:從南宋流言到晚明小說 吳敬梓等人修復先賢祠質疑 吳敬梓“不赴廷試”辨析 “典型共名”:革命“紅學”的一場筆墨官司 《鐘與鼓》譯序 龐德:中國詩的“發明者” 後記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短长集/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谢谦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6637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3 |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 首版时间 | 2015-12-01 |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8 |
| CIP核字 | 2015166999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9 |
| 宽 | 17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