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宋茶(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宋茶是一种健康的绿茶。“朝采即食、即整即焙”,绵柔醇厚,宋茶是一种秀色可餐、极具美感的茶。精致的茶具,醇厚的茶汤。更有讲究在茶汤中勾画图案,使茶汤表面浮现出千奇百怪的诗句和水墨画,深为宋朝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文人雅士喜爱。如今市面上的宋茶,大都不纯。作者在古典籍中细细搜寻,为你讲述地道正宗的宋茶采摘、制作方法。看完李开周、王东著的《宋茶(精)》,即可自己手工制作一杯甘滑醇厚的宋茶,品味其独有的禅悦、雅趣、清新、秀色。穿越宋朝,体味文人生活的雅致、艺术,体味禅悦。

内容推荐

宋茶,顾名思义,就是宋朝普遍饮用的茶,也指用宋朝人惯用的方法制作出的茶。宋茶有禅意,有雅趣,其清气沁人,秀色可餐,制作过程精致讲究,口味独特,俨然茶中的珍品。

李开周、王东著的《宋茶(精)》详细介绍了宋茶的采摘、制作等工艺步骤,独特的茶具,令人惊叹叫绝的茶艺等。还教你如何鉴别市面上真正的宋茶,以及宋茶源远流长的历史,附有宋代宋徽宗等人所著的茶典,文白对照。

看完本书,你即可自己制作一杯醇正的宋茶,体验传统手工时代的工匠精神和DIY乐趣,品味其独有的禅悦、雅趣、清新、秀色。

目录

第一章 瞧,这才是宋茶

 开篇第一章,先请大伙儿认识宋茶。

 宋茶长什么模样?是黑是白?是红是绿?是分散成一片一片的茶叶,还是紧压成一坨一坨的茶砖?如果我们把它强行拉入现代茶叶的分类系统,它究竟属于发酵茶还是不发酵茶?属于春茶还是秋茶?属于芽茶还是叶茶?属于炒青茶还是蒸青茶呢?

第二章 采茶

 要想学做宋茶,首先要学采茶。

 采茶似乎不难。戴上防雨帽,背上小竹篓,双手灵巧地在茶丛里穿梭,一捏一提,一捏一提,专采一叶一芽、两叶一芽的嫩尖儿……现代茶农采茶,不提倡用指甲去掐,一般都是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轻轻捏住叶梗,运用腕力迅速上提,把顶芽和旁叶一起摘下。为什么不能提倡用指甲呢?因为指甲会把茶叶掐破,使茶汁流出并迅速氧化,然后在伤口处形成黑点,精华流失了,卖相也不佳。

 奇怪的是,宋朝茶农却反其道而行之,宁可用指甲把茶叶掐断,也不用指尖捏住叶梗往上提。

第三章 做茶

 宋朝人做茶,可以做成草茶,也可以做成片茶。草茶青绿可爱,叶片完整,像现在的六安瓜片;片茶紧压成团,小巧精致,像现在的普洱银砖。不过,外形相似,制法大异——瓜片是炒青,宋茶是蒸青;普洱后发酵,宋茶不发酵。

第四章 喝茶

 宋茶很奇妙,宋朝人喝茶的方式更奇妙。

第一,他们从来不洗茶,第一泡茶不倒掉,端起茶碗就喝,似乎完全不考虑茶里可能会有泥沙、污垢、金属氧化物和农药残留。

第五章 宋茶的源流和演化

 在品尝过真正的宋茶以后,下面让我们再闲聊几句。

 聊什么呢?聊一些高大上的话题。例如茶的源头在哪里?中国茶最初为什么只有蒸青而没有炒青?炒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宋茶是从什么时候突然消亡的?它为什么会消亡呢?当宋茶走红的时候,它对周边国家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附录 宋朝茶典文白对照

 一、蔡襄《茶录》

 二、黄儒《品茶要录》

 三、唐庚《斗茶记》

 四、安徽宗《大观茶论》

 五、熊蕃、熊克《宣和北苑贡茶录》

 六、赵汝砺《北苑别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宋茶(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开周//王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904151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2016227854
中图分类号 TS971.21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50
17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