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荣曾在一次北京召开的法制建设研讨会上说过:“法制建设是乡镇企业的保护神,没有这个保护神,乡镇企业就是有了财神也保不住,企业发展起来了,也还是要垮掉。”
乡镇企业萌芽于计划经济之外,发育于改革开放之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展壮大,一路走过来,很不容易。由于不懂法,有许多企业不但关门歇业,业主还进了牢房;也有的企业被内部的蛀虫吃空塌掉;这样的例子发生在身边的太多。徐文荣认识到,横店集团要顺利发展,外部,要有国家健全的法制,内部,也要有企业的“法”。依法治企,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基本保证。
为此,在内部管理上,实行立纲治本,依法治企。这个“纲”,就是企业的总纲和管理的大纲。最初名称叫“横店集团总纲”,到2001年开始叫“管理手册”。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所制定,由一系列规定、条例、办法、制度汇集而成,由企业宗旨愿景、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人事劳资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基建管理、新闻管理、安全管理、法纪管理、各部门工作职责等内容组成,包括了企业内部管理和对外经营的各个方面,并且根据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企业面临新的形势,一般每年修订增补一次,作为一部综合性的企业内部管理的“大法”。
这个“大法”,是徐文荣的独创,也是他依法治企的重要体现和宝贵经验总结,确保了几十年来横店集团内部政令统一,纪律严明,步调一致,对预防和打击内部违犯法罪,保卫集体利益,起到了巨大作用,为横店集团形成了整体的强大战斗力。
为了强化依法治企,徐文荣还成立企业内部专门法检机构。从1985年起,在取得上级党委政府支持同意后,在上级公检法机构指导下,设立了政法办公室、法律顾问、经济监察处、审计处和保卫处等法检机构,贯彻“落实、监督、打击、保护、服务”的工作原则,深入实际,强化监督,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经济合同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手段。横店集团过去一组数据表明,对外经济合同履行率1987年只有61%,由于实行合同管理,到1991年上升到98%,资金回笼率也从1987年72%,上升到1991年的93%。自此,经济合同管理走上规范化,经济纠纷得到有效控制,规避了经营风险,不仅提高了企业效益,也增加了企业活力。由于内部严格按制度办事,外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法制的健全,到1995年之后,经济合同履行率、资金回笼率都在97%以上,形成了良性发展。同时,由于内部安保制度落实到位,安全事故得到控制,几十年来,横店集团没有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和伤亡事故。多年来,强化内部审计,促进增收节支,及时挖出内部“蛀虫”,保卫了社团集体财产。
依靠国家法律,惩治内部经济犯罪。徐文荣是个正义的人,眼里容不得沙子,坚持有恶必惩,及时惩办经济犯罪,维护法制权威和集团利益。对“富了和尚穷了庙”的行为,徐文荣更是深恶痛绝。他提出,一定要严查贪污渎职犯罪,一经查实,即提请国家公检法机关予以惩治,绝不包庇,绝不心慈手软,“杀一儆百”。1990年代初期,几乎每年都有内部大大小小“蛀虫”挖出,有的送上法庭判刑,有的罚款辞退。对说情者,无论各种关系,徐文荣晓之以理,陈明厉害,但绝不在原则问题上让步。并且通过召开法治教育大会,以案说法,震动了一批人,教育了大批人。
在法制建设上,徐文荣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教育和防范,一手抓坚决打击。通过制度建设和日常教育学习,提高干部员工法制观念,提出“开前门,堵后门”,该得的,光明正大地得,不该得的,一分钱也不能拿。徐文荣提出,在对外经营中,绝不让人家骗走我们一分钱,也绝不允许我们骗人家一分钱。
“十要十不要”。为了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做好人、用好权、带好头,不违法乱纪,针对横店企业实际,1997年横店集团春节团拜会上,徐文荣郑重提出了“十要十不要”,作为企业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规范。
“十要”是:要努力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要时时刻刻想着为人民做好事;要随时随地严格要求自己;要继续发扬“拼命三郎”精神;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用科学意识发展企业;要自我加压;要为二次创业做新贡献;要争做两个文明建设带头人;要坚决维护社团经济。
“十不要”是:不要贪污受贿;不要嫖娼赌博;不要玩忽职守;不要盗窃公物;不要办地下工厂;不要另立山头;不要参与地方派别斗争;不要搞迷信活动;不要欺骗领导;不要盗窃机密。
在徐文荣的领导下,横店集团依法治企两手抓,两手都过硬,形成了良好的法制传统,既维护了集团利益,也避免了经营者走上犯罪道路,挽救了一大批人。横店集团尊重国家法律,重视依法治企,多年来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声誉。
P50-53
序:横店奥秘的探析
绪论
第一章 企业发展理论
一、“母鸡下蛋孵小鸡”
二、靠科技养“大鸡”
三、“非高科技不上”
四、高科技外向型集团化企业办社会
五、工业产业高科技影视旅游高水平生态环境高质量高科农业产业化
六、高科技多元化专业化产业化连锁化市场化国际化知识化现代化
七、打造国际化横店
八、建设世界最美乡村
九、徐文荣企业发展理论的特点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 企业经营管理理论
一、经营者首先是战略家
二、掌握企业自主经营权
三、立纲治本依法治企
四、以德治企
五、领先一步靠人才
六、负债经营理论
七、以科学管理促速度增效益
八、企业养生法理论
九、权力理性智慧善良团结
十、徐文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的特点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 社团经济理论
一、横店社团经济的概念和范围
二、横店社团经济的性质特征
三、横店社团经济的宗旨目标
四、横店社团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
五、横店社团经济的特点
六、横店社团经济发展过程中两大难题的破解
七、横店社团经济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
八、横店社团经济的文化战略
九、横店社团经济的功能作用
十、横店社团经济深化改革之路
十一、徐文荣创立横店社团经济的时代和历史意义
第四章 文化力理论
一、文化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二、开发文化力促进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经济
四、发展文化事业造福广大百姓
五、徐文荣的文化创新
六、可资借鉴的横店经验
七、世界横店的文化道路
第五章 企业养生法理论
一、什么叫企业养生法
二、企业养生的基本原则
三、人才是企业的大脑
四、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五、质量是企业的心脏
六、营销是企业的拳脚
七、信誉是企业的形象
八、企业养生创辉煌
第六章 三农问题理论
一、历史视野下的横店三农问题
二、三农问题的历史回顾
三、破解横店三农问题的三部曲
四、从农业到工业到第三产业
五、从农村到乡镇到城市
六、从农民到工人到市民
七、徐文荣的新横店梦
八、推动更广大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
第七章 县域经济理论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二、县域经济的历史
三、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四、县域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定性作用
五、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经验
六、徐文荣提议召开“首届中国县域经济论坛”
七、“县域经济”提法写入中央文件
第八章 社会企业家理论
一、什么叫社会企业家
二、从横店社团经济模式到社会企业家
三、当好企业的企业家和社会的企业家
四、为民造福为国分忧为企业增劲
五、从“横店模式”到“新横店模式”
六、当好社会企业家建好“东方太阳城”
第九章 收藏文化理论
一、收藏的对象是文化
二、藏品的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
三、提倡“市场收藏”和“研究收藏”相结合
四、收藏文化是大众文化
五、鼎力助推收藏文化改革
六、关于发展民间收藏事业的十条意见
七、做民间收藏文化的忠实代表
第十章 “水炸油条”理论
一、“水炸油条”只是一个比方
二、水的内涵及其关联
三、用“水炸出了横店第一根油条”
四、靠“水”“炸”出文化产业
五、“水”怎样“炸”出横店城镇化
六、“水炸油条”的若干经验
七、传承、弘扬“水炸油条”精神
第十一章 徐文荣思想理论的特点
一、实事求是
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系统和整体的观点
四、底线思维和目标的多元
五、求实致用义利双行
六、知行合一注重实践
七、重视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
八、关心政治但不参与政治
九、平民思想
第十二章 平民思想家徐文荣
一、徐文荣平民思想的主要特征
二、徐文荣平民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徐文荣平民思想的泉源
四、徐文荣平民思想的社会意义
横店奥秘的探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专家在解读十八届五中全全精神时指出,全面实现小康关键在农村。的确,农村的社会变革、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了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短板”。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理论界人士提出中国改革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改革怎么走,横店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启示。曾有新闻界人士说过,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横店。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直到今天,横店就一直为我国新闻界和理论界所关注,她是地方政府的老典型、老样板,是新闻界长期跟踪的对象,是理论界理论研究的一个样本。
时间是一切事物的最终尺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十年过去了,横店这个昔日的穷乡僻壤,发生了令世人惊叹的标本性变化。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横店的一切,就是横店人民几十年来实践的结果。
现在,每年到横店来的外来人员超过千万,除了蜂拥而来的游客、影视剧组和怀揣梦想的几万“横漂”,也还有不少国内外的新闻媒体和慕名取经的考察团队。不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甚至不相信横店原来只是一个农村,而且是个极穷困的农村。他们以为横店从来就是如此。
只有少数人知其然,还想要知其所以然。这让我想起一件往事:1998年我在横店参与组织接待一个有国际经济学专家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其问,日本神户中小企业研究所的船曳淳先生,他似乎对横店集团的创始人徐文荣和集团所属企业的员工特别感兴趣。他多次向我提问:你说横店集团是农民办的乡镇企业,为什么它的创建者徐文荣先生看上去根本不像是农民?为什么我在工厂车间里看不到农民?
我向船曳淳先生介绍了徐文荣创办企业前横店的状况,介绍了横店集团发展的历程以及徐文荣的发展思路和横店集团的发展前景。同时,我们还就中国的乡镇企业崛起的历史背景、乡镇企业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以及乡镇企业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等进行了探讨。但是,不管我怎样解释,船曳淳先生对中国“农民”这个集职业、身份、户籍、社会地位等多重含义于一身的词语仍是一头雾水。不过,他还是由衷地对徐文荣和横店集团竖起了大拇指。
事实上,从1980年代的“横店之路”,到1990年代的“横店模式”,再到进入新世纪“横店的城市化道路”,对横店发展的理论探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几乎每个阶段国内外的重要报刊都有有关横店发展的论文公开发表,还出版了不少理论专著。
理论探索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已发生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某种解释,更在于通过对客观对象进行理性的思考、逻辑的分析,把实践经验总结提升为理论,给人们提供某种启示和借鉴,给未来提供某种引导的作用。
以往有关横店的论文和专著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深度,对横店集团的发展或对横店社会的变迁,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应当说它们对总结横店发展经验,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城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最近,我阅读了李坚强的《平民思想家徐文荣思想理论研究》书稿,不觉眼睛为之一亮,感觉这是一部有独特视角、独特理论框架、独到分析方法,更加逼近横店奥秘核心的理论著作。
首先是视角的独特。它没有如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没有像经济学家那样居高临下,俯视众生,而是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平视横店发生的一切;以民间的角度去探析所以发生这一切的原因所在。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作者有着独特的身份和自身条件。一是因为作者是本地人,对横店的语言、历史、文化、地理环境,都十分了解和熟悉。不像某些外来考察的学者、个不同剖面的扫描辨析,将徐文荣的思想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并让读者借由这把金钥匙进入横店奥秘的殿堂。
在当今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创新也意味着理论的创新。应当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时代,没有思想的突破,没有理论的创新,就不可能有实践的创新。理论不是理论家的专利,平民也可以而且应当有理论创新。
难能可贵的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中,真正以自己的思想理念,一以贯之,指引自己的实践,不断取得成功,并且在理论上有所建树的,徐文荣是第一人,也许是唯一的一位。因而,徐文荣被称为平民思想家。
徐文荣虽然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但他自己最认可的只有一个,这就是他常说的,“我只是一个农民”。徐文荣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平民的位置。徐文荣就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平民思想家、理论家。当然,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实践家和社会企业家。
当不少地方政府部门还在为农民脱贫和如何扶贫寻找办法,当中西部地区还在为组织农民外出打工渠道而发愁,当不少地方领导为吸引企业家回本地发展而绞尽脑汁搞“回归工程”,当“三农”问题专家还在为传统中国农村的衰败凋零,为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而操心,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仍“‘短”的时候,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找到某种答案,至少也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我相信,对探索横店奥秘感兴趣,对探索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感兴趣,以及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人,都会喜欢这本书。 这是我的读后感,权当为序。
孙是炎
2016年6月
徐文荣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涌现出来的创业创新者和优秀企业家,他的实践和独特的理论创见,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这也是徐文荣和别的企业家的区别所在,在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中,没有人像他那样除了创造经济效益,还有独特的理论贡献;也没有一个企业家像徐文荣这样,以成功的企业发展带动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改变了一个地区的社会面貌。另一方面,徐文荣的创业基点和基地在横店,他亦未曾离开横店,他是个乡土英雄、平民思想者,因此,他的理论创见多带有乡土气息和平民色彩。
至此,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一个立体的徐文荣;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解开许许多多横店的传奇奥秘。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内容,请看由李坚强编著的这本《平民思想家(徐文荣思想理论研究)》。
徐文荣是一个出身在旧社会的普通中国农民,只有高小学历,但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天降大任,他积聚和迸发巨大的能量,推动着横店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巨变为国内外瞩目的明星城镇。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社会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勇于理论创新的思想家。从1975年开始,他带领乡亲们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以横店缫丝厂起步,短短几十年,就建立了跨行业、综合性、国际化的横店集团,旗下的横店影视城成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影视拍摄实景基地,创建的横店圆明新园,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横店发展壮大的奥秘,掌握在他的手中。下面,就让我们翻开李坚强编著的这本《平民思想家(徐文荣思想理论研究)》,沿着徐文荣的创业轨迹,探寻他的企业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