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阅读者”(Worldreader)是一个旨在消除世界最贫困人口文盲数量的全球性非营利组织。借助诸如亚马逊Kindle的电子阅读器或者廉价功能手机的移动应用程序,它们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图书馆资源。
这一项目从小学生开始启动。电子书中精选了上千个当地故事,还有大量国际知名书刊。当学生将电子书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时,消除成人文盲也在悄然发生。
这一构想最初由亚马逊前高管大卫·瑞舍尔(David Risher)和西班牙ESADE商学院营销总监科林·麦克尔威(Collin McElwee)策划提出。2010年,该项目在加纳启动。
到2013年年底,世界阅读者已将80多万本书分发到9个非洲国家的12000多名儿童手中。
这个项目依赖捐助者的支持而运作,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可出资赞助学校或教室。一万美元为起始金额,被捐赠者将获得一个工具包,内含技术、培训与相关支持。世界阅读者希望通过与捐助组织合作,将电子设备的价格降低到当地社区能够接受的水平,使得该项目的发展可持续并可推广,同时他们还在社区层面加强能力建设,为项目主管和当地教师提供教学和技术方面的培训。世界阅读者还支持当地已提供功能手机服务的商业团队,以弥补电子阅读器的缺乏。就这样,一个支持阅读的生态系统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起来了。
我们拜访了加纳东部地区的阿代索长老会中学。在那里,我们与学生、老师、项目主管及世界阅读者联合创始人科林·麦克尔威分别进行了会谈,以了解更多关于该项目的运作情况。
从首都阿克拉驱车三小时,就到了阿代索。它是一个小乡村,以农业为主要产业。路上,阿克拉喧嚣的城市生活和拥挤不堪的交通逐渐被繁茂葱郁的乡村景象取代,恰好在上课前,我们赶到了学校。
摄像团队和我的出现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但他们很快又回到了自己的教室。正值暑期,家长们忙于农活,学校就是学生的安全去处。这里的气候全年都很炎热,为了尽量给孩子们创造凉爽的空间,教室也做了特别的设计。每个教室都有百叶窗,既能大幅度开窗,加强空气流通,同时在中午又可以避免强烈的日光直射。
在伦敦,人们总是就课堂上是否应该允许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而进行激烈的争论。然而,就在加纳的这个小村庄里,孩子们已经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了。
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来看,这里的变革似乎并不明显。毕竟,那些只有入门配置的Kindle电子书并未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去上网浏览、视频对话或者学习如何进行电脑编程。但是,在阿代索这个小村落里,它们是确保孩子融入数字世界的重要一步。
作为一个后殖民国家,加纳教育体系的主要职能在于为学生提供书本,培养其读写能力。纸质书的价格、派送及保管费用超出了并不富裕的普通人群所能接受的范围。所以,在这里,拥有现代书籍的图书馆十分罕见,大部分家庭无法负担拥有书本的奢侈开支,学校也仅仅是依赖教室里的课本共享。这无疑妨碍了农村教师的日常教学,使得他们在努力教授课程的同时,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对阅读的热爱。
通常,世界阅读者的一部电子书包含5000本以上国内外小说和其他书刊,能给每个孩子提供几乎一个图书馆的藏书。与iPad相比,电子书功能单一,反而确保了阅读项目的成功运作和全国推广。因为这个项目旨在为教学实践提供书本支持,几乎不会招致官方的反对。也许有人会说,这一项目并未改变教学过程,而仅仅使变革成为可能——对这所学校和与其相似的学校来说,这已经是变革。
低功耗、结实耐用、阳光屏、操作简单、微乎其微的网络安全隐患以及低成本——所有这些因素都对孩子们有利。正是这些特征,使得这些设备在西方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大获全胜,也为自己在阿代索的环境里赢得了一席之地。有人可能会说,选择多功能平板电脑优势多多,然而,若是缺少了可负担的互联网以及一系列教学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这种项目通常熬不过试验期。如今,世界阅读者打造的这一项目已在非洲大陆普及,惠及无数适龄儿童及其家庭。
这个项目还带来了一些附加收益。起初,政府担心电子书的普及将会损害加纳国内或泛非洲出版商及作家的利益。然而,在加纳国内出版商与世界阅读者合作后,不但更多国内读者开始阅读他们出版的作品,同时他们的作者还获得了国际读者,而且他们开创了图书出口市场。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世界阅读者校友也开始参与其中,以深受Kindle和世界阅读者移动应用程序所青睐的ePub格式制作并出版图书。
P19-21
即便您是一位习惯从后面开始翻阅的读者,也感谢您一直阅读到此。我踏上了一次全球之旅,寻求我们教与学过程中创新和变革的实践。我发现它无处不在。我最大的收获是,语境至关重要;数字技术是变革的催化剂;而未来,不是预设的目的地,而是我们人类社会决意去实现的一个目标。
远在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给我这个机会让它成为现实之前,本书的书名——“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就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的想法是记录我们的全球社会如何反思我们的学习方式,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为何而学习。
数字技术的影响就是我探索的起点,但是,如果只是报道关于学习的数字化部署的内容、方式及缘由,却不去反思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那么,我认为这将错失一大机会。成堆的书都在说明技术为何就是解决办法,我也不想再多制造一本——要是技术真的就是万能方案的话,那我们现在还有什么问题?
我的确相信,数字技术能够对教育系统的变革和我们的学习方式产生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也认为,在我们向前迈进并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实践与信念进行数字化之前,我们尚需更广泛的公共辩论,来探讨这一切的目的何在。如果我们赞同每个儿童都有权接受教育,那么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决定怎样使用数字平台,我们的教育机构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真正的变革。
说到“公共”,我指的是超越教育工作者、技术专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更广泛的社会团体。如果我们要迎接现代社会和人类物种所面临的深度挑战的话,那么所做的决策就必须涉及所有人的参与。
但是,这些挑战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我们是一个卓越的物种,享有一个美丽的家园,却热衷于自我灭绝。从历史角度而言,我们彼此破坏的痛苦以及我们给仅有的家园和自己同胞所带来的伤害,就是一种全球无意识的行为,意识形态战胜了生存。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做出比其祖先更好的决策,我们可以做点儿什么?
就在几十年前,我们认为自己用抗生素打赢了与疾病的战役,但当抗生素不再有效时,我们还能做什么?气候变化、人口、能源、水、食物、居所、卫生、贫困、和平——这些都是将会影响这个星球上每一个人的挑战。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我们这一物种的存活,不是一个精英群体或一种文化,而是无比多样的每一个人,因为没有多样性,也就没有创新,没有艺术,没有梦想。
在创作本书期间,有人这样问我:你是否认为这个世界已被统一在一种全球行动中?你很难超越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全球性冲突或者作为全球化源头的工业化步伐去思考。但我也想到,当人们通过数字网络与上亿人互相联结,探索和分享彼此的思想与信念时,一些意想不到的惊人之事就会发生。当然,许多机构、国家和企业都害怕不受限制的跨界的言论自由。它挑战现状,挑战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范围和社会的控制。即便如此,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没有既得利益的无领导、自组织团体和无国界项目的推进,它们将先进的开源技术和软件交到了大众手里。当我们让人们谈论、分享和互动时,所发生的一切不外乎这些特性。这就是互联的社会。
能遇到这么多既鼓舞人心又充满激情的人士,并且他们抽出时间与我分享他们驰骋的思想,这是我的荣幸,我希望自己成功捕捉并传达了他们思想的精髓。我们仍有一段路要走,但我们正是历史上曾就我们的社会和学习开启真正全球对话的第二一代人。数字平台让这种对话成为可能,但让我疑惑的是,技术是否真的就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它塑造了这种对话吗?就像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曾经指出的那样,媒介就是信息吗?
麦克卢汉是一位技术决定论者。他就像同时代的许多人一样,相信并给出了很令人信服的论点,认为是技术塑造并决定了社会。虽然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备受质疑,却正在一点点复兴起来。实际上,无论是看报纸还是参加教育技术会议,人们很难不相信技术进步与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一种隐性的因果关系。
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已嵌入我们的思想中,以至于我们常常误以为这就是常识。我们将人类文明按照它们的工具和手段来归类,分别为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以及现今的数字时代。马克思谈到了风车和封建领主、蒸汽机和工业资本家。但事实是,我们被意外卷入了这座语言监狱里。考古学和人类学是认真对待技术变革的第一批学术学科,物质文物往往是非读写社会的唯一记录。因此,即使因果关系不太明晰,我们通常也会以占主导地位的人工制品来命名社会,我甚至使用了“互联社会”这一术语作为本书的标题。
那么,我要如何走出这一思维定式?
我要说的是,十年前我完全接受了决定论者的言论。毕竟,如果不是技术决定了社会形态的话,那就是经济,对不对?
在任何全球教育高峰会议上,或者比如说瑞士的达沃斯论坛上,从世界银行到经合组织,这些机构会让我们相信,教育投资将输送必要的人力资本,以满足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繁荣。当然,他们说得很对。这只是看待事物与衡量事物的不同方式。我们可以这样永无止境地辩论下去。
你可以争论是其他决定因素,如生物、性别、宗教等塑造了我们的社会,许多说法都貌似有眉有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都是不错的。但我们不应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社会决定论。我的看法是,互联社会有力量增强人类的动力、影响力、心声以及对未来的掌控。还有什么会比教育——世界上最强大的上层建筑之一——更能支持我们社会的基础呢?
这就带我到了第一个结论,即语境是王道,变革的性质与语境密切相关。
比如说,在加纳,“世界阅读者”的部分项目借助廉价的电子阅读器使人们能读到书,从而改变了农村学校。非洲农村新书的稀缺和印刷品发行的高成本,让许多学校贫困不堪。在互联网连接受限的区域,降低成本,借助廉价的阅读器发行电子书,如今已惠及成千上万的儿童、教师和家长。同样,在印度农村大部分“媒体缺位”、电力有限的地区,一款基础的移动电话通过宣教产妇保健知识挽救了生命。
在英国、美国和黎巴嫩,我们看到平板电脑无处不在,这为学校带来了更高效率,让学校改变了原有课程和时间表,以便学生享受更大的自由,来合作和反思解决问题,并聚焦学习可能发生的时空;在新加坡,我们认识到,以协同数字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模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平台,让学生得以深思公民权与社会的形成;在约旦,我们了解到,学生彼此合作,用社交媒体平台相互分享;在卡塔尔,我们发现,受传统教学方法挑战的儿童的学习,通过辅助技术发生了变革,这些技术让学生得以参与课堂,并超越此前人们对他们可能会落后的预期。
我的第二个结论——数字技术是变革的催化剂——不言而喻,但我们必须继续追问这些变革会是什么,应当是什么。从历史角度而言,工厂、写字楼和社会的其他方面利用技术来获得质量与效益。通过减少人为误差的可能性,机器和计算机在许多情况下将工艺生产转化为大规模生产。计算机和互联网已成为巨大的去中间方,削减了个体与产品服务供应商的中间环节。借助诸如亚马逊这样的全球企业,我们再也无须亲临实体商店;借助诸如YouTube、Spotify及Netfix这类媒体流提供商,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立即获得空前的娱乐体验;借助维基百科,我们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分享。但是,当考虑到教与学时,我们的想象力是否仅仅局限于数字化及寻求更有效的课程分配方式与测试方式?这些平台仅仅只是加强19世纪的教学评估过程吗?
苏伽特。密特拉想知道,如果我们强制要求每个孩子随身携带今天的技术进入考场,而且在考试当中他们必须相互探讨和分享答案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毫无疑问,比起要求他们使用纸笔仅仅复述事实而言,这种考试方式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能力培养更重要、更有用。
与“去中间方”和工业过程所提供的“大规模生产”观念相反的是,我们现在看到了创客运动的复兴,其作品便反映了我们对原创的重视。我们鼓励孩子们去设计和创造,而不仅是消费。由于实体经济在这个新的数字世界里重新进行了自我调整,也许见证实体经济的复苏并非不可想象。
我们这个社会如何重新想象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我们拭目以待的变革无疑取决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这就将我带到了第三个结论:未来就是我们创造的一切。
回想我与克丽·菲斯尔的交谈,无论未来学家及政策制定者们告诉我们什么讯息,未来都还不存在;而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对其将来的走向仍具有发言权。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奇·雷斯尼克认为,我们的社会可以更像一个终身幼儿园,到处充满了惊叹与好奇,让我们用新奇的方式来解决比比皆是的挑战。
让我们重新想象片刻,学习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我们当前与未来的一代人提供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的技能。让我们想象,我们可以在这些挑战——从污染到公平,到环境,再到我们的福祉——上达成一种全球共识。让我们想象一个我们共同解决这些挑战的未来。那会怎样改变我们学习的方式?
在这次旅程中,几乎我所遇见的每个人、到访过的每个机构都不是仅从技术或经济进步的方面重新想象学习,而是关注创造一个更好更公平的世界。这最终关乎人类精神以及我们下一步的去向;关乎共同提升我们的士气,以解决未来更大的挑战。当然,人类这一物种的智慧,使得我们能够不断发明新技术以改善生活,而正是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学习者,无论长幼,都将获得达成这一目标的洞察力和技能。我们总会抵达一个个十字路口,在那里我们没有地图,我们还不知道自己行为的意外后果。在这一切见闻之后,我想到的是教师的重要性,他不是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系统,而是作为向导与人类指南针,指向重要的内容,并最终指向正确的路途。
约翰·杜威在他的《儿童与课程》一文中指出,在关于教育目的的辩论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主题内容或课程就是目的,指向结果,从而决定了方法。另一派思想,也是我更支持的一派,认为:
儿童是起点,是中心,也是终点。他的发展、他的成长就是理想。它只提供了标准。为了儿童的成长,所有学习都是次要的;它们是工具,由于服务了成长的需求而产生了价值。个性、品质胜于学科问题。不是知识或信息,而是自我实现才是目标。
您可以说我观念守旧,但我不会信赖以一种算法来达到这一目的。
感谢您的阅读。
序
致谢
旅程图
前言
思想录:未来已来
访谈:赛斯·高汀(作家、企业家)
加纳
案例:世界阅读者(阿代索)
访谈:科林·麦克尔威(世界阅读者联合创始人,阿代索)
案例:加纳移动网络(阿克拉)
访谈:弗洛伦丝·托法(加纳移动网络创始董事,阿克拉)
思想录:技术为零——技术真的重要吗?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访谈:赫夫·马尔什(宝石教育首席技术官,迪拜)
思想录:关键是评价,笨蛋!
新加坡
访谈:大卫·洪(国立教育学院教育研究副院长,新加坡)
访谈:徐炎山(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副教授,新加坡)
思想录:创造力与创业精神
约旦
案例:约旦教育倡议(安曼)
访谈:拉娜·迈达尼(约旦教育倡议副总裁,安曼)
思想录:在危机中学习(扎塔里难民营,约旦)
英国
访谈:克丽·菲斯尔(布里斯托尔大学教育与社会未来教授,布里斯托尔)
访谈:艾丽丝·泰勒(麦凯实验室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伦敦)
访谈:克莱夫·比尔(树莓派基金会教育发展主任,剑桥)
访谈:艾伦·欧多诺霍(“树莓酱”活动教师、创始人,伦敦)
案例:艾萨学院(博尔顿)
访谈:阿卜杜勒·霍汗(艾萨学院主任,博尔顿)
访谈:杰克·戴维斯(数字狂人,伦敦)
思想录:学习环境
卡塔尔
案例:沃萨佳学院(多哈)
访谈:拉尔夫·普鲁特(沃萨佳学院主任,多哈)
黎巴嫩
案例:伊斯特伍德学院(贝鲁特)
访谈:米歇尔·库利(伊斯特伍德学院总监,贝鲁特)
思想录:数字学习——大数据的网络资本主义
美国
访谈:诺姆·乔姆斯基(麻省理工大学社会和政治理论家,马萨诸塞州剑桥)
访谈:米奇·雷斯尼克(麻省理工学院终身幼儿园学习研究教授,马萨诸塞州剑桥)
案例:探索学习学校(纽约市)
访谈:阿拉纳·夏皮罗(探索学习学校联合创办人,纽约)
访谈:约翰·前田(罗德岛设计学院院长,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
访谈:桑迪·斯派克(IDEO教育实践领导,加州旧金山)
访谈:约翰·海因莱因(EdX战略合作伙伴部门高级主管,马萨诸塞州剑桥)
案例:高科技特许高中(加州圣地亚哥)
访谈:拉里·罗森斯托克(高科技特许高中首席执行官和创办校长,加州圣地亚哥)
访谈:洛根·斯莫利(TED-Ed主管,纽约)
访谈:肯·罗宾逊爵士(作者、教育家,加州洛杉矶)
思想录:算法“造就”我们?
巴西
案例:珀维(圣保罗)
访谈:伯纳多·格兰丁(企业家、激励研究所创办者,圣保罗)
案例:若泽莱特斯州立学院—NAVE学校(里约热内卢)
访谈:卡拉·布兰科(Oi未来行业联络主管,里约热内卢)
思想录:论杜威
中国
案例: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北京)
访谈:清雅(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战略创新发展主任,北京)
访谈:邓飞(调查记者,雅安)
思想录:教师2.0:信息传输系统
印度
案例:XSEED(金奈、新德里)
访谈:阿希什·拉杰帕尔(XSEED首席执行官,新德里)
案例:BBC媒体行动(比哈尔帕里甘村)
访谈:萨拉·詹伯伦(BBC媒体行动信息通信技术主管,新德里)
访谈:萨尼·辛格·图里(数据风总监、首席运营官)
访谈:苏伽特·密特拉(纽卡斯尔大学教育技术教授,纽卡斯尔)
访谈: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部主管,法国巴黎)
结论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于2009年由卡塔尔基金会主席谢赫·莫扎·宾特·纳赛尔(sheikha Moza bint Nasser)殿下赞助建立,至今已成为教育领域辩论与合作的一个蓬勃发展的平台。通过调动赋权个体与改革社群的技能和资源,WISE也一直践行着纳赛尔殿下为所有人提供高质量教育的承诺。
在这个不断变化和日益互联的世界,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学习者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正如WISE主席谢赫·阿卜杜勒·宾·阿里·萨尼(Sheikh Abdulla bin Ali Al-Thni)博士所指出的,“看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你会发现,对教育创新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宏观地思考,需要表现更大的决心将创新引入教育领域。我们也需要确保教育的最佳实践得以共享,并以最有效的方式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文化”。
这本最新出版的WISE图书力求以新颖独创的方式回应这种情况。书中的旅行记录,将带领我们踏上一趟拜访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环球之旅。一路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广泛的学习环境,每种环境都有各自的需求和独特的技术应用方法。通过访谈、案例的研究和论述,你会了解采用新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参与进来的各色学校和项目。你会遇见一些最有创意、最有激情和最有效率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观念和实践正塑造着这个丰富多彩的互联世界。
本书还把技术作为更广泛地探索教育系统作用的试金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当代技术在哪些方面仅仅只是在强化过时的教学实践?是否存在一种危险,即技术可能会侵蚀或取代团体的文化价值?当技术用于学习空间时,它能否造福社会,并帮助个体培养自我的创造力,实现其人生目标?本书并非全盘认可技术所带来的一切,而是提供一种审慎的视角看待教师角色、评估实践以及优质教育的获取途径——既针对技术先行的社区,也面向服务滞后的社区。本书包括了教育梦想家的人物刻画及教育思想家的对话访谈,他们的理念激发了应对非常情况的新颖项目和创新做法。人们的乐观精神在交流中得以展现,他们时常深刻反思,坦然直面将优质教育引入各自社区并辐射更广范围的一系列挑战。
教育是我们改善生活的最有力的工具——基于这样的信念,WISE将继续支持这些创新者的工作。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为读者提供思想的食粮,激励他们不断提出重要的问题,指引我们向前迈进。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于2009年由卡塔尔基金会主席谢赫·莫萨·宾特·纳赛尔殿下发起,是一项促进教育创新的跨领域全球性倡议。通过两年一度的峰会和一系列全年项目,WISE正在促进全球合作并构筑教育的未来。
WISE丛书致力于传播和激发创新思维和优秀实践,探索为21世纪的生活做准备所必须面对的挑战。创作团队的足迹遍布全球,寻访教育问题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从印度的偏远山村到加纳的电子书革命,从约旦扎塔里难民营到加利福尼亚的未来教室,格雷厄姆·布朗-马丁著的这本《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带领读者踏上环球之旅,寻找学与教的创新举措。本书采访了世界教育、技术、设计等领域的思想家与实践者。通过旅行游记、对话访谈、案例探究和思想录等形式,探讨了技术对教育的作用、学习的本质,以及人们如何在互联社会中应对教与学的新挑战。
本书适合所有对未来学习感兴趣的人——无论您是教育工作者、学习者还是家长。
格雷厄姆·布朗-马丁著的这本《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包含游记、旅行日志和评论,以短文、访谈、案例研究和思想录的形式呈现,辅以优美的摄影作品,同时借助一个不断完善的数字资源库,以记录联结日益密切的当今世界正在如何发生变革,以及全球教育学习者当如何应对变革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