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轼的方外交游及其诗文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司聃著的这本《苏轼的方外交游及其诗文研究》力图在全面梳理苏轼的全部相关诗文之后,再做出苏轼思想的论述。本书从苏轼的交游以及其诗文入手,来研究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推进了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打破了过去只是就诗文论诗文的方式和方法,通过研究苏轼与其亲朋好友的交往与其诗文,从外围入手而反过来观照诗文,从而对于诗文的解读又有新的视野与看法,做出与前人不大一样的解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一代文豪苏轼吸收了儒、释、道三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建造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苏轼一生交游广泛,与和尚、道士等众多方外之人结为好友,往来密切。宦海沉浮中,苏轼之所以还保有如此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从其佛道思想可探得根由。

司聃著的这本《苏轼的方外交游及其诗文研究》从苏轼方外交游诗文的文本着手,考察苏轼的佛道思想,区别于现存于世的研究作品中对苏轼思想的外部研究,力求更准确、更系统地把握苏轼的思想脉络以及在此影响下的文学走向。

目录

绪论

一、概说

二、苏轼佛道研究现状

第一章 苏轼家族的佛道因缘

 第一节 北宋初中期佛道教发展概况

 第二节 故乡四川眉州的文化氛围

 第三节 苏轼家族的佛道因缘

一、祖父苏序的佛道因缘

二、父亲苏洵的佛道因缘

三、弟弟苏辙的佛道因缘

第二章 苏轼佛道交游概况

 第一节 苏轼出川之前的佛道交游概况

一、龆龀好道——道家思想少年相伴

二、旁资老聃释迦文——佛家思想受家庭的影响

 第二节 苏轼凤翔任前后的僧道交游概况

一、老僧已死成新塔——佛教典故初入诗

二、安得独从逍遥君——流露求仙之思

 第三节 苏轼杭州通判任上的佛道交游概况

一、腊日不归对妻孥——与众僧交往频繁

二、卧闻禅老入南山——融道入佛诗

 第四节 苏轼密州、徐州、湖州任上的佛道交游辨析

一、莫学山僧老祝融——仙、禅结合

二、我欲仙山掇瑶草——修道之心尤盛

 第五节 苏轼黄州任上的佛道交游辨析

一、已应知我此时情——佛老思想应对悲剧性

二、名字挂仙籍——学道付诸实践

 第六节 苏轼元佑时期的佛道交游概况

一、为问鹤骨何缘肥——在佛教之外

二、世缘终浅道根深——仕途起落,终不忘道

 第七节 苏轼惠州、儋州时期的僧道交游概况

一、我是小乘僧——对佛持戏谑态度

二、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读道经、练内功

第三章 苏轼佛道交游诗文研究

 第一节 苏轼佛道交游诗文的内容主题

一、山水诗文

二、咏物诗文

三、酬赠诗文

四、养生诗文

 第二节 苏轼佛道交游诗文的审美特质

一、新奇的意象

二、独特的用典

三、丰富的理趣

第四章 苏轼佛老思想的倾向性

 第一节 任性逍遥不学禅——学习却并不推崇

一、与众僧的交往及对戒律之看法

二、对佛学之态度

 第二节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崇道专注修仙事

一、我是玉堂仙——与道友相交,炼丹求长生

二、对道教经典的学习

 第三节 道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一、以道家思想直面人生困境

二、我欲乘风归去——伴随一生的归隐思想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轼的方外交游及其诗文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司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230214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7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2016140164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