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晚晴牧歌
内容
编辑推荐

王长楷主编的《晚晴牧歌》介绍了,他们过的不是暮年生活,而是在营造快乐的晚晴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他们牧养自己的心灵,看夕照晚霞,听空谷音响,从容地叙说人生三昧,各有牧歌唱晚清。夕阳晚霞中,似乎牧歌声声,缭绕耳际,生命伴随渐浓的春意而鲜活生长……

内容推荐

王长楷主编的《晚晴牧歌》共五辑,分别为“身边乐歌”“旅游轻歌”“养生心语”“读书漫吟”“诗以放歌”。立意有别,题材不同,文笔各异,但皆出自心声,有感而发。或叙说往事,展示走过的人生历程,在跌宕起伏的吟叹中,突出晚年心境的平和与守持;或描绘自我的现实生活情景,展示退休后的所养、所学、所乐、所为,突出晚年怎样在放养自己;或突出养生与读书的思考所得,或突出国内外旅游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见闻和思索;或发现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乃至身边琐事的诗意,情不自已,宛而成章。

目录

第一辑 身边乐歌

 我和我的“天方苑”/王长楷

 傲然屹立,今非昔比一一我的西大情/余广海

 唱给曾经的农田水利专业/杨天秀

 编辑父亲诗词感吟/黄明宪

 掺陀螺 话陀螺/徐适端

 当“下课”的铃声响了/曾道康

 钓友情深/何汝泉

 改革开放之光照亮我们村庄/石光森

 敢打仗打胜仗/冷永宓

 高高兴兴地走到人生的终点/杨天秀

 阳光生活 幸福晚年/黄培松

 集邮丰富了我的退休文化生活/谭晓

 教学生涯中的苦与乐/冷永宓

 老教授协会是我们的家/江育璋

 老有所乐/吴清冰

 人生路感喟多/胡凌秋

 利用石柱平台出效益、出成果、育人才/邓先明

 寓教于乐 乐在其中/吴应利

 麻将小议/沈远惠

 广施甘露千株翠,报得春风一寸丹/欧昌熹口述周春晓采写

 盆栽的乐趣/轩静渊

 晚霞怡情/王支槐

 我多姿多彩的退休生活/刘思华

 桃园花盛开——忆西师桃园文学社/刘扬烈

 情系幼教数十载 大爱育人德为先/成嘉文

 质朴真诚 无私奉献——忆铭勋师/刘扬烈

 退而不休,甘之如饴——参加关工委工作的认识与体会/陈明树

 为战火中的青春干杯/刘秉臣

 我的第二个春天——平凡而充实的退休生活/梁淑云

 夕阳无限好明朝更辉煌/殷传宗林辛未

 遐思乐融融/袁正雄

 在秀山军垦农场的那些日子/肖永红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谢麟口述吴虑采写

 一段难忘的岁月/孟古桦

 永远年轻/余民安

 攀峰悠悠情趣浓,微微散发夕阳热/曾欣然口述魏小梅采写

 晚年且来歌一乐/张藩

 人间关怀渐渐多/周谊

 追忆大学那段峥嵘岁月/梁镜章

 发挥专业特长 服务三农贡献力量/林德清

 欢歌笑语话人生/韦永康

 暮年忆·童年之歌/钟世理

第二辑 旅游轻歌

 铁力士雪山/胡昌和

 泰国清迈自由行/雷辉俐

 神农架一游/唐俊臣

 避暑度假龙宝塘——仙女山龙宝塘村度假散记/王柏庐 刘志荣

 避暑苏马荡/胡长林

 到美国交流卢作孚研究/周鸣鸣

 畅游雅安名胜地令人大开眼界/任金全

 稻城亚丁游/余杰

 俄罗斯之光/黄京鸿

 感受北欧——丰饶之美、简约之美、和谐之美/黄京鸿

 故乡之行的喜与忧/张进仁

 韩国出游记/刘家荣

 九九登山队快乐纪实/梁镜章

 看发展游新城/齐仕蓉

 旅美散记(四则)/钱国纲

 轻风拂面春意浓 畅游神女、兴龙湖/齐仕蓉

 走进四川白狼羌香巴拉王国的香格里拉/徐茂其 罗慈先

 “候鸟”之歌/王绪信

第三辑 养生心语

 长寿食品——甘薯/李坤培

 老年养生记心上/郑遨

 服用三七粉的体会/郭慧生一

 和老年朋友谈谈我的养生之道/张国政

 九十岁老人的养生感悟/周仲霞

 多病善养寿亦长/刘中华口述万盼盼采写

 耄耋之年的游泳随笔/郭慧生

 门球运动给我们带来健康快乐和友谊/蔡锦萍

 暮年创二春 充实度晚晴/陈弘毅

 善待自己 善待生命/文历伟

 手舞足蹈健身乐/轩静渊

 踏平坎坷,终成正果——一点感悟/余广海

第四辑 读书漫吟

 《旧制度与大革命》对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启示/任金全

 初读《菜根谭》/刘登珉

 读后感——读童登垄自述《人民教师多彩人生》/曾德光

 老年性记忆力衰退为什么从人名遗忘开始——从脑科学看语言与数学认知/张广祥

 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刘登珉

 读王十朋两论《马纲状》书后/何汝泉

 快乐秘方——读《菜根谭》有感/李达五

 书法绘画给我快乐/程征添

 书中自有老来乐/赵应奎

 随想五则/王德年

 有学有为就有歌/邬祥林

 老年“微信族”有感/孙泽江

第五辑 诗以放歌

 益寿歌三首/陈弘毅

 初学绘画有感/毛宝琴

 歌颂党/罗治和

 纪游小诗八首/徐洪火

 甲午秋韵/秦学颀

 老年欢歌/张藩

 枇杷颂/黄麦平

 牵你的手,从心动到古稀——校园情思/刘秉臣宋琪

 夕阳丹心翰墨情——组诗叙情/雍国瑢

 退斋韵句/成光华

 暮年之歌(诗词一组)/张凤鑫

 闲适赋/张凤鑫

 诗词八首/孙永义

 平淡是仙/张淑仪

 诗二首/汪绪渊

 退休乐/杨盛山

 暮年随想/李光群王尊贤

 老人养生箴言/李崇辉

 庆海峡两岸亲人团圆诗词四首/吴应利

 孝之道贵在心——临耄耋之年的思考与嘱托/古治芳

 老了仍旧尊贵(外一首)/曹廷华

试读章节

我和我的“天方苑”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就特别喜欢花、喜欢树。记得小的时候,农家种菜籽多,一到春天,菜籽花随处可见,放眼一看,一道道金黄的风景,煞是诱人。我总爱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菜花地边窜来跑去、嬉戏玩耍。我家门前有一棵碗口粗的桃树,一到开花的季节,满树红花,我喜欢坐在树下的石堆上观花逗鸟,总觉得置身鲜花丛中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我时不时和家人一道走亲访友,在路上走着,路边常有各色的野花,我就会想方设法地去摘上几朵,拿在手中边闻边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快。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人盛行养君子兰,因为它开的花特别漂亮,所以一时炒得很热。1971年上半年我有幸去东北出差,朋友送我一株君子兰,我如获至宝,一路小心翼翼,好不容易把它带回了家。按照朋友的指点,勤松土、少浇水、定期施肥,早晨把花盆端出去放在窗台上,晚上又把它端回放进屋内,闲暇之时还要用湿毛巾把它的叶片轻轻擦干净。就这样像照顾什么宝贝似的养了一年多,却不知问题出在哪儿,不但不见开花,反而出现烂根病,慢慢地枯萎凋零。这让我难受了好长一段时间。

20世纪80年代初,我家就住上了配套的住房,有一个分割为不同部分的阳台。我总会在阳台的栏杆外安装一个不锈钢的花架,放上若干个花盆,种上诸如月季、杜鹃、山茶、茉莉等植株,由于我的精心养护,常常会有鲜花朵朵的景象,让自己和家人足不出户就有了观花、赏花的机会。

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拜访了一个朋友。他是一家连锁药店的老板,家住北碚老城的一个小区,是一套顶楼的住房。他带我们去参观了他家的屋顶花园,花园打理得非常好,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回家的路上,我就在心里想,如果哪天我家也有一个这样的屋顶,我一定要精心打造,让它成为我生活的重要部分。

2001年,学校通过竞标,购买了原重纺五厂厂址近100亩土地。经过反复研究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学校决定按集资建房的原则,在这片土地上修建教职工住宅小区——学府小区。小区是学校修建的第一个电梯房小区,因为老伴和我腿脚都不太好,我们就选择了小区离嘉陵江最近的一套顶楼的跃层住房。经过简单的装修,我们于2008年搬进了新居。当年老伴和我都是69岁,已近“古稀”之年。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倍加珍惜。

这个小区共有11栋楼,多数的顶楼都是跃层,都有一个属于顶楼住户的屋顶花园(按学校规定,顶楼住户出资把屋顶和住房一并购买),这也是我们选择顶楼住房的主要原因。屋顶花园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它不仅满足了我们亲自种花种树、亲近自然的想法,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劳作和休闲的场所,增加了一个养老消遣的地方。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实现了我们多年来的一个愿望。

我们家的屋顶花园有60多平方米。为了最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我们物色了一家专业公司,按照我们的想法对花园进行总体设计,然后再请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历时一个多月,建成一个拥有凉亭、鱼池、葡萄架、花果带和蔬菜地组成的小型园林,我把它命名为“天方苑”,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凉亭为五角造型,亭中央设有石造桌凳,供家人和朋友观景和休闲。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和家人或朋友坐在石桌旁,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缙云山和嘉陵江的美景尽收眼底,真有心旷神怡之感。从凉亭放眼望去,正是半山烟雨一江水,两岸碧绿四处花。鱼池中有假山、喷泉和一个小瀑布,还养有大大小小几十尾观赏鱼,只要有人靠近,鱼儿就会从四面八方游过来,张着嘴等待有人会给它们喂食。只要不下雨,我的刚满两岁的小孙女就闹着要去楼顶,把着池边的栏杆兴高采烈地伸出她的小手数着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一,二,三,五,八……”然后她亲手丢下一点饼干之类的东西,看着鱼儿抢食的情景,便乐得手舞足蹈,那种天真可爱的神情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为了使用方便,我还专门去农资商店购买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和用具,如锄头、小铲、小锯、花剪、水壶、水桶、喷水管等,应有尽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器具也越积越多,一个专用的储藏问都变得“物满为患”了。我还去书店买了一些有关种花、种树、种菜的人门书籍,如《养花窍门》《家庭小菜园人门》等,有空就翻一翻,不经意间还增加了一些这方面的常识。我还请学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植物分类的老师帮我给每株花木做了个吊牌,上面还提供一些简单的分类信息,经常顺便看一看,很有意思。P3-4

序言

各有牧歌唱晚晴

(代序)

编辑完本书稿,虽颇觉吃力,但更感欣慰。欣慰的是,我们老教授协会的会员朋友,在各自的老年岁月中,没有暮气沉沉,没有郁郁寡欢,没有失落彷俚,更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学而不已,生机勃勃,童心犹在,达观洒脱。应该说,他们过的不是暮年生活,而是在营造快乐的晚晴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他们从容地叙说自己,各有牧歌唱晚晴。

本来嘛,岁月如歌,人生亦如歌。青少年时期,修学进业,梦想五彩斑斓,如太阳之初升而朝霞满天,人生的歌唱给了童心的天真,青春的缤纷。中年壮年,如果果红日之当空,把德行、才干、智慧、创造力献给事业,献给社会,立家立业。人生的歌唱给了中年拼搏的干劲,壮年担当的艰辛,岁月雕塑的灵魂。带着岁月雕塑的灵魂,进入两鬓苍苍的老年,犹如“白日依山尽”的白日,“夕阳无限好”的夕阳,散淡而从容,绚丽而朴拙。人生的歌唱给了一片放下的轻松,唱给了一份“老还小”的烂漫,唱给了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晚晴式的歌,犹如辽阔草原上的牧歌,犹如滔滔大江上的渔歌,苍劲豪迈而又自在潇洒。当一个人在老年生活中,自己放养自己而仍然跃动着生命的旋律节奏时,不就是人生宏大交响乐中余音袅袅的最后动人乐章吗?夕照晚霞,空谷音响,声声牧歌颂晚晴。由此我们会发现,老年世界原来也同生命的不同阶段一样,仍旧多样丰富,仍旧生动鲜活,仍旧血肉丰满,仍旧重彩浓墨。

在阅读完近百篇诗文后,我发现尽管立意有别,题材不同,文笔各异,但皆出自心声,有感而发。或叙说往事,展示走过的人生历程,在跌宕起伏的吟叹中,突出晚年心境的平和与守持;或描绘自我的现实生活情景,展示退休后的所养、所学、所乐、所为,突出晚年怎样在放养自己;或突出养生与读书的思考所得,或突出国内外旅游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见闻和思索;或发现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乃至身边琐事的诗意,情不自已,宛而成章。总之,在打上自我印记的文章中,确实体现着各有牧歌唱晚晴。所以,共同的指向是“唱晚晴”,而差别在“各有牧歌”。只不过这“各有牧歌”却因“晚晴,,指向的一致也就可以大致归类。鉴于此,我将全书分为“五辑”加以编排。目的非他,方便阅读而已。

第一辑为“身边乐歌”。本来每个人写的无一不是身边乐事,但叙述自身的往事与现实情景比之养生知识、读书感悟、旅游见闻等,显然有更多的自我事迹与自我吟叹,例如有的写了一生的从教历程,有的写了退休后的“三农服务”,有的写了晚年各自营造的小天地、小环境,有的写了自己的青春回忆和家庭温馨等等,不一而足。类似上述内容的文章皆编入此辑,分量特大,约占本书内容的一半。在这一辑中,读者可以读到优美的抒情写景散文,可以读到如回忆录般的叙事散文,也可以读到夹叙夹议似的陈说。可以认为,通过这一辑的阅读,有助于认识这个老年群体的历史、现状、心灵和情怀。

第二辑是“旅游轻歌”。旅游讲的就是轻松、放松、宽松,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当于轻松中获取,故名之日“轻歌”。本书有若干篇国内外旅游的散记,近者北碚、重庆,远者日韩欧美。旅游之地,或以自然景观胜,或以人文景观胜,或以民俗风情胜,或以学术气息胜,总之,皆有旅游热点与亮点。本书编收的游记性文章,大部分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观赏性旅游,也有一些学术性交流游记。这些游记,很值得一读。原因是这些游记所记之处,就自然景观而言,真有如庄子所说那样“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置身其中,恍如世外桃源,恍如仙境展现。且不说北欧一带吧,单就四川稻城亚丁及雅安等记游所写,你会感到祖国大好河山,实在美轮美奂,热爱向往之情油然而生。至于北欧韩国等地的人文风情,确实也值得一观。当然,人老了,就近其实也不乏可圈可点的景观,例如:缙云山看得够吗?夜山城看得够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正启示社会应日新月异,更启示人要壮心不已。在美景良俗中放牧自己,轻歌漫吟,实在是很惬意的晚景生活。

第三辑叫“养生心语”。其所以称为养生心语,是因为相关的养生文章,或从食物营养及人体机能的科学分析,告诉人们关注食品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性,或从自身的康复经验提供养生借鉴,告诉人们精神和心态怎样决定了健康与寿命状态。这些关于养生的文章,作者多为高龄老人,有九十岁还坚持游泳的,有曾经体弱蹒跚而重新起舞翩翩的,有曾经病魔缠身而变得身轻体健的,也有科学保健而鹤发童颜的。有篇文章叫《有病善养亦长寿》,仅仅命题,就十分积极,启人深思。养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保命、活命。养生的本质是生命的自我觉醒,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是求取生命应有的最佳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养生心语给人的是一种“生命开悟”。

第四辑称作“读书漫吟”。虽然叫“漫吟”,但比之前三辑却有较浓的学术性。这是因为,本辑辑收的文章,总体上都是读书学习的感悟、心得、随想、知见,有的写得随意而散淡,有的写得庄重而严谨,有的还兼有考证辨析,所以,既可称作读书随笔,也可称作读书探究。无论是随笔还是探究,都出于心而形于笔,表达一种读书后的见识和乐趣。尽管“漫吟”二字尚不足以概揽个别原则上是学术论文之作,但仅说一“吟”则未尚不可。总之,不管怎样“吟”,只要是有感而发、有得而出、不是“无病呻吟”就好。其实,用“漫吟”二字,不过是“贴”全书“牧歌”之名而已,读者鉴之。

第五辑则集中汇编诗词作品,名之曰“诗以放歌”。因为我们这个集子不是文学作品的集结,而是老年生活的自我吟唱,因此,没有严格按照文学性来衡定诗词曲赋一类来搞。凡是自我吟唱还有一定内容的,一般都加以收录。有些作品,不一定当诗歌来读,就当顺口溜、当即兴语、当感思言读,也别有情趣。毕竟,那总是作者有感于心的言辞。当然,其间也不乏立意佳而合律规范的近体诗,不乏有所兴寄、颇重韵味的古体诗,也不乏流畅的新体自由诗。总之,以诗的形式放歌自己的晚晴生涯,“我手写我心”,言之由衷,那就达到牧养自我心灵的目的了,何必一定往严格的文学性上去缘木求鱼呢?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是老教授协会通过征稿编辑而形成的,除表现西南大学老教授们一以贯之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状态外,一个明显的意图是为西南大学组建10周年暨办学110年校庆献礼。因此,从同为西南大学退休教工的角度讲,无论此前地位有何差异,当下角色身份是一样的;从同为校庆献礼的角度讲,写的文章都是对学校的一份心意、一番真情,无论厚薄,礼敬之诚是一样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的编排除根据相应内容随机分类外,作者没有排序的先后之分。同时,因篇幅有限或因本书基本主题框定,凡来稿两篇以上者,最多选两篇(其中包含诗80行内),请作者见谅。

最后应该郑重表达的是:本书能得以辑成,十分感谢学校的关心支持,感谢学校出版社鼎力相助,感谢广大会员踊跃撰稿。如果说这书还有点分量和价值,那是多方协调合力的结果;如果说这书还有不少的遗憾欠缺,那是编者尤其是我本人的能力有限所致,敬请大家指教。

编完此书,远望窗外,早已由冬入春,嘉陵江清波荡漾,缙云山绿意苍苍。夕阳晚霞中,似乎牧歌声声,缭绕耳际,生命伴随渐浓的春意而鲜活生长……

是为序。

曹廷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晚晴牧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王长楷
绘者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180517
开本 16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2016156932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61
18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