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九疑烟尘(精)/戴明贤集
内容
编辑推荐

由戴明贤著的《九疑烟尘(精)/戴明贤集》为《戴明贤集》第六卷。作者以书法家、散文家闻名于世,同时也致力历史小说的创作,以文学的途径接近历史。本卷收历史题材小说短篇六篇、中篇一部、长篇一部。选自《花溅泪》《九疑烟尘》等书,其中中篇《魂断鹊桥》系旧作重写。讲述了吴汉槎、狄仁杰、秦桧、杜衍、欧阳修、米芾、龚自珍、军营歌伎严蕊、唐仲友、何腾蛟等的故事。

内容推荐

由戴明贤著的《九疑烟尘(精)/戴明贤集》为《戴明贤集》第六卷。作者以书法家、散文家闻名于世,同时也致力历史小说的创作,以文学的途径接近历史。本卷收历史题材小说短篇六篇、中篇一部、长篇一部。选自《花溅泪》《九疑烟尘》等书,其中中篇《魂断鹊桥》系旧作重写。讲述了吴汉槎、狄仁杰、秦桧、杜衍、欧阳修、米芾、龚自珍、军营歌伎严蕊、唐仲友、何腾蛟等的故事。收历史题材小说短篇六篇、中篇一部、长篇一部。讲述了吴汉槎、狄仁杰、秦桧、杜衍、欧阳修、米芾、龚自珍、军营歌伎严蕊、唐仲友、何腾蛟等的故事。作者有着独特的文化视角,认为过度使用小说创作的虚构权,会削弱阅读的信任感。因此本书稿中的大小故事情节,均有出处,其史料来源包括正史之外的野史、笔记等等。作者认为野史笔记中的记载,往往更接近真实,合乎情理。书稿诸多故事中只有一个虚构人物,即何腾蛟的随身护卫何七。

本书保持着一种慢速、朴拙的手工感,写人、叙事、状物,针脚绵密细致,回味悠长。文学家擅长的场景和细节描写等,也使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变得亲切感人,活生生立在纸上。不管是忠肝义胆、慷慨就义的何腾蛟,恃才傲物、豪宕之士的唐仲友,还是洁身自好、重情守义的貌美歌姬严蕊,都塑造得各具丰姿,形象鲜明。其语言古朴洗练,如“一东二冬”本是诗词格律中的韵目,作者化用其平缓的节奏来形容年迈的杜衍缓慢而有节奏的踱步,或者是马车缓缓向前的行进。

目录

金缕曲

赌翠裘

梦断格天阁

五老会

辨颠

落红

魂断鹊桥

九疑烟尘

试读章节

辨颠

宾客咸集,酒肴齐备,但今天的主宾米芾还是不见踪影。

客人们望眼欲穿,纷纷抱怨起来。

“米颠米颠,名不虚传,真真把人颠苦了!”

“等他来了,二话不说,先罚酒三大觥!”

“只恐他发起颠来,根本忘记了赴宴之事,把你我饿也饿杀了。还谈什么罚酒!”

“把我等饿死了,只好请东坡向谏官们告一个‘米颠杀人’的公案。”

众人七嘴八舌,互相凑趣,晁以道乱摇着手说:

“谏官也拿米颠无可奈何!一次元章在崇政殿奏事,奏完还将札子捏在手里。圣上向左右望了几眼,示意他们叫元章将札子放下。元章不明白,以为圣上要吐痰,回头对值殿内侍大声说:‘官家要唾盂!’……莫笑莫笑,听我讲完。谏官们群起而弹奏之,要办他一个‘殿上失度,大悖礼法’之罪。圣上一笑置之,说是‘俊人不必以礼法相拘求’,这才无事。”

“那今日就活该我等饿坏了。”客人们又逗起趣来。

东道主苏东坡抚着连鬓大胡子,笑微微地听着,忽然开口道:

“依我说,诸公今日宁肯饿杀,倒是不见米元章的好。”

“怎么说?”客人们尽都诧异。

东坡用食指点着众人说:

“看诸公一个个颈项伸得偌长,只怕米元章一见倾心,写上几卷《黄庭经》,把诸公尽都换了去。”

众人怔怔地望着苏东坡。晁以道拍手道:

“子瞻把我们比作王羲之用小楷换去的那笼白鹅了!”

客人们一想,哄然大笑。

一位刚从苏东坡家乡来的远客,悄悄问东坡:

“到底这位米元章怎么个颠法,你们这样形容他?”

东坡说:“以道,你来向我这位亲戚说说元章的痴绝之处。”

“他的痴处么?——从何处说起呢?”晁以道思忖着说,“米元章把万物当成与人平等。对着一座太湖石,他整衣下拜,叫那石头‘石兄’。他知无为军时,每逢祈雨祷晴,就在城隍祠设宴求神。人家求神是上供,他却是宴神。人家上了供就跪下磕头,他却是坐在神像东侧,举杯动箸邀请神像,如同人间主客酬答一般。平日有人送来时鲜茶果之类,他都要分以馈神,让神佛保佑百姓。也不如一般恭谨上供,要叫典客向神像大声宣告:‘小龙团茶一盏!’他就向神像拱手:‘请!’;‘饧糖两味——’,‘请!’;‘鲜果四色——’,‘请!’……”

乡客一口茶喷到地上,摇头笑道:

“名动天下的大名士,竟会痴颠如此,真真不可思议!”

东坡抚着大胡子说:

“人言米芾颠,我只觉米芾至性至情,妩媚可爱。”

“怎么说?”

“什么叫颠?”苏东坡说,“但凡情专一事,为之殚精竭虑,世俗便往往目为痴颠……”

“但是——”乡客刚想反辩,一个家僮拭着汗进来禀报,米大人到了。

“总算逃脱了饿厄!”客人纷纷嚷着一窝蜂拥出去相迎。一位乡客想亲眼见识见识米颠,快步抢在前头。

一乘奇怪的轿子,径直抬到花厅外石阶前才放下。这轿子没有顶盖,从轿里耸出一截乌黑的东西。轿夫倾轿,家僮掀起轿帘。一个人探出身子,避开家僮伸去搀扶的手,也不摸轿杆,费劲地慢慢挪了出来。原来轿顶上耸立着的乌黑东西,就是他头上戴着的高檐帽。

东坡迎上去,大声笑问:

“元章,坐的这是什么轿子?”

那米芾眉宇轩然,嗓音宏畅,拱手说:

“顶盖低矮,碍着帽檐,只好卸去。”

晁以道皱着眉头问:

“这是甚么帽子,帽檐高成这样?”

“帽子与袍服,都是仿照唐朝规范,有图籍可查的。”米芾伸开双臂,自己打量着,又问:“晁四,你说这像谁人?”

以道忍笑说:“我说像鬼章。”

“鬼章?甚么鬼章?”米芾愕然。

“那个贼酋鬼章呀!他不是也如此这般从囚车里伸出个脑袋么?”

围着的客人们支不住轰地笑了。米芾左右看看众人,也抚掌大笑起来。

东坡一边带着客人往花厅走,一边问:

“怎么这样姗姗来迟?众人议定要罚酒了!”

米芾未及回答,家僮忙躬身应着:

“沿途都有孩童堵着观看……”

东坡大胡子里藏着微笑,小声说:

“我遇着也要堵住观看的。”

61-64

序言

我一九六二年开始学写小说,还没写上几个短篇,就“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了,一时间“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文艺扫地以尽。

这一断就是十多年。直到一九七九年以后,文艺复苏,我才又写起小说来。主要是写历史题材,像吴汉槎、狄仁杰、秦桧、龚自珍的故事,都是“文革”时期蜗伏在乌蒙大山中,遥观政治风暴,一个个涌上心头来的。现代题材也写,但回头重读,多有肤浅直白之感,宁付阙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变化迅疾的社会,观察和思索远远跟不上,越来越跟不上,写作也就渐渐转向散文,写不成小说了。

后记

这篇小说出版单行本后,就再也没有重看过它。近日校阅,发现时间竟已过去了三十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先后失去了母亲和三个妹妹、两个妹夫,还有几位最要好的师友。真有“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词)之感。

从历史的角度看,顺治朝显然比崇祯朝好,朱明政权的灭亡是不可挽回的,何腾蛟等人的努力注定是“可怜无补费精神”。用历史必然论者的语言,甚至是“对历史规律的反动”。但我无意于全面评价这段历史,我要做的,是写这么一群人:在国家、家庭与个人遭遇生死存亡大危机时,他们各自作出的人生选择和命运担当。如果一定要归纳出一个主题,那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人句)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数千年往事,就是一次又一次无休止的、周而复始的暴力轮回。政权更迭,总是以暴力抗暴政始,以变成暴政被暴力反抗终,陷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循环圈。始终不变的,就是百姓流血。“你吃了什么,大地,怎么总这样渴?/这么多泪,这么多血,还不解你的渴?”(裴多菲诗),想起真令人伤心。南明(尤其是前期)这一段历史非常复杂:政权多头、更迭频数、头绪纷繁、地域阻隔。所以虽然陆续发现的文字资料不少,且多为个人的回忆纪实文字,但由于地位、处境、性格、利害的各不相同,对同一件事,往往对来龙去脉、所见所闻、是非判断,都各执一词、党同伐异,成了典型的“罗生门现象”好例。后世史学家进行艰苦的爬梳研究,写出严谨的学术论著,相互间对人对事的评价臧否也不尽一致。其实,任何一段历史,都不可能靠后世的研究得出事实完全准确、是非绝对公正、结论永无异议的“终结者文献”。所谓“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如此而已。而文学的目标在写人,个体的人,恰好运用庄子的是非相对观点来考察和书写事中之人,人中之事,尤其是“势”(时代之大势、局部之形势、具体之动势)中之人与事。本书中的大小情节,直至隶卒小吏的姓名,都是出自亲历者的纪实文字。我对写历史故事,觉得从大事件、大情节到小情节甚至细节,都应当尽可能有史料出处,过度使用小说创作的虚构权会削弱阅读的信任感。所说史料当然包括正史之外的野史、笔记等等。野史笔记中的记载,往往更要接近真实,合乎情理。本书中只有一个虚构人物,就是何七。我想何腾蛟不可能没有一个亲随保镖人物。

那年写这篇小说时,曾有朋友建议写成那种“史诗型”的多卷本长篇小说,全方位地反映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但我不想这么做。这种鸿篇巨制不仅要作者“皓首穷一经”,更因力求“全方位”,会弄得内容庞杂、头绪纷繁、块面并列、整体感弱,让一般读者既佩服又生畏,很难下大决心去开卷。号称经典中之经典的《尤利西斯》和《追忆逝水年华》,据专家文章说,真正阅读的人寥寥无几。我几次痛下决心,还是废然作罢。记得“文革”结束后,文学刊物如雨后春笋,刊出许多十万字上下的外国小说译文,一般称为“小长篇”,这种篇幅和容量深获我心,觉得是最惬意的形式。当时是想写成《南明三部曲》:三个小长篇,第一部写何腾蛟,第二部写瞿式耜,第三部写李定国。第二部写出初稿后,忽然没兴致了,一直扔到现在。

这次校阅,主要是对文字做了一次梳理,字句有极少量的增删。单行本的自序和后记不再保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九疑烟尘(精)/戴明贤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明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89869
开本 32开
页数 41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2
CIP核字 2016264111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13.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7
155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