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孔子归来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有血有肉、有趣有料的孔子,

一本亦圣亦凡、可敬可亲的孔子。

鲍鹏山所著的《孔子归来》还原了一个有性格、有温度、柔软有趣的孔子,对我们极具生命启发的孔子。这是一本别开生面的孔子,一本极具现代感的孔子读本。在烦嚣迷惘的今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仍隽永可亲。他的言语,经历数千年的岁月,

内容推荐

鲍鹏山所著的《孔子归来》还原了一个真实、有趣、温暖、可亲的孔子。我们看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跋涉,我们看到的,不止是圣人的智慧和强大,还有圣人的脆弱和无奈——无论是面对他人的不幸还是自己的命运,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圣人,有时也是脆弱的。他也会被伤害,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他和我们一样以血肉之躯面对世间刀剑。但正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我们才能拥抱他,感受他的体温和心跳。天不生仲达,万古如长夜。他在我们的文化上是如此重要,沁入我们民族的血脉。可是,圣人亦是凡人,我们在书里,能真切感受到孔子从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圣贤之师拔节的声音,看到他一生的跋涉和努力,看到他的喜怒哀乐,看到他的所言所行,对我们今人巨大的启示。

目录

一 圣诞传奇

二 孤儿寡母

三 好学少年

四 一场私学万世师

五 忍无可忍

六 苛政猛于虎

七 智者不惑

八 就是恶

九 孔颜乐处

十 人就是天命

十一 天下无贼

十二 攘外安内

十三 好德不如好色

十四 圣者不避世

十五 大德容众

十六 大爱大恨

十七 仁者的义务

十八 高人生

十九 天下英才

二十 哲人千古

后记 我爱孔夫子

试读章节

孔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是极受尊重和推崇的。他是道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道德和信仰的文化核心。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在,他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灵密码。可以说,在空间上,他是无远弗届的;在时间上,他又是无时不在的。

但是,在20世纪,一生颠沛造次的孔子在逝世两千多年后,又遭遇了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第一次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的“批林批孔”。在这两次运动中,孔子都成了当时人们否定、批判和声讨的对象。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八十年的时间,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太多的屈辱。我们打不过英国,打不过英法联军,打不过八国联军,甚至还打不过自古以来就是小弟的日本。一个民族在八十多年里,所有的对外战争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伤害是非常大的,这种伤害到今天仍然没有完全愈合,直到今天,我们还有严重的受害者心理,影响和干扰着我们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理性判断。

在这样一种情形下,从鸦片战争失败到巴黎和会被出卖,我们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新世界面前,老大帝国的我们总是失败的?最后我们发现,在文化上,我们是落后的。于是我们把这一切都怪罪于孔子,就喊出了一个非常严厉的口号,叫“打孔家店”。

其实,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文化,会同道家、法家、墨家等,共同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保证了中华民族领先世界至少两千多年(自先秦至明代万历年间计)。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孔子本人的奇迹;是中华文化伟大的证明,也是孔子伟大的证明。这一点,谁也无法否定。

第二,“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中黑暗部分的指证和批判,比如“吃人的礼教”、“奴隶道德”、“三纲五常”等,其实并不是孔子的思想,甚至是孔子非常警惕和严厉抵制的思想。也就是说,“孔家店”里摆放的,并不都是孔子的东西,甚至还有孔子不喜欢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五四”先贤们喊出的“打孔家店”,实际上只是把孔子当成了一个“文化箭垛”,是传播学的需要,因为这样的口号直接、生动、形象,直接宣示人们的感觉,让普通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所以,孔子实际上只是为那些文化史上的黑暗部分背了罪名而已。因此,“打孔家店”并不能简单理解成“打孔子”。

可怕的是,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我们遭受的创伤,一直不能愈合。这样巨大的、没有愈合的创伤,一方面使我们不能从容地面对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又使我们不能平静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在这两方面,我们都有一些极端的情绪。  现在,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认识孔子、评价孔子;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评价我们的传统文化。

毋庸讳言,孔子并不是神,他有不足,他的思想也当然会有局限。但这并不能影响他的伟大。

事实上,孔子既是圣人,又是凡人。

他是圣人,他伟大,他是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核心。

他是凡人,他平凡,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他也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所以,我们看孔子,也要带着两颗心:恭敬心和平常心。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可敬的孔子,还能看到可爱的孔子。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两颗心,走进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去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孔子。看看他的可敬,看看他的可爱,看看一个凡人如何成为圣人,再看看一个圣人其实还是一个可亲可近的凡人。

首先,我们还得遵照一般的规则,先了解一下孔子的家世。我们来看看孔子这样一个民族灵魂式的人物有着什么样的家族,这个家族又有着哪些荣耀和耻辱。

我们知道,孔子是一生服膺和推崇周王朝文化的,他自己曾经明确地说:“周代的礼乐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两代后制定出来的,多么丰富多彩呀!我是赞成周朝的。”

P3-P5

后记

孔子是我尊崇的。尊崇这个词,好像有点高大上,但是,谁心中没有尊崇?小青年小姑娘看到他们的偶像还尖叫呢。

我就尊崇孔子。

我写过好几本与孔子有关的书,也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过“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孔子归来》,就是这次演讲的文字记录。出版社让我为书写点什么,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读孔子,我们是在读什么?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读孔子,对我们的意义何在?

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孔子。但是,不仅人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孔子”,中华民族心目中还有一个“共同的孔子”。孔子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孔子是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的文化核心,是全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是我们这个民族道德文化的根本依据。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我们至今还在遵循;孔子说的那些话,诸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仍隽永可亲,映照我们的生命。孔子的所言所行,充满人性的智慧和魅力,经历数千年的岁月,至今仍为我们深深受用。

当然,孔子不仅仅智慧和强大,也有脆弱和无奈——无论是面对他人的不幸还是自己的命运,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他也常常无奈。他也会被伤害,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他和我们一样以血肉之躯面对世间刀剑。但正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我们才能拥抱他,感受他的体温和心跳。

但孔子毕竟是有伟大事业的人。我拜谒曲阜三孔,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孔子,以他的力量提升了我们的民族。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个血与火的时代之所以被我们推崇,不是因为那些残忍嗜血的诸侯,而是因为以下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地熠熠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但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这些人为什么会在那个时代出现?

是什么力量催生了这些伟大的哲人?

当然,我们可以说,是政治、经济等“物”的因素。

但是,“人”的因素我们不能抹杀。否则,我们的历史就不是人的历史,而是物质史了。

说到“人”的因素,有一个“人”就凸显出来。这个人,就是孔子。

他说他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于终生追求学问和道义。“志于学”,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孔子之前,很少这样的入;孔子之后,很多这样的人: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有了这样的人,人类的人口结构就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群中,出现了专门的关注形而上问题、关注彼岸、承担价值的人。人类出现了质的飞跃——精神问题和道德问题开始成为人类的首要问题。并且,有了专门的精神家园的打理者和看护者。

孔子是中国文明史的分水岭,甚至是中华人类史的分水岭。

没有孔子,就没有百家争鸣。

现在,有一种声音,以“还原孔子”为幌子,动辄声称“孔子也不过是个普通人”,说什么“去圣乃得真孔子”。其实,说孔子是一个普通人,如果意思是指孔子是人不是神.也有入之七情六欲,那就是一句废话,耶稣也是人,佛陀也是人,苏格拉底也是人。但如果说孔子与你我一样普通,那就是一句无知的话,还是一句无良知的话。你真的认为孔子、苏格拉底、耶稣、佛陀是和我们一样的吗?或者说,你真认为你和他们一样吗?

所以,“去圣乃得真孔子”,是典型的自以为掌握了近现代的历史批判主义方法,就觉得利器在手可以任意宰割古圣先贤的小入之学和小人之言,是庄子所痛訾的“不该不遍”的“一曲之士”,不可语于道。君子之学,面对孔子这样的人物,应该是“体圣乃得真孔子”,去体会孔子的境界,体悟孔子的大道,体察孔子的思想!

而更多的市场上鼓噪一时的“成功学”及其追随者,又张口闭口孔子是“失败者”,以肤浅庸俗的世俗成功观,肆意嘲笑贬低孔子。

如果孔子是失败者,那么,被判处死刑的苏格拉底,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从王子位子上流落人间的释迦牟尼,是不是也是失败者?

持这种庸俗观点的入,我想告诉他:不是孔子失败了,是你的良知失败了。

且不说这样的“以成败论英雄”是多么的野蛮和弱智,即便以世俗的眼光看,孔子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成功者!

他做人,很成功。

一句话,他由一个社会下层的普通人,成为“万世师表”的“圣人”,这是古往今来,独他一人达到的境界!

第二,他做事,很成功。

他做老师,很成功。古往今来,还有哪一位老师,像他那样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培养出那么多顶级的人才,在整体上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还有哪一位老师,被学生看成父亲,死后学生为他服丧守墓三年,子贡更是守墓六年?

他做学者,很成功,他整理六经,传播文化,中国学术.就是在他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就是以他为起点的。

他做政治家,很成功。他不仅在现实政治里曾经大显身手,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思想、政治理念、政治理想,成为“道统”,一直约束着、引领着后世的政治和政治家。他的“仁政”理念.他的一句“苛政猛于虎”,一直是后世反抗暴政起诉暴政的道德依据。

他做思想家,很成功。

中华民族的民族道德、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气质,就是孔子塑造出来的。以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保证了一个民族在两千多年里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历史。

毫无疑问,孔子以后的中国,是孔子化了的中国,甚至,孔子之前的中国,也是被孔子重新描述和阐释了的中国——自称述而不作的孔子,通过叙述历史和阐述历史,赋予了历史某种德性。从此以后,我们的社会理想——和;我们的政治理想——仁;我们的人格理想——君子,都来自于孔子。是孔子的思想,孕育出古代的大同理想;也是孔子的思想,诞生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我们一代一代的追求,奋斗,都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社会理想,政治理想和人格理想。

读孔子,就是在读一个民族的追求,读人类的理想。

孔子以后,中国的气质,就是孔子的气质。温良恭俭让也好,文质彬彬也罢.是孔子个人的气质,后来也成为了中国人、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气质,这是人类最高贵的气质,真正的贵族气质。孔子描述自己人生历程的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也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生命历程的比附、参照和印证。

甚至,孔子的那种负重之下的轻松幽默,苦难之中的淡定快乐,集体生活中的团结紧张,个人性情中的严肃活泼,无不变成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民族性情。两千多年来,通过阅读孔子,孔子一个人的修养,变成了一个民族的修养;孔子一个人的人格,变成了一个民族的性格。

读孔子,就是读一个民族的性情,读一个民族的气质。

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其意思并不是指孔子的思想与时俱进,而是,孔子站在人类自身尊严、自由和幸福的最高处,如同天上的月亮,我们以为它在楼顶,但是,当我们攀上楼顶,却发现它在山顶;但等我们攀上山顶,却发现它在云端;可是,如果我们坐上飞机飞上云端,却发现,它在天宇。用孔子自己的话说,他“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是木铎,他是万古长夜的明灯,他是聚集我们的召唤,他是引领我们的旗帜,他是拉升我们的民族之父。

读孔子,就是在辨认民族未来的方向,辨认人类努力的方向。

曾经,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过后,一个学生问我:孔子在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地位?

我的回答是:

如果中国有未来,那就一定还是孔子的中国。如果中国文化还能存续和发展下去,那就一定还是以孔子为核心的文化。

同样,如果没有了孔子,中国就一定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孔子,也一定没有了中国文化。

没有了孔子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没有了孔子的文化,也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未来的中国,或中国没有未来,是不可想象的。

对于每一个个别的普通的读者来说,也许不必想那么多。但是,问题是:更重要的是,没有了孔子,我们每一个人的德性,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孔子,以及佛陀,苏格拉底,耶稣,他们之所以不可以须臾离开我们,是因为,他们是人类,是人类每一个个体内在的高贵和纯洁。

没有高贵和纯洁德性的我们,又如何可以想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孔子归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鲍鹏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23352
开本 32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2016258227
中图分类号 B222.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