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主编的这本《南大戏剧论丛(第11卷2)》收入戏剧研究论文21篇,涉及学术前沿、古典戏剧、现当代戏剧、跨文化戏剧以及电影、电视剧等方面。其中,马俊山的文章以中国早期话剧导演朱穰丞为中心,结合当时的话剧演出背景,分析朱穰丞对导演艺术的独特贡献;解玉峰的文章探讨明清之际家庭戏班、家班、职业戏班与戏曲传承、传奇写作的关系;刘艳的文章认为性情、身世和文学观的契合,使得巴金成为曹禺话剧《雷雨》的第一个知音;等等。收入的文章均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展示了研究的开拓与深入。
| 图书 | 南大戏剧论丛(第11卷2)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董健主编的这本《南大戏剧论丛(第11卷2)》收入戏剧研究论文21篇,涉及学术前沿、古典戏剧、现当代戏剧、跨文化戏剧以及电影、电视剧等方面。其中,马俊山的文章以中国早期话剧导演朱穰丞为中心,结合当时的话剧演出背景,分析朱穰丞对导演艺术的独特贡献;解玉峰的文章探讨明清之际家庭戏班、家班、职业戏班与戏曲传承、传奇写作的关系;刘艳的文章认为性情、身世和文学观的契合,使得巴金成为曹禺话剧《雷雨》的第一个知音;等等。收入的文章均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展示了研究的开拓与深入。 目录 学术前沿 论朱穰丞对中国话剧导演艺术的独特贡献 马俊山 “土地流转”与建设“新农村”的叙事想象 李兴阳 古典戏剧研究 中国古代三类班社论 解玉峰 宋辽金元明宫廷傩仪钩沉 黎国韬 李渔剧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感及其成因探讨 许莉莉 权力与市场:晚清上海租界戏园的职业化进程与冲突 陈恬 现当代戏剧研究 论《上海屋檐下》的创作及其意义 洪宏 为什么是巴金发现《雷雨》 刘艳 重返“诗意栖居”——论儿童生态戏剧的深层生态审美 初滢滢 启蒙理性的坚守与曲折表达——田汉话剧《关汉卿》及其论争研究 刘蒙 向贵云 跨文化戏剧研究 论《蝴蝶君》中性别身份的设置及其文化意涵 马姝 新世纪《赵氏孤儿》海外改编与演出述评 靳小蓉 电影研究 陈白尘与中国喜剧电影 江萌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乡土叙事与乡村想象 余荣虎 当代印度电影中的宗教表达 汪许莹 微电影:微思维文化的双刃剑 罗慧林 电视剧研究 都市家庭伦理剧叙事的新趋向与新策略 龚新琼 新世纪中国家庭伦理剧的伦理变迁 秦香丽 徐启达 新世纪中国家庭伦理剧日常生活叙述中的“家”与“国” 周少华 王宇阳 边地民俗与“文化中国”想象 程芳芳 学术评论 现代戏曲史论写作的批判人文主义转向——从李伟《20世纪戏曲改革的三大范式》谈起 周云龙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南大戏剧论丛(第11卷2)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董健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16326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6 |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 首版时间 | 2015-12-01 |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3 |
| CIP核字 | 2015309060 |
| 中图分类号 | J805.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60 |
| 宽 | 185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