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呼兰河传(新课标名师精评版)/新课标经典文学名著金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呼兰河传(新课标名师精评版)》是东北女作家萧红以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生活为底本而创作的。小说前四章着重描绘了呼兰河城的风俗人情,单调晦暗、麻木卑琐是小城生活的主旋律,而祖父和后园几乎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全部快乐来源。小说后三章分别围绕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这三个人物展开描写,封建迷信的荼毒、苦难生活的磨折使这个东北边陲小城尽显愚昧落后,而冯歪嘴子的顽强生命力又让人感受到呼兰河城生生不息的希望。

内容推荐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民国才女,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呼兰河传(新课标名师精评版)》是萧红的巅峰作品,季羡林赞称“这种文字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小说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浓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文学的巅峰之作。茅盾曾经这样评价《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目录

呼兰河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读《呼兰河传》有感

 萧红:静水流深

 知识考点

王阿嫂的死

试读章节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作者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将冬日旷野里马车疾驰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竞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粱。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和盐店,他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是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两张布幌子。[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把那戴着花镜的伸出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妇女们的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就是了。比方那医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药店也就叫“李永春”。人们凭着记忆,那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永春是在那里。]o不但城里的人这样,就是从乡下来的人也多少都把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记熟了。[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着什么招引的方式,要买的比如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就会买。不需要的,你就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那牙医生就是一个例子,那从乡下来的人们看了这么大的牙齿,真是觉得希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边,停了许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来。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绝对的不去让那用洋法子的医生给他拔掉,也还是走到“李永春”药店去,买二两黄连,回家去含着算了吧!因为那牌子上的牙齿太大了,有点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所以那牙医生,挂了两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却是寥寥无几。

后来那女医生没有办法,大概是生活没法维持,她兼做了收生婆。]

P4-5

序言

璀璨而凄婉的歌谣

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遁莹,黑龙江呼兰县人。这位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女作家,历经了岁月的坎坷磨难,在其多年漂泊后的人生末端,回顾了她最珍贵的童年时光,提笔写下了“回忆式”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香港病逝前的最后一部著作,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她的生活也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与迷茫之中,于是她以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传世之作。小说通过追忆家乡呼兰河城的风土人情,揭示出旧中国扭曲病态的社会现实,在看似漫不经心、童稚浪漫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封建思想统治下的中国农村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病的否定。作者鞭笞那些愚昧保守、苦中作乐的劳动农民,而歌颂着他们当中那些善良淳朴、勇敢追求幸福与光明的人们。

茅盾先生曾说这部小说“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因为它不具备贯穿全书的线索,投有完整的情节设置,但它具有“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串凄婉的歌谣”。这里,我们对书中的精彩语段进行了细致到位的画线点评,让广大声少年谤者更轻松、准确地理解这部寓诗、歌、画于一体的独特小说;同时,还设置了名师导读、名师赏析、好词好句、写作借鉴、延伸思考等栏目,帮助读者深层次地掌握原著精髓,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自身的思想内涵。

另外,本书还选取了作者早期的乡土小说《王阿嫂的死》,其中饱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怜悯与对封建主义压追的痛恨与抨击。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走进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东北小镇,走进作家萧红记忆中的故土,去感受那份特殊的美和来自灵魂的震撼,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体味和汲取来自生命的能量,从而勇敢生活、感恩人生,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光明灿烂的未来……

后记

读《呼兰河传》有感

余妮娟

假期我读起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开始的时候,只觉得平铺直叙地描绘着作者家乡的点点滴滴,甚至有些琐碎。而等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愈发觉出它的特别之处。

随着作者小时候的身影,我也跟着走进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东北一个封建落后的小城——呼兰河城。那里的街道是灰色的,人生也是灰色的,整个社会都没有半点色彩……那里的人们为了活着而活着,有时甚至是为了死去而活着。

那里的“盛举”在我看来是十分新鲜的,更是荒唐可笑的,然而那却是祖祖辈辈代代相传下来的封建习俗,从没有人想过去改变,在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驱使下,人们做出了很多自以为“积德”事实上极端残酷的事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十二岁本该是健康活泼、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却过早地被卖作了童养媳,失去家人的呵护与疼爱已经足够可怜,可做了团圆媳妇的她还要拼命地干活,忍受婆家无端的打骂,甚至以“治病”为由遭受惨不忍睹的非人折磨,终致惨死……难道这一切就只是因为她的婆婆的愚昧残忍吗?当我读完整本书之后,我隐隐觉得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呼兰河城的问题。一群对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提不起劲的人,还会被别人的生死触动灵魂吗?所以我想,扼杀了团圆媳妇的就是所有呼兰河人这种消极愚昧的、麻木无知的生活态度吧!

可怕的封建迷信、可怕的麻木不仁、可怕的“顺其自然”、可怕的“不反抗”,这些都是《呼兰河传》这本书给后人敲响的警钟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呼兰河传(新课标名师精评版)/新课标经典文学名著金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红
译者
编者 闫仲渝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16890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2015279342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4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