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华文化故事”系列丛书是一套以图画讲故事的形式,系统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历史读物。
“图说中华文化故事”系列丛书,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周功鑫博士亲率领团队花数年之力,精心打造,其团队的专业性、精巧的编辑思路、图文并茂的设计,都赋予这套丛书极高的文化价值,令其具备在广大青少年中推广的基础。
“战国成语与赵文化”为“图说中华文化故事”系列丛书第一套与赵文化有关的成语故事。
本册《完璧归赵》中,读者将见到赵国大臣的人格特质与气度及涵养。
图书 | 完璧归赵(精)/战国成语与赵文化/青少年国学课外必读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图说中华文化故事”系列丛书是一套以图画讲故事的形式,系统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历史读物。 “图说中华文化故事”系列丛书,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周功鑫博士亲率领团队花数年之力,精心打造,其团队的专业性、精巧的编辑思路、图文并茂的设计,都赋予这套丛书极高的文化价值,令其具备在广大青少年中推广的基础。 “战国成语与赵文化”为“图说中华文化故事”系列丛书第一套与赵文化有关的成语故事。 本册《完璧归赵》中,读者将见到赵国大臣的人格特质与气度及涵养。 内容推荐 “完璧归赵”出自司马迁《史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赵国的蔺相如如何识破秦王本没有诚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而用巧计把宝玉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的故事。 其实故事主角“和氏璧”也有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得到一块未经加工的璞玉,他认定它是宝玉,曾向楚国两任君王献宝;没想到,君王认为卞和存心欺骗,竟先后砍了他的一双腿作为惩罚。最后幸好第三个王被他的执着感动,找人琢磨璞玉,始发现所言非虚。惜才的楚王更以卞和的名字为宝玉命名,取名“和氏璧”。 中国人是出名的爱玉的民族,但是圆碟形的玉就有不同种类。到底我们怎样分辨璧、环、瑗及玦呢?它们各有什么含义?玉至战国时期,在工艺上有哪些突破?书后的延伸阅读将有详尽解释。 周功鑫主编的《完璧归赵(精)》是出色的青少年国学读物,从亲切的成语故事讲起,由浅入深、图文并茂,深入历史细节,引导青少年步入中华文明的辉煌殿堂。 目录 故事背景 故事内容 成语运用 图画知识 延伸阅读 附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完璧归赵(精)/战国成语与赵文化/青少年国学课外必读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周功鑫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5927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少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8 |
CIP核字 | 2015238405 |
中图分类号 | H136.3 |
丛书名 | 战国成语与赵文化 |
印张 | 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7 |
宽 | 252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