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书让你不烦躁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书让你不烦躁》是一本心灵解压书。作为沃顿商学院的必修课程,作者安德鲁·伯恩斯坦用其“心灵瑜伽”课程教授读者摆脱那些诸如堵车、愤怒、分歧、减肥、失败、贫穷、离婚、忙碌、后悔、被歧视等让人烦躁不堪又混乱无序的负面状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内容推荐

如果你已经被这些事情折磨得烦躁不堪:投资失败、婚姻不幸、被他人歧视,甚至是堵车、肥胖……那么,你一定不要放下安德鲁·伯恩斯坦著的这本《这书让你不烦躁》。

本书作者亲身经历过种种坎坷、挫折、伤痛,始终坚定而执着地努力前行,经过数年的钻研与创造,终于提炼出一套简单清晰的“七步”练习题,帮助人们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挑战。该课程没有行话,没有陈词滥调,有的只是一种温和又直接的方法。它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帮助你改变你的看法,甚至,改变你的人生。

本书是国际心灵导师的代表作;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心灵管理课程;15个国家、数千名世界500强企业管理者亲身体验并由衷推荐……也许,这也正是你迫切需要的。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压力?不怕!

 第1章 压力到底从何而来

 第2章 心灵洞察的力量

 第3章 压力的产生

第二部分 应对压力的智慧

 第4章 消除堵车带来的烦恼

 第5章 你可以不生气

 第6章 消除分歧的智慧

 第7章 零压力减肥

 第8章 容忍自己不够成功

 第9章 学会把金钱与幸福分开

 第10章 心灵瑜伽的理论背景

 第11章 适应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第12章 治愈感情的创伤

 第13章 我怎么这么忙

 第14章 想吃后悔药

 第15章 当我们被歧视的时候

 第16章 人都是要死的

后记

常见问题及解答

心灵瑜伽课程练习卡

试读章节

第12章治愈感情的创伤

与前男友李嘉图分手之后,萨布丽娜大哭不止。用她的话说,她“感觉别人将鱼钩伸进我的喉咙,挖出了我的心,只剩下一具空壳”。萨布丽娜于是去找李嘉图,发现他已经和他那身材高挑、金发碧眼的新女友在一家夜店里玩得很开心,这时候她就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萨布丽娜沉迷于回忆当中,饱受恋爱往事的折磨。在痛哭与毒品的挣扎中,她突然意识到自己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方式去应对此时感情破裂所带来的心碎。于是,她就来到心灵瑜伽课程的课堂上。

我用这种方式介绍萨布丽娜做分手话题的练习,听起来会让人印象深刻一点。确实,萨布丽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她不再流泪,并且跨越了同李嘉图的悲痛过往,继续向前了。但不是说练习通常都有这样的效果。世上没有魔力子弹。像心碎这个沉重的问题可能包含了十几个甚至更多的观念,比如,“我没用,我不够吸引人。再也不会有人爱上我了,我错了”。要真正处理这些观念需要逐一做练习。每完成一个练习,都需要建立在其他练习的基础之上,更准确一点来讲,只有一一将这些练习做完,那些带来痛苦的思想之源才能够一点一点地消失殆尽。

我和萨布丽娜坐下来,旁边放着一盒纸巾和一叠练习卡,她的爱犬也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足足半个小时,她都在和我诉说着同李嘉图的爱情故事,我一边听着一边将她思维过程中会给她带来压力和紧张感的思想观念写下来。当这些观念全部被写下来之后,我将大声念出来给萨布丽娜听,并让她判断哪些是严重的。我们就这样开始了练习。连续四天我们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萨布丽娜用了很多纸巾,也做了很多练习卡。这相当不容易,但最后,她发现自己跟之前自己所处的位置完全不同了。

为了让这个篇章对你有更好的作用,请想一想生活中带给你伤害最深的那个人。这种伤害可以是最近发生的,也可以是很多年前的,但请在你脑海的某个地方记住这个人的名字和脸庞。然后在第一步的横线上写下“我想让他回到我身边”或者“我想让她回到我身边”。即便对你来说已经不再这样想了,也要让自己回到当初确实有这种想法的情境中。只有当你将自己的情感经历投放到这个练习环节中时,我们正在进行的这个话题对你来说才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段旅程。

首先,请在第一步的横线上写下你的观点。

第二步,请给上面的陈述打分,0~10分,问一下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这个观念是正确的。一定要记得将自己放在这种感受最深刻的情境中。如果你在努力回想过去的爱人,又不能找回当时热恋的感觉,那我给你一个建议。你可以听听罗伊森的《哭泣》这首歌,相信你一定能找对感觉。然后,当“我想让他回到我身边”这种感觉变得更真实、强烈的时候,请在下面合适的数字上画圈。  对于萨布丽娜来讲,这种感觉再强烈不过了。“我想让他的身体回到我身边,”她这样说,“尽管我并非指在性方面需要他,但该死的我还是想让他回来。我只是想念他在我身边的感觉。这是我最想要的,我想让他出现,想他陪伴在我身边。”

于是,萨布丽娜在这个步骤打了10分。那么,也请你将适合你的数字圈起来。

接下来,当你认为“我想让他回到我身边”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我无时无刻不这样想,几近疯狂。”萨布丽娜这样说,然后将许多表达不同情绪的词语都圈了起来。“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遭人拒绝的狗屎袋,你这个练习卡里没有这个词,所以我写下来了。”

只要你有其他任何感觉,都可以写在练习卡上。

在第三步b中,当你有以上圈写下来的感受时,你将会有怎样的行为反应?

“我自然会哭泣。”萨布丽娜一边说,一边抽出一张纸巾。“我对自己说,我很没用。我可怜自己。我打电话给他,乞求他回来。但这样并不好。”

不用管它好与不好,你只要考虑自己会怎么做。你会有什么行动呢?如果你是在回忆过去的事情,那一定要将自己身处当时的情境当中。当时你是劝他回来还是控制他的行动?当时为了让她回到你身边,你撒谎或者假装自己跟之前不一样了吗?请一定要对自己坦诚,并且尽可能地让自己想得全面一点。

接下来第四步,请仔细想一想“我想他回到我身边”的反义句是什么?

萨布丽娜说:“‘我想他回到我身边’的反义句是‘事实上,这次我并不想让他回到我身边’。但这不对,我不是这样想的。”

确实,可能反义句一点儿都不对,但也请务必写下来。

……

P150-153

序言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什么是压力?压力来自哪里?我们能否活得没有压力?

25年前,当我面临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挑战时,我不断问自己这些问题。当我还是个14岁的孩子时,爸爸突然问离开了人世;两年后,一场车祸夺去了我同父异母妹妹的生命;又过了一年,我的两位最好的朋友相继辞世。那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为高考而担忧,而我却担心自己可能永远都无法快乐起来了。有一次,我正在守灵,一位年长的先生走到我身边。问我有没有什么心灵的困惑要问他。我确实问了他一个问题。我问:“这种失去亲友的痛苦会持续多久?”他非常严肃也非常冷静地看了看我,然后说:“会持续一生。”

那位老先生是位心理医生,而我真的希望他不是心理医生,他的回答让我眼前一片黯淡。

现在回过头想想,我对他的回答还是蛮感激的。他的回答至少有两点值得感激的地方。第一点,他的回答让我绝望得不能再绝望了,所以也给了我追求更好生活的动力。第二点,我之所以感激他,是因为他的回答是错误的,虽然我用了很多年才发现这一点。

后来,我考上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我怀揣着做外科医生的梦想来到了这所大学。但是,大二的时候,我对文学系越来越感兴趣。一开始,我觉得文学系的学生是一群穿着黑领衬衣的家伙,整天坐在一起讨论某个句子到底是用分号。还是用别的标点符号。事实上,文学系更多是教我们如何评判性地看待生活,所谓文学只不过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面镜子罢了。我知道学文的学生并不好找工作,但是我管不了这么多了。不管能不能找到工作,我都要选择文学系,因为我确实非常希望学习看待事物的批判性思维方式。我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乐此不疲,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学毕业后,我考入了研究生院,继续攻读文学博士学位。不久后,我的女朋友和我分手了。严重的挫败感和失落感让我再次不断地问自己那些问题:这种压力来自哪里?如何消除?我再次需要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我从研究生院辍学,搬家到缅因州的一个小岛上。我养了一只狗,后来在一家面包房找了份工作。我的亲友得知我从研究生院辍学到一个小岛上去送面包后非常震惊,也非常愤怒。为了躲避他们,我搬家到了索罗。

搬家后,我不再送面包了,也不再到树林子里遛狗了。我找到了一个新的爱好——读书。我所说的读书并不是读文学著作,而是读心理自助的书。这些书包括了传统与非传统的心理自助,也包括东方与西方的心理自助,还有就是古典与当代的心理自助。我读书的范围非常广泛。读着读着我发现,这么多年来的学术训练让我具备了非常强的理解能力。我可以迅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深层意思,并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推断这些论断是否实用。我是学文学出身的,但我并没有把我这种像×射线一样犀利的分析能力用在文学评论上,而是用在了个人的转型与开发上。作者到底在讲什么?他或她所讲的东西真正实用吗?有多实用,我们应该怎么用?

奔30岁的最后几年,我辗转在不同的城市,我的工作是专栏作家。写作的同时,我继续读心理自助方面的书。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将自己写的电影剧本卖给了布偶电影公司,随后搬家到了洛杉矶,再后来便开始了业余的喜剧创作。我写的剧本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有很多代理公司劝我干脆做职业编剧算了。这个建议多少让我有些心动,于是我便开始了编剧的职业生涯。作为编剧,我在洛杉矶的好莱坞“丛林”中打拼了几年。也正是在洛杉矶,我遇到了彻底改变我人生的人。

我要说的是,“改变我的人生”常常是一句让我觉得不舒服的话。因为,任何一位推销员向我做推销的时候都会告诉我,这个东西将改变我的人生。这些产品可能是减肥计划,也可能是护肤品,也可能是果皮刀。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表述方式是正确的。比如,昨天我家里没有果皮刀,而今天我买了一个,于是我的生活简直出现了巨大的改变,看看我菜盆里的胡萝卜,皮儿都削得干干净净。但是,这些所谓的改变都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仔细思考一下那些真正改变了我们人生的事情,我们会发现,厨房抽屉里的那些工具根本不值一提。从我个人的情况来说,我遇到了真正改变我人生的人。那是一位女士,她告诉我压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摆脱压力的困惑。

这位女士的名字叫拜伦·凯蒂(Byron Katie),她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眼碧蓝,闪着智慧的光芒。人们叫她凯蒂,她是一个名为“轻松工作”的自我开发课程的发明者。“轻松工作”由一系列问题组成,这些问题很具煽动性,也很具洞察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与思考,你对任何人生中的困境都会有不同的认识。我发现,这个课程简单而又惊人地有效。我也发现,凯蒂这个人是一位极为平和慈祥的老人,有种很强的幽默感。数月之后,我对凯蒂以及她开发的课程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我放弃了剧本写作,来到她的公司,成为公司的创意总监,主管广告、市场和设计。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我为“轻松工作”这个项目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对具体的很多人生挑战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我越是对它们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就越能更为容易地发现压力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我的一部分工作是将这种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当时的“轻松工作”课程在全世界已经有了成千上万的支持者,而如今,通过凯蒂畅销书的拉动,支持者应该有数百万人了吧。但是,总有一些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觉得这个课程很难掌握。我首先要说的是,这可能是我营销工作没有做到位。但是,我后来发现,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问题的核心应该是,由于个性的差异,不同的人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反应。而这让我思考了很多。

如果谈及保持身体健康,我们无疑会有很多选择,比如散步、跑步、摇纺车、瑜伽、游泳、普拉提、全面健身运动。我们向来不缺少选择,而且各种新的运动形式每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如果我们谈及心灵健康,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所能想到的解决途径却寥寥无几。而且,仅有的一些解决方案也正在失去主流人群的支持。为什么会是这样?

当然,肯定不是因为需求不足。我们可以想象,有多少人每天在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做斗争,有多少人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地抱怨生活中的各种苦难。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为,可行的方案无非是两种,一种是临床治疗(我并不做这个),还有一种是心理安慰(我也不做这个),而这两类方法的效果都非常一般。因此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当然,诸如“轻松工作”课程和认知疗法已经帮助很多人走出了困境,这两种也是我最为喜欢的方式。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穿的鞋子需要合脚,而不是脚要适合鞋子。从我的角度来看,有数百万人是一脸疑惑地光着脚丫,走在荒野中,忍受着身体与心灵的疼痛。

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设计一款新的鞋子呢?我想将我学到的个人开发的理论知识以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出去,让那些想为生活减压却又不想去医院接受心灵抚慰的人找到新的希望。我开始构思一款新的课程,于是我离开了凯蒂的公司,为实现我的想法而努力奋斗。当时,我依然强烈推荐大家上“轻松工作”的网站,更多地了解一下“轻松工作”的课程。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解决方案,我也因此非常感激它,也非常感激凯蒂。

经过数月时间,我对很多技术性的问题进行了实验与论证,也开发了一些解决方案,解决之前关注过的一些问题,学习了很多之前没有涉及的知识。于是,我开发出了一套课程,称之为“心灵瑜伽”。这是一系列有意识的步骤,就像瑜伽通过拉伸你的肢体而给你的身体减压一样,心灵瑜伽可以通过拉伸你的心灵,来给你的心灵减压。一开始,我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用了一下这个方法,结果非常棒。2004年夏天,我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

消息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出去,我的工作室也开始小有名气。我的工作室有一名会员对我表达了感激之情。有一次,她把我叫到一边说,我的“心灵瑜伽”让她从一段持续了很久的感情问题中走了出来,而她正好在为一家非常知名的杂志写关于心灵开发的文章。如果让她为我写一篇文章应该没问题吧?是的,她的确与读者分享了关于“心灵瑜伽”的一些故事和心得。还有一些人走过来,问我能否帮助他的同事应对工作中的事情。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你会发现,正是由于缺少心灵的洞察能力,我们才产生了压力,而由七个步骤组成的“心灵瑜伽”课程将解决这个问题。心灵瑜伽课程将会以一种温和又直接的方式改变你过去看待自己处境的方式,会让你几分钟之内就改变对问题的看法。你越是这样训练自己,你越能具备更强的领悟能力,让你自如地应对情感、金钱、成功、形象、人际冲突等问题。做到这点之后,你就会渐渐远离压力。我要讲的是,你能获得的并非更好处理压力的能力,而是彻底消灭压力的能力。

我现在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教授“心灵瑜伽”的课程。我的学生来自15个国家,包括世界500强的数千名领导人。我的课程里没有行话,也没有陈词滥调,它们只是帮助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始终保持对问题本质的关注。这些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以及团队的高层领导非常喜欢这种课程。我经常到宾夕法尼亚州沃顿商学院的执行力教育系讲课,我的“适应力101”课程已经作为领导力训练的课程纳入沃顿商学院的教学体系。我在很多国家的著名非营利组织讲授过公益课,通过“心灵瑜伽”课程帮助人们解决人生中面临的诸多重大的挑战。

通过实践我发现,压力产生机制总是一致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有所不同,但压力产生的基本机制总是不变的。但是,这个机制被研究压力的科研人员给大大误解了,这一误解已经持续半个世纪了。结果,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对压力从何而来表示困惑,这对我们的健康、幸福,以及我们掌控改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灾难性的影响。

这本书的本意就是要改变这一切。这本书之所以会问世,主要是因为我的会员要求我写这本书。他们非常想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分享“心灵瑜伽”的理念和方法。而且,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很多年前,面对各种压力,我拼命地寻找问题的答案,那时我想读的书正是这种书。本书的第一部分告诉你,压力的成因以及“心灵瑜伽”是如何起作用的。第二部分引导你将“心灵瑜伽”的理念用在十多种不同的挑战面前。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将会告诉你压力的性质,也会给你一些工具性的建议,让你在人生的任意时间获得心灵的平和。

因此,压力从何而来,我们如何才能活得没有压力?读这本书吧,我会慢慢告诉你答案。

后记

如今很多人对压力之谜深信不疑。每天,我们都在抱怨生活的压力多么大,这些压力可能来自恋爱关系、身体以及工作。

理所当然地,我们处理压力的方式一般是消除它,将它“赶走”。但这往往没用,当消除压力本身变得让人疲倦之后,我们常常要么认为生活本身就是压力重重,永远充满了困难,要么选择B方案:逃避——吸毒、唱歌、看电影、旅行、购物、运动或者其他任何能找到的能将我们从苦难深重的压力源里解脱出来的活动。

当被问及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压力时,我们时常会这样回答,“人类尚未进化到能够处理如此之多的压力的程度。人类目前只能处理单个威胁,比如遇到一只齿如刀锋般的老虎,是打?是逃?顶多只是几分钟的事情,但现在的情况是有好多只牙齿锋利的老虎整天袭击我们。”

既然如此,那我们要怎么办呢?

“什么也做不了,”他们说,“我需要学会多放松,这是我最好的选择。毕竟压力是不会消失的,产生压力的时间会不断地出现并且持续存在。事实上,”我们常常说,“我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压力激励了我。生活中没有压力,我会坐上一整天,眼睛望着月亮,还流哈喇子。”

以上所表达的观点基本上没错。压力的代价是异常昂贵的。

对个人来说,压力会影响你的健康、快乐和工作效率,因为任何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都会投射到你身体上、头脑里以及行为上。对一个组织来讲,压力就会使人们失去清晰的理解和明确的关注点,这些都是他们在面临变革时用来尽可能做出最大努力的动力。我们已经变成了_群因过度紧张而被压垮的人,我们因自己的感受以及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进展缓慢而相互责备。

我的这本书就是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在第一部分,我解释了压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没有压力源,以及压力从何而来——脑中某个部分集中思考某种抽象观念就可能产生特定的思维方式。其他动物也可能会这样思考,所以也会产生压力,但远远没有达到人类的程度和频率。还有一个其他动物无法学到的就是如何快速挑战他们的观念以至于将压力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怎样做,我们将心灵瑜伽课程方法用来解决一系列不同的问题,如交通、生气、冲突、金钱、成功、遗憾、心碎以及其他更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心灵瑜伽”螺旋图,加法与减法过程,还有相对顶点理智。此外,你还看到很多人的故事,比如杜德利先生,他认为自己不应该去凤凰屋;丽萨,她认为自己当初不应该嫁给她的前夫;萨布丽娜,她想让前男友回到她身边,以及其他许多例子。  在以上分析的过程中,如果你自己也在做练习,那么别人的洞见和智慧就能成为你自己的了,而那些仅仅是读这本书的人可能就不能完全消化这本书了。你可能已经发现自己思想观念上的改变,以及对于生活中某些情景的反应也发生了变化。或许你也发觉在上这些课程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在头脑中否定以前的观点,而且偶尔嘲笑想起来的东西。不管怎样,这都是个很好的开端。

那么,从今往后你要怎么做呢?

首先,我鼓励你要实际地去做心灵瑜伽课程练习,而不只是嘴上谈论它,或者仅仅在脑子里想想而已。每周至少做3次练习也只需要花费几分钟时间,但它却能改变你整个星期的感受和经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点理解和宽容,而没有那么多愤怒和挫败感了,而你的身体会洗却了疲惫和悲伤,脑子变得很清晰以至于能够出最好的决定。所以每周做心灵瑜伽课程练习确实是收益颇高的投资。

确实,有些人能立马“领悟”“心灵瑜伽”方法,并且能单独做练习而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而有的人可能在第一步写表达观点的陈述句时就会遇到困难,或者无法找到支持反义句观点的理由。当我在这本书里面带着大家做的时候,你们可能会觉得非常简单,但当你独自面对空白的练习卡时就会有种云里雾里、捉摸不透的感觉。多年来我一直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现在我可以提供3个解决办法供你参考。

第一个选择就是,定期组织一群朋友聚会,并一起做练习,这能够让你的练习有计划性,并且在思考反义句理由的时候,你能从别人的建议中受到启发。所谓旁观者清,他们常常能更容易且更深刻地看到我们观念中的错误和弱点。

第二个选择就是,你可以找一个认同心灵瑜伽课程方法的认知主义流派的治疗师,他能帮你完成练习。我自己并非治疗师,我的这套方法是用来帮助那些热心助人的人,好的治疗师在判断观念以及证明相反观念正确性方面能做得很好。我遇到过几个心理学家,他们对我的这个方法很感兴趣,它确实能成为那些喜欢心灵瑜伽课程并且需要自我成长的人们的有力工具。

最后一个选择就是直接来找我。怎么找我呢?哈哈,想想是不是有个叫互联网的东西,它改变了你们交流、工作甚至购物的方式呢?现在它同样能改变你处理人生问题的方式。只有对于那些需要个人内在配合的转变过程,互联网帮不上什么忙。但心灵瑜伽课程并不是这样的过程。尽管我没有出现在你们各位眼前,但跟随这本书所讨论的问题,你自己也亲身经历了心灵瑜伽课程过程。只要我提供建议,你们反思,我们就能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完成所有的主题练习。我们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见面,那才是改变发生的地方。

心灵瑜伽课程这套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让自救方法升级,也就是说,不光是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教会组织,甚至一个公司的人都一步一步地挑战他们的观念,并且体验面对困境时其固有的应对方式的转变经历。然而,它的缺陷在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本书中所讨论的问题可能不是最贴近你生活的那个。

这就是我建议大家使用的第三个解决办法。在“压力之谜”里,我收集了一位面包师所面临的常见的压力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你们都已经完成了练习。而在mythofstress.com这个网站上,我将收集更多的问题——例如成瘾、癌症、离婚、恋爱关系、学生时代、健康与疾病、领导力、政治、金钱、成功、组织发展、宗教、多样性、战争、虐待、性别与性行为、为人父母、同伴压力、照顾老人、身体体征、激进主义、环境等其他更多主题。对于每一个主题,你都要遵从我一步一步的指导,就像你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所做的那样。在每个主题的指导中,我会详细阐述每个观念的陈述句应该怎么写,并且引导你去思考那些可能不曾想到的支持性理由。当然,你也可以提出新的主题,我们一起来探索。当然,在这个网站中,还有供大家相互交流的论坛,在这些论坛中,你们可以提出任何问题,分享你们的经历,以及帮助他人深入挖掘面对挑战的智慧。

网上平台促使发掘智慧的技术力量随时渗入到每个人,并且克服了很多障碍,以至于许多不能做练习的人现在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了。它方便且便宜。这是第一种可以将真正的韧性训练快速传授于大众的主流途径。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希望它能成为一种启迪智慧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成千上万的人们能为自己的精神和情绪状态担当起责任,在源头处转换压力,并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这场运动并不需要秘密集会或者游行示威。唯一需要的就是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的理智和洞见。这场运动就从你以及一起与你一起享本书的朋友那里开始。

为点燃星星之火,我已经在mythofstress.com这个网站上提供了一些信息。你若有任何关于心灵瑜伽课程的问题,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提问。(我在附录1部分已经回答了最常见的一些问题。)此外,我也很乐意听到你们积极的心灵瑜伽课程练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点滴改变。

——真诚的安德鲁·伯恩斯坦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都知道必须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烦躁,而烦躁来源于压力,本书教导我们不要“管理压力”,而是要从根本上找出压力的根源。这种创新的思想让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重获快乐。

——《纽约时报》

有一场寂静的风暴正在席卷这个国家,他的名字就是安德鲁·伯恩斯坦。他是个聪明、冷静、言语温和的人,他那充满理性和逻辑的思维能够让一切烦躁的大脑平静下来。

——《华尔街日报》

安德鲁·伯恩斯坦为那些仿佛附骨之疽的烦躁带来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在烦躁面前,这本书的读者将成为胜利者。

——凤凰屋戒瘾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书让你不烦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安德鲁·伯恩斯坦
译者 田远飞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16654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2016100332
中图分类号 B842.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3-2444号
版权提供者 由David Black Literary Agency授权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