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存仁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存仁(1908—1990),原名保康,又名承沅,字存仁,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1949年,赴港行医。阅历丰富,思维敏锐,学验俱丰,是著名的中医学家、藏书家、社会活动家、作家。

这本由张镜源主编的《陈存仁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记述了他的人生事迹和医学成就。

内容推荐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张镜源主编的《陈存仁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记载了陈存仁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目录

聪慧勤学 小荷初露尖尖角

奋力抗争 领衔请愿护国医

编纂巨著 成就医学两经典

学验俱丰 载誉沪上称名医

办学创刊 典藏医籍成“书城”

精于理财 热心公益慈善家

善交朋友 广传医家座右铭

港岛笔耕 医学著作成等身

试读章节

陈存仁于1908年出生在上海老城厢一个世代经商之家,祖上饶有资产。父亲及弟兄开设有两家衣庄和两家绸缎局。然而在陈存仁6岁那年,由于经营不善,衣庄及绸缎局全部变卖还债。接着父亲罹急病遽然西归。陈存仁排行老三,上有兄姊,下有二妹一弟,孤儿寡母顿时失去经济来源。为孩子的教育着想,母亲没有听从“住在乡下,可省开支”的建议,在上海艰难度日。“屋漏偏遭连夜雨”,不久,陈存仁的大姐又夭折了。

家道中落,连遭不幸,陈存仁从小沉默寡言,却很有主见。他自小聪颖,连续跳级,只读了4个学期,小学就毕业了。读中学继续跳级,1921年在民立中学毕业。根据先父让他学医的遗言,在四伯父的资助下,13岁的陈存仁考入南洋医科大学(东南医学院前身)。苦读1年,暑假患了伤寒,校方叫他静卧,多喝水,吃葡萄糖和维生素C,4周过去了,热度却越来越高。四伯父主张一定要看中医,于是就诊于名中医丁甘仁,服了3剂药后,热度就退了,陈存仁学西医的信心彻底动摇。病愈之后,于1923年考入丁甘仁创办、谢利恒(谢观)任校长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陈存仁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上课认真听讲,课余多看书,先后拜沪上名医谢利恒、丁仲英为师。为了提高国文水平,以利于阅读中医典籍,又拜姚公鹤为师。姚公鹤是常州名儒,曾任《申报》主笔和商务印书馆编辑。姚公鹤当时正要请一个誊写钢版和油印的人,陈存仁承担了这份工作,补习国文的学费全免。在姚公鹤处,陈存仁不但国文大有进步,而且社会关系方面收获更大。姚公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所交谊的董康、胡朴安、孟森、叶楚伧、陈冷血、陈布雷等都是学术界颇有影响的人物。在名儒学者的相聚倾谈中,陈存仁智识顿开,见闻大增,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因姚公鹤之荐,陈存仁再拜国学大师章太炎为师。陈存仁在《章太炎先生医事言行》一文中写道:“余于民国廿三年间,时往请益,亲炙愈深,尝恭聆论学,滔滔不绝,如黄河远来天上,顺流而下,天地弗届,愈谈精神愈旺,娓娓竟日无倦容。”“先生秉性孤鲠,尤好讥评显达,唯对后进,奖掖备至,至于朋友,友谊笃厚。”真实地写出了太炎先生诲人不倦的精神。

陈存仁看到丁福保办的《中西医学杂志》上招请抄写和剪贴工作职员,就跑去应聘。丁福保是医学家、文字学家、出版家、藏书家、佛学家,当时正编辑《古泉大辞典》,是将古今的钱谱以及藏家的拓本、年代和藏者姓名详注。陈存仁被录用,其工作是代为收集日本的古钱图录。陈存仁对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丁福保对他十分满意,在讲好的6元薪水上另加2元。第二个月助编《说文解字诂林》。《说文解字诂林》出版后名噪中外。鲁迅一再对此书进行赞誉,于右任评价此书为:“囊括有清一代许氏之学,汇为渊海。检一字而顷刻即得,得一字而各说咸备。”但丁福保自己发现了不少错误,要陈存仁送到章太炎处评阅。太炎先生指点陈存仁怎样搜集资料,怎样改编,并开列了许多有关的古籍书目,陈存仁天天跑旧书店。有高人指点,他搜集资料的能力远远超过了丁福保处其他旧学人员,更得丁福保赏识。

此间,陈存仁还忙里偷闲,写些验方,用“存仁”或“绿豆”作笔名,投寄到当时《申报》的副刊《常识》和小报《晶报》、《金刚钻》等,以求卖文助学。孰料连续寄出20多篇,音讯全无。他毫不气馁,继续不断地写,直到3个月后,终于发表了第一篇。这篇稿子介绍的验方医好了《常识》编辑沈思孚的多年顽疾,在了解了陈存仁的经济状况后,沈思孚允诺每月刊用他8篇稿子。

P5-9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夺目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民族体魄康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科技文明的结晶,是勤劳聪慧的中华儿女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体系。它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哲学内涵。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传人、一辈又一辈名医大家的实践探索、薪火传承、总结完善、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丰富的医学内容、实用的制药技术。具有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应诊灵活、普适简廉和预防保健作用显著的巨大优势,在世界医学之林独树一帜,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医疗保健事业,已经并正在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彰显中医药学家的丰功伟绩,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精诚合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为中华近现代百年来贡献卓著、深受敬仰的150位中医药学家,编撰出版了这部大型传记丛书。丛书采用评传体裁,记载他们的生平事迹、医术专长、学术思想、传承教育、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使这些宝贵的医学成就和精神财富发扬光大,千古流芳。

丛书取名《中华中医昆仑》。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祖”,柱西北而瞰东南,立中国而凭世界,凌驾乾坤,巍然屹立。以其高峻豪迈、绵延起伏的磅礴气势,寓意中华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和永不衰竭;以其挺拔雄伟、高耸入云的恢弘气魄,彪炳一代中医药学家的丰功伟绩、杰出贡献和不朽勋业。

丛书入选传主,从全国范围推荐遴选,遍及中医药界各个领域。有临床家、理论家、药学家、教育家、医史文献学家;有名师亲授、世医家教、学派传人、院校毕业和自学成才者;有师徒并驾、父子齐名和伉俪联袂者。他们学术造诣深厚、诊疗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学科地位崇高、科研成果丰硕、医风医德高尚、国内外影响较大,从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近现代百年来中华中医药界的杰出代表。

丛书的出版,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造就中医药人才,普及中医药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填补了我国为著名中医药学家大规模撰写传记的空白;也是一项抢救性工作,因入选传主已仙逝过半,许多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日见散逸,将之收集整理、编撰成书,功垂后世、利国利民;更是一项承前启后的工作,总结传主经验,传承中医药伟业,继往开来,光耀世界医学之林。这部医文结合,富蕴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的鸿篇巨制,对医疗、卫生、科研、教育及全球关注中华中医药文化的各界人士,都有重要的参考和阅读价值。

丛书的编撰出版,是一项巨大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工程,在策划、撰写、编辑、出版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并组织专家对全书进行终审;数百名专家、学者亲临指导,参与规划;有关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中医局(处)给予大力帮助;传主及其亲属、弟子热情支持、密切配合;撰稿人深情满怀、辛勤笔耕;编审专家尽心竭力、精工细琢;关爱中医药事业的企业家热心公益、慷慨资助;全体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无私奉献,这一切使丛书得以顺利出版。对此,我们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紧迫和资料搜集困难,加之水平有限,难免有疏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华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发端于远古,奔向于未来。百年对于历史,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百人对于万众,不过是沧海一粟。然本丛书所记载的百年百人,则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中医药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和光芒闪烁的璀璨星辰。

张镜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存仁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267973
开本 16开
页数 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88
CIP核字 2015316675
中图分类号 K826.2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