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里昂译事(增订本)(精)/碎金文丛
内容
试读章节

三、人是地行仙

《红楼梦》有些人物,我倒可以借用黛玉的几句话来概括一下: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第49页)

府尹姓何,名乃莹,字润夫,山西灵石县两渡镇人。何氏家族世代官宦,在清一代中进士又点翰林的就有18人,官位最高的曾任护理陕甘总督。他家族人甚众,除原籍外,客居北京、东北、江浙的比较多。府尹做过都察院左副督察御史,权势很大,官至二品。顺天府尹这个官爵,凡是看过《红楼梦》的人,听着都会耳熟。贾雨村这个贯穿全书的重要线索人物,不也做过“京兆府尹”吗?(第1443页)京兆府尹就是顺天府尹。这是曹雪芹惯用的障眼法,“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卜。府尹本人早已故去,我只见过他的放大照片挂在正房堂屋供桌的上方。他的夫人却比他健存多年。史太君不也比荣国公贾代善享寿多年吗?府尹的正室姓乔,山西人,也是大户。她是一位庄严和蔼的贵夫人,使我常常想到贾母。除了他的遗孀之外,府尹还留下两位如夫人:大姨太太和三姨太太。我没见过二姨太太,可能早已亡故了。这两位如夫人都是南方人,大概是他在江浙为地方官时所娶的。府尹只有一个儿子,早殇。过继了一个儿子,原名泽时,把泽字取消,单名告(时字的古体字),字浙生,以字行。大概是他生父在浙江为官时所生。他的夫人陈静娴是扬州人。我们兄弟管何浙生叫“大爷”,管他夫人叫“大妈”。大妈不能生育,所以也过继了两个儿子。

这种子息维艰的情况,曾经发生在曹雪芹家里。作者的祖父曹寅作古后,其子曹颗继任江宁织造。四年以后,曹颐也去世了。曹寅的另外一个儿子曹珍早殇,只得过继其弟曹宣的第四子曹频为织造。曹颊就是曹雪芹的父亲。雪芹自己也只有一个儿子,亦早天。反映在《红楼梦》里的情况是贾政的长子贾珠早殇,那时宝玉年龄尚幼,只得把贾赦之子贾琏夫妇请过来管理家务。曹、贾两家缺乏男性继承人,可是并不缺少女儿。仅就史书所载,我们知道曹寅有两个女儿,《红楼梦》里元、迎、探、惜四春是尽人皆知的了。顺天府尹也有好几个女儿,我记得的就有三位:大姑嫁给甜水井李家,自然也是官宦人家,生了方玉和方桂两个儿子。李方桂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现仍在美国任教。四姑嫁给张之洞的族孙,住在烂缦胡同,早孀。生有二子一女。老大有点白痴,老二是遗腹子,当年曾是一个翩翩佳公子。这两家的子女都跟我父亲念过书。五姑是大姨太太生的女儿,嫁给清末广东状元张某之子为继媳,住在南横街。

府尹和他的正室是山西人,他们过继的儿子生在浙江。府尹的两位如夫人是南方人,他们的儿媳妇是扬州人。最后这几个人都在北京定居。这种南人北人杂糅的现象,也常见于《红楼梦》和作者的家里。我们知道曹雪芹的上代久居东北,曹振彦从龙人关以后,曾在山西当过知州、知府,调升浙江盐法道等官。从曹玺起,祖孙三代四人连任江宁织造60年。雪芹本人生在南京,十几岁的时候,曹家败落,才随着家人回到北京定居。所以在他的小说里指明贾府的“老宅”(第26页)在金陵(南京),而小说的主要情节大部分都发生在北京。书中人物有南有北是极自然的事情。第八十七回,黛玉说:

“俗语说,‘人是地行仙’,今日在这里,明日就不知在那里。譬如我,原是南边人,怎么到了这里呢?”湘云拍着手笑道:“……不但林姐姐是南边人到这里,就是我们这几个人就不同。也有本来是北边的;也有根子是南边,生长在北边的;也有生长在南边,到这北边的,今儿大家都凑在一处。可见人总有一个定数,大凡地和人总是各自有缘分的。”(第1245页)

这些复杂的情况也发生在府尹一家人中。因此他们家的生活习惯颇受南方的影响。我曾在他们家吃过饭,他们的烹调艺术很有南方风味。还有他们家不喝北京人喜爱的茉莉花熏的茶叶,总是喝绿茶。我自己也不喜欢喝香片,而酷爱绿茶,或许是受了府尹家的影响吧。

四、府尹的长子和王姑娘

府尹过继的儿子何浙生,长形面孔,长胡须,大驼背,常常咳嗽吐痰。他的夫人长得胖胖的,眉目端正,颇有文才,书法超过其夫。宝钗和黛玉的才情每每超过宝玉,这是屡见不鲜的事。何浙生过继给府尹,如按近枝说,原不该轮到他,只因府尹对他特别钟爱之故。这种偏爱引起府尹胞弟、住在顺治门外灵石会馆的大世兄和二世兄的祖父的不满。他不同意,当然主要是财产继承权问题。恰好那时何浙生尚无子息;于是就把大、二世兄也过继过来:一个过继给府尹已殇的儿子为子,一个过继给何浙生。因为不愿意在过继时就没有爸爸,所以二人都称何浙生为父。这两位少爷比我们兄弟年龄都大,所以我们管他们叫大世兄和二世兄。有一年夏天,大世兄患时令症天亡,因此我们和二世兄的交往比较密切。何大爷后来又娶了一位如夫人,是北方人,大家都叫她王姑娘。他的远方叔父七爷回到北京以后,也娶了一位如夫人,叫作冯姑娘。王姑娘来到何家不久,就生了一个儿子,可是大家还继续叫她王姑娘。当时我觉得非常奇怪,后来看了《红楼梦》,才知道这是封建家庭传统的习惯称呼。下面引两段《红楼梦》,以资说明。第三十一回,晴雯摔坏了一把扇子,宝玉说了她几句,她就跟宝玉顶嘴,袭人劝晴雯说……

P12-P16

后记

整整十年前,2005年的早春,我为李治华先生选编的文集《里昂译事》完工。暮春三月的一天,我写了“编后记”。当年12月,《里昂译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那年,李治华先生90岁!

书寄到法国后,李先生送了朋友二三十本,据说很多人都是爱不释手地一气读完。巴黎、里昂的书店里,也摆上了这本书。国内的朋友看完后,或来电或来信或写书评,于编者而言,我看到自己为李先生的这个忙没有白帮,心里也是个安慰。

之后的日子里,联系不多,偶尔收到李先生的信,得知他又获得了“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和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文学与艺术”勋章。2014年春,意外地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李先生,而且是在与习主席交谈。回过头去再看这条新闻,才知道是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第一站就是里昂,到里昂后访问的第一处,就是里昂中法大学。校方安排了与这所大学关系最近的、在世者中最年长的华人——即李治华先生到场。新闻中主要是习主席讲话,他称赞李先生的“执着精神和学术才华令人钦佩”;坐在轮椅上的李先生一直在听。看到电视画面上的李先生,我有一种久违的感觉。的确,我前一次见他,距此也已12年了。

恰在此时,商务印书馆通知我《里昂译事》将要再版。亦在此前后,我在旧居的书柜里又找到一包李先生寄来的资料,于是我与编辑商议:与其再版,不如改出增订本,若此,可以再补充几篇李先生的文章。

我连打字带编辑,整理出下列三篇文章:一是《(红楼梦)与(追忆逝水年华>》;二是《(故事新编)法译本前言》;三是《略谈当代法国文学》。一、三两篇,都是李先生为1985年回国所准备的演讲稿。当时,《追忆逝水年华》的中译还没有出版,杜拉斯的作品似乎也尚未翻译出版,所以可以说这两篇演讲的内容都有一定的信息量。于今虽说读来有时过境迁之感,但也可以看出老先生对中法两国文学的发展一直是密切关注的,他的评介也是及时和准确的。第二篇是1959年出版《故事新编》法译本时的法文前言,后由译者自译回中文,可以简约地看m作者对鲁迅的认识和感受。希望这三篇文章的增补,能使《里昂译事》(增订本)比此前更加充实,以继续吸引新的读者。

此外,编辑提议,并对文章顺序做了调整,分为i大部分:译事、谈艺、阅世。突出译事,译领全书,更吻合书名,更具李治华先生这位大翻译家的特色。我当然赞同,我相信这样的编排也能达到更吸引读者的目的。

时在2015年2月,农历马年腊月小年夜,亦逢李治华先生百岁之年。蒋力记于上海绿茵苑。

目录

自序

译事

 《红楼梦》法译本的缘起和经过

附:胡文彬谈《红楼梦》法译本的影响

 试论《红楼梦》中人名的造译

 谈《红楼梦》的法译诗词

 “温都里纳”一词原文的商榷

 《红楼梦》与《追忆逝水年华》

 《故事新编》法译本前言

 《家》的翻译与巴金

附:巴金致李治华的三封信

 《长夜》法译本译者前言

附:姚雪垠谈《长夜》

 《人啊,人!》的书名翻译

附:《人啊,人!》法译本序(戴厚英)

 《长江漂流外史》序

 中国文学在法国传播的历史及意义

 译诗的困难

 我的翻译经验

 谈翻译

谈艺

 评介《骆驼祥子》的两个法译本

 罗大冈的中文诗和法文诗

 评罗大冈的法文诗集

附:《玫瑰与净盆》选译

 《罗大冈文集》前言

 略谈当代法国文学

 程增厚《法语诗汉译的模式研究》序

 我读卢梭《忏悔录》

 马塞尔·巴纽尔的《父亲的光荣》

 纪念孔子

 《胭脂》观后记.

 喜读张凤娇书画

 写在《梅宁钧画展》开幕之际

阅世

 我与北京

 追忆母亲

 我的回忆

 里昂中法大学话旧

 黄镇大使二三事

 我怎样学瑜伽

 简易瑜伽

李治华、雅歌主要译著

编后记

增订后记

序言

学问一事,见微而知著,虽片言鳞爪,却浑然一体。及今观之,札记、书信、日记等传统书写方式,更是散发出无定向、碎片化的后现代气息。钱锺书先生便将自己的读书笔记题为“碎金”,凸显其特殊的价值。

文丛取名“碎金”,意在辑零碎而显真知,并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相映衬。丛书所录,非为诸名家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著作,而是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分为治学随笔、学林散记、日记书信与口述自传等系列,多为后人精心整理或坊问经年未见的佳作。希望这些短小而精美、灵性而深邃、言简而隽永的吉光片羽,能帮助读者领略名家学者的点滴妙悟、雅趣文字,一窥学术经典背后的丰富人生。

内容推荐

《里昂译事(增订本)(精)/碎金文丛》汇集了李治华在翻译之余撰写的数十篇散文,大致分为三部分:回忆录,主要是对前半生的追忆;阅读记,主要记录与翻译工作相关的心得体会;序跋书评,辑录了作者几十年间在海外撰写的中文书评,从中可大致领略这些佳作在海外的推介和传播情况。

编辑推荐

《里昂译事(增订本)(精)/碎金文丛》为著名翻译家李治华的随笔集。李治华先生的最大贡献便是将中国文学的瑰宝《红楼梦》泽介到了法语世界。作者自述与这部经典之间的奇妙渊源,以及翻译时在两国文字与文化问斟酌思量的乐趣与心得。书中还辑录了作者几十年间在海外撰写的中文书评,以及对前半生的年华追忆,展现了一位心系故国的翻译家对于译介母语文学的坚持,读来令人感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里昂译事(增订本)(精)/碎金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治华
译者
编者 蒋力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19290
开本 32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2016006158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3
136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