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林纾家书(精)/碎金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林纾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极有影响的文学家、翻译家,也是晚清民国最为著名的传统派文人。作为消失于时代的士人群体的一员,无论是处世之方,还是为文之道,林纾都极具代表性,而《林纾家书(精)/碎金文丛》正是从一个特殊角度入手,揭示了这位“末代文士”的内心世界。

内容推荐

林纾既为当世所重的翻译大家,又是后人称道的古文殿军,身处中两文化之间,对于二者的态度又颇可玩味。《林纾家书(精)/碎金文丛》以家书这一特殊的视角,进入这位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其一为训子家书,共104通。信中林纾向子辈传授处世之道,可见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透露出’社会新变于传统家庭的冲击。其二为经林纾批阅的林琮作文13篇,展示了林纾教读古文的方法及评判标准,可感其力延古文之一线的殷殷期许。书中所收书信、作文多为首次整理,由北京大学夏晓虹教授和包立民先生辑录,并进行校注和导读,深入诠释了林纾家书的珍贵价值。

目录

寄郑礼琛婿书(七通)

训林珪书(一通)

训林璐书(六十五通)

训林琮书(二通)

示林琮书(二十五纸,附手迹影印)

训子遗书(四通)

林纾批改之林琮古文习作(十三篇,附手迹影印)

 外曾祖母郑太孺人事略

 先伯姊事略

 记伯兄宰大城三事

 严几道先生传

 孙念惺先生传

 张烈女传

 送世叔高梦旦先生南归序

 僭拟螺江太傅甲子重宴鹿鸣诗序

 游中央公园记

 书猖鼠呜冤

 书彭城王义康传后

 书南史王昙首传后

 书南史谢弘微传后

附录一

 谒外大母郑太孺人墓记

 陈宜人哀启

 先妣事略

 亡室刘孺人哀辞

 篷室杨道郁五十初度为文纪其生平

 郑氏女墓志铭

 钧圹铭

 述险

 九月十九日南中警报,急挈姬人、幼子避兵天津。回视屋上垂杨尚凌秋作态,慨然书壁

 硅子宰大城,城中无兵,时旁邑为叛军焚掠且尽。一日,有百馀贼临城。珪子出城问状,兵谬言,奉檄来卫。珪子知其谬,用羊酒米面犒之,慰以温言,遣去,城得完。作此寄示珪子

 珪子大城受代,率诸孙南归治田,作诗送之

 岁暮闲居,颇有所悟,拉杂书之,不成诗也(其七)

 畏庐七十寿辰自寿诗(十九首)

 余去年七十,作《自寿诗》二十首,略述生平,近于搴篇自炫,屏去不录。今年大病新愈,又届贱辰,率成一首,用自解嘲

附录二

 畏庐老人训子遗书(附北江先生跋)林实馨

 后人心目中的林纾林大文

 阅读林纾训子书札记夏晓虹

 林纾的家教包立民

试读章节

1906年8月,林纾受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李家驹之聘,担任该校预科和师范馆的经学教员,同时仍继续在五城学堂任总教习。在担任预科和师范馆经学教员时,林纾取孙奇峰《理学宗传》中诸理家语录,诠释讲解,主讲三年,遂编成《修身讲义》二卷。

《修身讲义》上卷有程颢这样一段语录:“儒者只合言人事,不合言有数。直到不得已处,然后归之命可也。”林纾在讲解中插人一段话:“吾辈身处今日,尚有作用之时。人人各存一国家思想,无惮强邻之强。亦正由彼中有男子,解得人事,故国力雄伟至此。我黄种人思力志节,何一稍逊于彼族?彼以强之故,目我为贱种,蔑我以属国,据我之利权,夺我之土地,此仇真不共戴天!今幸得陪诸子讲席,罄我所欲言之隐,与诸君子言之:须知强国在人心,全不在天数。乃今日各国人人自振,讵天意专佑白种而不佑我黄种耶?亦在讲人事与不讲人事耳。今一言以蔽之日:讲人事,于富国可十得八九;讲天意者,但有亡国灭种,此外别无言说。”此卷末有北宋哲学家张载这样一句语录:“利于民则可谓利,利于身,利于国,皆非利也。”林纾在讲解时对清廷提出这样的指责:“综言之,西方之所以能强,意专在民。吾国则视民贱,而取民之道复多而不穷。即有富民,非投身异籍亦窟藏不出。生利之道,既壅而不通,而取民之政,因窘而加厉。纾心忧之久矣!所愿同学诸君子,力求实业,专意商战,庶几吾华有生苏之望。编述至此,泪与笔俱矣。”

他要求学生不要信天意,也把自己对清廷的不满和失望告诉学生。而他的爱国、利民之心,更是深深地感染了莘莘学子。“儒者只合言人事”、“强国在人心,全不在天数”、“力求实业”、“意专在民”,这都显示了林纾贯穿一生的基本信念,充分表明他是一位在历史转折时期努力探求民族复兴之路的先驱,尽管他的探索不一定为人们所接受,甚至也可能有失误,但其心可鉴、其情可感,却是毫无疑问的。

1910年2月,京师大学堂开始分科,林纾不再给师范生讲课,改教大学经文科。

他在评选王船山的史论中说:因为中学生课业门类繁多,“虽有通敏之才,亦仅括其大略,即欲求精,不复可得”,“不得已采选船山史论,取其博辩者,逐篇讲解。问有疑义,则随时发明。或出口授,或笔篇末,久之笔者成帙”。

1908至1910年林纾又应商务印书馆的要求,编选注释并出版了共计十卷本的《中学国文读本》。这套《读本》由清代一直上溯至先秦,林纾不仅精选篇目,而且逐篇评注,每卷前都印有精心撰写的序言。这是近代文人编选的一套有影响的历代古文选本,也是应在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一笔的。

而他之热衷于在京师大学堂讲经文,为中学生编写历代古文选,乃是出于“合中西二文镕为一体”的文化理想与教育理念。他在1906年译《洪罕女郎传》跋语中说:“予颇自恨不知西文,恃朋友口述,而于西人文章妙处,尤不能曲绘其状。故于讲舍中敦喻诸生,极力策勉其恣肆于西学,以彼新理,助我行文,则异日学界中定更有光明之一日。或谓西学一昌,则古文光焰熠矣。余殊不谓然,学堂中果能将洋汉两门,分道扬镳而指授,旧者既精,新者复熟,合中西二文镕为一片,彼严几道先生不如是耶?”

1913年春夏之交京师大学堂文科学生毕业,林纾作序送别说:“今同学诸君子,皆彬彬能文者。乱馀复得聚首,然人人皆悉心以古自励。意所谓中华数千年文字之光气得不暗然而熠者,所恃其在诸君子乎?世变方滋,文字固无济于实用。苟天心厌乱,终有清平之一日。则诸君力延古文之一线,使不至于颠坠,未始非吾华之幸也。临别,郑重申之以文。余虽笃老,尚欲与诸君共勉之。”

1915年前后,林纾在为“国学扶轮社”编纂的《文科大辞典》写的序言中说:“综言之,新学既昌,旧学日就淹没,孰于故纸堆中觅取生活?然名为中国人,断无抛弃其国故而仍称国民者。仆承乏大学文科讲习,犹兢兢然日取《左》、《国》、《庄》、《骚》、《史》、《汉》、八家之文,条分缕析,与同学言之。明知其不适于用,然亦所以存国故耳。”

可以看出,作为京师大学堂的教师,林纾对学生的引导,是既“极力策勉其恣肆于西学,以彼新理,助我行文”,又期待其“力延古文之一线,使不至于颠坠”的。片面夸大后者,而有意无意忽略前者,是不可能把握林纾思想与教学活动的全部真实的。

因此,林纾一方面在京师大学堂尽其经学教员的职责,另一方面仍在坚持西方作品的翻译,这都不是偶然的。尽管林纾早已翻译出版了《巴黎茶花女遗事》(1899)、《黑奴吁天录》(1901),并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他的很多重要译作,却是完成于1903至1910年在京师大学堂任职、任教期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狄更斯作品的译介。他先后翻译出版了《孝女耐儿传》(1907,今译《老古玩店》)、《滑稽外史》(1907,今译《尼古拉斯·尼可贝》)、《块肉余生述》(1908,今译《大卫·科波菲尔》)、《贼史》(1908,今译《奥利弗退思特》或《雾都孤儿》)和《冰雪因缘》(1909,今译《董贝父子》)五部狄更斯代表作。更难能可贵的是林纾的评价眼光,他在《孝女耐儿传》序里说:“从未有刻画市井卑污龌龊之事,至于二三十万言之多,不重复,不支离。……则迭更司者盖以至清之灵府,叙至浊之社会,令我增无数阅历,生无穷感喟矣。”并且和我国的《石头记》比较:“中国说部,登峰造极者无若《石头记》。叙人间富贵,感人情盛衰,用笔缜密,着色繁丽,制局精严,观止矣。其问点染以清客,间杂以村妪,牵缀以小人,收束以败子,亦可谓善于体物。终竞雅多俗寡,人意不专属于是。若迭更司者,则扫荡名士美人之局,专为下等社会写照;奸狯驵酷,至于人意所未尝置想之局,幻为空中楼阁,使观者或笑或怒,一时颠倒至不能自已,则文心之邃曲宁可及耶!余尝谓古文中叙事,惟叙家常平淡之事为最难着笔。……以史公之书,亦不专为家常之事发也。今迭更司则专意为家常之言,而又专写下等社会家常之事,用意着笔为尤难。”在《块肉余生述》前编序中,林纾这样写道:“若迭更司此书,种种描摹下等社会,虽可秽可鄙之事,一运以佳妙之笔,皆足供人喷饭。英伦半开化时民间弊俗,亦皎然揭诸眉睫之下,使吾中同人观之,但实力加以教育,则社会亦足改良,不必心醉西风,谓欧人尽胜于亚,似皆生知良能之彦。”又与施耐庵著《水浒》相比较:“《水浒》从史进人手,点染数十人,咸历落有致。至于后来,则如一丘之貉,不复分疏其人,意索才尽,亦精神不能持久而周遍之故。……若(迭更司)是书,特叙家常至琐至屑无奇之事迹……而迭更司乃能化腐为奇……”在《贼史》序中,林纾又说:“所恨无迭更司其人,如有能举社会中积弊著为小说,用告当事,或庶几也。”

P242-P247

序言

学问一事,见微而知著,虽片言鳞爪,却浑然一体。及今观之,札记、书信、日记等传统书写方式,更是散发出无定向、碎片化的后现代气息。钱锺书先生便将自己的读书笔记题为“碎金”,凸显其特殊的价值。

文丛取名“碎金”,意在辑零碎而显真知,并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相映衬。丛书所录,非为诸名家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著作,而是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分为治学随笔、学林散记、日记书信与口述自传等系列,多为后人精心整理或坊间经年未见的佳作。希望这些短小而精美、灵性而深邃、言简而隽永的吉光片羽,能帮助读者领略名家学者的点滴妙悟、雅趣文字,一窥学术经典背后的丰富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林纾家书(精)/碎金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纾
译者
编者 夏晓虹//包立民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21804
开本 32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2016070152
中图分类号 I266.5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2
138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