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应从研究“怎么教”到研究“怎么学”,变“以教定学”为“因学设教”,从根本上改变“教”和“学”的方式。林志明编著的这本《因学设教--基于学情分析的单篇阅读教学设计重构》分“从学情出发:语文教学应然的诉求”、“无视学情:语文教学无言的痛”、“学情分析:语文教学的难言之隐”、“因学设教:让‘学’为‘教’导航”、“课例实践:从‘学’的视角构建‘教’的活动”五大章节来阐述“因学设教”的主题。
| 图书 | 因学设教--基于学情分析的单篇阅读教学设计重构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好的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应从研究“怎么教”到研究“怎么学”,变“以教定学”为“因学设教”,从根本上改变“教”和“学”的方式。林志明编著的这本《因学设教--基于学情分析的单篇阅读教学设计重构》分“从学情出发:语文教学应然的诉求”、“无视学情:语文教学无言的痛”、“学情分析:语文教学的难言之隐”、“因学设教:让‘学’为‘教’导航”、“课例实践:从‘学’的视角构建‘教’的活动”五大章节来阐述“因学设教”的主题。 目录 研究:让生命共历成长(序)/莫国夫 走在“因学设教”的路上(自序) 第一章 从学情出发:语文教学应然的诉求 一、何谓“学情” 二、为什么要了解学情 三、学情分析的学理依据 四、学情探测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无视学情:语文教学无言的痛 一、教学设计:被旁落的学情分析 二、教学实施:被漠视的学习起点 三、教学评价:被架空的学生主体 第三章 因学设教:让“学”为“教”导航 一、细读文本,编制合宜的“预习单” 二、梳理学情,寻找真实的教学起点 三、找准“豁口”,设计适切的教学预案 第四章 课例实践:从“学”的视角构建“教”的活动 一、倾听爱的弦歌——《麻雀》教学 二、好课,不断挑战学生的智力极限——《扁鹊治病》教学 三、慢慢地,把学生领进文学百花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 四、朝向“活”的语文教学——《给予树》教学 五、贴着学生教语文——《刷子李》教学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因学设教--基于学情分析的单篇阅读教学设计重构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林志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262227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6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75 |
| 出版时间 | 2015-09-01 |
| 首版时间 | 2015-09-01 |
| 印刷时间 | 2015-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78 |
| CIP核字 | 2015200687 |
| 中图分类号 | H0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