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阿加西编著的这本《从古希腊到爱因斯坦物理学史父子谈》是一部立意新颖的科学史、科学哲学入门读物,内容涉及从古希腊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发展史。效仿柏拉图对话录的笔法,本书记录了阿加西博士和他的儿子艾伦问的一系列真实对谈。在不断地相互盘问,严格地检查彼此逻辑的过程中,父子二人试图理解物理学思想中的核心观念,并探究是哪些思想氛围或社会因素的改变,促成这些核心观念的发展和变化。
图书 | 从古希腊到爱因斯坦物理学史父子谈 |
内容 | 编辑推荐 约瑟夫·阿加西编著的这本《从古希腊到爱因斯坦物理学史父子谈》是一部立意新颖的科学史、科学哲学入门读物,内容涉及从古希腊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发展史。效仿柏拉图对话录的笔法,本书记录了阿加西博士和他的儿子艾伦问的一系列真实对谈。在不断地相互盘问,严格地检查彼此逻辑的过程中,父子二人试图理解物理学思想中的核心观念,并探究是哪些思想氛围或社会因素的改变,促成这些核心观念的发展和变化。 内容推荐 约瑟夫·阿加西编著的这本《从古希腊到爱因斯坦物理学史父子谈》是一场真实生动的父子对话,一段不断变革的物理学史。 对话从中世纪末和文艺复兴的开端谈起,以哥白尼和布鲁诺作为开篇人物,揭示出哥白尼与传统亚里士多德思想间,在宇宙论、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上的观念冲突。随后依次介绍伽利略、开普勒、牛顿、梅森,以及他们关于重力、惯性和太阳系的理论。 接着,对话内容返回到古希腊人提出的物理学最根本问题: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泰勒斯、巴门尼德、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随后对话开始涉及实验,谈到了笛卡儿、帕斯卡、哈维、培根、伏打、奥斯特、法拉第、开尔文和麦克斯韦的思想。 最后,对话谈及对牛顿思想的广泛接受,以及莱布尼茨、康德和马赫如何不满于牛顿主义,并最终促成了爱因斯坦理论的形成和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目录 前言 第一周 星期一:科学究竟是什么 星期二:从阿里斯塔克斯到哥自尼 星期三:为什么相信科学家 星期四:伽利略的望远镜 星期五:人造卫星 星期六:重力的大小 星期日:科学Vs迷信 第二周 星期一:物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 星期二: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 星期三:从柏拉图到笛卡儿 星期四:笛卡儿的宇宙理论 星期五:笛卡儿的物理学 星期六:培根、波义耳和牛顿 星期日:牛顿和爱因斯坦 第三周 星期一:莱布尼茨 星期二:不存在的电原子 星期三:牛顿是对还是错? 星期四:乱哄哄的以太理论 星期五:与全世界为敌 星期六:磁力线 星期日:从法拉第到爱因斯坦 补充阅读 试读章节 今天早上,我告诉艾伦,我正在思考人类如何花费了数个世纪的时间,去得到关于我们这个世界清晰的知识,以及要取得这些成就是何等的困难。 “什么才算清晰的知识呢?”艾伦问道。 “我也不知道能否解释清楚,”我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到底想知道什么。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我们关心的问题,其中一些是重要的,另一些却不那么重要。” “哦,是啊,”艾伦说,“我给你举个不重要问题的例子吧,比如:今天早餐上你吃糖饼了吗?” “那么你还能举一个重要问题的例子吗?” “好的,让我试试吧!”艾伦答道,“如果人们想不穿太空服就到另一个星球旅行的话,就要先搞清楚那里是不是有空气。” “就这么简单,”我说,“有些问题事关重大,有些问题则无关紧要。而且每次你说一个问题‘重要’的时候,应该强调这个问题‘对什么而言’是重要的。你这个例子举得很恰当,对于我们想要不穿太空服就到另一个星球旅行而言,首先搞清那里是否有空气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然而还有一些更加一般性的重要的问题,你能说出一个来吗?” “嗯.”艾伦想了一会儿,回答道,“如果某人今天就要死去,但还留着一大堆事没干完,那么对于他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我是不是要在死前把这些事情做完呢?而且如果他知道,自己在死前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完这些事情,那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果只能做完这些事情的一半,或四分之一,总之无法全部完成,那么我会不会死不瞑目呢?” “现在你明白啦,”我说,“每个人都知道,我们都会在自己的工作完成之前死去。那么问题就是,我们是否真的在意有没有完成自己的心愿呢?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究竟会去选择做一些可能在临终之前就能完成的平凡小事呢,还是希望去做一些明知活上两百岁也干不完的千秋大业呢?举个例子吧,如果人们只想去做那些有生之年就能看到结局的事情,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科学出现了。科学可是一个经历了数个世纪的事情啊。很多人仅仅是为它添砖加瓦罢了,还没等这个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就已经驾鹤西去了。然而,当三四百年前,人类第一次开始科学研究时候,完全没有想到科学是一项如此浩大的工程,绝不可能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完工。” “唉,他们都错了,不是吗?”艾伦喊道。 “是啊,他们是错了,”我回应说,“然而如今人们明知有生之年看不到结局,也依然在继续着这项庞大的工作,因为我们明白,今天的奋斗,是在为明天的后人铺路。即便每天都有人离开这个世界,但我们依然会坚持这项事业。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执着于科学这件事呢?” “科学可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呦,”艾伦说,“是不是因为它很有趣?” “你的意思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仅仅是因为它有意思;如果一个人对科学完全不感兴趣,那么就不会关心它了。可是在三四百年前,情况可不是这个样子啊。如今科学已经存在了,所以我们可以好好打量它一番,看看它是否真的那么有趣。如果我们觉得科学真的很吸引人,我们就会考虑主动参加到科学活动中去了。我们要想知道科学究竟是什么,可以去读读科普书籍、听听科学讲座或是交一些科学家朋友。然而在四百年前,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科学,没有像今天的科学家一样的人可以去请教,也没有像样的科学书籍。那时的书籍,不仅思想混乱,而且艰涩难懂。我们可算进入正题了。你还记得你刚才问我,什么才算是清晰的知识么?” “当然记得,这是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嘛。” “现在,有一件事是比较明白的:一本书如果写得简单清楚,那么这就是一本好懂的书。要想写一本书,本身充满了自相矛盾,却让读者难以发觉这些矛盾,反倒是很困难。什么是自相矛盾呢?比方说你声称所有人都是好人,后来你遇见不怎么喜欢的人,并说他是个坏人,你就忘记了自己从前说过所有人都是好人。这时,你这就犯了自相矛盾的毛病。如果一本书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根本看不出是不是自相矛盾的,那么这本书一定写得不清楚。” P3-5 序言 两年前,我的儿子艾伦和我曾进行过一次长谈,谈论科学和哲学中那些我们感兴趣的话题。本书便是基于那次对话而写成的一部对话录。 事实上,早在古希腊时期,“对话”已经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教学方式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便是精通对话艺术的大师,他和普通的雅典公民对话,和自己的学生对话,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的高徒柏拉图在雅典开办过一所学园,学园里也流行对话教学方式。而柏拉图的重要著作,无一例外都是用对话体写成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相信,对话是探讨问题的最佳途径。正是通过对话中激烈地相互诘问,仔细地检查自身的逻辑,人们才可以发现其中推理的漏洞。在苏格拉底看来,只有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智慧的大门才能向他打开。他总爱挑战其门徒的主观臆断,迫使他们重新审验自己的思想。苏格拉底早年热衷物理学,中年时转而投身伦理学研究。他的学生柏拉图对伦理学和政治学感兴趣,也喜爱数学和科学。柏拉图的对话录涉及各个领域,每篇都以苏格拉底的观念开篇,继而阐发自己的思想。柏拉图的关于科学本质的理论极为重要,但这些都不是苏格拉底的观点,甚至也不是源于苏格拉底的观点。苏格拉底对于物理学史的意义体现于,他始终强调不带偏见的研究和严格审慎的追问。所以说,苏格拉底对物理学史的真正贡献,恰恰是在他放弃物理学研究之后完成的。 在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尽管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念依然是当时的学术主流,柏拉图的观点却更受欢迎。讽刺的是,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受到了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批评。布鲁诺和伽利略是哥白尼的追随者,他们都写过科学对话集。罗伯特·波义耳也写过,他是伦敦皇家学会早期最重要的一位成员。这个成立于1660年的皇家学会,宣告了近代科学的来临。不过,皇家学会的正统观点却认为,真正能够促进科学进步的是实验,而非对话。 在本书中,我们将对科学思想的演进做出更多细节上的讨论。在我看来,科学活动是一场无尽的对话,其中充满了各种问题,以及各种不清晰、不充分,甚至错误的解决方案。一直以来,科学就是这样一场连续的革命。 最后,有必要谈谈本书的写作思路。在本书中,我尝试将我个人非常认可的两种观点综合起来:第一种观点来自于我的老师卡尔·波普尔爵士,他始终将科学方法看作是一种批判方法;第二种来自于埃德温·阿瑟·伯特(E.A.Burtt)和亚历山大·柯瓦雷(A.Koyre)关于物理学史的观点,他们都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总是内嵌于某个形而上学框架内从而被一个时代所接受的。而我的综合史观,则将这段历史视为一场不断经受科学批判的、形而上学框架的斗争史。我要感谢很多历史学家们,包括J. 伯内特(J.Burnett),H. 切尼斯(H.Chemiss),特别是H.A. 沃夫森(H.A.Wolfson)。对于莱布尼茨传统,从康德、奥斯特到法拉第和爱因斯坦的观点,我的工作大致基于原始文献——二手文献极度匮乏且不甚准确。唯一的例外是爱因斯坦为M. 雅默(M.Jammer)《空间的概念》一书所做的序。D. 格林伯格(Daniel Greenberg)为本书的编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是本书当之无愧的第二作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从古希腊到爱因斯坦物理学史父子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以)约瑟夫·阿加西 |
译者 | 王哲然//王筱娜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78824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0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6 |
CIP核字 | 2015226977 |
中图分类号 | O4-091 |
丛书名 | |
印张 | 7.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212 |
宽 | 14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18-2013-369 |
版权提供者 | 约瑟夫·阿加西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