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文化与小传统--民俗文化学论萃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从大文化与小传统的视角进一步拓展民俗历史文化的研究领域,以丰富中国文化史的学术内涵、树立起具有国内国际水准的学术成果风范,是十分迫切的学术需求。赵宗福、米海萍编写的《大文化与小传统--民俗文化学论萃》突出的主题是“大文化与小传统下的历史文化学研究”,采用文化史、社会史、民俗史的基本理论与独特方法,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昆仑神话为中国文明源头、昆仑文化在中华源头文明的地位,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历史与传承,历史上村落社会生活与神圣信仰,青藏地区民族历史传说传承书写、英雄史诗《格萨尔》对历史研究的价值等方面。

内容推荐

赵宗福、米海萍编写的《大文化与小传统--民俗文化学论萃》是以民俗文化为主题,从中国大文化的宏观视角,主要运用民俗学和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所进行的创新性研究,集中于昆仑文化及昆仑神话、多民族民歌花儿及花儿会、土族民俗文化、多民族民间文学、多民族信仰及英雄史诗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尤其是西北区域内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事象进行了严谨的学理性思考。既有自觉地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地方民俗文化内涵的学术使命,又有发挥民俗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文明进步的作用,为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尽到学者责任担当的现实意义。

本书可供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民间文学专业研究者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文化篇

大文化视野中的昆仑文化研究与文化建设

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

穆天子西巡的地缘文化意义

论“虎齿豹尾”的西王母

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

——《格萨尔》史诗的文化功能阐释

试析史诗《格萨尔》中的游牧文化特征

理论篇

论河湟皮影戏展演中的口头程式

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

民歌花儿的民间指涉和文本使用

村落土地利用与空间观同心圆结构关系探讨

——以青海土族村落为例

论河湟地区时空设置

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建构模式探析

非物质文化视野下对民间文学文本的传承与尊重

——以青藏地区民间文学文本为例

民间文学篇

青藏地区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与特点

青藏地区与域外民间文学交流

口传与书写:从“蓝桥”主题看民间文学的历史演绎

宝卷与青海嘛呢经流变的关系

中国花儿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

论《格萨尔》的程式化结构特点及其传承规律

《格萨尔》伦理思想探微

毁灭与重生

——故事歌《方四娘》的悲剧叙事

民俗篇

清代咏藏竹枝词的民俗内容及其特点

三川土族“纳顿”解读

土族纳顿面具舞解读

试析土族“纳顿”节传承、复兴的文化动因

——以青海省民和县鄂家村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土族婚礼传承研究

“那达慕”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那达慕”为例

从史诗《格萨尔》看藏族盟誓习俗

河源昆仑与土地崇拜

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

田野调查篇

乡土社会农事祭祀与社会控制

——对民和县桥头村青苗善事的民俗学调查

青海民和土族“纳顿”节的田野调查

神圣的民俗化与民间信仰的多元性

——大通老爷山朝山会调查研究

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城隍庙会调查报告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文化与小传统--民俗文化学论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赵宗福//米海萍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472052
开本 16开
页数 3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566
CIP核字 2016019810
中图分类号 K892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