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又见花开
内容
编辑推荐

魏振华著的《又见花开》为散文集。收录了作者数十篇散文,这些散文或记录家事国事,或表达对社会人情的理解,或抒发对山川风物的咏叹,文笔优美清新,情感亦摇曳多姿:早年生活的深沉回味,尘世跌宕后的厚积薄发,游历山川时的灵性摭拾,齐涌至多彩的笔端,凝作睿智的盛筵。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咀嚼,对亲情、友谊的珍惜,在感性而细腻的心田汇成诗流,萃聚于字里行间。

内容推荐

在几十个春秋里,细细品味,能品出一些秋天红酒的甘美和白酒的浓烈;

在几十道年轮里,漫漫读数,能读懂一些秋天的阳光和风雨;

在几十个岁月里,能量出一些秋天的上下和纵横。

几十年的秋天就是一首首诗,在这些诗中既有许多的憧憬,也有不少的收获;

魏振华著的《又见花开》既有满满的感动,也有处处的缠绵;

还有深刻和厚重,更有沉淀和升华。

目录

辑一 眼底尽收天下景

 秋行边界

 秋日思语

 芭芒花

 秋行延安

 又回长沙

 依恋橘子洲

 又见雪飘

 回头看更美

辑二 胸中常怀家国事

 母亲

 怀念母亲

 回忆父亲

 旧门上的时光

 消失的母校

 因有比赛而精彩

 缅怀身边的英雄

 心在人民.利归天下

辑三 笔下绽开万千情

 秋的记忆

 迷途之盼

 放弃也很美

 我心中的《瓦尔登湖》

 我走在秋天里

 让压力释放美丽

 乡村年趣

 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附录:附录

 自信执着 弄潮

试读章节

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来到松柏掩映、翠峦环抱的忠烈祠。南岳的忠烈祠面北,肃穆地屹立于香炉峰下,是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修造的。步人忠烈祠,走过高大雄伟的三孔牌坊,是开阔的庭院。石板道旁,两排整齐的翠柏亭亭玉立,沿石板道行百余步,便是巍然耸立的“七七”纪念塔。塔座四周是四块刻着“七七”铭文的青石碑。纪念塔中间有五颗炮弹直指蓝天,弹体一大四小,屹立在一起,象征着汉、满、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坚决抗战。再往后走是纪念堂、享堂和墓园。行至此处,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同时也充满了敬意,我们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也感受到了中华儿女齐心抗战的不屈意志。这种感觉不是我们独有,因为我们看到一一很多游人在纪念堂脱帽致敬,而墓园中十三座阵亡将士的陵墓前更有不少人驻足落泪……

此次南岳之行,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观云、赏月、看日出,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再次拜访怀泉法师。我想,一来是要感谢他初春吋接待了老校长;二来是感谢大师上次与我们分享的佛教心得,让我们享受了一次心灵的盛宴。可是怀泉法师不在上封寺,我们没能见到他,朋友也没能联系上他。第三天早上,我心里怀着些许遗憾,在细雨中,决定下山返回长沙。

但是缘分就是这样奇妙,车过半山亭时,衡阳的朋友联系上了怀泉法师,他彼时正在南岳金龙寺(怀泉法师兼任金龙寺住持)。于是,我们一行来到金龙寺,怀泉法师接待了我们。由于停电,怀泉法师准备的云雾茶没法沏泡,我们便饮着清泉水与大师就佛教和善行等问题进行沟通。此次交流,怀泉法师讲了一位女士的故事。她由于某种原因,脾气暴躁,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处理不好,尤其是婆媳关系非常糟糕。于是,她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在极度心灰意冷之际,她找到了怀泉法师。大师跟她讲了一些佛教的观点,她听后,明白了心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于是回去后认真调整了心态,不仅处理好了婆媳关系,而且身体也逐渐恢复了健康。大师说: “健康的心态比天生的聪明和显赫的背景更重要,甚至比什么都重要!”大师沉缓的话音,声声入耳,浸透心灵。随着谈话的深入,大师“心忧天下、心存善念”等通俗的佛理,像晨钟暮鼓,敲击着我们的心灵,让大家感悟颇深。我感受着佛学智慧博大的力量,也震撼于佛理和常理的通幽之妙。曾任岳麓书院山长的王文清,在书院的碑刻中至今留有他的碑文一一《读经六法》:正义、通义、余义、疑义、异义、辨义。按照这六法,我试图去理解看过的一些经书和佛学方面的书,现在再对照大师所讲的道理,我对佛学和事物的理解也因此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拜別怀泉法师,我们坐上回程的车,同行的人说:“也许以后我的心里还是会有很多的不满足,但今天大师的话让我的心灵得到了荡涤,灵魂得到了洗礼,今后我会时刻铭记他的话。”阳光晃眼,我这才发现,思索、说话间,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已经展露了笑容。抬起头,一缕阳光穿过大树的叶隙洒下来,照在地面上,秋风中的树根岿然不动,片片黄叶沐浴在阳光中。阳光也折射在行人的身上,我们的心情顿时晴朗起来,心胸更是豁然开朗。

灵山不远,心诚能到;觉海非遥,返照即知!我心想:只要人人时时心怀好意,时时多说好话,时时多行好事,社会就会更加安定、和谐!我思索:只要心中少起烦恼妄求,念念轻松自在,多与人行慈悲方便,我们一定会时时和悦、安详!

再前行,我不由想起南岳衡山上铭刻的佳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P20-22

序言

春天的一个日子碰到唐朝晖,他依然是语速很快地说话,只是湖南口音越发重了,他说请你帮我一位朋友写一个序哕。我说手头杂事实在有点儿多,不如请别人为好。心下是有些“怯序”,首先得读好厚一沓文稿,还得细细琢磨,轻重如把秤,多了少了都不合适。可朝晖是让我心存敬意的,因为他对文学的执着。前些年他原本担任了《青年文学》主编,已成为业内受到关注的青年出版人,但正当顺风顺水之时他却突然辞职,一头扎进了乡间,到那个非遗项目一一“女书”的偏僻地方调查采风两年多,写出了一系列精彩的长篇散文,叫《折扇》。就冲这些,朝晖所做的事都一定是透着某种道理的,你要相信他这人性格里的那股子倔劲儿。

所以,隔了一段时间他又说,你还是写一写哕,我便无话可说了,便找个时间静下心来去读他发来的书稿,就是魏振华所写的散文集《又见花开》。方得知作者是广西柳州人,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曾担任建设银行广西分行、湖南分行副行长,2015年还获得了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这位撰写并出版过多部金融专著的资深专家,不仅在金融工作中很有建树,同时还热爱文学,勤恳地记录着生活与工作,一草一木、此情彼景,都能引发他的联想,即用朴实且不失隽永的文字,描画出生活的印迹、心路的历程。他在广西、湖南及全国的一些报刊上陆续发表了多篇散文、诗歌,并于2012年出版了一部散文集《又见春天》。

前些时,在中国作协的一次会议上,曾听到中国金融作协的一位人士介绍其行业内的文学创作,他说我们金融界有太多的文学素材,但写的人却不多,是令人遗憾的。后来才知道魏振华已是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的理事,他正是在人们的期待之中,难能可贵地以他的散文传播和影响着更多的金融人,也向更大的范围揭示了金融人的内心。或许,在金融界还有许多正默默跋涉于文学道路上的有心人,他们在当下利率市场化、经济环境复杂化、竞争白热化的压力下,更为迫切地希望精神的追寻与支撑。用魏振华自己的话说就是,心系梦想才能战胜眼前的沮丧和阴霾,只有认知自己战胜自己,才能在前进的路上勇于摸爬滚打,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魏振华的写作已然不仅是个人的意义。

他的成长经历证明他的感慨是真诚的.他出生于2。世纪5。年代末桂中的一个贫困山村,父亲当过老师但却因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被劳动教养,兄弟姐妹仅靠母亲一人辛劳拉扯,时常难得温饱,小小年纪的魏振华常在山中摘金银花,采野葡萄,变卖后利、贴家用,自小便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不易与发奋努力。父亲的学识和母亲的坚韧引领着他好学勤劳,最终在1978年恢复高考时走出了山村,成为当地最早考上大学的年轻人。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的能量,从财会专业到文学写作,他兴趣广泛,激情饱满,不断充实自我,是把“钉子精神”自觉自愿地运用于学习和工作中的实践者。多年攀登,渐入佳境。

时代的发展告诉人们,越是跨界的人士或许越能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显示出更广博的文化修养,他的此部散文集《又见花开》便是多种心得的结集。他将文章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旅行随笔,眼底尽收天下景,系行走之中的见闻与心情。既有广西故土的山川物美,也有他曾工作过的湘江河畔的风土人情,还有北京冬日的景山雪景、西岳华山的险峻奇雄等,边行边议,让人感觉有的章节不失为一道简约的旅行攻略。他从山里来,不忘山水美,无论行走何处,面对自然都不免流露出一种由衷的喜爱钟情。第二类是工作之中的记事与感悟,有金融战绩的感人事迹,如记见义勇为的建行卫士廖民军,在客户面临威胁时,自己抢上前去护住了客户,而被歹徒刺杀。这种文字近乎报告文学,但写出了情意,写出了人物的个性,真实感人。还有对压力的解读等,认为人一出生就会有压力,而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工作和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压力似乎越来越大,如何面对?他给出了一些方子,不管效果如何,读者或许都能从中受益。第三类是关于亲情和往事的回忆,它们从魏振华的心底流淌出来,更具深情,更为打动人心。他充满深情地分别写到了父亲和母亲,可以视为父母的小传。他的母亲一生劳作,勤劳勤俭,对子女管教严格,内心慈祥,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母亲;老父亲虽然曾饱经坎坷,但知识分子的品格和自尊从未泯灭,他的言行深深地印刻在儿子的心上,尽管父亲已去世多年,但魏振华深受其影响,并随着时光的流逝,对父母的思念越加浓烈,这所有的一切在他心里已经酿造成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所做的,就是将它们记录下来。

知识的力量能改变命运,世界永远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经历过贫苦岁月的魏振华十分懂得“环境不会改变,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人生哲理,从小成长于逆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会看到机会,并且成就自我。魏振华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他以自己的经历撰文,催人励志,引人向上,以对生活和世界的善意给人以温暖的力量。

魏振华的家乡柳州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因此亦称“壶城”。据史料记载,自汉武帝时期西汉朝灭南越国建潭中县城以来,柳州已有超过Z100年建城史,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甲级旅游城市,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应该是一个出故事的地方。还有为人称道的民族风情,被归纳为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为柳州刺史,韩愈为他写下了《柳州罗池庙碑》一文。碑文的前半部分记载了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后半部分附了一首《迎享送神诗》。到了宋代,苏轼又将《迎享送神诗》书写下来,由柳州人士于宋嘉定十年即公元l2l7年,刻石立碑于罗庙内。这块碑集韩愈文、柳宗元事、苏轼书子一体,被后人称为“三绝碑”。

在这样一个有着四绝三绝的地方,怎么能没有后人的美文呢?

对于魏振华来说,虽说是秋色无边,眼前风景已是多姿多彩,但对于文学之路的求索,似乎还很漫长。唐朝晖既然与之为友,当然也可以在自己的文学之行中与之相约为伴,相互提示,找出不足,并向着有益而相宜的方向而去。苏轼在评价柳宗元的诗文时说道:“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似淡而实美,是否可为柳州人魏振华今后追求的文学境界?读者有所期待。

是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时代的发展告诉人们,越是跨界的人士或许越能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显示出更广博的文化修养,他的此部散文集《又见花开》便是多种心得的结集。

从小成长于逆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会看到机会,并且成就自我。魏振华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他以自己的经历撰文,催人励志,引人向上,以对生活和世界的善意给人以温暖的力量。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著名作家 叶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又见花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振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39441
开本 32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6116241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