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唐高宗)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碑石刻立于唐咸亨三年(672年),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碑高3.5米,宽1.08米,厚28厘米。共30行,每行80余字不等。现藏陕西西安碑林。《圣教序》全文共2400余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唐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自此碑以后,收集王羲之书或其他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均为佳作,但仍以《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