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代文宗刹那锦云--也是鲁迅也是胡适(精)/叙旧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姜异新把视线聚焦到鲁迅和胡适这两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人、20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身上,运用她深刻的领悟、扎实的研究功底,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从其二人的著作、书信、日记,人生轨迹、生活交际圈子、日常活动等多角度入手,寻访二人足迹,拨开历史的云雾,带我们分别走进了鲁迅和胡适的世界。在作者笔下,这两位新文学运动的缔造者,一代文宗,和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酸甜苦辣,有儿女情长,形象如此真实饱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并以独特清晰的视角,力求还原历史本真,释疑解惑,使一些谣言不攻自破,令人豁然开朗。《一代文宗刹那锦云--也是鲁迅也是胡适(精)/叙旧文丛》一书以二人互为坐标,彼此观照,还原挖掘二人的人格力量,民族自醒,历史担当,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鲁迅与胡适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两个丰碑式的人物。他们学贯中西,治学严谨,思想广博精深,无论为人为学为文都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由姜异新所著的《一代文宗刹那锦云--也是鲁迅也是胡适(精)/叙旧文丛》一书在某种程度上沟通逝者的心灵,联结当代人的情感,准确地传递上个世纪某种人文精神与人间温情。

目录

第一辑

 3.追随鲁迅永远的心

 7.栖居在鲁迅的结构里

 12.每一刹那,深味人间——鲁迅小传

 63.鲁迅的辛亥

 83.鲁迅在北京的现代消费地图

 92.那最冷静与最敏锐的神经

第二辑

 107.魂牵梦系绮色佳

 140.凯约嘉湖上的诗波

 151.费城一晚

 163.芝加哥的中国风

 179.橡园深深

 201.纽约,胡适张爱玲相逢1955

 216.曼哈顿东区81街104号

 226.后记

试读章节

追随鲁迅永远的心

与任何一本书的相遇,都是一个和作者共想、共情的过程,甚至不只是文学作品的幻想世界,现实生活中,走到一起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共想,即共同拥有,或说认同一样的梦想。所谓同人、圈子,所谓文友、笔友、网友、微友,实际上都是因了那份共同的想象的吸引凝聚而来。不同的称谓只是彰显了科技不断进步中,时代对汉语的工具性筛选。

我认同自我奋斗,所以为他或她的雄心和成功鼓与呼;我认同世间情重,所以为他或她的悲欢离合哭和笑;我认同彼岸世界,所以为他或她的幻觉憧憬沉与醉。直到有一天,这样的痴迷止住,因为与鲁迅相逢。内心构筑的繁华世界忽然轰毁,一种当下的反省,深度的观照,缓缓升腾,诸多纷飞妄念,不再起起落落。

来到鲁迅博物馆的十年光阴,倏忽而过,大部分日子都从鲁迅故居“老虎尾巴”的外墙走过,已经远远超过了先生在此居住的时间。一个世纪,一墙之隔,不要问我鲁迅与许广平是在哪个房间定情的,先生吸烟的时候又是惯用拇指与食指捏着烟卷呢,还是拇指与中指?更不要说什么“鲁迅的守灵人”“鲁迅文化的传播者”这些令人生畏的称呼。虽然我的工作已然离不开这一符号。打开电脑,所有的文件夹都冠以鲁迅的名目,鲁迅会议、鲁迅研究月刊、鲁迅论文、鲁迅图片……就连在院内散步,绕到静僻的角落,蓦然发现浓荫蔽日下的燃气装置上居然还执着地印着“鲁迅中压A2箱”……

杰出人物被符号化,是他的影响的绵延。鲁迅当然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他文字的力度、思想的敏锐、心灵的纯粹、知识的多闻、胸怀的练达、对事物真相的认知与把握,促成了他以“民族魂”的高度贯穿古今。作为一个70后学人,我有幸经由鲁迅开启问学之路,得以与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贯通体验,有时不免将一切都溯源于他,有时又幻想在借他理想的翅翼飞翔,这是一个不断调伏驰散的心,在持续的纠偏中接近真理的探索过程。

纪伯伦在《先知》中说:“在你的孤独里,你曾守卫我们的白日,在你的清醒里,你曾倾听我们睡梦中的哭泣与欢笑。现在请把我们的‘真我’披露给我们,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关于生和死中间的一切。”

无意去证明鲁迅是先知,只知道,他为我们讲说爱——“创作总根于爱”!凯绥·珂勒惠支“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大爱鲁迅,用自己灵魂的气息,来充满所创制的一切;用劳作不息,来证明对生命的负责与担当。

不愿仅将其当作研究对象,只听到,他为我们讲说真——“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大勇鲁迅,点燃生命为光,自照照人,通达无我中,不断扬起“匕首”“投枪”,以至于似乎人人都过分关注到了他的焦灼、激愤和尖刻,而没有觉知他的浑厚、宁静和宽广;以至于似乎人人都主观确认他一刻也没有静止下来,去深观万物,而错失了他那“野草”式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我自有我的悦意,能够成为对等的生命个体,与他展开深度对话。“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鲁迅亲手助后人甩开了将其作为“引路人”和“导师”的包袱,丝毫不在乎自我是否得到他人的体认,而引你到自己心灵的门口。

醒悟,并不表示对世间的憎恶,而是心的清清楚楚。去追随鲁迅那颗永远的心,问学之途就不会是钻进牛角尖和将一切固化僵化,所开启的也必将是愈加开阔的人生境地。(P3-6)

序言

“叙旧文丛"出版弁言

叙,讲述,盼侧耳倾听;旧,过去,期一日相逢;叙旧,网罗旧闻,纪言叙之,以温故,以溯往,以述怀,以知新。

搜寻、稽索、钩沉、抉隐,一句话,一件事,一本书,一个人,那满满的闪着光芒的过去,在琐细字间,鲜活,绽放。

走进旧时光,来一场返程之旅,为那心中永不褪色的旧日情怀。我们相信,叙旧的过程,是唤醒记忆,省思历史,亦是安顿今者,启示未来。

后记

后记

鲁迅与胡适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两个丰碑式的人物。他们学贯中西,治学严谨,思想广博精深,无论为人为学为文都为后人树立了楷模。鲁迅目光犀利,对世事洞察深刻,入木三分,发人深省;胡适见解澄明,心胸广阔,让人如沐春风。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们志同道合,开风气之先,使国人免除囿于一方黑暗世界。后来,尽管因信念不同,走上了相异的道路,引来众说纷纭,然而,不同的文化选择互证的是心灵的宽容,相异的精神路向抵达的是生命的深度。鲁迅与胡适对现代文化的开拓奠基,对民主自由的不懈追求,吸引和聚拢了各自的众多追随者。他们的人格魅力与卓越超拔,历经时间的淘洗,愈加使人心向往之。

相比于浩瀚宇宙,一代文宗的存世与普通人一样,自然是白驹过隙,刹那之间,然而,他们却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了如云霞般的文化胜景。能够遇见鲁迅,遇见胡适,难道不都是后人的幸运吗?我尽力捕捉二位大师的生命瞬间,接过他们在人生暗夜中递过的明灯,心怀感恩,摄取启示,深人体味,慢慢觉知。这个过程回想起来是那么的美好和令人难忘。

这些散文随笔多年来陆陆续续写成,陈漱渝先生给予了莫大的鼓励。去年十月,在美丽的福州幸会福建教育出版社黄旭社长及汤源生助理、黄珊珊主任,促成了这次的结集出版。感谢他们为此所付出的思虑与辛劳。如果这本小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沟通逝者的心灵,联结当代人的情感,准确地传递上个世纪某种人文精神与人间温情,使读者有所了悟,作为作者也就知足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代文宗刹那锦云--也是鲁迅也是胡适(精)/叙旧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异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69276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2015167746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194
13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