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影子王后--路易十四的宫闱秘史
内容
编辑推荐

由王美华所著的《影子王后--路易十四的宫闱秘史》采用纪传体小说方式,重点讲述了一位关键人——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隐婚,有“法兰西无冕之后”之称的女子的故事。女主人公多比涅·弗朗索瓦兹出身寒微,却凭借运气和惊人的才智从一个平民寡妇平步青云、一路跻身上流宫廷社会,并得到帝王之爱,并最终成功登上后座。小说以路易十四统治霸业为主线,为读者揭开一段德·曼德农夫人与“太阳王”鲜为人知的由政治、阴谋、爱情交织而成的隐秘历史。

内容推荐

路易十四第一次看清了弗朗索瓦兹的容貌,虽不倾国倾城,倒也楚楚动人 ,一双漆黑的瞳仁波光晶莹神采照人,显得聪慧而俊美,不禁心猿意马,定一定神后,方转身缓步走出房门,渐渐消失在夜色苍茫中。

她细想这是上天在冥冥之中引导着自己走上忧国忧民的道路!她细想自己虽然违背教规,但那是为了更好地为宗教服务,不应该为当情妇而感到愧疚,平民女子是不能够跟国王联姻而当上王后的,这是祖训,哪个国家的君主敢违背?

在两个人的世界里,聊得最多的另一个话题,是日渐腐化的宫廷风气。通过跟德·曼德农夫人的几次深谈,路易十四深感宫廷上下乌烟瘴气,社会风气不正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但是他也认为,一切事物就像钱币,都有正反两面,自己的统治也不例外,正面光鲜,反面可以容忍荒唐及阴暗的存在。

到了晚上,路易十四第三次清醒过来,对一直陪在身边的妻子说:“您将来怎么办?您一无所有啊!”“我本来就是一无所有的穷人,您不必为我操心。”

请看由王美华所著的《影子王后--路易十四的宫闱秘史》。

目录

卷首语

第一部分

 Ⅰ 1岁至14岁

 Ⅱ 15岁至25岁

 Ⅲ 26岁至38岁

第二部分

 Ⅰ 国王初访

 Ⅱ 进宫任职

 Ⅲ 负气辞职

 Ⅳ 洞穴之恋

 Ⅴ 最好女友

 Ⅵ 元帅之死

 Ⅶ 帝心难测

 Ⅷ 喜从天降

 Ⅸ 情话绵绵

 Ⅹ 整肃风气

 Ⅺ 经营庄园

 Ⅻ 国王求婚

 ⅩⅢ 婚后受辱

 ⅩⅣ 创办女校

 ⅩⅤ 主持家务

 ⅩⅥ 小试牛刀

 ⅩⅦ 办学失败

 ⅩⅧ 夫妻反目

 ⅩⅨ 雨过天晴

 ⅩⅩ 相夫教子

 ⅩⅪ 狼烟又起

 ⅩⅫ 血溅后官

 ⅩⅩⅢ 左右朝政

 ⅩⅩⅣ宁做寡妇

 ⅩⅩⅤ 油尽灯枯

后记

试读章节

小姑妈一家四口住在父亲赠送的小城堡里,姑夫姓维也特,也是个小贵族,亲自照料田里的庄稼,还管磨面、烤面包。忙里忙外,裤脚上和鞋上总是沾满了泥巴。他看着满堆在走廊上、院子里的麦子、草料,还有花园里挂着果子的各种果树,喜滋滋地说:“我的城堡不像贵族府第,倒像一座农庄。”姑妈也十分勤快,一清早就把里里外外收拾得整整齐齐,甚至连餐具室,鸡棚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下午就跟两个女佣人一起纺纱、织布、做衣服。十六岁的女儿玛丽帮着母亲做家务。维也特一家四口都是胡格诺派,也就是改良派,每天准时做早课和晚课,星期日去教堂听神甫讲经。姑夫自己每天下午在家里开设小讲座,系统讲述《圣经·诗篇》及《旧约》。由于他平时乐善好施,声名远播,所以,来听讲的人还不少。弗朗索瓦兹在一旁似懂非懂地听着,就这样,她学会了讲法语,也知道有上帝存在。

小姑妈叫自己的贴身女仆玛丽专门照顾这个侄女,帮她梳头、洗脸、洗澡、穿衣,教她吃饭,给她讲童话故事。玛丽表姐教她唱歌,菲利浦表哥教她四则运算。其余时间,她就跟在玛丽和姑妈姑夫的身后,一会儿挤羊奶,一会儿理羊毛,一会儿筛麦子……长大一点后,就跟着姑夫到集市上去卖牛羊和火鸡,学着讨价还价,也学会了以最高的价格卖掉手里的货物。小姑妈在空闲的时候,也给她讲圣徒的故事。她还学会了认字,而且能够很恰当地援引读过的内容。姑夫很喜欢她,夸她比同龄儿童要聪明。

维也特夫妇免不了也有点二心,认为她是穷人家的孩子,不能富养。比如给她缠着农妇的头巾,穿着蓝布短裙,即便冬季也让她拖着木屐,不给穿鞋子,在当时,鞋子还是很贵的奢侈品,普通农民是穿不起的。即便寒冬腊月也用冷水洗脸,不给她房间生火取暖。有一次,小姑娘拒绝吃发硬的面包,姑妈和颜悦色地说:“孩子,你去看看佃户们在吃什么,对饭菜的质量不可以有要求。”弗朗索瓦兹是个敦厚、懂事、性格温顺的孩子,她觉得姑妈一家都对她很好,她已经够幸福了,只想这样的好日子能一直过下去。的确,这七八年的田园生活也真是她一生中最宁静、最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刻。可惜好景不长!1642年,权倾朝野的首相黎世留逝世,红衣主教马扎汉继承相位,大赦天下。五十六岁的父亲在大赦之列,他走出了监狱之门。1644年,九岁的弗朗索瓦兹拉着来领她回去的母亲的手,也走出了维也特家城堡的吊桥。一场苦难在等待着她!

在一间陋室里,她见到了十五岁的大哥贡斯当,这是个温顺、善良、木讷的男孩,最受母亲宠爱。二哥查理比她大一岁,长得很帅气,又机灵,伶俐顽皮,而且不怕难为情,整天乐呵呵的。第二天,他做了几个鬼脸和滑稽动作,把弗朗索瓦兹逗得咯咯地笑个不停。母亲恶言恶语地说:“你有完没完?嘴张得这么大!”她转过头对大儿子说:“你瞧她,一张脸上只看见两只黑眼睛,大得好像要吃人,真是一副怪相!我们家就数她难看!”这位母亲确实也不喜欢她的女儿,引起两人冲突是几天后在教堂里发生的一幕。母亲用力拉着小姑娘的手腕,一边走一边骂骂咧咧地说:“你要做胡格诺派?看我不把你揍扁了。”小姑娘心里想:“我又不是胡格诺派!你干吗这么凶!”母亲一把将她拽进教堂,她猛地转过身去,背对着祭台。母亲狠狠掴了她一记耳光,小姑娘踉跄了一下,马上站回原地,抬起头,挺起胸,似乎觉得为了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而在光荣受难一般。从此,她对母亲的反感厌恶情绪,终生没有消除过。(P4-P5)

序言

自序

创作这部小说的灵感,完全来自在巴黎索邦大学进修法国文学史时,惊奇地获悉法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路易十四在四十四岁那年,王后去世后,没有再婚也没有再立王后,而跟一名比他大三岁的平民寡妇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直至生命结束。在距今三百多年前贵族门阀观念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竟出现如此一段生死恋,现在听来都匪夷所思。不要说在当时这一对情人,尤其对身为欧洲霸主的路易十四,要冒多大的政治风险,要顶着多么巨大的舆论压力。他俩在先后离世前,把有关史料都亲自付之一炬,让这一段宫廷秘史成为千古之谜。欧美各国的文人墨客和史学家们怀着经久不衰的极大热情,自十八世纪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后出版了三十余部或回忆录或传记或小说,不断探究真相寻求解答。仅在二十世纪就出版了《德·曼德农夫人》(1920、1955)、《路易十四与德·曼德农夫人》(1910,伦敦)、《路易十四的夫人》(1938)、《德·曼德农夫人的一场坚贞的爱情》(1965)、((法兰西无冕之后——德·曼德农夫人》(1970,纽约)、《走近国王的曲径》(1982)等,他们的爱情故事还被搬上了银幕。在法国的老百姓中,这一段扑朔迷离、感人肺腑的浪漫故事也是家喻户晓而褒贬不一。波旁王朝对欧洲人来说并不遥远,该家族的后人还生活在他们中间!在法国每一次重大的历史关头,都有波旁王朝的余波在涌动,比如:1871年5月巴黎公社失败后,路易十六的侄孙亨利五世就曾举起波旁王朝的大旗,在国外流亡四十年之后,从奥地利回到法国,在国民议会的投票中,君主派仅以一票之差输给共和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波旁王族的旁系奥尔良家族的后人,还有保王势力企图推举他登上国王的宝座。就是西班牙的波旁王朝也到1931年才寿终正寝!

历时约240年的波旁王朝共有八位国王,其中最伟大最英明把法国引向最强盛最繁荣的路易十四,始终是法国人心目中最崇敬的君主。对于他的立后之谜,自然也是人们最想破解的历史谜团。对于他统治后期国库空虚、外债累累、经济濒临崩溃,好端端一个由他亲手建立起来的强盛王国竟会一蹶不振,他的后人曾孙路易十五、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均无回天之术,最后还是因为严重财政困难引发1789年7月的法国大革命,君主专制政体被推翻了。理所当然人们一直要刨根问底!陪伴他将近四十年的女人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王国的衰败,德·曼德农夫人要不要负主要责任,或者负部分责任?持“红颜祸水”论者说,一个交际花以枕席之术媚惑君王,使其耽于淫乐,生活糜烂,荒疏朝政,由着这个女人独霸大权。又费巨资大兴土木,专门为她建造玛尔利行宫。对外大动干戈又无心恋战,一场旷日持久劳民伤财的战争弄得国库空虚债台高筑民怨沸腾。君主专制制度在法国由全盛转向没落,这个女人是罪魁祸首。也有人说,这位夫人识大体明事理,坚持整肃宫廷风气,把后宫整治得井井有条,路易十四时代的清明政治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她功不可没;另外,她提出教育兴国,尤其对穷苦女子,坚持有教无类的方针,创办了世界文明史上第一所世俗女子学校及多个文化补习班,是一位难能可贵的女教育家。德·曼德农夫人成为一个极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于她的所作所为,我相信肯定会引起所有人的兴趣,我便是其中一个。

另一件事的发生,更激起我想去“趟这一池浑水”的好奇心。在听文学史的同班同学中,有一位三十岁出头的波兰女生,她是奥尔良家族至今还活着的后入巴黎伯爵的女友。她送我一份《世界报》“1789年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特刊”,说报上登载着巴黎伯爵应邀撰写的关于路易十六上断头台的幕后故事。文章说他的祖先奥尔良公爵是迫于革命形势,无奈在国民议会上挥泪投下决定性一票,把堂侄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的,绝非如史学界所说是出于“公报私仇”,乘机灭掉波旁家族的长系。

这位王爷自兄长遭人暗杀后便深居简出,不跟任何人交往,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仍然保留着宫里的生活方式,但他不结婚不生子,决心不再繁衍后代,让自己成为王族的末代传人。我想他也许承受不了祖先们那几段不光彩的历史之重!王室末代这种悲凉的结局怎不令人动容!波旁家族的长系(路易十四一族)与旁系(奥尔良公爵一族)之间百余年的恩恩怨怨,始作俑者是路易十四的亲侄子。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也想去探究一下由他留下的路易十四时代另一个千古之谜:这位公爵真的不露痕迹地毒死了路易十四的儿子、孙子、曾孙三代人,只留下一个五岁的娃娃.即后来的路易十五,让自己稳稳当当地坐上摄政王的宝座?路易十四的特务网为什么没有侦破这个惊天大案?心灵受到严重伤害的路易十四,面对残酷的现实,又是如何精心部署身后之事,终于阻止阴险奸诈的侄子实现篡位称王的野心?一百年后,1830年7月民众造反,国王查理十世退位,逃往国外,奥尔良家族临危受命再一次担任摄政王。历史不会重演,这一次摄政王摇身一变,自封路易一菲利浦一世,历史上称为七月王朝,时年十岁的幼主亨利五世流亡奥地利。当然,这是后话,本书并未涉及。

最后要向读者说明的是本书的体裁。上世纪中叶,欧洲文坛上在历史小说的范畴里,开始流行一种新的体裁,叫传记体小说。它跟传统的人物传记的不同点在于作者不满足平铺直叙的叙述,而是发掘历史名人们的闪光点,着重描写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矛盾。比如《马克思传》,作者用很大篇幅描述马克思在何时何地怎样逐步形成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理论的全过程。如果某方面的资料缺乏,允许作者做合乎逻辑的联想,虚构某些情节或揣摩主人公的思想活动。所以这类体裁的作品既有严谨不失实的传记体特点,又具有小说虚构情节的特点,尤其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生动描述兼有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这类传记体小说在商业上获得了很大成功。历史上成功的、失败的,抑或有争议的名人们再一次成为研究对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更出现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名人生平的作品。我的这部拙作完全借鉴这类体裁,希望得到您的喜欢。

2012年6月于上海

后记

后记

德·曼德农夫人在法国近代史上是一位令人瞩目而又颇受争议的名人。自她谢世后,亲朋好友甚至女秘书、贴身侍从、文武大臣都争先恐后地撰写有关她的回忆录:这位才女散落在各地的几万封亲笔书写的信件,先后被各出版社收集并按各自的目的整理出版。更不要说两百多年来,欧美各国的史学家和文人墨客们以她与路易十四感人肺腑令人神往的爱情故事,所撰写出版的十余部小说、传记或伪自传。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和一再被人翻箱底地搜索、研究和翻写,我想再写一部不落俗套而有新意的传记,实非易事。但我很想把这段离奇曲折匪夷所思而又几乎世人皆知的历史,与国人、特别是搞法语的同行们以及对欧洲历史感兴趣的各行各业的读书人分享。我自以为是一种填补空白的社会责任。

首先,当然是看一些资料。我利用工作和学习之余,到巴黎的国立图书馆、大学的阅览室、各大书店去寻找。在巴黎图书馆借阅到这位夫人的信札汇编,面对厚厚的七卷手写体书信,从何处着手呢,确实让我犯了难!几十年前出版的有关小说在市面上都已绝迹,图书馆里借到的,也只能当场翻阅,因为是绝版书,十分珍贵,不能借走。在我已经绝望,买好机票准备回国时,总觉心犹不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到一家很大的旧书店里去“淘宝”,不期在一个角落的最低一排书架上凌乱堆放着一摞旧书,最上面一本的封面上有一幅贵妇人的油画像,周边饰以波旁王族的族徽百合花。我只觉心一阵狂跳,赶紧蹲下身子拿起这本书,一看书名是《走近国王的曲径》啊!这就是现当代文学史课上介绍的那本伪自传!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如果跟这部硕果仅存的小说失之交臂,我就会无功而返,为之付出的多年努力就会付之东流,无颜见“河东”的父老乡亲。

这部伪自传好在哪里?因为它的每一章节都注明参考哪几部回忆录或谁的信,甚至还加上作者自己的注释。很少看到一部传记有如此详尽而精确的注文。原来它的作者不是职业作家,也不是业余作家,而是外省某一图书馆的馆员,她一生的工作就是收集、整理这位夫人与亲朋好友的来往信件,然后按年代以及她个人的人生阶段,把众人的信件及众多回忆录的有关章节综合在一起,从中梳理出德·曼德农夫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对某个历史事件尽可能完整的思想脉络和观点。这位作者一生只写了这一部书,是她一生工作的副产品。

我回国后的十余年中,在完成出版和教学工作之余,为本书只能做些准备工作,比如:反复阅读《走近国王的曲径》连同所有的注释,以期把这位夫人的一生经历以及她周边那些历史人物,尤其是国王路易十四的音容笑貌、功过是非,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做到成竹在胸,同时有针对性地搜集辅助史料,2008年“正式退休”后开始动笔。写出一万字的第一稿,向从未接触过外国文学但善于作总结报告的家人征求意见,他说:主人公千呼万唤不出来,这样的结构不好。结果,当然是推倒重来。第二稿写成一万字后,向出过专业书籍的兄弟征求意见,他说:小说部分像样了,可是,卷首语写得像学术论文。第三稿写了一大半时,把部分内容向现今均为理工科有高级职称然而爱好文学的中学老同学征求意见,他们说:时代背景要交代得清楚些,故事要写得浪漫些……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三易其稿后的处女作。为什么说是“处女作”?三十年来我的出版物林林总总,有各类辞典、教材、论文、译著、影视剧脚本,上过讲台,进过播音间,当过高级译员,接触过不少国家元首。五彩人生不谓不丰富,唯独写文学作品,还是头一回,尤其是用我在巴黎课堂上学到的一点皮毛理论来写“传记体小说”这类体裁,实在是一次大胆的实验。结果如何,我很忐忑。

最后,我想用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2012年8月在上海书展上说的话作为结束语:“我只是努力写好我真正在乎的那些东西……书不是时尚流行物,时尚流行会变,但是,文学不会变。”

2012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影子王后--路易十四的宫闱秘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美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12075
开本 32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2291143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