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羡与感恩(克莱茵全集)》一书收录了梅兰妮·克莱茵在两种心理位置(抑郁心理位置和偏执—分裂心理位置)这一创新概念下的著作,并显示这样的理论架构如何扩展且深化了她的视野。这是克莱茵毕生中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其著述的高峰,更是对精神分析的发展与转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向这位无与伦比的儿童精神分析大师致敬,“世图心理”将陆续推出《克莱茵全集》全套四本,完整呈现一代大师的工作实务及理论精髓!
| 图书 | 嫉羡与感恩(克莱茵全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嫉羡与感恩(克莱茵全集)》一书收录了梅兰妮·克莱茵在两种心理位置(抑郁心理位置和偏执—分裂心理位置)这一创新概念下的著作,并显示这样的理论架构如何扩展且深化了她的视野。这是克莱茵毕生中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其著述的高峰,更是对精神分析的发展与转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向这位无与伦比的儿童精神分析大师致敬,“世图心理”将陆续推出《克莱茵全集》全套四本,完整呈现一代大师的工作实务及理论精髓! 内容推荐 《嫉羡与感恩(克莱茵全集)》一书收录了梅兰妮·克莱茵从1946年以后到1960年去世之前的著作,也包括在1963年她去世以后才出版的未完成作品。这些是克莱茵毕生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其著述的高峰。 克莱茵在本书介绍了新的观点:嫉羡在生命初期就已经在运作,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一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精神分析著作一向都强调嫉羡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发现的阴茎嫉羡,但是,克莱茵对于嫉羡的定义完全是革命性的。 目录 第一章 对某些精神分裂机制的论述(1946) 第二章 关于焦虑与罪疚感的理论(1948) 第三章 关于精神分析结束的标准(1950) 第四章 移情的根源(1952) 第五章 自我与本我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1952) 第六章 关于婴儿情感生活的一些理论性结论(1952) 第七章 婴儿行为观察(1952)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游戏技术:其历史与重要性(1955) 第九章 论认同(1955) 第十章 嫉羡与感恩(1957) 第十一章 关于心理机能的发展(1958) 第十二章 成人世界及其婴儿期根源(1959) 第十三章 对于精神分裂症中的抑郁的论述(1960) 第十四章 论心理健康(1960) 第十五章 关于〈俄瑞斯忒斯〉的一些思考 第十六章 关于孤独感(1963) 短论 附录一 注解 附录二 恩斯特·琼斯对梅兰妮·克莱茵作品之前版本的介绍 附录三 参考文献 附录四 克莱茵生平年表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嫉羡与感恩(克莱茵全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英)梅兰妮·克莱茵 |
| 译者 | 吕煦宗//刘慧卿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21081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5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60 |
| 出版时间 | 2016-07-01 |
| 首版时间 | 2016-07-01 |
| 印刷时间 | 2016-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62 |
| CIP核字 | 2016069132 |
| 中图分类号 | B842.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3.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广东 |
| 长 | 239 |
| 宽 | 170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