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才与巨匠(漫画大师蔡志忠的传奇人生)(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天才与巨匠(漫画大师蔡志忠的传奇人生)(精)》是作者蔡志忠亲写自传,大量内容首次披露。蔡志忠首部亲写自传,真实再现了他人生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他的故事中,有台湾政商名人,也有艺术家、佛学大师,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不得不说的故事?4岁开始画漫画,9岁立志此生成为漫画家,15岁辍学去当漫画家,至今已逾50年,他依然兴致勃勃地从事着动漫行业。蔡志忠的人生是一个关于梦想与坚持的天才造梦之路。原汁原味的创作手稿,给喜欢蔡志忠以及漫画的艺术创造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欣赏、研究其技巧的机会。

内容推荐

蔡志忠编著的《天才与巨匠(漫画大师蔡志忠的传奇人生)(精)》(附赠全彩独家蔡志忠创作手稿《我的梦想,我的画》)是著名漫画家蔡志忠首部亲写自传,见证蔡志忠从辍学少年到漫画大师的传奇蜕变。蔡志忠的心路历程,给了我们关于坚持、梦想、勤奋、独立思考的启迪,让我们在分享他的成功与失败的同时,也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与选择。同时,本书独家赠送300多幅全彩版蔡志忠第一手创作画稿《我的梦想,我的画》,全面展示一个漫画大师的创作心路,提供了我们重新认识蔡志忠的新视角。

书中收录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霸王别姬》编剧李碧华所作序言,再现蔡志忠先生半生传奇。小说家李昂、著名作家林清玄、“老盖仙”夏元瑜、北大中文系教授龚鹏程、政治人物宋楚瑜都曾对蔡志忠先生赞誉有加。

目录

三毛 序一:走不完的心路

李碧华 序二:大醉侠的脐带

蔡志忠 自序:梦想成真

第一章:茄冬下的男孩

第二章: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

第三章:漫画生涯

第四章:当兵日记

第五章:光启岁月

第六章:另组龙卡通公司

第七章:东京一匹狼

第八章:《庄子说》揭开漫画新纪元

第九章:移民温哥华

第十章:闭关十年

第十一章:缘结少林

第十二章:动漫一生

跋1:艺术与科学的美丽结合

跋2:蔡志忠50岁开始与物理谈恋爱

附录1:狭义相对论的时间理论是错的!

附录2:什么是正确的时间理论?

个人年谱

试读章节

茄冬下的男孩

每个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妈妈不知道。

曾听过一个说法:“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个人,那个人一定是中国人。”

我说:“那个人,是中国人中的台湾人。”

台湾人有个与众不同的性格,大环境改变,状况不好时,台湾人不会是留在热锅里的青蛙,被慢慢加温的热水煮熟了也不会逃走;台湾人也不会留下来对抗大环境,而是会迁徙寻找美丽家园重新开始。

例如,我们这支蔡姓家族从3?000年前周武王时至今,由上蔡、新蔡、河洛、泉州、同安、彰化、台北、温哥华迁徙到杭州。

台湾人又称为河洛人,据说六朝之前定居于黄河洛水之间,每逢战乱便往南迁徙,一千多年来从河洛、泉州,一路迁到台湾。台湾人保留了远古的中华文化,取的地名都很优美。我出生于秀水、芬园之间的花坛,花坛有一棵很高很大的茄冬树,所以花坛又称为茄冬下,我就是茄冬下的男孩。

小时候,我很爱看电影,也很爱看书,常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人物,想象自己是王度卢《鹤铁五部曲》中玉娇龙于风雪中骑白马,把她刚生下的小男婴放在我们家门口。

我总认为自己很特别,不应该有这么平凡的身世。

“妈妈,我真的是你亲生的吗?”

“傻孩子,你当然是我亲生的。”

从小我就爱问母亲,我是不是她亲生的,总祈求答案是否定的,期盼着自己的身世有那么一点点特别。

1948年2月2日,当日风和日丽,天空毫无异象,我很平凡地诞生于台湾中部一个靠山的小村庄。

不平凡的奇迹是三家春这个平凡小村,在我诞生那年盖了一座改变我一生的小教堂。

长山过台湾

1661年,长山祖公蔡乞诞生于福建同安,17岁时搭船从长山过台湾,在鹿港上岸后,便直接落户于靠山小村庄。

1683年10月,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打败郑成功的后代郑克塽。施琅平定台湾后,引发海峡对岸泉州、漳州移民潮。

听老一辈的人说:“当初只有长山公没有长山妈,渡海来台的只有男人没有女人。”

据说第一代移民大都娶平埔人女性为妻,我长得大眼高鼻厚唇,算来应有1/64?1/32台湾高山族血统,我很自豪有部分混血,因为:混血智商比较高。

由族谱发现:1蔡乞>2蔡情>3蔡提>4蔡石>5蔡城>6蔡长>7蔡志忠,我是长山祖公到台湾的第7代,蔡氏家族排行第17的男丁,我也是蔡家7男,是“第23届十大杰出青年”排名第7位,是台湾第17位桥牌终生大师。7、17、23都是数学质数,除了本身之外,没有任何数除得尽,我喜欢质数,生命中有这么多质数,连我自己都觉得很神奇。

原本我有高嵩、安东、高岩、高崇、五郎、高雄六位哥哥,和琇瑢、丽芬、丽华三位姐姐。我出生三年后母亲又生了妹妹蔡水仙。P29-31

序言

大醉侠的脐带

香港作家、编剧 李碧华

大醉侠好像是已经流行了好久的卡通人物,其实他老人家是一炮而红的。他在1983年11月方才面世,至今还不到一年,但已在台湾、香港地区流行,更是在日本、澳洲、美国、新加坡等外国江湖行走,简直像个神话。

大醉侠这仁兄,广东俗语中最传神的形容词“歪挑鬼命”便是为他而设,他顽皮、缩骨、奸邪。他的行径荒诞,比武招式旁门左道,又其貌不扬,嘴里永远衔着一株小草。

广告起家

我对这小草很有兴趣,问原作者蔡志忠:“是不是因为他缺乏安全感,所以像史努比漫画中那小孩,起整日抱着一块安全毡的心理作用?”

蔡志忠说:“你猜得不对,他比你所说的严重多了。”

他解释说:“我原来也没刻意塑造他衔着什么,后来才下意识地觉察到,那小草所代表的是脐带,这个人不安全到有恋母情结。”

真没想到,以后读者可从四格漫画中,进一步认识他的不安全感。

蔡志忠真奇怪,一点也不像笔下的大醉侠那么活跃,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腼腆、害羞。吓得我!在香港,害羞的男子属于稀有野生小动物,大概需要政府立法加以保护。

忽然在台北南京 东路五段的龙卡通公司认识一位那么害羞的男子,真有意思。他的大名家喻户晓,大部分的报纸刊物都有他的作品,同样一段漫画,便坐收世界9份版权费,他还不觉得自己红呢。

最初他是搞广告的,香港的电视上也放映过,例如狮球麦、地铁。当然,你会记得林子祥形象的沙士告白,便是出自他的手笔。在广告之前,他导过《老夫子》第一集、第三集和《乌龙院》《杜子春》四部动画电影。

也曾失意过

最灰心的一段日子,是制作《老夫子》第三集时,虽然自己很用心地赶,却什么也得不到。片子拍得不好,票房又不佳。第一集倒是非常轰动。

一路追溯上去,最初的最初只是一个初中生时,他便已经投稿。17岁时便月入1万多元台币,收入是父亲的5倍。自从服兵役后,他觉得画漫画,好像也没什么面子,忽然不想画了。他给我看一本画册,是他十几年前画的水浒人物漫画,全部不成比例,却各具特色,不过他画了30个就很闷,又搁下不画了。

“不过后来仍然是搞这些。”始终不能摆脱。他如今拥有龙卡通公司,是个从不发脾气的老板,员工四五十人。

他带我参观各部门,有上色、背景、制作、描绘、动作设计等。有时有一百多员工,那是因为绘制长篇动画电影需要大量人手。近作是《乌龙院》,台北已经上映了。还有单慧珠的《爱情麦芽糖》,我在香港见到一些片段,马上认出是蔡的风格。这戏很有趣,一半是电影,一半是卡通,匪夷所思。像他那么温柔,单慧珠那么阳刚,合作的过程一定更有趣,十足一个女强人在跟一个文弱书生配搭着。

他告诉我:“我的公司只单叫一个‘龙’字,那是很男性的字。”

“如果要换一个女性的字,你拣什么?”

“我会拣‘雅’字。”

(不是聋,就是哑?)

我问蔡:“你每天工作量多少?”

“24小时都在开工。”

他永不拖稿。笔下的人物除大醉侠外,还有肥龙过江、光头神探。每个人物,他都是早早画好一千多个表情姿势。构思好之后,加以描绘就是。他想得很快,有一天晚上他请我吃夜宵,我迟了,他在等我的短短一段时间里,已经想好9段题材,他每天晚上大约在凌晨4点之后才上床睡觉。

太太是电视台导播,所以接受一切不正常的作息。女儿已经8岁。而他真一点也看不出来是36岁了。

爱打桥牌

“你那么忙碌,岂非没什么消遣?哪有快乐可言?”

“我最 喜欢的是打桥牌。”

他的工作室里摆着很多奖牌,冠、亚、季军都有,全是桥牌赛得来的奖杯。其他时间他都用来工作。抽的烟是土产“长寿”(这土产香烟,很多艺术家喜欢,林怀民也抽这牌子)。日常饮料是咖啡,浓的。晚餐是120块台币的快餐,但他给岳父母和妻子20万台币,让他们到日本旅游。

他这样说:“我只觉平淡的生活最好。”

那晚夜宵,他喝了一点酒,忽然告诉我说:“我打算不再继续经营卡通公司了。”

“为什么?”我很奇怪,方兴未艾呀!

“我不喜欢处理行政,我会把公司股份送给员工,专心画漫画。5年内自己一个人完成大醉侠卡通电影,希望不会令自己脸红。”

“你认为大醉侠可以持续受欢迎吗?”

“我不知道,也许很快就不受欢迎了。”

是的,一切都是不安全的,虽然现今那么红。

“你赚够钱了吗?”

“够多的了。”他想想又补充,“不应该说够多,人家会笑话,应该说不是赚得多,而是我花得很少。”

所以他觉得够了,够不够多全在于每个人自己的标准。夜里蔡志忠开车送我回旅馆,途中经过一些僻陋民居。一幢旧楼要拆了,他指给我看:“20年前,我从乡下彰化来台北时,就住在那儿。”

那儿还余下一间古老的牙医铺子,写着“安康牙科”。

他只是一个初中生,今日已成为台湾的成功人士。记得他投稿,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大报去,不见底下人,只直投上级。

毫不卑微地介绍:“我已经在你们楼下了,我的作品很棒,要不要下来看一看?”在那一刻,他就是他自己的脐带。

1984年3月20日

补记:

李碧华采访完的三个月之后,蔡志忠果然如其所言,结束经营了七年的龙卡通公司,只身到日本东京四年,画完一系列漫画中国思想:《庄子说》《老子说》《孔子说》等,这套书出版以后,全球共有45个翻译版本,总共销售了4000多万本,轰动亚洲出版界!

后记

跋2:蔡志忠50岁开始与物理谈恋爱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5篇包括“狭义相对论”在内的伟大物理研究报告,100年后,联合国为纪念爱因斯坦,把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当年《科学人》杂志专访台湾5位跟物理有关的名人,我是被专访的5位之一,以下文章就是对我的专访。

艺术家无边的想象力,这回要挑战的是既绝对又严谨的物理。把自己的脑子当实验室,蔡志忠觉得自己和偶像爱因斯坦很像,因为爱因斯坦的发现,也是先在人脑中完成,“而且我们都很害羞、痛恨束缚,喜欢独自思考。”

天还未亮,习惯凌晨起床的蔡志忠,已经做了好多事情。望着饭店窗外红磡湾上的点点渔火,波浪起起伏伏,海平面上下合而为一的景象,刚刚思考过的宇宙学、银河系、量子力学,在蔡志忠脑海里霎时融会贯通。

那是1998年8月底,50岁的漫画家蔡志忠到香港参加“埠际杯”桥牌赛。原本就对物理、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他,比赛结束返台后便宣布,要闭关三年专心研究物理。

“我向出版界的朋友说,没有任何理由、任何人和事物,可以阻止我研究物理。”蔡志忠像个大孩子般兴奋地说,“原本以为自己花三年就可以把物理给弄通,没想到到现在,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 从小就爱漫画的蔡志忠,为了编故事,什么书都拿来读,他也爱看侦探小说,甚至梦想过成为侦探。20世纪90年代初,蔡志忠接触到台湾出版市场的一些科普书时,他发现物理就像是所有案件里的头号嫌疑犯,而自己可以当个宇宙侦探。

“就像一般的科普读者,我很爱看黑洞、时间逆流等主题,因为它们都非常玄妙。”

这些神秘未知的领域,早就让蔡志忠深深着迷。

初中二年级便辍学上台北,以一圆漫画家之梦的蔡志忠,在画了《大醉侠》《光头神探》《肥龙过江》等搞笑四格漫画后,36岁已经买了三栋房子,有860万元台币存款。然而他发现:“这些钱已经够用一辈子,为什么要再切割生命拿来换钱、换名片上的头衔?我当下决定不再赚钱,要把生命用在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做对学子有益的事上。”

接着他以独特的画风,再加上亲身的钻研与体悟,画出了《庄子说》《老子说》等一系列畅销漫画,为他带来了声名,经济上更从此不虞匮乏。

蔡志忠笑自己说:“就像是欧洲的贵族,有钱有闲就会想要去研究宇宙的起源、时间是什么等问题。”

但是蔡志忠并不是到学校从正规的物理理论学起。闭关的第一年,他不再看科普书,而是放任自己狂想,因为他觉得知识会妨碍思考。第二年,他读起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书,尽可能钻研这些“古籍”。他直到第三年才去学数学,因为“数学也会妨碍我的思考。”

蔡志忠向台大数学系蔡聪明教授学习微积分,上课的笔记与感想,在他的簿子上都变成了漫画。他把读到的所有物理理论、方程式全部自己运算过,确认它们的真伪;他观察周遭的现象,试着用微积分的计算来描述它们的变化;最后,他开始自己思索空问、质量之外,时间的定义问题。

第一次看莱布尼茨那优美而内敛的级数方程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物理、数学、微积分,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为什么蔡志忠可以这么着迷?

“小孩子最喜欢新奇的东西,最不耐烦的是一成不变。有什么东西会比物理更好玩?有什么东西会比数学更美?数学会被认为很困难,主要是因为老帅教得不好。”

蔡志忠很喜欢做恒等式,也喜欢计算椭圆形;他会在浴缸里、马桶旁观察水流,再想办法写成方程式来描述;而他家的厕所,贴满了他还没想通的数学问题。动脑的乐趣、解开题目时的喜悦,让他“就像进入了一个逆光的房间,门窗都打开了,身体也在发光,我感动得快要跪下来。那种滋味,你只要尝过一次,就会上瘾!”

地板上的物理书籍堆积如山,而物理书堆的后面,则是蔡志忠自学物理、涉猎科学史所做的笔记,总共有好几书柜。他也会找物理学家朋友一起讨论,交换心得,虽然他们花在争辩上的时间可能比较多。

“如果有上帝,上帝有一本物理簿子,他会怎么写物理?现在的人当然用数学来写,似上帝才不会用地球人规定的单位来写!”

来一场东方文艺复兴

蔡志忠觉得,科学随着西方人的思考模式,已经越研究越深入,探究的点越来越小;若要研究宇宙、时间这种大尺度的问题,东方人或许更适合、更有优势。

“老子是中国最早的理论物理学家,若要谈宇宙创世,老子的说法绝对正确!”

蔡志忠倡议应该来一场东方文艺复兴,因为要先对西方的物理史、数学史、哲学史有通盘的了解,才有可能在“巨人的肩膀上增加一些东西”。

不过蔡志忠又说:“如果照着西方的轨道,我们不可能超越前面的火车。”

即使现在使用的数学与物理是西方的轨道,蔡志忠也希望将来能走出自己的方向。最近,他正以自己的一套语言,企图解释时间之谜,事实上,他也不在意将来外界能否接受他的想法。这一切或许就像蔡志忠的好友、中研院物理所研究所余海礼所说的:“留待宇宙的真理来检验。”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另辟蹊径,蔡志忠回想起小学时最照顾他的自然老师李再兴。

“课本上、生活上不懂的,我都跑去问李老师,他也会热心回答。如果是老师不知道的,他会说他要回家查书再告诉我。”

蔡志忠发现,老师不是万能的,做学问不能全靠老师;同样地,研究物理若想要得出重大发现,就必须自己开创道路。“计算机可以做加减乘除,可是它不会思考。我和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大脑‘有问题’!”

他再三强调,教育应该先让学生进入一种困境,才会有所顿悟。填鸭式的学习不是良方!

蔡志忠说,自己把“思考”列为一切之先,因为学习不能死背,他用细系统式的记忆,记的是“取出来的方法”。蔡志忠认为,现在的教育体制与家长观念有偏差,才让学生把时间花在没有效率的学习上,他希望年轻学生们都要有自己的一套专长,即便不是物理,每个人也应该有自己的一把刷子!

未受到传统物理思路的束缚,再加上艺术家无边的想象力,蔡志忠用他独有的跳跃式思考体会物理的乐趣,而且再也离不开物理。

“物理是我最大的享受。对我而言,思考、发现与求知的过程,就是对人的回馈。”

本文转载自2005年9月出版的《科学人》杂志世界物理年特刊

书评(媒体评论)

蔡志忠先生的漫画,似乎特别具有指点人生的意味;同时又在指点人生中,透露出艺术的美感与趣味。——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龚鹏程

我觉得志忠是一种林怀民所说的“自由魂”,他的谈吐、绘画,以及“古书新说”的方式都是出于一种自然。——作家,三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才与巨匠(漫画大师蔡志忠的传奇人生)(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志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62947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4
CIP核字 2016123701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4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11:20